破音對破音:在《青春候群癥》和《Distortion!!》里搖滾的波喜多(前篇)

目錄
?
1 什么是破音?
?
2 Make a Fuss with a Fuzz(用fuzz來“小題大做”吧),青春候群癥那種東西干脆毀滅掉好了!
?
3 Distortion is Motion: 用全新的音色劃破無聊的日常
?
4 當(dāng)fuzz和distortion相遇:波喜多的Discord
?
附錄 不屬于某一個人但是又屬于每一個人的孤獨搖滾
?
附錄1 海底的另一個月亮:Loner(孤獨者)的《秘密基地》
?
附錄2 上岸:走出秘密基地(《小小海洋》)
?
附錄3 Everybody Feels the Same:《孤獨東京》不寂寞
?
如果還沒有看過的話,建議配合以下食用:
?
一、 快點救救我!我已經(jīng)《唱不出情歌》了!(初稿:關(guān)于《唱不出情歌》和《若成為星座》的前后呼應(yīng))
?
二、 看不見的灼熱火焰:《吉他與孤獨與藍(lán)色星球》里的心聲
?
三、 【AMV/剪輯】Kiss&Cry(雖然是二次創(chuàng)作,但是這個剪輯里也有一些我對波喜多尤其是后藤一里的理解,跟附錄1和附錄2的關(guān)系最為直接。)
?
四、 宇多田光的《虹色巴士》(虹色バス)傳達(dá)的訊息是《秘密基地》,《小小海洋》,和《孤獨東京》的混合體。附錄3的標(biāo)題取自《虹色巴士》的歌詞。
?

?
五、 一部叫做《Lost in Translation》(字面意思是“被翻譯丟失”)的電影,標(biāo)題在中國大陸的翻譯《迷失東京》,跟《孤獨東京》的意思很接近。
?
這是一部關(guān)于孤獨的電影,和百合沒有一點關(guān)系,和搖滾的關(guān)系也僅限于BGM,OST還有渣男(?),但是OST 13 “Alone in Kyoto”直譯成日文的話就是“ひとりぼっち京都”,也就是《孤獨京都》。動畫第9集后藤一里側(cè)躺著看廣義相對論的科普的橋段,應(yīng)該就是(考慮聲效)對女主在酒店聽Inner Map Theory的有聲書的橋段的致敬。我之所以相信這些大概不是巧合,是因為這部電影的片尾曲《風(fēng)をあつめて》(把風(fēng)召集起來)就是出自J-Rock開山鼻祖Happy End樂隊(はっぴいえんど)的1971年專輯《風(fēng)街ろまん》(風(fēng)街浪漫)。
?

?
用三句話給沒有耐心看電影的人劇透:這是關(guān)于兩個孤獨的人在異域邂逅的故事。因為在對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孤獨,所以他們不再孤獨,即使相聚的時光是那么地短暫,即使兩人注定要分開,即使這不是真正的浪漫關(guān)系。然后,轉(zhuǎn)身離開,回歸熟悉的日常軌跡。
?
這三句話為什么和原作中的波喜多還有結(jié)束樂隊相關(guān),還是留到以后再說吧。
?
1 什么是破音?
?
雖然OP1《青春候群癥》和ED1《Distortion!!》的作詞作曲都不是同一個人(前者是樋口愛,后者是谷口鮪),但是放在一起對比的話會有意外的化學(xué)反應(yīng)。
?
根據(jù)座談會的訪談,《青春候群癥》是和《吉他與孤獨與藍(lán)色星球》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主題也跟《吉他與孤獨與藍(lán)色星球》類似,是后藤一里那“要把那些閃閃發(fā)光的東西破壞掉!”的搖滾到極點的心情。
?

《Distortion!!》的ED動畫雖然可以看成是群像,但是不管是“樂隊和吉他都是伙伴”的意境還是單曲封面,又或者是音監(jiān)和原作者看ED時說的“很適合喜多”的評論,都在提示“這是喜多的歌?!?
?
和《青春候群癥》一樣,《Distortion!!》也是一首有“破壞性”的歌?!肚啻汉蛉喊Y》里出現(xiàn)的“fuzz”(“以電光之法茲(fuzz) 讓雷鳴 響徹云霄吧”)還有《Distortion!!》標(biāo)題里的“distortion”(“Distortion it's Motion”),都是用來給吉他制造破音效果的裝置。
?
破音(同樣也叫做distortion,作為區(qū)分可以叫做廣義的distortion)是刻意制造的不和諧感,讓相對單調(diào)的旋律和音效變得更加復(fù)雜。
?
具體區(qū)別建議找視頻聽一下。用到distortion效果的搖滾歌推薦Dio樂團的《Holy Diver》,fuzz效果的例子是Jimi Hendrix的《Are You Experienced?》(是一首很適合一里彈給喜多聽的歌,尤其是那句“Maybe now you can't hear them(trumpets and violins), but you will, if you just take hold of my hand”)。


?
以下是信號在時域的(簡化)示意圖:

藍(lán)色的是普通的信號,紅色的信號是加了distortion的效果。
?

粉色的信號是加了fuzz的效果。
?
Fuzz比distortion更加“生硬”,distortion相對不是那么出格。把屬于《青春候群癥》的一里比作是fuzz,再把屬于《Distortion!!》的喜多比作是distortion,其實非常符合人設(shè)。
?

(順帶一提,比distortion還要更圓滑的破音叫做overdrive。)
?



我們先以fuzz和distortion作為切入點分析《青春候群癥》和《Distortion!!》的主視角的心理,再看看一度過著截然相反的人生的兩人是怎么樣作為“distortion”擾亂了對方那看似一成不變的日常的。
?
?
2 Make a Fuss with a Fuzz(用fuzz來“小題大做”吧),青春候群癥那種東西干脆毀滅掉好了!
?
據(jù)作曲音羽-otoha-本人透露,《青春候群癥》和《吉他與孤獨與藍(lán)色星球》都飽含了“把那些閃閃發(fā)光的東西破壞掉!”的渴望。那么《青春候群癥》的主視角是想破壞的閃閃發(fā)光的東西是什么呢?恰恰是后藤一里自己最討厭的,會激發(fā)出“青春候群癥”的,“きらきら”的東西。
?
在步入正題之前,我們先看一首相關(guān)的詩,叫做《In Me, Past, Present, Future Meet
》(《于我,過去,現(xiàn)在以及未來 》)。作者是英國的一位以反戰(zhàn)出名的詩人,叫做Siegfried Sassoon(西格夫里·薩松)。因為搖滾曾經(jīng)和反戰(zhàn)聯(lián)系在了一起,又經(jīng)歷過所謂的“英倫入侵”(British Invasion),所以Sassoon對搖滾產(chǎn)生了(最起碼是間接的但是又不可忽視的)影響。雖然作詞者樋口愛本人不一定讀過這首詩,但是《青春候群癥》里描述的那些看似矛盾的心情,跟它是相通的,具有普適性的。名句“心有猛虎,細(xì)嗅薔薇”就是出自余光中的譯文。其原文,“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在英文世界里也是廣為流傳的名句。
?
In me, past, present, future meet,
<于我,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To hold long chiding conference.
商討聚會各執(zhí)一詞 紛擾不息。
My lusts usurp the present tense,
<林林總總的欲望,掠取著我的現(xiàn)在>
And strangle Reason in his seat.
<把“理性”扼殺于它的寶座>
My loves leap through the future's fence
<我的愛越過未來的藩籬>
To dance with dream-enfranchised feet.
<夢想解放出它們的雙腳,舞蹈不停。>
In me the cave-man clasps the seer,
<于我,穴居人攫取了先知>
And garlanded Apollo goes
<佩戴花環(huán)的阿波羅神>
Chanting to Abraham's deaf ear.
<向亞伯拉罕的聾耳唱嘆歌吟。>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心有猛虎,細(xì)嗅薔薇。>
Look in my heart, kind friends, and tremble,
<審視我的內(nèi)心吧,親愛的朋友,你應(yīng)顫栗>
Since there your elements assemble.
<因為那才是你本來的面目。>
?
這首詩和《青春候群癥》的詞的相似之處可能在讀完對《青春候群癥》的分析之后會看得更清楚。我只想指出詩中那些矛盾的意象:
?
i)穴居人(原始人)是不應(yīng)該捉拿先知的,而是應(yīng)該聆聽和服從。
?
ii)高貴的阿波羅神是不應(yīng)該在凡人亞伯拉罕身上白費力氣的。(他都聾了,根本聽不到。)
?
iii)兇猛的老虎是不應(yīng)該做出細(xì)嗅薔薇這種細(xì)膩的舉動的。
?

真面目不是反面,而是正反兩面的對立和共存。
?
激烈的矛盾,同樣存在于后藤一里的心中,愈演愈烈,以至于那看不見的熾熱火焰燃燒得更加猛烈,完全沒有停息下來的跡象。
?
?
暗く狹いのが好きだった 深く被るフードの中
<我曾喜歡陰暗狹隘 把自己深深隱入兜帽之中>
?
無情な世界を恨んだ目は どうしようもなく愛を欲してた
<這雙眼睛充滿了對這無情世界的怨恨 但卻又那么無可救藥地渴求著愛>
?
雨に濡れるのが好きだった 曇った顔が似合うから
<我曾喜歡任由雨水淋濕 因為這適合我陰沉的表情>
?
嵐に怯えてるフリをして 空が割れるのを待っていたんだ
<(我)裝作害怕著狂風(fēng)暴雨 但卻又一直在等待著天空破裂之時>
?


這一段描寫的是一里加入結(jié)束樂隊之前的狀態(tài):不管是在漫畫還是動畫里,上了高中之后穿的那件粉色運動服是沒有兜帽的,反倒是動畫給國中時的運動服加了個兜帽。
?
把自己隱藏在兜帽之中是因為她害怕和外部的世界產(chǎn)生聯(lián)系。
?





?
盡管如此,(直到故事開始為止),她還是失敗了。她的敵人不是他人的惡意,而是自己內(nèi)心的恐懼。她很灰心,她懷疑自己是不是天生就是一個陰沉的人,一輩子都要像現(xiàn)在這樣孤獨一個人。
?
“天空破裂”的原文“空が割れる”是有特別含義的,指的是天空被割裂的異象。在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里,這種異象是大災(zāi)(比如地震)將至的預(yù)兆。所以,“(我)裝作害怕著狂風(fēng)暴雨 但卻又一直在等待著天空破裂之時”的意思其實是,“雖然我表面上唯唯諾諾,但是我巴不得天下大亂?!?/p>
?



“毀滅吧,這個一點都不溫柔的世界!”
?
這就是一里在《吉他與孤獨與藍(lán)色星球》里對星辰傾訴的內(nèi)容。
?
かき鳴らせ 光のファズで 雷鳴を 轟かせたいんだ
<彈響(吉他)吧 以電光之法茲(fuzz) 讓雷鳴 響徹云霄吧>
?
打ち鳴らせ 痛みの先へ どうしよう! 大暴走獰猛な鼓動を
<敲響(天空)吧 向痛楚的盡頭 怎么辦! 猛烈的心跳已然暴走>
?



于是,一里把她的全部熱情都傾注在了搖滾上面。為了配合歌詞,這一段吉他是真的用了fuzz的,這是搖滾樂中常聽到的音色。
?
她把用fuzz造成的破音效果比作是雷鳴,然后希望能用這雷鳴敲響天空,制造出她心里暗暗期待的“天空破裂”。
?


也就是說,她已經(jīng)按耐不住了,她想要主動改變自己的悲慘命運,用搖滾,哪怕只有自己一個人。
?
悲しい歌ほど好きだった 優(yōu)しい気持ちになれるから
<我曾喜歡苦痛斷腸之歌 因為它們能讓我感到溫柔>
?
明るい場所を求めていた だけど觸れるのは怖かった
<四處探求光亮明朗之處 但卻又畏懼著不敢接觸>
?
深く潛るのが好きだった 海の底にも月があった
<我曾喜歡深深潛入水中 (因為)知曉海底有另一個月亮>
?
誰にも言わない筈だった が 歪な線が闇夜を走った
<本應(yīng)不會向他人訴說 可歪曲的線卻又在黑夜中疾馳>
?
這一段又回到開頭的“過去的自我矛盾”了。
?








從“悲傷的歌曲”感受到溫柔指的是一里習(xí)慣從“同是天涯淪落人”那里尋找藉慰。
?





明明“這雙眼睛充滿了對這無情世界的怨恨 但卻又那么無可救藥地渴求著愛”,為什么還是失敗了呢?因為“四處探求光亮明朗之處 但卻又畏懼著不敢接觸”。
?


“海底的另一個月亮”指的是自己一個人的【秘密基地】?!吧钌顫撊胨小焙汀吧钌铍[入兜帽之中”,都是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里的做法。
?




即使是這樣,即使是以為自己會繼續(xù)這樣子一個人,在黑夜中馳誠的歪曲的線還是替她找到了伙伴。她的命運“迎來了改變,好像被冗長啰嗦的旋律侵襲一般”,再怎么“想要貫徹漠不關(guān)心”,也不再是“孤獨的一個人”。(《唱不出情歌》的喜多視角)
?
かき鳴らせ 交わるカルテット 革命を 成し遂げてみたいな
<彈響吧 交響的四重奏 就如同 達(dá)成一場革命>
?
打ち鳴らせ 嘆きのフォルテ どうしよう? 超奔放兇暴な本性を
<敲響吧 這悲嘆的強音 (到底要)怎么辦?(我)兇暴的本性(被釋放出來之后)無比奔放>
?


這里的四重奏(カルテット,quartet)指的是結(jié)束樂隊的四個人。革命,就是劃破天空帶來的激烈變動。
?
換句話說,上一次唱“彈響吧”的時候,一里還是一個人,這一次就變成四個人一起大鬧一場了。
?
下一句歌詞也有微妙的變化?!巴闯谋M頭”變成了“悲嘆的強音(forte) ”,“猛烈的心跳”變成了“兇暴的本性”,但是不變的地方是中間的“怎么辦?”(どうしよう?)。這些變量和不變量跟結(jié)尾有關(guān)。
?

跟之前一個人的孤獨搖滾相比,加入了結(jié)束樂隊的她越來越放得開了。
?
私 俯いてばかりだ
<我 在一味地俯首>
?
それでいい 貓背のまま 虎になりたいから
<這樣就好 像貓一樣弓著背 是為了終有一日能成為老虎>
?
?

這是這首歌最后一個“矛盾”的地方,矛盾的點是“貓”和“老虎”。但是對一里來說,這一點都不矛盾。她這一輩子,都是在“像貓一樣弓著背”。但是她一直都在等待著,那個讓她成為老虎的機會。
?

現(xiàn)在,她等到了:在樂隊里,在舞臺上,做那個閃閃發(fā)光的人。
?
かき鳴らせ 光のファズで 雷鳴を 轟かせたいんだ
<彈響吧 以電光之法茲 讓雷鳴 響徹云霄吧>
?
打ち鳴らせ 痛みの先へ さあいこう 大暴走獰猛な鼓動を
<敲響吧 向痛楚的盡頭 來 上吧! 猛烈的心跳已然暴走>
?
衝動的感情 吠えてみろ
<沖動的感情 咆哮出來吧!>
?
かき鳴らせ 雷鳴を
<彈響吧 這雷鳴>
?
最后這一段是對前面的“怎么辦”的回復(fù)。
?
Q:怎么樣才能治愈青春候群癥?
?
A:把青春燃燒掉吧。
?



“來,出發(fā)吧!把沖動的感情咆哮出來吧!”
?
?
?
3 Distortion is Motion: 用全新的音色劃破無聊的日常
?
《孤獨搖滾》動畫的四個ED分別是寫給結(jié)束樂隊的四個成員的:
?

ED1 《Distortion!!》是喜多的;
?

ED2 《紛亂嘈雜》(《カラカラ》)是涼的;
?

ED3 《有什么不好》(《なにが悪い》)是虹夏的;
?

ED4 《滾動的巖石,晨光落在你身上》(《転がる巖、君に朝が降る》)雖然是翻唱,但是也是安排給一里的。
?
除了單曲封面之外,這還可以從vocalist的選擇看出來。
?
《Distortion!!》這個標(biāo)題里的“distortion”,和《青春候群癥》里的“fuzz”一樣,都是破音效果器。有了失真效果的吉他,彈奏出來的音色,就是搖滾之音。
?
如果說一里是想用fuzz的效果作為雷鳴敲響天空的話,喜多的愿望應(yīng)該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改變(distort)熟悉的普通日常,直到找到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音色,追趕上閃耀的星光】。這個星光,既可以理解為喜多期待著的不普通的未來,也可以理解為現(xiàn)實里的身邊的這顆閃閃發(fā)光的明日之星:后藤一里。
?
踏みつけられた孤獨とペダルから
<踩在腳下的孤獨與踏板>
何度も鳴り響く音色が頬に伝う
<無數(shù)次響徹的音色拂過臉龐>
打ちつけられた孤獨に
<沉沉壓在身上的孤獨>
スネアのリズムが重なって
<與鼓聲節(jié)奏交織>
確かな鼓動になる
<化為堅定的(不迷茫的)律動>
?

開頭這段描寫的就是喜多自己一個人在房間練習(xí)的場景,distortion的效果器就是通過腳踏(pedal)來控制的。這個拂過臉龐的“無數(shù)次響徹的音色”,就是被distortion效果器扭曲的吉他的聲音,也就是搖滾之音。
?
“打ちつけられた孤獨に”更直白的翻譯是“孤獨狠狠地敲打著我”,就像“琴槌擊打著鼓那樣”,這就是為什么下一句會提到“與鼓聲節(jié)奏交織,化為堅定的律動”。
?
所以,這段話的意思可以這么理解:當(dāng)吉他發(fā)出的搖滾之音和鼓聲交織在一起迎面而來的時候,孤獨的我不再感到迷茫。
?
這個場景并不是百分之百真實的,或者說不一定是喜多個人的真實經(jīng)歷,更像是結(jié)合想象的加工。
?


一個人在家獨奏的話不可能有鼓聲,除非是她放了BGM。而且,從后面的歌詞可以推測出來,練習(xí)的時間是在晚上。喜多媽媽不可能讓她在家里玩搖滾的。最后,起碼在和一里相遇之前,喜多是不可能會自己使用distortion的。
?
但是,這些又不僅僅是喜多的想象,這些想象之中也有真實的感情,那就是希望通過樂隊改變自己作為普通人的命運的心情。
?
誰か心のノイズをとって
<有誰能來消除我內(nèi)心的噪音>
わたしを覗いてよ
<探視我的內(nèi)心>
?
誰も心の奧には入れないけれど
<即使誰都進入不了我的心扉>
期待してしまう そんな夜
<我仍然期望那樣的夜晚來臨>
?





這兩句就是喜多的真情自白:我(其實)很孤獨,我想建立更加密切的聯(lián)系。就是現(xiàn)在還暫時沒有遇到那樣的人,我還是期待著能自己一個人彈奏搖滾樂的夜晚,因為只要沉浸在音樂中我就可以忘掉孤獨和迷茫。
?
Distortion it's Motion
<Distortion it's Motion>
?
始まったらもう止まらない
<一旦奏響就無法停止>
?
命題も聲帯で震わせられるさ
<命題也會被聲帶所撼動>
?
そうだろう
<沒錯吧>
?
這段旋律是《Distortion!!》的高潮。命題指的是數(shù)學(xué)上的真命題。撼動命題就是說可以把不可能變?yōu)榭赡堋?/p>
?


這段話的意思也很明確:Distortion帶來的破音會帶來我期待的改變。這旋律一旦奏響就無法停止(,因為我無比地期待著改變)。音樂可以改變我的命運,我是這樣子相信著的。
?
?
ディスコード いつもそう
<Discord 總是如此>
?
交わらないその心を繋ぎたい
<想讓那些不曾相交的內(nèi)心相連>
?
端っこでも
<哪怕只是心中一隅>
?
?





雖然人看到Discord的第一反應(yīng)可能是那個社交平臺(比如青山吉能玩《Among Us》的時候就會用),但是discord的原意其實是不和諧音。因為是差別很大的音碰撞合成的,所以可以比喻成“讓那些不曾相交的內(nèi)心相連”,但是又因為是不和諧音,所以相交的地方可能只是角落。
?

讓音樂變成連接人心的粘合劑,這是非常有喜多風(fēng)格的發(fā)言。
?
?
?
投げつけられた言葉が
<那些該被甩開的話語>
いつまでもなんだか消えないまま
<在我腦海中揮散不去>
夕暮れの影みたいに
<如同黃昏下的影子>
追いかけられて 止まれば飲み込まれそうで
<被一路追趕的我 只要停下就會被孤獨吞盡>
必死で走って また夜を待つんだ
<于是我拼命奔跑 渴求夜晚的再度來臨>
?


那些揮之不去(所以如同影子)的話語,是因為高強度社交積攢下來的壓力。于是,她又一次渴求,能孤獨地但是又自由地演奏吉他的夜晚快點來臨。
?
?
Distortion it's Motion
<Distortion it's Motion>
始まったらもう怖くない
<一旦奏響便不再恐懼>
騒音と轟音で忘れられるから
<在噪音和轟鳴聲中忘卻不安>
そうだろう
<沒錯吧>
?

噪音和轟鳴聲都是搖滾的聲音,就像前面說的那樣,只要沉浸在搖滾樂中,她就可以忘記不安和迷茫。
?
ディスボード 電源を繋ぐ
<Disboard 連上電源>
星燈りのように光り出せ
<發(fā)出星光般璀璨光芒>
わたしだけの音
<這就是屬于我的音色>
?

這里的disboard是造出來的詞,英文里本來是沒有的。不管是“ディスコード いつもそう”(Discord 總是如此)還是“ディスボード 電源を繋ぐ”(Disboard 連上電源),最主要的考量和限制都是要押“Discord It’s Motion”這個韻。
?


Disboard在現(xiàn)代只有一個意思,那就是Discord(上面提到的那個社交平臺)上的告示欄。所以這里的disboard,其實指的是“billboard”(大型廣告牌)。官方的完整版PV也是這么理解的。
?

所以“連上電源”,“散發(fā)出光芒”,“發(fā)出屬于自己的音色”,都是在大型的舞臺上表演的意思。
?
(唱到這里的時候,喜多其實已經(jīng)加入結(jié)束樂隊了。后面提到的“你”,就是結(jié)束樂隊里的某個人。)
?
?
?
ギターの弦が揺れるたび
<每當(dāng)撥動(吉他的)琴弦之際>
揺るがないものに変わってゆく
<都會產(chǎn)生無可動搖的意志>
指先が硬くなるたび この意志も固くなるの
<每當(dāng)指尖起繭之際 這份意志也會隨之堅定>
?
“撥動琴弦的時候產(chǎn)生無可動搖的意志”還是在重復(fù)著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彈奏搖滾樂讓她找到自我。
?





“指尖起繭”是故事中的劇情,也是喜多回歸樂隊的契機。
?
?
ディストーションの音色
<失真(distortion)的音色>
これっぽっちじゃまだ終わらない
<不會就此畫上句號>
最前でハイゲインを受け止めてみてよ
<試著站在最前方接住高音增益吧>
今夜も
<今晚也一樣>
?


“不會到此為止的,我還要更加努力。”
?
(高音增益指的是慢慢加大聲量,是慢慢進步的隱喻。)
?
Distortion it's Motion
<Distortion it's Motion>
始まったらもう止まらない
<一旦奏響就無法停止>
制限も経験で塗り替えられるさ
<極限亦能被經(jīng)驗改寫>
そうだろう
<不是嗎>
?


“只要繼續(xù)努力,就不會有極限?!?/p>
?
ディストーション いつもそう
<Distortion 總是如此>
左脳追い越して心が走り出す
<超越理性 隨心飛馳>
君の方へと
<傳達(dá)到你所在之地>
?


這里的“你”既可以是聽眾,也可以是結(jié)束樂隊里的某一個人(后藤一里),為什么這么說需要看最后一段。
?
次の音にエスコート
<引領(lǐng)出全新的音色>
日々の憂いにディストーション
<改變?nèi)粘5臒?Distortion>
ひとりの夜 鳴らすコード
<獨自一人的夜晚里彈響和弦>
君も同じかい?
<你也同樣如此嗎>
理想像 追いかけた日々
<為追趕理想的每日>
Fコード 掻き鳴らすんだディストーション
<彈響F和弦 演奏失真的音符>
ボリュームを振り切るよ
<將音量鈕旋轉(zhuǎn)至底吧>
?
最后這一段的獨自一人(ひとり)和一里是一個同一個詞。
?

既然喜多是一個人在夜里練習(xí),“同樣如此”的你,只能是吉他手一里。追趕著理想的她身后,是追趕著她的喜多。
?

F和弦是吉他入門的一個門檻。在一里這個老師的指導(dǎo)之下,她克服了。所以她現(xiàn)在可以彈響F和弦,將音量扭轉(zhuǎn)到底,讓大家聽到,屬于她們的,青春的音色。
?
4 當(dāng)fuzz和distortion相遇:波喜多的Discord
?
不管是fuzz還是distortion,都是吉他專用的破音。這兩首“破音之歌”并非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娛自樂,它們之間也有碰撞,生成出屬于吉他手的discord。
?
在《青春候群癥》里,一里渴望愛:“這雙眼睛充滿了對這無情世界的怨恨,但卻又那么無可救藥地渴求著愛?!?/p>
?
在《Distortion!!》里,喜多也渴望愛:“有誰能來消除我內(nèi)心的噪音,探視我的內(nèi)心?!?/p>
?
在《青春候群癥》里,一里期待著用搖滾(fuzz)來改變既定的人生軌跡:“彈響(吉他)吧!以電光之法茲(fuzz), 讓雷鳴響徹云霄吧!”
?
在《Distortion!!》里,喜多也想用搖滾(distortion)改變一成不變的普通人生:“引領(lǐng)出全新的音色,改變?nèi)粘5臒?,Distortion?!?/p>
在《青春候群癥》里,一里的斗志越來越高昂:“敲響吧,這悲嘆的強音! 怎么辦? 兇暴的本性無比奔放!”
?
在《Distortion!!》里,喜多的斗志也越來越高昂:“彈響F和弦,演奏失真的音符,將音量鈕旋轉(zhuǎn)至底吧!”
?

喜多:“你也和我一樣嗎?”
?
一里:“是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