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的智慧
最初的時候,謙虛是一種要求,是父母傳遞的傳統(tǒng)美德。
還小的時候,謙虛是耳濡目染來的。學著大人的動作,表情,語言,漸漸的好像掌握了謙虛的技巧。但歸根結底,還是沒想過這套謙虛的來來去去,究竟有何智慧蘊藏其中。
再長大一點,謙虛開始有了個人色彩。因為成長之后,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對一些所謂的“謙虛”產(chǎn)生了反感,本能的排斥它,開始對謙虛有了自己的解讀,同時還夾雜了不屬于謙虛的情緒。謙虛,本應該是非常正面的東西,在我的眼里,在我的生活中,卻變得越來越中性。
我有時在思考,謙虛為何是種美德?為何我們與西方國家在這方面就有這么大的區(qū)別?實事求是不是更好嗎?
但是,我把與人相處想的太簡單了,我也把這種千年來形成的品德想得太簡單了。謙虛是表示對別人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提醒。
初高中時候的我,把謙虛當做精神勝利法的工具。因為虛榮心強,還很敏感,常常因為一些小事而搞得心情很糟,所以總喜歡在一些小細節(jié)上和別人較勁,這里比別人做得好一點,那里比別人注意一點,不是出于美德,而是出于比較。
越長大了,認識多了,雖然還是虛榮心很強,很敏感,但已經(jīng)沒有那么幼稚。以前不相信大人說的話,現(xiàn)在一看,還真是“長大了,就會發(fā)現(xiàn)以前的自己有多幼稚”。莫言的父親和他說:“獲獎前跟別人平起平坐,獲獎以后就要比別人矮半頭?!?/p>
“往往人一得意以后,翹起尾巴來了,趾高氣昂,得意忘形...越是這樣的時候,越謙虛,越低調(diào),越意識到自己的不足?!?/p>
一方面,謙虛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肯定,人不能因為一點小小的成就就沾沾自喜,總會給人很高傲的感覺。謙虛也是為了讓自己保持清醒,如果不能冷靜下來思考自己的不足,那成就往往就是下滑的開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