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考試為什么不自學?
對對君的推廣視頻做了幾期啦,在推廣對啊,獲得了更多關注的同時,也收到了一些小疑惑,比如: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不應該是自己學嗎?為什么還要報班呢?是不是騙錢呢?
其實,“自學考試”只是將自考和其他學歷提升方式進行區(qū)分,表明該種形式是不經(jīng)過高校的在校培訓的
相比其他學歷提升方式來說,屬于“自學”,但這種形式在學歷提升領域外的考試中又十分常見。
如考公、考研、考資格證書、考普通話……乃至于必須在大學校內完成的四六級考試也屬于“自學考試”
而既然被界定為“自學考試”,自然就有一部分道理是因為考試制定方認為,通過自學,考生可以自行掌握考試所需知識,從而通過考試
那為什么,考公、考研、考證的機構、教輔又都鋪天蓋地地被廣泛接受了呢?
為什么,自學考試一樣需要機構輔助呢?
#有便宜不占非好漢#
雖然可以自學,但其中的困難和枯燥卻是毋庸置疑的。
可以有更好更簡單的方式,誰又會拒絕呢?
盡管困難和苦難是成功路上錘煉我們的磨刀石,但放著坦途一定要上山下海也未必就是好的選擇。
畢竟對對君就到現(xiàn)在也沒能學會游泳~
在信息高度共享的今天,連冬奧的主題都是“higher,faster,stronger,together”,“一起向未來”
向外界求助不過是一個簡單的明智之舉。
而以我們?yōu)槔?,你能得到的,將會是很大的助力?/span>
不少對啊同學都曾經(jīng)發(fā)出感嘆
“如果我的中學老師像這樣管我,我一定好好學”

比義務教育還貼心負責的服務,你不心動嗎?
#電影院里,有人先站了起來#
近些年來,好像說什么都總繞不過一個詞“內卷”。
在“自學考試”成立之初,大家都是自學的。沒有教輔,沒有老師,一本官方教材就是全部。
在那個時候,大家考研都只備考半年,教資也少有非師范生去看……
然后有一批人率先在電影院里站了起來,他們拉長復習時間,找到教培機構,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到“自學”里。
于是教培機構的作用開始顯現(xiàn),他們降低了考試的準入門檻,同時,又抬高了考試的通過門檻。
考研分數(shù)線越來越高,考公、考證的人越來越多,逼著越來越多的人從座位里站了起來。
盡管自考是通過性考試,大家無需與別人競爭,只要達到一定分數(shù)就可以通過,看似不會受到內卷影響。
但事實是,由于自考人數(shù)的不斷攀升,自考的難度也在逐年增加,考試內容越來越靈活,畢業(yè)條件越來越嚴苛。
因為不管是什么考試,都有一定的通過率標準。
在越來越多的人在自考中獲得輔助后,剩余不甘示弱的人就注定受到擠壓……
那“自學考試”就一定不能自學嘛?
當!然!不!是!
盡管報班對于“自學考試”有很大的輔助效果,但完全自學也不是完全沒有希望!
對于大家來說,自考最大的難度在于
浮沉在社會的打工人們,能否在瑣事里抽出時間,在誘惑里摒去雜念
沉下心來,撿起書本,制定并完成學習計劃和目標,在放下書本多年以后仍能保質保量吸收理解知識點。
聽著有些困難,但的確有一些同學可以做到。
如果你自信自己自制力強、學習能力強、善于分析歸納知識點也可以試試~
而如果你是做不到這些的大部分人,也不必和自己為難,大方接受專業(yè)幫助也是很好的選擇。
只是不要一個人死磕到底變成自考通過率中一個籍籍無名的分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