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給了一個人面對一生的勇氣
每一種孤獨都是頂峰—《源泉》
01 我為什么讀這本書?
經(jīng)過放學以后的播客推薦,非常感興趣,尤其故事還是以建筑行業(yè)為主的哲學故事,毫無關聯(lián)但又相得益彰,好奇心趨勢我買了這本書。而且書的封面設計超級喜歡。兩周看完了,親測值得二刷。這不是看書,是變相的追劇。

02 什么人適合讀?
這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書籍,任何想創(chuàng)造的人都應該看,也適合建筑行業(yè)的人看(因為有很多建筑外觀枯燥描寫)。開篇就是很吸引人的一句話:不要把世界讓給你所鄙視的人。雖然書里面寫的不是什么新鮮事,以故事為載體敘述,更讓人影響深刻。其中個體的隨波逐流,或潛伏蓄力,或短暫妥協(xié)后對抗,或抗爭到底。都在我們的人生中出現(xiàn)過且會無限循環(huán)。
03 敘述了什么故事?
設計天才被社會重重阻撓,堅持自我,從不放棄的理想人生。
這本書分為四個部分,作為主人公洛克卻被放在了最后一章,而前三章人物的描寫,全是洛克或明或暗的敵人,第一章吉丁利用他的才能又打壓他,第二章托黑知道他的創(chuàng)造力卻覺得這個世界不配得到而寫文章抨擊他,第三章以毀滅天才為樂的華納德從打壓他到幫助他,結果卻令人唏噓。
而洛克面對這些人的打壓,在懵懂中坦然接受,不在乎他人的言語和社會環(huán)境,堅持自我,即使淪落為工人也無怨無悔。而在明白種種事情背后的本質(zhì)后為自己發(fā)聲,讓總是烏云密布的大地,出現(xiàn)了短暫的陽光。以下是各個人物的剖析:

第一章:彼得·吉丁:
偶爾有自我,但不多(自我10%)
他能識別天才與普通人,但是他總是捅天才刀子,也會舔著臉求天才幫助。跟隨著母親教誨,早早放棄了自我,以他人意見為自己意見,迎合大眾口味。是媽媽和社會都會喜歡的乖寶寶。他利用天才的能力,幫助自己晉升,而在最后也在天才的能力中自食惡果。他有過自我嗎?有的,但是不多。有時他也會聽洛克的建議,但是轉身就投入到了洶涌的人群里,無限沉淪。
他總是直勾勾地注視別人,那雙該死的眼睛從來不曾漏掉任何細節(jié),卻總讓人在他的眼睛中看不到自己的存在?!对慈?/strong>
第二章:埃斯沃斯·M·托黑:
有自我,利用思想控制輿論(自我30%)
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明白大部分人的精神需求然后對癥下藥進行思想統(tǒng)治。善于利用他人的同情心,發(fā)布他人認可的言論,對天才本能的忽視或者迫害,引導輿論,思想上統(tǒng)治他人。一個卑鄙但清醒的人。
永遠要成為人們希望你成為的樣子。這樣一來,在你需要的時候,人們就會幫助你。我愿意同你分享,是因為你永遠都不會用它。 ——《源泉》
第三章:蓋爾·華納德:
自我與集體的反復橫跳(自我50%)
曾經(jīng)底層少年,在被人一次次否決后隱藏了真實的自我,運用討好大眾的方式在新聞業(yè)越做越大,可是當他認識霍華德·洛克的時候,他又找回了自我,在幫助洛克的過程中,幾乎毀滅掉自己的新聞帝國,他失敗了,他又妥協(xié)了。
我正在為世界上最大多數(shù)的人服務。公眾渴望違法犯罪、丑聞誹謗、情感傷痛,蓋爾·華納德滿足他們的需求。他給公眾渴望得到的一切,同時還對他們那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卻又感到羞恥的品位給與公正的評說。?《紐約旗幟報》刊載殺人、放火、強奸、賄賂---用恰到好處的道義感沖擊著每一個人,三個專欄面面俱到地支撐著同一個道義?!对慈?/strong>
第四章:霍華德·洛克:
一個無論在何種境遇都在完美踐行自我的理想天才(自我100%)
一直堅持自我,不被他人言語影響,以不能干涉他的設計的理念去服務客戶,盡管不斷被打壓,但是他總是在能做設計的時候全神貫注,不能做設計后用體力勞動麻痹自己。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自己認為的最好。擁有天賦的天才,不是我等普通人可企及的。
每一種孤獨都是頂峰 ——《源泉》
他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給了一個人面對一生的勇氣 ——《源泉》
為了說“我愛你”,一個人必須先知道如何說“我” ?——《源泉》

04:得到的啟發(fā)
作者把每個人物都寫的極為極致,極致到現(xiàn)實社會鮮有真實存在。極致到很容易在人物中看到些許的自己。還有一個人創(chuàng)造、一群人妥協(xié)的社會現(xiàn)實。
——努力的創(chuàng)造
從無形到有形,落實在文字,視頻,形成實體,那是沉默的吶喊。記錄下思想,哪怕是點滴日常都值得被記錄,因為那是我們作為個體真實存在過的時光。這都是在創(chuàng)造啊。你寫下的文字,制作的視頻,建成的實體都是你曾存在過的證明。那些都是屬于你自己的成就。
——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多問幾個人就會發(fā)現(xiàn),熱愛的事很多都是一樣的,為什么一樣?因為一樣安全,一樣的話當我做到了就會被羨慕,做不到也不會被打壓而是共情??偸谴蟛糠秩俗霾坏降氖虑?,容易變成熱愛的事情,就算從不行動也正當。當我們在做另類的事情時,總是得來明著羨慕的恭維,暗里嫉妒的打壓。何其可悲又何其正常。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下,有自我的人自動隱形了,只有在得到正確的信號時,才會展示真實的自我。
每次看到作者描述洛克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的專注,放在現(xiàn)在就是內(nèi)卷的代名詞,可是是在做自己熱愛的事情,通宵的設計已不是剝削而是自我驅(qū)動力。熱愛的事情,有的話就堅持做,沒有的話就做好手邊的事情,然后慢慢的去探索。
——盡力的堅持自我吧,或明或暗
這項修煉可能最難,他人的話語,他人的意見,社會環(huán)境的潛移默化影響,并不是那么容易對抗,可是就算對抗,又能換來什么?可能就是精神上的滿足感吧??墒窃谶@追求功利的當代,個體的自我又有什么容身之處?一個不能選擇的覺醒,帶來的各種掙扎,于是我們靈魂躲進了自我建造的桃花源,身體留在了現(xiàn)實世界,做一個和大家都一模一樣的假人。這可能就是大部分的生活狀態(tài)。
在寫下這段,連我自己都是矛盾的,知行合一是有多難,甚至連這個社會環(huán)境都不允許的存在,集體主義的規(guī)則是妥協(xié)和順從。所以書中的洛克是多么的理想,而其他三人又是多么的真實和可悲。因為這三個人才是你我的縮影。只能在能堅持自我的地方堅持自我,慢慢修煉了。盡己所能做一個創(chuàng)造者吧?。?!盡管精神養(yǎng)分如此之少,但要清醒的活著啊。
創(chuàng)造者并非無私的。他們力量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它是自給自足的,自我驅(qū)使的,自我激發(fā)的。那就是原動力,是活力的源泉,是生命力,是最原始的動力。創(chuàng)造者不服務于任何人和任何事。他始終為自己而存在。而且只有通過為他自己存在,他才能成就人類的榮耀。這便是成就的本質(zhì)?!对慈?/str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