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升降浮沉的依據(jù)。藥物的升降浮沉作用趨勢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來決定的,既與藥物的臨
中藥升降浮沉的依據(jù)。藥物的升降浮沉作用趨勢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來決定的,既與藥物的臨床療效有關(guān),也與藥物本身的特點和性質(zhì)有密切聯(lián)系。藥物的療效是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據(jù),已如前述,下面僅就藥物的性質(zhì)與特點同升降浮沉之間的關(guān)系,歸納介紹如后:1.四氣與升降浮沉的關(guān)系:溫?zé)嶂?,其性屬陽,多主升浮,如麻黃、桂枝,其性均溫,都能上行發(fā)表,故主升,附子、肉桂,其性大熱,故能溫中散寒而主浮。寒涼之品,其性屬朋,多主沉降,如大黃,芒硝,性皆大寒,主瀉下通便,故性沉,黃柏、知母,性亦大寒,能清熱瀉火,故主降。
五味與升降浮沉的關(guān)系:辛甘之味,大多屬陽,故其性主升浮,如荊芥、防風(fēng),味辛能祛風(fēng)解表,黃芪、黨參,味甘能補氣升陽。這些作用趨勢都屬升浮之性。味酸苦咸,大多屬陰,故性多主沉降,如五味子、訶子,味酸能斂汗止咳,黃芩、黃連,味苦能清熱瀉火,牡蠣,龍骨,味咸能收斂潛陽。這些作用趨勢都屬沉降之性。
氣味阻陽與升降浮沉的關(guān)系:無論是四氣還是五味,都有厚薄陰陽的差異,這也是藥物升降浮沉的依據(jù)之一,《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淪》。曰:“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中之陽,氣厚者為陽,薄者為陽中之陰,味厚則泄(主沉),薄則通(主降),氣薄則發(fā)泄(主升),厚則發(fā)熱(主浮)?!边@就是張元素認定藥物升降浮沉的重要依據(jù)。
藥物部位、質(zhì)地與升降浮沉的關(guān)系:從藥用部位看,一般花、葉、藤莖(質(zhì)輕的根莖類)等類藥物,質(zhì)地比較輕松,其性輕揚,放主升浮,如辛夷花通鼻竅,鮮荷葉升清陽,桑枝條祛風(fēng)濕、綠升麻透痘疹等,這些藥物,性皆升浮。種子、鱗介、礦石(包括質(zhì)重的根莖)等類藥物,質(zhì)地堅實沉重,故多主沉降。如蘇子降氣平喘,牡蠣收斂潛陽,磁石重鎮(zhèn)安神,白芍斂陰平陽等,其性皆主沉降。但這些特性,也不是絕對的。有些藥物也有例外。如“諸花皆升,旋覆獨降,諸子皆降,蔓荊獨升?!边@些藥物就不是以藥物部位與質(zhì)地作為升降浮沉的依據(jù),而是以其性味來決定作用趨勢的依據(jù)。
因此,藥物的升降浮沉作用趨勢,必須結(jié)合藥物的多方面情況綜合考慮。此外,藥物的升降浮沉,還要受到炮制、配伍等因素的影響。故李時珍曰;“酸咸無升,甘辛無降,寒無浮,熱無沉,其性然也。而升者引之以咸寒,則沉而直達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則浮而上至顛頂?!晃镏?,有根升梢降,生升熟降。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這也是必須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