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明朝藩王之寧王

2020-05-31 19:35 作者:迪諾信王世子RWS霖三爺  | 我要投稿

注:寧王一府被廢之后,曾由兩位分支郡王擔(dān)任宗理,直到由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起,寧府宗理撤除,寧府封國由建安郡王、樂安郡王和弋陽郡王三個分府分治。因此本世子所做的世系圖包含了截至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前建安郡王、樂安郡王和弋陽郡王的大宗世系,但不會對此做多介紹,仍然會在郡王篇才介紹。

寧王為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分封的藩王王爵,首任寧王為朱權(quán),為明太祖的十七子。朱權(quán)于二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1394年)就藩大寧西安,永樂元年(1403年)三月初二移國江西南昌府,至正德十四年(1519年)第四任寧王朱宸濠謀反被廢,共傳五世四代。

朱權(quán)在十三歲時被封為寧王兩年年后就藩北方邊境的軍事重鎮(zhèn)大寧,地處喜峰口外,屬古會州之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為一大鎮(zhèn)。朱權(quán)帶有甲兵八萬,戰(zhàn)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wèi)騎兵均驍勇善戰(zhàn)。朱權(quán)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zhàn),在當(dāng)時諸王中,有“燕王善戰(zhàn),寧王善謀”之說,而二人又在邊境,友情甚篤。

在建文時期靖難之役時,朱權(quán)曾被建文帝朱允炆召至京師,但抗命不至,對南京朝廷持觀望態(tài)度,被詔削三護衛(wèi)。之后朱棣挾持其,所轄的部隊都被朱棣奪走朱權(quán)進入燕軍之后,時常為朱棣草擬檄文。朱棣對朱權(quán)許諾,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寧王一系也出了一些人才,如寧獻(xiàn)王朱權(quán)九世孫,弋陽榮莊王朱奠壏七世孫——朱統(tǒng)??,即明末清初畫壇“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朱耷,還有其弟牛石慧,均是明末清初畫家。而明末時期,建安簡定王朱覲煉來孫——輔國中尉朱統(tǒng)鉟,放棄爵位以民籍應(yīng)試,崇禎九年(1636年)中舉人,十三年(1640年)中進士,獲授休寧知縣。崇禎末年朱統(tǒng)鉟遷官禮部主事,升為禮科給事中,魯王朱以海監(jiān)國時擢任僉都御史、總督,但因為祖母去世回鄉(xiāng),人們都覺得可惜。是朱明宗室中少數(shù)的科舉舉人。而朱權(quán)本人,也有豐厚著作,曾奉敕編輯《通鑒博論》,撰有《寧國儀范》、《家訓(xùn)》、《文譜》、《詩譜》、《史斷》、《通鑒博論》、《漢唐秘史》、《琴阮啟蒙》、《神奇秘譜》、《茶譜》、《瓊林雅韻》、《神隱》、《太和正音譜》等數(shù)十種著作。其中《太和正音譜》為戲劇史上重要的理論專著。

電視劇《鄭和下西洋》里的寧王朱權(quán)看起來和明成祖朱棣接近,而且被設(shè)定在朱棣死后不久就死了。而歷史上的朱權(quán)甚至比建文帝朱允炆年幼一歲,且享年七十一,在正統(tǒng)年間去世。

著名人物和事件

正德年間兩起藩王謀反案,其中一起就是末任寧王朱宸濠的寧王之亂。有方士說朱宸濠有天命,又說南昌城風(fēng)水好,城之東南有天子氣,再加上明武宗一直沒有子嗣,因而心懷異志。而朱宸濠有四子,除世子外均不請求朝廷命名,因為有異志,要取天下后自行賜名,立嗣立國。

時任南贛巡撫,都察院僉都御史王守仁聞變,與吉安知府伍文定傳檄諸,舉兵勤王。正德十四年(1519年)七月廿六,王守仁火攻寧王艦隊,殺其將士三萬馀人,朱宸濠父子及李士實、劉養(yǎng)正、王綸等皆被擒。寧王之亂結(jié)束,為期共四十三天。八月,王守仁捷報尚未送達(dá)北京,明武宗自稱“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zhèn)國公朱壽”,于八月廿二率萬馀官兵南下“親征”。到達(dá)涿州時,王守仁捷報傳至,但明武宗仍一意南征。武宗身邊的嬖幸甚至建議將朱宸濠放回鄱陽湖里,讓明武宗生擒,以展示皇帝威信,后因故作罷。十二月,朱宸濠被押至南京。但明武宗直到次年十月方才班師。十二月,武宗在通州處死朱宸濠,除寧王之藩。朱宸濠王妃婁氏也與諸子投水自盡,僅第三子被漁夫拯救存活下來,之后流落民間自取名“朱學(xué)”,嘉靖十五年,朱學(xué)于南直隸霍丘縣自首,被發(fā)配至高墻圈禁。而民國《盱眙朱氏八支宗譜》僅稱他有一子朱拱樤。第四任宜春王朱拱樤(朱權(quán)第三子一系)、第三任瑞昌王朱拱栟(莊惠世子朱盤烒第二子一系)等寧府宗室也因為在叛亂時稱朱宸濠“萬歲”,解京自盡,子送鳳陽。

第二任寧王靖王朱奠培有一女封安福郡主,號桂華,嫁孔子五十八世孫孔景文。擅長詩文,著有《桂華軒集》,又擅長草書。

朱議衍,系宜春王朱拱樤的四世孫(寧獻(xiàn)王朱權(quán)第三子一系),原本因四世祖在寧王之亂時牽連被囚禁于鳳陽高墻,弘光帝繼位后獲釋。出家為僧,被稱呼“大和尚”,永歷二年(1648年)正月,朱議衍從江西進入汀州府;四月時鄒華、丘選奉他攻打?qū)幓h龍上里大坑口,有眾數(shù)千人。次年十二月(合1650年),他被于永綬擒獲被殺,而李芳泰戴令他剩馀的部下入山,不久敗亡。

朱議氻,系瑞昌王朱拱栟的四世孫朱統(tǒng)鈺之子(莊惠世子朱盤烒第二子一系),原本因先祖王之亂時牽連被囚禁于鳳陽高墻,弘光帝繼位后獲釋。隆武二年(1646年)二月,他前往福京謁見隆武帝,得襲封瑞昌王。五月,他又前往紹興謁見監(jiān)國魯王朱以海,晉封他為翼王。其侄子后來永歷元年(1647年)十二月襲封瑞昌王。永歷十二年(1658年)長至節(jié)時,他和蜀王朱平樻爭列,到十五年(1661年)七月五日去世。

朱謀?,字明父,一字郁儀,號海岳,為石城鎮(zhèn)國中尉和宗理(莊惠世子朱盤烒第四子一系)。其主持石城府宗事三十年,宗親都接受他的約束。其好學(xué)多聞,博覽群書,通曉朝廷歷史典故,諸王子孫之中惟有周府鎮(zhèn)平鎮(zhèn)國中尉朱睦?可與之相提并論。長于著述,閑暇之馀著有《易象通》、《詩故》、《春秋戴記》、《魯論箋》以及其他的書共十二種,都親手繕寫。還校錄過《神異經(jīng)》。謀?長期致力于《水經(jīng)注》的研究,與謝兆坤、孫汝澄等人合著有《水經(jīng)注箋》,并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刊印,開啟了酈學(xué)的“考據(jù)學(xué)派”之先河。顧炎武稱將此書稱之為“三百年來一部書”。黃汝亨擔(dān)任進賢縣知縣時,曾與之爭論學(xué)術(shù),不久為之折服,事謀?為師。謀?病危時,還在向諸子解釋《易經(jīng)》,過兩天后病逝。南昌人私謚貞靜先生。其子朱統(tǒng)铚,初名朱寶符,字夢得、蔚園,號四岳,為石城輔國中尉,擅長讀書,文章古奧沉郁,但因《宗藩條例》所限不能參與科舉,因此放棄爵位以民籍應(yīng)試,崇禎五年(1632年)得督學(xué)駱日升、魏炤乘提拔為貢生,次年(1633年)中舉人第五十二名,七年(1634年)會試聯(lián)捷第二百十八名,中進士三甲第一百四十九名。中進士后,先在都察院觀政,于崇禎八年(1635年)獲賜名為朱統(tǒng)铚,授官行人,出使蜀藩冊封,拒絕請托和饋贈。十七年北京失陷,他北望慟哭流亡荒山野嶺,婉拒揭重熙推薦出仕南明。

初畫壇“四僧”之一的八大山人朱耷原名朱統(tǒng)??,系第二任弋陽僖順王朱覲鐰(莊惠世子朱盤烒第五子一系)的五世孫,原封弋陽輔國中尉,其父親鎮(zhèn)國中尉朱謀鸛是個啞巴。在明朝滅亡后朱統(tǒng)??剃發(fā)為僧;后改為當(dāng)?shù)朗俊T谄拮尤ナ篮?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自號“八大山人”其于畫作上署名時,常把“八大”和“山人”豎著連寫。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則類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朱統(tǒng)鉟,系建安簡定王朱覲煉(寧靖王朱奠培第四子一系)來孫。原封建安輔國中尉,因《宗藩條例》所限不能參與科舉,他放棄爵位以民籍應(yīng)試,崇禎九年(1636年)中舉人,十三年(1640年)中進士,獲授休寧知縣。前任知縣歐陽鉉拖欠帑金數(shù)萬,與其妻子被逮捕,他檢查侵耗賠償,讓對方離去;適逢饑荒,他捐俸勸輸,救活不少饑民。張獻(xiàn)忠入侵安慶,操江巡撫鄭二陽傳令各縣招募五百人,只有朱統(tǒng)鉟訓(xùn)練鄉(xiāng)勇、整頓器械響應(yīng);他又督促士民戒嚴(yán)守城、截獲流寇可得贓賞,因此人民以捕盜為利益,流寇很快消失。崇禎末年朱統(tǒng)鉟遷官禮部主事,升為禮科給事中,魯王朱以海監(jiān)國時擢任僉都御史、總督,因為祖母去世回鄉(xiāng)。

(以后另外在郡王篇仔細(xì)介紹)


字輩

寧王府字輩為:

盤奠覲宸拱,多謀統(tǒng)議中。總添支庶闊,作哲向親衷。

寧王大宗到被廢爵為止,字輩用到“拱“字輩,對應(yīng)朱棣一系字輩為”祐“字輩。南明時期也傳到了”統(tǒng)“字輩(對應(yīng)為“翊”字輩)”議“字輩(對應(yīng)為”?!白州叄?。而清末明初的八大山人為“統(tǒng)”字輩。

歷代寧王

  1. 朱權(quán)(1378年5月27日 -?1448年10月12日),謚號寧獻(xiàn)王,為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十三日封寧王,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三月二十三日就藩大寧都司大寧衛(wèi)。永樂元年(1403年)三月初二移國江西南昌府。正統(tǒng)十三年九月十五日(1448年10月12日)薨。其世子朱盤烒早死,由嫡長孫朱奠培繼承王爵。

  2. 朱奠培(1418-1491),謚號寧靖王(此寧靖王非朱術(shù)桂),寧莊惠世子朱盤烒(后追封“寧惠王”)嫡長子。其父先死,后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襲封,弘治四年(1491年)薨。

  3. 朱覲鈞(1449年9月19日-1497年7月28日),謚號寧康王,寧靖王朱奠培的嫡長子。天順八年(1464年)原封上高王,弘治五年(1492年)襲封寧王,弘治十年(1497年)薨。

  4. 朱宸濠1476年7月1日-1521年1月13日),號畏天,無謚號,寧康王朱覲鈞庶子(獨子)。弘治七年(1494年)襲封父親原郡王爵位上高王,弘治十二年(1499年)襲封寧王,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四日謀反,削爵廢為庶人,1521年1月13日被處死,焚尸揚灰。

寧府宗理

寧王爵位被除國后,時任弋陽王朱拱樻樂安王朱拱欏先后擔(dān)任過寧府宗理。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起,寧國宗理撤除,建安、樂安王、弋陽王三王分治寧藩。

  1. 朱拱樻(1551年薨),系寧莊惠世子朱盤烒(追封“寧惠王”)第五子弋陽榮莊王朱奠壏曾孫。正德十四年寧藩除國后,嘉靖二年(1523年)封弋陽王兼暫兼理寧府事,三十年(1551年)薨。

  2. 朱拱欏(1559年薨),系寧莊惠世子朱盤烒(追封“寧惠王”)第三子樂安昭定王朱奠壘曾孫。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襲封樂安王,三十年(1551年)暫兼理寧府事,三十八年薨(1559年薨)。

其他大宗成員

  • 朱盤烒(1437年薨),永樂二年(1404年)封寧世子。正統(tǒng)二年(1437年)薨。其嫡長子朱奠培襲封寧王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追封“寧惠王”。

寧王世系圖(含嘉靖三十八年時建安王、樂安王、弋陽王世系)
朱權(quán)塑像




明朝藩王之寧王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曲松县| 伊金霍洛旗| 安岳县| 华亭县| 磴口县| 曲麻莱县| 那曲县| 宁乡县| 乡宁县| 琼海市| 蓬莱市| 镇原县| 新乡市| 宿迁市| 怀远县| 大方县| 达日县| 中牟县| 斗六市| 五家渠市| 沐川县| 桂林市| 新野县| 桦南县| 吉隆县| 大连市| 阿克| 原阳县| 古丈县| 广东省| 南宁市| 汉川市| 灌云县| 东乌| 阳西县| 安顺市| 千阳县| 宁安市| 临沭县| 红河县| 尉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