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為什么拒絕在《秦王破陣樂》中丑化自己曾經(jīng)的敵人?
《秦王破陣樂》據(jù)傳創(chuàng)作于李世民平定劉武周之后,主題是歌頌秦王李世民的軍功。唐太宗登基后親率音樂家、文學家將《秦王破陣樂》改為《七德舞》,是唐朝官方最重要的大型歌舞之一。

在重新編排《秦王破陣樂》的時候,太常卿蕭瑀提出:可以在《七德舞》中加入劉武周、薛仁杲、王世充、竇建德等敵人向李世民屈膝投降的段落,但被唐太宗的拒絕。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感情最豐富的皇帝之一,性格絕對稱得上英雄豪情。因此唐太宗對劉武周、薛仁杲、王世充、竇建德這些曾經(jīng)的手下敗將抱有一定的惺惺相惜之感,不想丑化他們。

其次,唐太宗能夠從沒有皇位繼承資格的嫡次子一步一步登上皇位,其麾下優(yōu)秀的人才團隊起到了關鍵作用。而唐太宗建立優(yōu)秀人才團隊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計恩怨,將敵人的人才收為己用。

正因如此,唐太宗麾下的很多功臣都曾經(jīng)是敵人部下。比如尉遲敬德是劉武周的大將,秦叔寶、程咬金是王世充的部下,虞世南、魏征是竇建德的部下,褚遂良是薛仁杲的部下等等。

于是唐太宗便跟蕭瑀說:“這些人都是一時英雄,現(xiàn)在朝廷中的很多大臣都曾經(jīng)是他們的臣屬。如果他們看到自己的舊主屈辱被擒的樣子,又怎么會不傷心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