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信不信,豆腐的毛發(fā)可能都比你旺盛


-風(fēng)物君語-
頭發(fā)越掉越多......
快吃點“毛豆腐”補一補

你最愛吃什么味的豆腐?
?
東北的鹵水豆腐、濟南的泉水豆腐,樸素的外表下掩藏著濃郁的豆香味兒;客家的釀豆腐、云南的包漿豆腐,在豆腐的軟嫩中包裹著屬于自己地域的獨特風(fēng)味;曲阜的熏豆腐、廣西的油豆腐果,在豆腐的嫩與韌中找到了最佳平衡......
而湖南的臭豆腐和安徽的毛豆腐,則是在豆腐的“臭味”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天地。

如果說,“聞著臭、吃著香”的臭豆腐能把你征服,那“聞著臭、吃著臭”的毛豆腐,可能會讓你絕望,但絕望過后,你還是會深陷在這“奇香的臭”或者“奇臭的香”中,無法自拔。
?
長了“毛”的豆腐,真的能吃嗎?其實,絨毛只是毛豆腐的“保護色”,只有在入鍋后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無論是香煎,還是蒸炒,“褪去毛發(fā)”后的毛豆腐看起來和普通豆腐一樣乖巧,入口那絲滑軟糯的口感,會讓你不自覺忽略它自身怪怪(臭臭)的味道。

長毛的豆腐不僅能吃,還是徽州地區(qū)的“搶手貨”。當(dāng)?shù)厝藶楹稳绱?strong>偏愛這塊長了“毛”的豆腐?
毛豆腐的“前世今生“
要說毛豆腐,就不得不提到“鹽重好色、輕度腐敗”的徽州菜?;罩莶瞬粌H注重色香味,還擁有超高顏值。人氣超高的臭鱖魚、色彩艷麗的一品鍋、“渾身長毛”的毛豆腐......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溫潤的氣候條件,讓徽州孕育出了極具地方特色的皖南風(fēng)味。

毛豆腐是徽菜成功出圈的特色美食之一,發(fā)源于徽州地區(qū)的休寧、歙縣、屯溪一帶。在明萬歷進士李日華的《蓬櫳夜話》中,已有徽州人制作和食用毛豆腐的記載。
?
古徽州“一府六縣”,現(xiàn)分隔為黃山市、績溪縣(宣城市)與婺源縣(上饒市)。這其中,長相最特殊的,當(dāng)屬徽州毛豆腐,當(dāng)?shù)剡€流傳著這樣的民謠:“徽州第一怪,豆腐長毛上等菜”。

為什么說,只有在安徽做出來的毛豆腐最正宗、最地道?
?
好豆腐源自好豆子,好豆子要有好水泡。制作毛豆腐,其實和制作普通豆腐的流程大體相似,需要經(jīng)過選豆、泡豆、研磨豆子、煮漿、脫脂、點豆腐、上板壓榨成形等步驟做成豆腐。但要想做出正宗的毛豆腐,這幾點尤為關(guān)鍵:
?
1.選豆,選用皖南地區(qū)特有的六月黃大豆。
2.泡豆,選用當(dāng)?shù)氐娜葜贫棺印?/p>
3.脫脂,去掉豆?jié){表面形成的油豆皮。
4.點豆腐,選用自制高純度特殊菌種的酸水來點豆腐,菌種像種子一樣被埋植進豆腐中,經(jīng)過發(fā)酵才會“長毛”。


?
豆腐的誕生,改變了大豆的命運。從自然長毛,再到通過工藝讓豆腐長毛,毛豆腐“毛”的誕生,同樣改變了豆腐的命運。
”毛“從哪里來?
要想讓豆腐長出“濃密的毛發(fā)”,需要有足夠的空間、恒定的溫度以及濕度。
?
做好的豆腐趁鮮切成小塊,放在竹蔑(毛豆腐的專用發(fā)酵容器)上,讓豆腐懸空發(fā)酵,專心長毛。看似簡單的發(fā)酵過程,只有在徽州特有的氣溫和濕度條件下,才會長出符合標(biāo)準(zhǔn)的細(xì)長絨毛。


毛豆腐的發(fā)酵時間受溫度影響而變化,一般控制在18℃左右,發(fā)酵3-4天。絨毛的長勢直接影響毛豆腐的口感及味道,發(fā)酵成熟的毛豆腐,濃密細(xì)長的絨毛間,夾雜著無數(shù)個黑色小顆粒,叫做孢子,像是奶油蛋糕中那一丁點兒的香草籽,是毛豆腐成熟的標(biāo)志。
?
如此肆意“長毛”的毛豆腐,自然不會只有一種毛。用不同的酸水和菌種,可以形成四種不同類型的毛豆腐。按毛的長度,由長到短可依次分為蓑衣毛(虎皮毛)、棉花毛、兔毛、鼠毛,其中顏色為暗灰色的蓑衣毛,口感最好。棉花毛短于蓑衣毛,顏色為純白色。

外表長毛,內(nèi)心“腐敗”的毛豆腐,早已和最初的豆腐“判若兩豆”??粗鴺O其不像食物的毛豆腐,頂著一頭“濃密的毛發(fā)”,內(nèi)心的大豆蛋白,被蛋白酶降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這一系列的轉(zhuǎn)化,賦予了豆腐更軟糯的口感和更鮮美的味道。
?
深諳美食的徽州人,烹飪這種轉(zhuǎn)化而來的食物向來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作為毛豆腐的知己,他們自然更懂得,如何將這看似“腐敗”的味道化為獨特的鮮香。
毛豆腐中藏著的”徽精神“
毛豆腐的吃法可繁可簡,蒸、煮、炒、煎皆可。最為傳統(tǒng)的吃法,還是油煎。發(fā)酵后的豆腐,味道有點一言難盡,說它臭吧,還沒有臭得那么徹底,說它香吧,入鍋前真的聞不出來。


最地道的做法,是選用徽州當(dāng)?shù)丶兪止赫サ牟俗延?/strong>,小火慢慢煎制,土菜籽油的香氣能夠最大限度激發(fā)出毛豆腐的鮮香。眼看著毛豆腐的“毛毛”全都緊貼在豆腐上,表皮開始泛起金黃,這時屬于徽州人的儀式感才剛剛開始。
?
在豆腐的中間點綴當(dāng)?shù)氐耐晾苯丰u,意為鴻運當(dāng)頭,再撒入蔥花,意為錦上添花,上菜時還會喊著徽州當(dāng)?shù)氐拿裰{。油煎后,菜籽油的香和辣椒醬的辣早已將毛豆腐原本的“臭”沖淡,入口先是豆腐表皮的微焦,其次是內(nèi)里的軟糯,口感有點像包漿豆腐,口味卻更令人難忘。

毛豆腐煎好后,可以放入高湯、蒜蓉、老抽、白糖紅燒,也可把新鮮的毛豆腐直接放入湯中煮制,上桌時以辣椒醬佐食,口感鮮嫩、入口即化。不經(jīng)過油炸的豆腐,里面的本味會更濃郁,建議謹(jǐn)慎嘗試。
?
現(xiàn)在的毛豆腐多為四四方方的小塊,其實它是由長條狀演變而來的,這里還有一個關(guān)于毛豆腐的典故。傳統(tǒng)的徽州毛豆腐是8×2×1厘米的長條狀,和明朝初年十兩的金條大小相同。那時的徽商經(jīng)常離家在外,臨走前總要吃幾塊金條大小的毛豆腐,圖個吉利。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早早離家經(jīng)商,成就了徽商的“徽駱駝精神”——做人做事堂堂正正,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于是,毛豆腐的形狀逐漸由長條狀,演變成了方形。
看似一塊小小的毛豆腐,背后竟承載了徽州人無規(guī)矩不方圓的“徽精神”。正如賣毛豆腐小二的吆喝:“瞧一瞧,看一看,此乃徽商駱駝?chuàng)欢垢?,形狀方,精神源于古徽商”?/p>

快來說說~
你最pick哪里的豆腐?
- END -?
文丨蘇宸
*特別鳴謝
蔣光明
本文系【地道風(fēng)物】原創(chuàng)內(nèi)容
未經(jīng)賬號授權(quán),禁止隨意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