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批次錢江新車匯總——閃系列下餃子,賽系列放大招


新一輪的新車公告在前兩天已經(jīng)出爐,作為工信部摩托車企業(yè)當中的大戶人家,錢江這一次再度力壓眾多競爭對手,除了賽系列的兩款全新車型之外,閃系列開始大放異彩,另外還有踏板和小排量街車,如此任性的瘋狂出新,除了錢江還有誰。
賽550

賽550自然無需多言,這是今年最受期待的國產(chǎn)跑車之一,這一次的公告當中還給我們帶來了驚喜。這是賽550第一次以無偽裝的狀態(tài)公開,Brembo的四活塞卡鉗,雙前碟剎,定風翼以及單搖臂均未缺席。當初公布的功率為42千瓦,而申報數(shù)據(jù)為45千瓦,也就是說多了4匹馬力,看來錢江真的是有備而來。
賽450

賽450的出現(xiàn)算是一個王炸,針對的是哪款車昭然若揭。賽450的外觀更具攻擊性,配備了比賽550面積更大的定風翼,而且還有雙碟剎以及后單搖臂的設計,想要在各方面力壓450SR。除了雙碟剎版本,賽450還申報了一個單碟剎版本。賽450的發(fā)動機功率為39kw,比450SR大了2kw,整備重量只有169kg,只比450SR重了一公斤,極速申報數(shù)據(jù)為190Km/h,450SR這下危險了。
閃550S

閃500S對發(fā)動機進行了升級,所以閃550S如期而至,而且閃550S用的并不是逸550的同款發(fā)動機,而是和賽550的同款發(fā)動機,最大功率達到了45kw,相比閃500S的36kw,動力提升達到了9kw,這個提升可以說相當大了。

同時,閃550S也申報了鏈條版和皮帶版,外觀上與現(xiàn)款的閃500S保持一致,除了發(fā)動機排量以及動力的提升之外,其他部分基本一致。此次升級,也讓閃550S一躍成為國產(chǎn)同級巡航車型當中,馬力最大的型號。
閃350L

不僅是閃500S進行了發(fā)動機升級,閃300S同樣進行了升級,只不過這款車是閃300S的Plus版!閃350L發(fā)動機排量提升到343cc,最大功率從22.6kw上漲到24kw,而且還是V型雙缸的發(fā)動機。另外,閃350L的軸距比閃300S長了120mm,重量漲了8Kg。

不過這一次閃350L申報的只有鏈條版,皮帶版應該后期會推出,值得注意的是,閃350L的后視鏡有兩種,一種傳統(tǒng)位置一種外掛式。另外閃350L還有兩種不同風格頭燈,手把位置也變得更高了。閃350L很顯然是針對奔達灰石而來,想要全方位壓制對方。
閃250

閃250的出現(xiàn)似乎也在意料之中,畢竟閃300S的爆火,讓廠家看到了希望。閃250的出現(xiàn)將會讓閃系列的價格進一步下探,為入門級的車友提供一個更加便宜的選擇。閃250則是搭載了賽250的同款發(fā)動機,外觀風格延續(xù)了閃300S的特點,但是這臺車更接近傳統(tǒng)巡航,并且采用了前18后15的車輪搭配,似乎有意和閃300S拉開差距。另外,可以看到該車還配備了帶氣瓶的后減震以及倒立式前叉,看來這款車會對現(xiàn)有的250級巡航車型產(chǎn)生較大的威脅。
追150

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有品牌愿意推出新的150級別街車了,QJMOTOR這一次選擇推出追150,確實有點令人意想不到。該車的外觀很顯然得到了追350的真?zhèn)鳎强梢悦黠@看到這臺車身上有,貝納利小迅龍的影子,同樣的車架、前后輪轂、發(fā)動機、減震等等,如果價格給力的話,說不定還能爆一波。
150ADV踏板

之前QJMOTOR公開的兩款ADV風格踏板,這一次也一起現(xiàn)身工信部新車公告。這兩款ADV踏板的外觀風格有明顯不同,上圖更偏向都市風格,下圖更具野性。其實除了外觀之外,這兩臺車在配置方面也有所差異。都市風格車型沒有帶氣囊的后減震,而且卡鉗似乎也不一樣。

根據(jù)之前掌握的消息,這兩款ADV踏板的配置基本上在這個級別當中,算是一個滿配的狀態(tài)。而現(xiàn)在的踏板摩托車市場非常的卷,不僅卷配置而且還拼價格,以錢江以往的做派,這兩天ADV踏板的價格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賽600

賽600也申報了一個新的版本,前剎車卡鉗由Brembo換成了西互,另外銀色的KYB減震,似乎換成了馬祖奇金色倒立式前叉?而且是配備有前后攝像頭的,這應該就是昨天錢江公布的賽600新配色。

廠家表示,有幾個特定的顏色會配備前后攝像頭以及西互剎車卡鉗,并且針對等車超過1個月的用戶,推出了KYB免費升級馬祖奇前減震的服務(僅限2000臺),所以這一次的申報應該是為了這個而來。

這一次錢江一共申報了十款車型,據(jù)悉僅公告費就過百萬,確實不是一般小廠能夠比擬的。就錢江目前的產(chǎn)品矩陣來說,已經(jīng)是國產(chǎn)摩托車第一大廠,而以這個速度內(nèi)卷下去,會有不少小品牌會不堪重負成為歷史,而最終受益的還是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