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存最完整的古城——平遙
現(xiàn)存最完整的古城——平遙
《中國房地信息》 1999年05期
天榮
我國目前現(xiàn)存帶城墻的古城不多了,據(jù)說只有四座,它們是西安、荊州、興城、平遙,但有的已經(jīng)殘破,很不完整了,唯有平遙古城至今仍保存了它原來的風貌。乘車從太原前往平遙城,當向車上的人問起古城的情況時,當?shù)厝藷崆榈亟榻B說“龜城那地方可值得一看……”他們習慣把平遙稱為“龜城”。好好的一座城干嘛偏要叫做個“龜城”,我暗自發(fā)笑。
車到距平遙不遠的一個土山包上停住了,為了證實他們說的對,司機拉著我們?nèi)タ?,俯瞰平遙,古城真是形似一只趴在汾河邊上的“龜”,城南如龜頭高高伸出,城北低洼處又象龜尾,東西四座甕城相對,上下西門、東門象三條向前抓行的龜腿,剩下一條卷縮著,問問何故司機言道“古人建城后恐怕‘龜’跑了,所以將它一條腿拉住,‘拴’在麓臺塔上?!卑殉墙ǔ伞褒敗毙?,可說是當初設計營建者的匠心獨特或出于美好的愿望,企盼此城“固若金湯”萬年永牢,真得感謝這些古人,正是他們的大膽設想,才留給后人這樣一座堅固、有趣的“龜城”。
平遙城始建于西周(公元前827—728年)西周宣王姬靜曾派大將軍尹吉甫討伐嚴猶,勝后屯兵此地,堆土成墻。以后雖幾經(jīng)朝代更換但均為軍事重地,防守要塞。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在此設縣名為平陶,到了北魏又改平遙,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為了加強防御將土城改建為周長為12 余里,高三丈的磚石城墻,又將護城河加深加寬,建城門6座,蝶臺窩鋪40座。由此平遙城更加雄偉、壯觀。城為方形,每隔上三、五十米便建一突出敵臺(當?shù)厝朔Q這種敵臺為“馬面”)“馬面”由于突前更是便于兩面加擊攻城之敵。敵臺共有72座,垛口3000 個,這個數(shù)字很有意思,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與孔圣人的72賢人3000弟子的數(shù)字相仿。當?shù)厝酥v∶“就是依據(jù)此數(shù)而建?!睋?jù)有關資料介紹,平遙古城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的典型古城建筑。
古縣城內(nèi)的布局緊湊有序,講究對稱。主要街道兩旁有商業(yè)店鋪,較完整的保存公元18—19 世紀的歷史風貌。以18米高,二層三重檐木結構的市樓為中心,左有文廟、城隍,右有武殿、衙堂,東為道觀,西建寺院。文廟大成殿重建于金大定三年,(公元1630 年)是中國最早的大成殿之一。清虛觀龍虎殿建于(公元1271——1368年)采用懸梁吊柱奇特結構,國內(nèi)罕見。建于北齊五平二年(公元571年)的雙林寺規(guī)模宏大,殿內(nèi)保存著2000多尊彩塑,反映出12—19世紀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被譽為“東方彩塑藝術寶庫”。城內(nèi)4大街、8小街,72條巷子錯落有致,又恰似“龜背”上的條條龜紋。商號、飯鋪、酒樓、民居多為青灰色的瓦墻,現(xiàn)出一種古樸、清亮的色彩。
說到平遙就不能不說到它的票號,有人說平遙的票號是中國金融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這話其實一點也不過份,這座不起眼的小城曾一度成為中國代近金融業(yè)的控制中心。清道光初年后中國的票號有51家,山西省占了43 家,而平遙卻多達22家,最興盛時這22家票號在全國設立的分號竟達400多處。聞名海內(nèi)外“日升昌”票號的舊址就座落在平遙城內(nèi)的西大街上。
走進這所老票號,你會禁不住的暇想聯(lián)翩。院子幽深,房間層層疊疊,臨街的院落是買賣雙方商談、接洽事務的地方,里面的房間放滿了一組組高大堅固、色彩斑駁的柜臺,柜臺上擺放著一把把落滿塵土的大算盤,從算盤珠、連桿、木框磨損的程度可以看出“日升昌”往日事務的繁忙。身處昏暗的銀庫前,令你感到歷史的厚重與久遠,閉上眼睛會生出一種幻覺,出出進進有許多人在晃動,不知是哪一朝哪一代商人的身影側耳諦聽,噼噼啪啪撥動算盤聲響絡繹不絕,清脆帶有節(jié)奏的聲響忽大忽小,忽遠忽近,在老票號的每一個院落中、房間里蕩來蕩去……
站到大街上,看到面前飛馳而過的汽車,載著全家的摩托車,才會讓你又回到現(xiàn)實。沿街的店鋪裝飾的一個比一個時髦,大白天的霓虹燈、滿天星仍在閃動跳耀,音箱里傳出男女歌手聲嘶力竭的喊叫。古城大街被這震耳欲聾的音響充斥著,好象不這樣就辨不出哪家的買賣最紅火。
尋訪一條條小巷,立刻又感受了一股濃濃的晉中鄉(xiāng)情。古城內(nèi)現(xiàn)有400多處傳統(tǒng)的四合院,常見多為木結構的瓦房,磚窯洞加木廊外檐。可以說平遙是中國古代城市變遷,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的珍貴實物例證。窄窄的巷子里,家挨家、門對門,門兩側或大門上刻有古詩句的門檻,雖說有的模糊不清,但仍然依稀可辨?!爸液駛骷揖茫姇f古長,勤儉……”一時間你會領悟到中華民族知書達理,勤儉持家、敬老愛子的傳統(tǒng)美德,源源流長,巷子的盡頭或中間都有一盤兩盤破碎、閑置的石磨,有的已經(jīng)被黃土埋到半截,被當作坐凳。巷子中靜極了,能聽到風掠起地面上樹葉的“沙沙”聲。叨著煙袋鍋的老人們坐在石座上邊聊天邊曬著太陽,說話間煙袋從不離嘴,煙霧裹著軟軟的山西聲調一起噴出,見我們這些游客到來,倚門而立給嬰兒喂奶的婦女馬上掩懷,關門退回院中,老人們一言不發(fā),低著頭,瞇縫著眼睛偷偷地看著你,一直用目光把你送出卷子。
滿街都是面食攤,無論墻上貼的還是房上掛的全是正宗山西刀削面的招牌。老板娘和伙計大聲吆喝著,見我們到來更是起勁,“到了平遙不吃碗刀削面,那才是枉來一趟”望著滿街的正宗左右為難,真不知該走進哪一家?一個剃著光頭的男人說“吃吧我家在這開面鋪有上百年了,遠近聞名。不相信?”說著在頭上蒙塊濕布,又拿起一塊和好的面放在頭頂上,兩手各執(zhí)一把削刀,看也不看揮動削刀上下翻飛,瞬間面片就象雪片一樣落人沸水滾動的大鐵鍋中,引來周圍的人一片叫好。那男人丟下刀一臉的驕傲,咧開嘴“嘿嘿”地笑著,拍著胸脯說“看到?jīng)]有,就這一手旁人就學不了,你說是不是正宗”一海碗冒著熱氣的刀削面,伴上佐料,澆上辣子,老板娘拎起醋壺又是一陣猛倒,頓時一股誘人的醋香彌漫在這小小的面鋪中。
凡是來過平遙的人經(jīng)歷大都與我一樣,看古城,進票號,鉆巷子,吃削面,這是平遙留給我最深的印象。近日聽說平遙與蘇州、麗江同被聯(lián)合國批準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心里真是高興,也為平遙古城驕傲,平遙已經(jīng)不僅僅是屬于平遙人的了,它走出了國門,屬于全世界人民共同擁有。但愿古城的百姓們珍惜這份榮譽,保護好這座世界級的遺產(chǎn),不要讓喧囂、燥亂沖淡了古城應有的韻味。
溫馨說明:本平臺目的在于集中傳遞全國各縣考古成果,不作為任何商業(yè)目的,轉載請注明出處。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chuàng)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圖文編輯校對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錯誤,敬請讀者批評指正,我們將及時糾正修改。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