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chuàng)作想象力的角度來看孤獨搖滾對芳文社漫改的意義&逐集細看孤獨搖滾的角色塑造
目前評分:10分(7分給劇情,5分給制作,遺憾的是,滿分只有10分)
主要從兩個角度分別談談我對孤獨搖滾的看法,第一部分是對芳文社漫改的意義,第二部分是逐集細看角色的塑造。

從創(chuàng)作想象力的角度來看孤獨搖滾對芳文社漫改的意義
芳文社的動畫作品我看了95%左右。36部TV漫改,我只有2部沒看過。接下來說一說,我的想法,孤獨搖滾不同于其他芳文作品的地方,以及孤獨搖滾的出現對于芳文社作品的意義。
在芳文社的動畫作品中,大多數的情況下,是以特色鮮明的角色為作品的主要賣點的,比如請問您今天要來點兔子嗎、黃金拼圖、調教咖啡廳這些作品。這類作品的特點是,五顏六色的頭發(fā),角色性格各有特色。

而在人設賣點之外,也有一部分作品是以某些特定活動為中心點展開的少女間的日常。比如以露營為主題的搖曳露營、以天文觀測為主題的戀愛小行星、還有本季度以登山為主題的向山進發(fā)等等。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還有以劇情作為賣點的作品,比如日常結合主線的教科書作品街角魔族、一改芳文社溫馨日常風格的學園孤島、并不真實的描述游戲制作的動畫NEW GAME!等等。
大多數動漫作品也都是以上述這些作為賣點的,但是不同的是,芳文社的作品里很少見到的一種賣點,那就是極富特色的創(chuàng)作想象力,而這一點,也正是孤獨搖滾最為突出的一點。

能以富有特色的創(chuàng)作想象力(分鏡、演出、攝影、音效、美術風格等)為賣點的芳文社也不是完全沒有,比如動畫化開山作,SHAFT制作的向陽素描,那部作品的制作水平也是相當的高,新房風格在向陽素描第一季體現得淋漓盡致,雖然經費不多,但是分鏡、演出等相當有特色,芳文社一炮而紅,直接出了4期TV。
向陽素描之外,我能想到的還有一部,那就是輕音少女,輕音的一些鏡頭語言同樣很有特色,而強國源泉輕音的制作水平有多高就不需要解釋了,高喊山田尚子是神就行了!

而向陽素描和輕音都是芳文社早期動畫化的作品,在2012年向陽素描第四季之后的這十年間,二三十部作品,幾乎就沒有能做到輕音和向陽這種有著高質量的制作水平的作品了。而在向陽素描第四季播出10年之后的今天,CloverWorks制作的孤獨搖滾做到了。
在孤獨搖滾播出之前,我完全沒預料到質量能夠這么頂。雖然本身算是芳文風格的愛好者,但是經歷過今年年初的RPG不動產,去年底的滿溢的水果撻,這些質量一般的芳文作品之后,我對孤獨搖滾幾乎沒報什么希望,以為和水果撻類似,就是一群女孩子在一起搞搖滾。但看完第一話之后,我被徹底的驚艷到了,比起波奇社恐的人設,我更驚訝于CW極富想象力的分鏡。毫不夸張的說,部分分鏡演出的想象力我覺得能和日常的分鏡掰掰手腕。
如果說近些年(2012年之后)學園孤島讓普通觀眾了解到芳文社的作品也會有沉重的劇情;街角魔族讓普通觀眾認識到芳文社的作品也能做到主線日常完美的結合;那么我覺得孤獨搖滾最大的意義就是讓觀眾認識到,芳文社的作品也會有想象力天馬行空的分鏡演出以及廚力爆表的制作水平。
也許在未來的某天我們聊起芳文社,除了美少女貼貼,除了空氣系日常,還能想起孤獨搖滾,還能再感嘆一句“沒想到芳文社作品在輕音之后,還能擁有如此高水準的動畫化作品??!”

逐集細看孤獨搖滾的角色塑造
從動畫制作的角度來說,前四集幾乎已經將廚力爆表寫在了臉上,觀感一集比一集高,每一集都能看到制作組的新活。第一集的完結整活還算常見,分鏡演出的存在感被波奇本身的亮點稍微有些蓋過;而第二集,波奇把涼當做同伴那段演出,是在原作幾句話的基礎上原創(chuàng);第三集波奇在走廊上的逃跑,以及DJ魔音灌耳;第四集賽博病,以及后續(xù)似乎是neta哥斯拉的那段漫畫式分鏡演出??梢哉f前四集的觀看下來,動畫制作組依靠自己的廚力,將原作的喜劇水平從優(yōu)秀提升到了頂尖。可以說前四集下來,動畫制作把原作8分的內容,做成了滿分10分。

在前四集的內容上,孤獨搖滾基本上還是有著很濃重的芳文傳統(tǒng),社恐主角在芳文作品中波奇并不是第一個,漫畫對角色刻畫的優(yōu)秀,但前四集下來角色還沒有太大的變化和成長。而到了第五集,漫畫原作逐漸開始跳出芳文傳統(tǒng)。波奇這一腳,可以說踏出了芳文漫改新的巔峰。像這樣對角色心理成長變化的描寫,在芳文日常作品中并不算太常見。但在這個時期,波奇只是從最開始的隨波逐流,到稍微有一點想要繼續(xù)下去的念頭。

在第八集的前半部分之前,整部作品幾乎很多筆墨都用來描寫波奇,以及波奇的成長。其他三人偶有閃光,但整體多是日常的交流,看下來會給人一種其他三人是波奇的陪襯感。尤其是經過第五集波奇的神の一踏,以及第八集吉他英雄的登場,使得這種感覺更加強烈。但是很快,在第八集后半部分,下北澤的大天使對波奇袒露內心的想法,第五集沒有說完的話,在這一集有了結尾,而這段劇情的演繹,將孤獨搖滾的角色塑造完成度又提高了一個檔次,不僅僅只是主角,樂隊其他人一樣不可或缺。就像波奇會是拯救虹夏夢想的吉他英雄一樣,虹夏成為了讓波奇堅定目標的下北澤大天使。

在最后三集,由于學園祭的緣故,和波奇在同一學校的喜多獲得了大量的表現機會,而在學園祭內容以外的其他時間,動畫也開始描寫喜多的一些變化,比如開始拜托涼教自己吉他,而成果同樣很快的展現了出來,就在第12集第二首歌的喜多的救場。這三集下來加上live的救場,喜多這個角色的塑造才算是有了立體感,不再只是一個單純的陽角。

縱觀全集,除去大量篇幅描寫的波奇之外,第5、8集虹夏主場,第11、12集喜多主場,有點遺憾的是,因為篇幅的緣故,結束樂隊另外那個彈四弦吉他的妹子除了第4集最后關于歌詞的內容以外,沒有太多的塑造,有點可惜。但通過這12集的內容下來,可以看出孤獨搖滾的角色塑造完全跳出了芳文套路,有了質的變化。
在我看來,孤獨搖滾在本質上比起輕音,更像是京吹,或許前面的內容有很多描寫日常的內容,但是從最核心的內容來看,孤獨搖滾重點放在了角色各自的成長以及結束樂隊的整體成長上面,這點和京吹中對角色的塑造還是很像的。波奇第5,8集live時的內心獨白,不知為何讓我想到了那個一邊奔跑,一邊流著淚大喊著“想要演奏得更好,想要演奏的更好”的黃前久美子,還有背著吉太在路上奔跑前往學園祭的平澤唯。

從這點來說,孤獨搖滾反而有些像一些偶像番和音樂番,那種圍繞角色/團體的成長來講述故事的形式。但孤獨搖滾的亮點并不僅限于此,別忘了,孤獨搖滾還有極富想象力的日常演出部分。這也是我一直認為孤獨搖滾和輕音并不在同一賽道,和許多芳文輕百日常番也不在同一賽道的原因。
開播以來,經??吹接腥苏f“你的下一部輕音,又何必是輕音”來形容孤獨搖滾。但我覺得,孤獨搖滾不可能成為輕音的替代品,孤獨搖滾也不需要成為輕音的替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