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與升華——山靈M8

“如果去掉可換插座設計,山靈M8會是現(xiàn)階段我最愿意升級的安卓旗艦播放器?!?/p>
這是我在使用山靈M8一段時間后得出的一個極為主觀但又十分客觀的評價。最近真的很忙,考試論文連軸轉,每次靜下來聽音樂都難能可貴,M8給我創(chuàng)造了如此舒適的聽音條件,也趁著這些空閑思考了很多問題,關于愛好、關于對自己的審視也關于旁人的評價。仔細回想從入燒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接觸了不少設備,從入門到頂級,也體驗了各種不同形式的產(chǎn)品積累了很多經(jīng)驗,但在音樂素養(yǎng)和專業(yè)水平上仍然淺薄,支持我繼續(xù)折騰學習分享體驗的就是對HiFi的熱愛,沒有人能在零經(jīng)驗時滔滔不絕地談論器材的優(yōu)劣,無論是事物的發(fā)展還是個人的提升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個逐漸“沉淀”的過程。所以我一直將謙卑作為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真的很感謝那些在我貼子下回復的朋友,無論褒貶,都能對我的自我提升產(chǎn)生幫助。分享和評測中難免會帶有個人的主觀情緒和偏好,不能強求所有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做自己”這個詞過于老套但依然在理。

行了扯了一大堆有的沒的回到本文的主角山靈M8,山靈作為國產(chǎn)老牌音頻廠商并沒有跟隨播放器爭相飆高價的浪潮,反倒是慢慢地深耕中低端,發(fā)力中端,再到終于推出了自家的旗艦便攜播放器,而其價格僅是1w差2元(這市場是怎么了, 1w在旗艦級中都算便宜了)。這個漫長的過程我覺得用“沉淀”這個詞來概括最合適不過了,山靈有著自己的堅持,包括一如既往的溫潤聲音內(nèi)在,也包括對金屬和玻璃工藝打磨融合的外在,而這一切在M8上都得到了“升華”般的體現(xiàn),無愧于旗艦之名。

機器外包裝依然是山靈傳統(tǒng)的五彩斑斕的黑,打開內(nèi)部的實木盒就能看到播放器和插座收納包,很有牌面,和飛傲M15的開箱體驗比較類似。外觀設計并沒有多大的新意,向黑磚致敬,一體式航空鎂鋁合金CNC切割機身,雙面玻璃面板,后面板依然采用了AG工藝磨砂玻璃,logo和小金標處保留光面,精致感頓增。相較自家的小弟產(chǎn)品能明顯感受到重量和體積的增加,5英寸的夏普1080P屏,顯示效果十分出色但單手操作還是不太現(xiàn)實。很奇怪的是M8無論戴不戴皮套都放不進自家最大的C3收納包,C4是不是該安排一下了?

M8這次最吸引人眼球的當屬支持熱插拔的可換插座設計,“Less is More”聽起來是一個十分美好的口號,確實這樣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給主板設計留出了空間還多給了個罕見的3.5pro接口,但用戶的實際體驗卻并沒有更加美好,暫且不論多一道轉接步驟對聲音的影響,對于手頭多條不同插頭塞子的燒友或是展會試聽的場景遠沒有直接將常用接口給全來的方便,更不用說還得隨身攜帶插座收納包。整個更換的過程就像是給左輪換彈,退彈,重裝,對力道和角度的控制也十分重要,插座飛出和機身劃痕都難免。這不免讓我想起了雪鐵龍曾經(jīng)的中央固定方向盤設計,雪鐵龍的想法十分美好將多功能按鍵都集成在固定的中央盤面,直觀明了,但實際上這樣的操作并不符合廣大用戶的習慣,雖然很多情況下是廠商給出方案并選擇用戶,但能吸引更多用戶的一定是符合邏輯且便利的設計,所以這點對我而言是最大的痛點。


硬件方面自然是旗艦級的配置,雙AK4499全平衡線路,CSR8675藍牙芯片,AGLO音頻技術,純音模式,你能想到的玩法M8基本都能滿足(當然使用中我也遇到了純音模式下無法開啟藍牙DAC的bug)。主控依然是驍龍430配4+64g的組合,輕度使用沒有問題,配合7000mAh的電池續(xù)航在安卓陣營中也比較客觀。但需要吐槽的是山靈自帶播放器的掃歌速度依然偏慢,單個文件夾歌曲過多是也會出現(xiàn)加載緩慢的情況,這讓我這個習慣了LTOS用戶有點抓狂。堆料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好料是萬萬不能的,旗艦級的硬件配置也給M8的聲音表現(xiàn)奠定的不錯的基礎。

當層次上升到旗艦級單純在硬素質(zhì)上的差距已經(jīng)十分微小,真正構成差異的更多是各家對于聲音風格及細節(jié)的處理。對于山靈而言,很少能看到它在前期的宣傳中將太多的篇幅放在炫耀優(yōu)秀的參數(shù)上,其靈魂核心依然是對于“潤”聲HiFi的解讀,這一點倒是和凱音有點相似,在保證素質(zhì)的同時將自家的味道注入每一款產(chǎn)品。
當我初聽M8時,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油然而生,其聲音風格與我之前聽過的森韻PX1-ANV耳放有異曲同工之妙,大氣沉穩(wěn),飽滿流暢,氛圍與耐聽兼顧。M8的聲音更像“太極”打法,沒有刻意強調(diào)動作的迅捷,柔順之中依然保持了清晰凝煉的骨架,張弛有度,透露著輕靈圓活之感。

相較單端的聲音平衡的表現(xiàn)會更勝一籌,單端下聲場比較規(guī)整有著不錯的縱向表現(xiàn),人聲并不貼臉有一定的距離感。但高頻延伸會稍顯壓抑,不如平衡來的活潑自然。單端搭配我手頭的森韻幽靈可謂是“味道一流”,M8出色的中頻密度更大程度補足并發(fā)揮了幽靈本身的人聲優(yōu)勢,溫潤的聲底及中低頻的混響給人強烈的包圍感,同時對輪廓的打磨十分順滑,齒音控制出色。這套搭配下可能并不適合清亮的女聲但對于港臺人聲或是傳統(tǒng)歐美搖滾效果極佳。其實更建議用戶為M8搭配本身不是太“hufi”的塞子會比較合適,兩者中和的效果會更好。總的來說M8仍然有自己比較明顯的個性,有較強的模擬味,但沒有M6那樣鮮明的醇厚感,相較M6Pro也更加穩(wěn)重,表現(xiàn)出了旗艦該有的中正。

用無畏的S8Z搭配平衡口,M8的表現(xiàn)井然一個有感情的素質(zhì)機器。平衡口下能明顯感受到橫向聲場的拓寬以及動態(tài)的提升,同時聲音密度沒有明顯的減弱,反倒是這時的人聲會稍微寬松些聽起來更舒服。M8的低頻下潛并沒有很深,但對于衰減和擴散的處理給人充足的回味,聆聽試音曲《鼓詩》時對鼓面振動、鼓腔共鳴細節(jié)有著豐富的反饋,令人直呼過癮。M8也支持MQA展開,雖然說流行可能是它的強項,但古典同樣也不落下(建議平衡口),莫扎特的D大調(diào)第四小提琴協(xié)奏曲各聲部分離清晰,主奏小提琴活潑跳躍,尤其是第二主題后在高音域的快速音群,得益于MQA展開后豐富的高頻信息讓泛音顯得更加生動燦爛,而在與小提琴群、低音弦樂部分對話時弱音的細節(jié)清晰,再一次展現(xiàn)了M8應對復雜場面時的沉穩(wěn)從容。對于弦樂M8并沒有表現(xiàn)出很強的線條感,飽滿但不肉,但若真要表現(xiàn)大場面古典,M8能夠有足夠的信息還原但在氣勢上還是差一口氣。


2020年是十分魔幻且多舛的一年,對各行各業(yè)都有不同程度的沖擊。而前段時間旭化成的事故更是給了HiFi產(chǎn)業(yè)當頭一棒,akm芯片的短缺帶來了不小的研發(fā)和市場挑戰(zhàn),但我們確確實實的看到這個不大的HiFi市場在逐漸成長成熟,蘋果也想蹭蹭HiFi的熱度,京東都召開了HiFi音頻戰(zhàn)略發(fā)布會。作為在這個行業(yè)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大哥山靈在這個時間點推出了旗艦播放器M8,也向我們展示了更強悍也更腦洞大開的M30,讓我們看到了它沖擊高端市場的信心和實力,也讓我們見證了山靈的初心。很多事情真的急不來,沒有足夠的積淀并找到自己所堅持的路線難以立足于頂端,而這一點山靈做到了,從入門到高端都能感受到山靈那種潤而不膩(個人將ME700除外),沉穩(wěn)流暢而不呆板的聲音風格,一臺好的播放器不僅僅是出色的數(shù)據(jù)、素質(zhì)和各種眼花繚亂的軟硬件配置,更重要的是對給人最直接感受的聽感的打磨,M8扛起了山靈旗艦的大旗,可以說是對自家風格的一次“升華”,用更好的硬件來輔助聲音的表達,在素質(zhì)與聽感之間取得了良好的平衡,不禁讓人感嘆這步棋走的真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