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少年弒母背后:原生家庭的傷害遠超我們想象l心理扭蛋機



12歲少年殺死親生母親
“你為什么殺你媽?”
“我殺的又不是別人,我殺的是我媽?!?/p>
在警察問這位12歲少年弒母的動機時,他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我就是恨她”。家人問他“那以后怎么辦?”他毫不在意地回答:“學校不可能不讓我上學吧?”在他心里,殺死母親似乎和踩死一只蟲子一樣不值一提。
吳某康一直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只回家一兩次,他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后來吳某康的母親陳某懷了二胎,爺爺奶奶照顧不了兩個孩子,母親才辭職回家。吳某康在爺爺奶奶的溺愛之下,沉迷于玩手機游戲,還背著大人偷偷抽煙。

鄰居和親戚都說,母子經(jīng)常因為吳某康要錢要手機吵架,還經(jīng)常動手。這次,吳某康抽煙的事卻正好被媽媽撞見,她氣急用皮帶打了兒子,而吳某康對母親的怨恨在這一刻徹底爆發(fā)。
他對著母親砍了二十幾刀,陳某雙手被砍斷,頭皮血肉模糊,倒在一片血泊里。吳某康假裝母親的口吻給老師發(fā)信息“胡老師,吳某康明天請假行不?他感冒了?!?/p>
直到第二天外公意識到事情不對,才發(fā)現(xiàn)女兒早已經(jīng)死在家里,在警察來了之后,他才承認自己殺了母親,和警察一起指認現(xiàn)場時,吳某康沒有任何害怕或者愧疚,甚至站在案發(fā)現(xiàn)場笑出了聲。

只管生不管養(yǎng)
有的成年人連殺雞宰羊都于心不忍,事先得給自己鼓鼓勁才行,然而這個孩子殺了自己母親,還能氣定神閑地換衣服,發(fā)信息,足以看出他的心理已經(jīng)扭曲到何種程度。
出事之后,父親和爺爺奶奶沒有對孩子母親殞命表現(xiàn)出一點悲痛,奶奶著急讓孩子找老師補上落下的課,父親說自己沒時間管教,希望政府能讓他受點教育。仿佛他只是犯了個類似考試作弊的錯誤,而不是殺了親生母親。

讓老師幫忙補課,讓政府幫忙教育,似乎他沒意識到,生孩子并不是生下來,讓他吃飽了不餓就可以。只管生不管養(yǎng),才是父母犯下的最大的錯。
在吳某康7歲那年,他出過一次車禍。得知傷情不嚴重,吳某康的父母也并沒有回來看他。在成長的過程中,吳某康的父母似乎只是吳某康的冠名商標,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他在五年級的時候?qū)戇^一篇作文,說爸爸給自己的愛太少了,他失去的愛太多了。和他現(xiàn)在冷漠的“弒母殺手”形象大相徑庭:

當天母親上夜班,特意交待父親,不要把孩子一個人扔在家里。然而一個三缺一的電話,就直接把他叫去了麻將桌。而對于吳某康的不想讓父親走的哀求,父親的回答是:小孩子懂什么?!
一年只回來一兩次,卻不愿意陪陪孩子,淡漠的親情帶來的傷害,在他心里扎根。甚至在發(fā)現(xiàn)孩子已經(jīng)走上歧途時,母親也只能通過以暴制暴來試圖管教他。然而,一切都太晚了。
由于吳某康未滿14歲,屬于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人,他并沒有承擔刑事責任。目前,吳某康被送往長沙一家機構(gòu)代為管束,而父親選擇繼續(xù)外出打工。一個四口之家如今陰陽兩隔,散落天涯,結(jié)局令人唏噓。

為人父母沒有考試,
但也不該腦子一熱就生孩子
留守兒童較多的省份,是安徽、江西、河南等地。拿安徽來說,2018年的常住人口出生率達到了1.41%,幾乎是上海的兩倍。因為安徽省的農(nóng)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48%,農(nóng)村常住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很多人念完9年義務教育就開始務農(nóng),打工,城市里的年輕人還在念書,然而他們已經(jīng)在社會闖蕩幾年,結(jié)婚生子成了頭等大事,這就導致更多人早婚早育。

聽我朋友說起過,農(nóng)村對大齡青年一點都不友好,一旦你過了25還沒結(jié)婚,不僅自己家里人急的火上房,親戚鄰居的閑言碎語也多,身邊曾經(jīng)一起撒尿和泥的兄弟們都三年抱倆。盡管他們不知道養(yǎng)孩子的意義是什么,照做就對了。寧可稀里糊涂地從眾,卻依然不愿意探索最有利的選擇,畢竟離群索居的壓力可比硬著頭皮結(jié)婚的壓力大。每個人都迷茫,不懂就去搞繁殖戀唄。
河南的一個農(nóng)民劉明舉,因為把自己的孩子捆在床板上和租孩子給小偷上了兩次新聞。他本身有精神問題,娶了個智力障礙的老婆,前后生了8個孩子,醫(yī)院曾經(jīng)給她老婆戴了節(jié)育環(huán),卻因為劉明舉鬧事,強行取了出來。

8個孩子里,老大已經(jīng)15歲了,對這個家的記憶就是挨揍。他說自己從小就被捆著長大,有兩年像狗一樣,“拴著脖子在鐵桿上”,甚至把針穿上線,從耳朵縫過去。劉明舉找不到東西時,就用煙頭或者開水燙他。其他孩子有的夭折,有的被租給小偷,以換取一年幾百到幾千元的收入,有的孩子甚至學會了開鎖,回家都不用敲門。
劉明舉過上了兒女雙全的生活坐著收錢的生活,但他的兒女從一出生就開始被虐待奴役,被迫成為只會偷雞摸狗的少年犯,難以想象以后還要滋生多少社會問題。

窮人不能生孩子?能,但窮人不能不管孩子
窮人不應該有生育權(quán)嗎?四川省三臺村有一對夫婦,妻子章勝子只想要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丈夫何洪堅信存錢不如存人,“只要一個孩子出息了,再帶動兄弟姐妹,一家人命運就改變了?!庇谑?,兩個人在1996年至2011年之間生了5男6女11個孩子。

然而,他們的生活卻沒像預想的那樣,還沒等到有人發(fā)跡。一家十幾口人的壓力就要把人壓垮。光是大米一天就要13斤,飯不夠吃,父親何洪就帶著孩子們?nèi)ネ等?,村里的大人孩子見著他們都躲著走?1個孩子從來沒買過新衣服,全都是撿來的,由于夫婦倆還要下地干活,經(jīng)常在回到家之后看到年幼的孩子互相涂抹得滿臉屎尿,滿屋子臭味。
沒錢買書,衣服破舊,滿身異味,父母是出了名的無賴,這些事情困擾著他們每一個孩子。他們11個孩子里最懂事,成績最好的女兒何雪穎,最終在流言蜚語的壓力下精神失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其他孩子也逐漸長大成人,想到兒時的經(jīng)歷,依然覺得充滿創(chuàng)傷。
有人說,窮人就不該擁有生育權(quán)。在我看來這種觀點就跟希特勒絕育猶太人差不多殘暴。
窮不是原罪,貧窮衍生而來的生育觀才是罪魁禍首。父親指望有一個兒女在這種爛泥沼一樣生存環(huán)境里逆襲,一大家子人再像水蛭一樣的撲上去。一旦有一個兒女暴富,那個人就會變成一大家子吃肉喝血寢皮的對象。
貧富并不是能不能生育的標準,你沒錢,但你依然可以好好教育他,讓他精神富有,自己開創(chuàng)未來。在80年代的紐約,曾經(jīng)有一項秘密研究(注:非正規(guī)實驗),他們故意將領養(yǎng)機構(gòu)的雙胞胎或者多胞胎分散到不同背景的家庭里,觀察他們會成為怎樣的人。

有三個三胞胎兄弟,正好是此次試驗的觀察對象。他們分別被藍領家庭,中產(chǎn)家庭,和富人家庭領養(yǎng),長大他們相遇之后,轟動了整個美國,還拍攝成了紀錄片。
三兄弟后來還合伙開了一家飯店,但其中一個人,卻因為意見和另外兩兄弟相左,退出了生意。由于在被領養(yǎng)的家庭里,感受到了很多挫折,最終患上了抑郁癥,舉槍自盡。

你覺得這個自盡的兄弟出自于哪一個家庭?是家徒四壁的物質(zhì)欠缺藍領家庭?還是生活在富人區(qū)卻缺少陪伴的富裕家庭?答案是,舉槍自盡的人,是中產(chǎn)家庭*******。
中產(chǎn)階級的家庭,父親過于嚴厲,對孩子要求十分苛刻,又缺乏交流。讓被*****,內(nèi)心脆弱,不懂得溝通,更不能面對失敗。當他舉槍自盡后,中產(chǎn)家庭的父親,陷入了自責之中。

出自藍領家庭的男孩,他的父母都是移民而來,英語是他們的第二語言,他們經(jīng)營著一家小小的雜貨鋪,勉強維持溫飽。雖然家境一般,但父親為人正直善良,幽默又溫暖,尊重孩子意愿,也花大量時間陪伴孩子。這個男孩也成長為三兄弟中最樂觀外向的人。
被富人收養(yǎng)的男孩,父母工作都很忙,但依然會盡量抽時間出來陪伴他,還會給他提供最好的教育資源,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他的問題,幫助他健康自信地成長。

望子成龍沒錯,無論貧富,生孩子當然是你自己的權(quán)利。但是,在成為父母之前,不想著能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只把孩子當成一個投資品去利用,或者當成小貓小狗,以為他吃飽了不餓就萬事大吉,這就令人作嘔了。所有不能給孩子提供正常生長環(huán)境,不能在他成長中盡責的人,都不配為人父母!

更多精彩文章,盡在飛碟說微信公眾號:feidieshuo9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