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橡皮玩半天,作業(yè)一個字不動咋辦,一篇文章搞清楚學習習慣——養(yǎng)娃記0172

點擊關(guān)注,了解更多精彩內(nèi)容??!努力陪伴孩子成長的中年胖子。
昨天針對學習習慣,有一些自己的思考,能落地的東西不多。今天嘗試分享自己在學習習慣上的一些彎路,拋磚引玉。
01 學習習慣很籠統(tǒng),很難說清楚
當我們開始了解學習習慣這個東西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學習習慣是一個非?;\統(tǒng)的說法。更可怕的是,他基本可以做到千人千面,又能全球統(tǒng)一。比如說,非常著名的橡皮擦定律。



從這個圖上,可以對照一下自己孩子的狀況。
老實說,每個孩子的情況千差萬別,但又異曲同工。
我們看到的,也許是磨洋工,怎么磨又能超出我們想象。包括但不限于,橡皮,折紙,發(fā)呆,斗筆,畫畫,撕紙…… 。
許多時候,我們?nèi)钡牟皇呛竺婺切└叽笊系姆椒ㄕ摚悸贰?/p>
缺的是不肯吃雞飼料的娃。
02 曾經(jīng)做過的嘗試,無一例外都失敗
沿襲自己在工作中的習慣,希望能養(yǎng)成孩子的學習。分別嘗試過如下的一些。圖片是上網(wǎng)找的,如果侵權(quán)可以聯(lián)系我
計劃本
周復盤
番茄鐘
積分制
自律表





實際上,這幾年嘗試下來的工具還有很多。最后也不能說完全是失敗告終,但是肯定是沒有達到預期的。
老實說,因為早期接觸過很多心理學,育兒方面的知識,甚至有點想著會降維打擊的。但是現(xiàn)實沉沉地打擊了我。
一個個剖析其中的點
自律表
這個表是小學低年級用來規(guī)范孩子習慣的。
當時這種東西可能剛剛興起。也很好奇。
這個表最后沒有發(fā)揮作用,現(xiàn)在回想起來,可能是因為里面的項是自己定的,比如說起床刷牙這類是當時覺得要規(guī)范的。
實際上,這個維度非常粗糙,很多完成標準沒有和孩子協(xié)商好,造成執(zhí)行的過程中,有很多扯皮的時間。這個表對于小學高段其實意義不大了。
周復盤
PDCA循環(huán)很久以前就流行了。當時引入和孩子交流是希望可以做周復習。另外心里一直有個執(zhí)念,習慣好了,成績自然就會好起來。孩子很好奇,但是不能很好地帶領(lǐng)孩子執(zhí)行下去。這個周復盤沒有執(zhí)行好的原因,可能和自律表類似,最后形成的下周行動計劃,不能很好地落實。
番茄鐘
在微觀時間管理里面,確實是非常優(yōu)秀的方案了。
說起來,我們光番茄鐘前前后后就買了10多個,不同樣子的,有液晶的,有傳統(tǒng)番茄的,還有草莓的,因為時不時會放棄,時不時又想起了了,所以買了好多個。
番茄鐘最大的障礙,并不是15分鐘時間或者20分鐘時間。
二是任務的分解。
積分制
這個方案,我們一直有在堅持做,現(xiàn)在也在做。目前來看孩子還比較適應,但是我們也是前前后后折騰了差不多3年。
這個積分制,前后迭代了很多版。有需要的可以給我留言,發(fā)一個現(xiàn)在的版本。
計劃本
計劃本放最后講,是因為確實非常難,對于孩子,對于家長都是很大的挑戰(zhàn),因為很快會發(fā)現(xiàn),計劃沒法執(zhí)行,當然也就無法形成正向循環(huán)。
03 家長的心里建設(shè)很重要
開始之前,我們作為家長首先要有一些心理建設(shè):
孩子是自己的,最后承擔結(jié)果的是自己。專家的話可以聽,但是他不兜底
不是什么好習慣都適合自己孩子。這里主要說明是不同階段養(yǎng)成。
已經(jīng)這樣了,還能怎么樣?如果像我這樣,6年了才開始正兒八經(jīng)弄,那也怨不得誰了。想馬上改過來是不可能的。
現(xiàn)在改還來得及。
幾乎沒有孩子是自律的,大部分學霸說散養(yǎng)都是煙霧彈。
降低預期。否則明年的這個時候,還是會想著習慣問題
我確實下了決心要弄這事。這個很關(guān)鍵,沒有速成的辦法,也沒有便宜的辦法。
學霸兩支筆,學渣文具多?工具就是用來提升效率的呀——養(yǎng)娃記0168
04 習慣養(yǎng)成再出發(fā),屢敗屢戰(zhàn)
最近半年,也就是開始寫公眾號前,認真思考反思了這些年的得失,開始有如果下的幾個思考。
第一步,觀察
如果你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也有我類似的狀況。
第一步建議是觀察?;◣滋鞎r間,觀察孩子的行為習慣。
最好是拿個凳子坐孩子邊上,觀察他,但是千萬不要發(fā)表意見。
千萬要忍住。另外最好也別拿手機了。既然都決定帶娃了,也就告別自行車了。
我的做法是看教輔。他心里也平衡一點。最好是坐他后面。
第二步,記錄
記錄孩子每一次做事情的時間。
為什么觀察和記錄要分開來呢。這是因為,前面觀察的那段時間,我是一周左右。是建立孩子親和的時間,說白一點,就是前面都沒管,現(xiàn)在要管了,先得取得孩子的信任。
這個記錄也取得孩子的認可,最好他也能看到我們在記錄。記錄的時候要用定時器,最好不要用手機。
第三步,深度參與
前面的方法,主要是讓孩子知道,我們想要深度參與進來,以后陪伴他一起成長了。就是每天都會陪他了。這個時候,對于家長來說,是非常艱難的抉擇,意味著需要犧牲自己更多的東西了。里面也包括機會成本。這個時候是非常難取舍的。但是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可逆的。這里的深度參與,簡單說就是檢查孩子作業(yè)。和前面的觀察是一致的,但是觀察的階段,最好不要明著說作業(yè)錯了,書寫不好了。挑毛病是非常容易的。這個階段,我們是討好孩子的,沒辦法,咱就是這么卑微呀。
第四步,習慣收集器
在第一步的時候,觀察下來的東西,包括后面幾個步驟觀察下來的東西。
一般來說,都會顛覆自己以前的認知。什么意思呢?
在深入觀察以前,我們可能理解的習慣是,到點做什么,按時完成作業(yè)?復習預習?等等這些。
深入觀察以后,會發(fā)現(xiàn),比如說草稿紙用不好?筆太細?文具特別多?復習的時候簡單看看?預習不思考?難題想放棄?
這個時候我們退縮還來得及,要不然后面麻煩事更多了。
第五步,習慣調(diào)整
大的毛病不要犯,這個需要盯著。我們家長需要心理有個秤,什么習慣優(yōu)先要糾偏,要校正。從哪里開始入手,這個糾偏的工作會帶來什么負面影響,比如說作業(yè)完成不了了?
有些習慣不用大張旗鼓的做。需要給自己和孩子一個時間,半年,甚至1年,或者更久的時間去調(diào)整。
比如玩橡皮的問題,不用刻意強化,越強化,越對著干。不動聲色的從桌子上拿走就好了。
第六步,習慣調(diào)整閉環(huán),循序漸進
習慣的養(yǎng)成,有一個說法是21天。這個21天主要目的是為了形成肌肉記憶。同時也說明,我們定好要糾偏一個習慣,需要有這么長時間的耐心,去檢查,督促。
05 計算習慣糾偏路
我們從小學高年級,開始有意識的訓練計算能力(積累了一部分題,小學階段留言找我要)。最近學校專項比賽得了比較高的獎項,順帶數(shù)學的興趣也濃了很多。
小學:
這個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幾個點。首當其沖就是錯誤率很高。和孩子商量要提升計算能力,他也同意,差不多是每天10道題的量,限時完成。
觀察下來,涉及7的很容易錯。后面就加大了7相關(guān)的分數(shù)等訓練。成績有明顯的改善。
初中:
還在有幾個問題:偷懶,常常漏步驟,直接心算,錯就錯在心算上了。另外就是正負號問題。
找了一套題。還是老辦法。每天10題,但是有書寫問題。所以另外買了軟抄本,答案寫在軟抄本上。幾個要求
1、不能心算,所有步驟都寫出來。
2、字跡清晰。
3、草稿紙要分區(qū)域,寫題號。(一般是空白草稿紙畫8個區(qū)域,方便回溯檢查驗算)
4、驗算。
從前幾次計算題的錯誤率來看,逐級遞減就可以了,如果一開始10道題,錯5道,那確實有點多了,但是畢竟是自己孩子,只能一起找原因想辦法。后期就是提要求,如果錯了4個,就算過關(guān)了,訂正就行了。錯5個,就再做10道題。但是不宜更多了,沒什么必要,報錯興趣也很重要。不要在意一時得失,尊重客觀規(guī)律。
寫下關(guān)于計算的內(nèi)容,主要是分享,我們在深入孩子的情況以后,發(fā)現(xiàn)計算是很多內(nèi)容的基礎(chǔ),但是老師會默認孩子學會了的。
看起來很不起眼的計算問題,實際上,背后的習慣,并不是很輕松從哪邊書上能找到的。老實說,找老師最有價值的是,診斷。但是恰恰很多老師不具備這個耐心,甚至有一些一對一。
話說回來,任何一個方法,都會有成本,時間成本,機會成本,不一而足。但是,對于個體來說,投入產(chǎn)出比是一定要考慮的。

不知不覺,已經(jīng)進入中學階段,叛逆的萌芽已經(jīng)越發(fā)明顯,許多看起來無法接受的缺點,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緒管理不善,丟三落四,凡此種種,一應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給打壞了。不管如何,還是希望嘗試著記錄這段經(jīng)歷,聊以慰藉,撫慰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