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紀實】愛是什么?是情緒還是行為,又或者是概念?愛是必需品嗎?
這個問題來自一個“讓寫作或者聊天變得更有意思”的問題的清單。事實證明這個清單里的問題,真的挺有意思的。

愛是什么?
答:愛是精神行為,本質上是一種條件反射或非條件反射。是外界刺激和生物化學的奇跡。
舉例說明:非條件反射→母嬰之愛,生來就有。條件反射→友愛,博愛,愛情等等。
愛是不是必需品?
對我來說 不是。但是觀察和研究愛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因為觀察人類就是有趣的事。
對我來說,我覺得情緒是有意思的東西,但是有時會很麻煩。而且我個人長久飽受這方面的折磨。
我曾經(jīng)做夢,夢到過,自己是千金大小姐的男寵,但并不賣色。而是負責陪小姐讀書,畫畫,寫字,彈琴,下棋……等等。同時公開的身份是鋼琴家。
什么都懂,什么都會,擁有最精密的大腦最廣博的知識,一切以思維處理,100%的純理性生物。風情萬種,但沒有靈魂,一切都是計算的結果。我覺得這個實際上是我心目中自己一種渴望的理想狀態(tài)。
我在跟好友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對方表示,愛是一種能力,能讓人產生羈絆。不會愛的人,無法感應也無法給予。(中間省略一些隱私觀點,關于結婚生子。)人類群居的基因決定了我們無法孤獨地生存。順便說,在此之前我們兩個都很認同的一點是,持有“愛是必需品,但愛情不是”觀點的人很多。
我對此的回復是這樣的:
有很多人講“人是社會動物”,并且借此來將“社交”這件事變成“正確”的,“理所當然”的。
但是這是很片面的,或者說邏輯關系上或許簡單了。因為這些人,(絕大多數(shù))都是因為“自己需要社交”,所以“推己及人”地將它劃為了正確的。(從而或許也能讓自己顯得是正確的。)所以本質上是為了維護自己這個“個體”,而不是“人”這個物種,或者規(guī)模小一點說“種群”。就像人為搞出了一個“不合群”的概念。
如果不合群又能怎樣呢?單獨的人作為一個個體真的是無法存活的嗎?我覺得不是。當然“一個人”的話,無法進行生殖繁衍的活動,對于物種的延續(xù)沒有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一個人”??!
(但是這位好友用的詞是“人類群居的基因”,是我非常欣賞的地方)進化演變會淘汰掉不適應的基因,但是既然人類作為進化程度最高的物種之一,顯著的特征就是具有高等意識。那么在保證了基數(shù)的前提下,從“物種”層面是不是應該對于“異類”,或者說“少數(shù)性狀”具有更多的包容呢?
所以愛,可以產生“羈絆”,完全正確且通順的因果鏈,也是我認為人類高級意識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我覺得它真的無比美妙。愛是生命的奇跡。我愿意贊美它!
但是正所謂人的生存和“羈絆”并不是互為充分必要的條件,所以如果一個人沒有愛,也是可以的吧。所以愛并不是必須的。
可是愛的產生需要的土壤,一旦不再肥沃了,可能會導致需要愛的人,缺乏愛。這是非常遺憾且悲傷的事情。
然而愛可以支持人活下去,恨一樣也可以,其他的感情也可以,甚是推理一下沒有感情也可以(雖然我還沒有見到過能夠完全沒有感情的人),所以任何一種感情都不是必須的。愛是能力,是非常珍貴的能力。我完全同意。
當然,翻譯君還是愛你們的!
2020.2.28
整理總結于
20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