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周啟蒙|中國(大陸)有自己的知名設計師及品牌嗎?他們中有誰?

本系列文章節(jié)選于冷蕓在知乎電子書上發(fā)表的《吃瓜群眾的時裝周圍觀指南:1小時修煉你的時尚sense》。如果你希望閱讀全部內(nèi)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時裝周啟蒙 | 中國(大陸)有自己的知名設計師及品牌嗎?他們中有誰?
一個最簡潔的答案是:“有“!
時至今日,依然有許多人認為中國沒有什么時尚的品牌,也沒有什么知名設計師。這是個對中國時尚品牌的極大誤解。 事實上,中國在百年以前就有自己的時裝品牌。中國第一家時裝公司是上海的鴻翔,成立于1917年,店鋪位置位于黃金地段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863號。1930-1940年代是鴻翔的鼎盛時期,此時的它已擁有四五百名員工。不僅如此,他們當時甚至也聘用了外籍員工。

1930年代末直至1940年代,上海曾收留了三萬個猶太難民。他們中不乏服裝設計師,裁縫等從事與服裝相關工作的人。鴻翔也正是在這個期間,曾經(jīng)雇傭了3個猶太人,在公司分別擔任設計師、櫥窗陳列師及試衣模特兒。而鴻翔公司創(chuàng)始人之一金儀翔的一個兒子,金泰鈞也正是從這位猶太裔設計師那里學習了服裝設計,并日后成為中國解放后的第一代服裝設計師及設計教育者。
鴻翔當時的客戶非富即貴:從宋氏三姐妹,到影星胡蝶,都是他們的客人。鴻翔還曾參加過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會,其送展的服裝獲得銀質(zhì)獎章。1947年他們還為當時的英國伊麗莎白公主(今女皇)制作了一條中式的結(jié)婚禮服,通過英國駐上海領事館贈送給公主,作為她的結(jié)婚禮服。伊麗莎白公主還特地親筆寫了“感謝信”給鴻翔。1956年公私合營期間,鴻翔被并入國營企業(yè)上海服裝公司。而隨著1980年代改革開放開始,紡織服裝業(yè)大力鼓勵私營企業(yè)的發(fā)展,慢慢地這些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服裝公司也被人遺忘。這也是為什么現(xiàn)在很少有人知道這家曾經(jīng)享譽全上海的名牌。
#不斷學習,才有能力改變當下#
冷蕓也開設以下培訓課程,歡迎報名!

而中國的服裝設計師希望走向世界,成為好像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那樣明星設計師的夢想始于1980年代,當中國開始了自己的服裝設計教育之時。1980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xiàn)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開設了服裝設計專業(yè)(??疲伺e拉開了服裝設計高等教育的帷幕。不過,與當年美國設計師想打破法國設計師的壟斷一樣,中國的服裝設計師希望打破西方時裝體系的各種壁壘,擠入世界名師行列也是一個頗為曲折的過程。

從上世紀80年代中到21世紀初,中國服裝設計師也隨著經(jīng)濟改革的浪潮,加入創(chuàng)業(yè)大潮,紛紛成立自己的品牌。此期間,在全國時尚類媒體曝光率最高的,莫過于中國首屆“金頂獎”獲得者張肇達;“時尚王子”王新元;首屆“兄弟杯”大賽金獎獲得者,“金頂獎”獲得者,現(xiàn)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吳海燕與最早在廣州開設高級定制的,“廣州十佳青年”,同樣也是“金頂獎”的獲得者劉洋四人。不過這四位當年在服裝圈最叱咤風云的前輩,如今即使是服裝圈的青年一代,也沒有幾個人知道他們了。原因是我們很容易就忘記了歷史。(如果要閱讀全文,請點擊“閱讀原文”)
“
#不斷學習,才有能力改變當下#
冷蕓也開設以下培訓課程,歡迎報名!
掃描下方二維碼詳細了解“中小微鞋服飾企業(yè)管理課”
”

今天我們談的“中國(大陸)有自己的知名設計師及品牌嗎?他們中有誰參加過“四大”時裝周嗎?”就到這里,下節(jié)課我們將與大家聊下一個話題,感謝大家閱讀。
關于《吃瓜群眾的時裝周周圍觀看指南:1小時修煉你的時尚sense》
非常感謝知乎電子書能夠為我提供這個與大家分享時裝周主題的機會。長期以來,時裝周對大眾而言,似乎總是高高在上、離自己的生活非常遙遠——很想看,卻又看不懂。
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讓您了解到,其實時裝周一點兒也不難以理解。在這本書中,您將了解到:
時裝周是如何誕生的?其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為什么“四大“時裝周誕生在這四座城市:紐約、巴黎、米蘭與倫敦?
除了“四大”,世界上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時裝周?
流行趨勢是人為操縱的,還是自然發(fā)生的?普通人如何從時裝周中獲取流行趨勢?
普通人怎樣可以從時裝周上學習穿著,提升自己的審美品位?
除了看秀,在時裝周上非業(yè)內(nèi)人士還能看什么?
參加時裝周的品牌是想?yún)⒓泳涂梢詤⒓訂??參加一場時裝周T臺秀的費用大概多少?
中國(大陸)有自己的知名設計師及品牌嗎?他們中有誰參加過“四大”時裝周嗎?
我希望通過以上的分享,您不僅能夠從此看懂時裝周的發(fā)布會,從時裝周中自學捕獲流行趨勢,搭配技巧,還能了解到時尚從來就不僅僅是關于穿衣打扮,或者只有對人體的裝飾作用。時尚確確實實就是社會的一面鏡子,反映出戰(zhàn)爭、文化、藝術、經(jīng)濟、環(huán)保、科技等方方面面。無論您來自哪個領域,我都希望您發(fā)現(xiàn),時尚離您一點兒也不遙遠。
我同時也希望通過本書,您能對本土的中國時尚及中國設計師給予更多的關注。雖然中國本土設計師從20世紀80年代就希望能獲得中國大眾的認可,而時至今日,依然有許多大眾認為中國沒有什么好的本土服飾品牌及設計師。能夠為大眾所認知的依然主要是國外品牌。而事實上,中國本土設計師及品牌發(fā)展得非??欤麄兎浅P枰啻蟊姷年P注與認可。
在寫作風格上,本書特意避免了大眾可能生疏的專業(yè)詞匯及學術風格。我希望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大家既學習了知識,也能夠享受這段閱讀時光!
感謝您的閱讀!您閱讀后若有任何疑問或者感想,歡迎在評論區(qū)與我互動!
【參考文獻】
本書部分內(nèi)容曾出現(xiàn)在本人在知乎問答里的解答;以及本人為BoF時裝商業(yè)評論撰稿的文章《中國時尚商業(yè)簡史》。
Breward, Christopher and Gilbert, David ed Fashion's World Cities (Cultures of Consumption Series), Bloomsbury Academic .
Coleridge, Nicholas (1989), The Fashion Conspiracy: A Remarkable Journey Through the Empires of Fashion, Harpercollins.
Givhan, Robin (2015), The Battle of Versailles: The Night American Fashion Stumbled into the Spotlight and Made History Flatiron Books.
Merlo, Elisabetta (2014), Moda italiana: Storia di un'industria italiana dall'Ottocento a oggi. [Italian Fashion: The Story of an Italian Industry from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o Today]. Venezia : Marsilio.
Kawamura, Yuniya (2004), The Japanese Revolution in Paris Fashion (Dress, Body, Culture), Bloomsbury Academic.
Schweitzer, Marlis (2009), “American Fashions for American Women: The Rise and Fall of Fashion Nationalism”, in Regina Lee Blaszczyk ed. Producing Fashion: Commerce, Culture, and Consumer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Steele, Valerie (1998), Paris Fashion: A Cultural History , Bloomsbury Academic.
Tungate, Mark (2012), Fashion Brands: Branding Style from Armani to Zara (第3版),Kogan Page.
本系列文章節(jié)選于冷蕓在知乎電子書上發(fā)表的《吃瓜群眾的時裝周圍觀指南:1小時修煉你的時尚sense》。如果你希望閱讀全部內(nèi)容,請點擊“閱讀原文”,登陸知乎查看。
編輯/整理:Eroll Duan

掃描下方二維碼獲取全文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