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邊評測】憑啥賣兩萬多?FiR Audio Xe6旗艦耳機評測


01?改變與創(chuàng)造之時
如果相比音箱和大耳機的話,近年來耳塞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其實也不可謂不迅速。
無論是多類型單元的復合應用、平衡技術的推廣、模塊化可調音設計,還是新型材料的加盟,都讓新概念、新聲音如走馬燈一樣地在我們面前疾馳而過。
這些新技術當然也確實為我們帶來了很多更加優(yōu)秀的聲音,但實際上這些調整也仍然是在一個固定的范圍和框架下,來嘗試不同的欣賞角度和味道。特別是最近幾年,耳塞領域在既有的技術條件趨于穩(wěn)定后,就更少見到真正的改變和突破,很多時候還是在原有思路上的改進和優(yōu)化而已。比如增大一點聲場、提高一點解析力、讓聲音稍微自然一點……這樣的調整更多的只是改善,而不是改變。
真正能夠從原有的圈子里做出改變,其實是很難的。想要改變,就絕不僅僅是“拆東墻、補西墻”模式下的權衡,而是真正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進展和突破。
這個耳塞技術的“內卷時代”,恰好也正是改變與創(chuàng)造之時。

02?關于FiR Audio
關于FiR Audio,我們其實并不陌生,這個成立于2018年的耳機品牌一直致力于高端耳塞的研制和新技術的開發(fā)。此前,F(xiàn)iR Audio的M系列耳機得到了發(fā)燒友群體的廣泛認可,我也曾經針對這個系列耳機進行過一次很詳細的聽感分享。
在我的印象中,F(xiàn)iR Audio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這個品牌非常擅于,同時也樂于在創(chuàng)新上下功夫。無論是新技術的應用、還是對各個聲音風格的積極嘗試,以及向更高水平的不斷突破上,F(xiàn)iR Audio在短短的數(shù)年時間里,就可以讓我們看到它在多個方向和領域中的進展和更多不一樣的內容。FiR Audio絕不會固步自封,也不會在既有的成績上坐享其成。
比如,我們之前熟悉的M5就被很多發(fā)燒友譽為耳塞領域的巔峰作品(之一),按照行業(yè)中很多其他品牌的習慣,F(xiàn)iR Audio的下一步一定是推出M5p、M50或者M6這樣的型號來享受M5帶來的紅利。但是FiR Audio并沒有,他們推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系列耳機,以宣示他們創(chuàng)新、突破的決心和勇氣。

03?客觀部分
1、這一次,F(xiàn)iR Audio同時發(fā)布了Ne4、Kr5和Xe6三款耳機。其中,本文重點介紹的Xe6是這個系列中的旗艦型號,也是這個系列中定價最高一條耳機。
2、這條來自FiR Audio的Xe6(下文簡稱Xe6),采用了一動圈、四動鐵、一靜電的復合式單元結構設計。現(xiàn)在,圈-鐵-靜電的復合單元形式,已經是旗艦級耳塞的主流結構,無論在結構設置還是分頻技術上都已經十分成熟。
3、Xe6耳機采用了不銹鋼外殼和藍寶石玻璃背板,因而Xe6耳機的重量較大??赡軐σ徊糠譄褋碇v,長期佩戴情況下會產生一定的疲勞感,所以選擇合適的耳機套則尤為重要。當然,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樣,F(xiàn)iR Audio在定制產品線上也擁有完備的產品布局。對于預算到位的燒友而言,直接選擇Xe6的定制版本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佩戴上的問題,同時獲得相對更佳的聲音表現(xiàn)。
Xe6采用了金色腔體和黑色調背板,背板內部內嵌多個不同層次和質感的圖案和花紋,讓耳機整體看起來端莊穩(wěn)重,而又不乏精巧的細節(jié)和內涵。
4、特別值得一提的是,Xe6在腔體內側設置了獨有的“Kinetic Bass觸動式低音炮”。我們可以理解為在導管—耳道傳聲系統(tǒng)之外,再通過低頻對耳廓外部的振動,形成雙向的混合傳導,讓低頻以更加多元化、立體化的方式傳入耳膜和感官,以獲取更佳的低頻效果。
5、同時,Xe6還設置了ATOM-X耳壓釋放模塊,來及時釋放、調節(jié)耳壓,來緩解耳疲勞。這個技術在保護耳健康、減小耳損傷的同時,也通過壓力調節(jié),來獲取更加寬松、舒適的聲音和聽感。
6、Xe6原機搭載了一根8芯耳機線,4.4mm平衡插頭,并未配置3.5單端線材或可更換插頭。畢竟這樣一條旗艦級耳塞,所搭配的播放器一般都會帶有平衡端口,所以也不必過于糾結這個問題。
同時,Xe6耳機與線材的接駁方式也由上一代產品的MMCX,改為了目前高端耳塞領域中更加主流的2PIN端口。
7、耳機的配件并不豐富,普通圓型收納盒、4-5對不同類型、規(guī)格的耳機套和一個與收納盒同樣大小的布藝裝飾畫片。如果以一款旗艦耳塞的標準來要求的話,我覺得Xe6的配件和包裝略顯簡單,至少應該搭載更加精美的收納裝置和轉接頭,以方便用戶各個方面的需求。

04?聲音
1、素質
關于Xe6的素質,我覺得真的不須贅言。
這款旗艦級耳塞,在聲音素質的各個方面,都基本可以代表目前耳塞領域的最高水準。無論是信息、內容上的完整性、準確性,還是聲場、動態(tài)方面的張力與結構,Xe6的表現(xiàn)都堪稱完美。無論是宏觀方面還是微觀方面,Xe6都能夠把聲音打磨得近乎于想象中的完美狀態(tài)。
此前我們曾經對M5的素質表現(xiàn)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我覺得Xe6大體上延續(xù)了M5的聲音水準和框架,在這個基礎上,對聲音的質感方面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加強。特別是在聲場的自然感和動態(tài)的力度上,具有更為明顯的增強。
比如《勃拉姆斯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中,開場的定音鼓和低音提琴的爆發(fā)力與后續(xù)的小提琴的細密通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反差,音樂在這兩種反差感極強的聲部中交替進行,給人以更加深刻的震撼與感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Xe6的聲場已經不適合用“大”或者“小”來描述,而是十分自然真實的聲場表現(xiàn),其空間位置的真實形態(tài),足以令很多全尺寸的開放大耳機汗顏。
2、調音
如果以聲音的整體形態(tài)來考量,我覺得Xe6并沒有像絕大多數(shù)耳塞那樣,將中頻凸出出來,而是讓整個頻段都比較平衡地展開。所以,我們如果以Xe6來聽人聲的話,可能不像很多耳塞——特別是入耳式耳塞那樣的“貼耳”,而是保持了一個相對適度的距離感和適中的能量感。而用Xe6來聽古典樂或其它純音樂的話,就會感覺到更加豐富的整體頻段的綜合表現(xiàn)。
同時,Xe6的聲音質感保持了適度的寬松狀態(tài),同時也具有較多的泛音和尾音,使得它在表現(xiàn)弦樂的時候,具備了更加豐厚的韻味感和回味感,就像好酒的“回甘”質感一樣,能夠讓我們感受到那種延續(xù)性的味道變換。
仍然以我最愛的新民樂《東游記》為例,我在很多器材上都能夠感受到簫聲的氣息感和古琴的尾音顫動,并由此能夠體會到作者希望表達出的意象化的山水畫面。而在Xe6的演繹下,這支曲子的味道便大有不同,首先是更佳的透明感,讓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如山水畫一般的音樂線條仿佛在眼前緩緩地延展開來,畫面感更加清晰;同時恰到好處的弦樂帶著泛音也將音樂的韻味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讓曲子更加悠遠綿長、意境深遠。
當然,如果以Xe6來聽一些節(jié)奏感更強的音樂,比如說唱類或金屬搖滾音樂,則會顯得稍微拖沓了一點,不夠那么干脆。同時,聲音會過于空曠一些,缺乏了一點壓迫感和律動感。

3、搭配及驅動
我覺得Xe6在搭配問題上,首先要考慮高素質的便攜播放器,不建議以手機外設(小尾巴、藍牙適配器等)或低端隨身聽來進行搭配。只有前端的素質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夠真正意義上發(fā)揮Xe6的實力。如果以價格作為標準衡量,我覺得至少要達到萬元級水平的播放器,才能夠建議作為Xe6的主力前端進行搭配。
從風格而言,我建議采用音色稍微偏暖的前端來搭配Xe6,比如以A&ultima SP2000T為代表的電子管/雙模播放器,會讓Xe6的聲音表現(xiàn)更加寬松、溫和,也更具韻味。
相對而言,Xe6對驅動力的要求并不是特別高。雖然按照經驗,無論是大尺寸的動圈低頻單元還是靜電單元,都是比較難于驅動的,但Xe6實際表現(xiàn)中,對推力門檻的要求并非特別高,基本上中高端播放器都能在驅動力上讓Xe6達到一個比較好的聲音狀態(tài),無論是聲音的基本框架,還是聲場、動態(tài)方面的具體表現(xiàn),都非常出色。而如果我們以更大驅動力來搭配Xe6的話,也確實具有不小的驅動潛力。
4、音樂風格
我不能認為Xe6是一條在音樂風格上完全均衡、全面,四平八穩(wěn),沒有特色與個性的耳塞。
這條旗艦耳塞具有比較明顯的風格取向,整體上是以古典音樂以及其它類型的純音樂為主,比較舒緩的流行音樂以及泛布魯斯類為輔的音樂風格構架。
特別是在大編制古典樂的表現(xiàn)力上,Xe6可以說在耳塞領域中獨樹一幟,具有極強的水平和獨特的聲音性格。Xe6所營造的場面感和氣勢,遠非一般耳塞所能及。對于小編制類古典樂以及民族音樂方面,Xe6則同樣擅長在聲音線條感和質感方面的表現(xiàn)與塑造,能夠將器樂的音色與流轉,以極其自然、寬松的形態(tài)還原出來。
而在大多數(shù)流行音樂中,Xe6的人聲表現(xiàn)也可圈可點。Xe6的人聲并非肥膩貼耳,而是以更加真實的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來,讓歌聲中飽含歌手聲音的實際音色和情感表述,從而更加耐聽、也更加動人。
當然,如前文所言,我認為在一些以氛圍感和節(jié)奏感為主的音樂中,萬元以上的個別其他耳機也許會擁有比Xe6更為具有針對性的出色表現(xiàn)。
5、問題
其實Xe6這款耳塞在其設計的聲音風格上,幾乎沒有什么問題和缺點。
但是,我個人認為原機搭配的耳機線的水平不夠,對于一款這樣高價的耳機而言,這條線材的聲音質量以及搭配情況,都是不能完全令人滿意的。
我嘗試用Effect Audio的百夫長搭配Xe6,得到的效果簡直是天翻地覆。當然,即便我們不考慮百夫長這樣極端的線材搭配,僅就一些萬元級耳機的原配線材來衡量,Xe6的原機線材也是不算很好的。

05?創(chuàng)造
說到這里,我們對Xe6的聲音表現(xiàn)已經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了解和初步的判斷。但如前文所述,F(xiàn)iR Audio是一個擅于創(chuàng)新的品牌,那么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Xe6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創(chuàng)新和突破吧。
1、低頻
低頻一直是耳塞的阿克琉斯之踵,從單元尺寸、傳導損失這樣的技術難題,到聲壓平衡、形態(tài)展現(xiàn)這樣的聲學特性,耳塞的低頻一直就以“高仿”形態(tài)出現(xiàn)。如果我們聽慣了音箱或者高端大耳機的低頻,再來聽一般入耳耳塞的低頻,總覺得那低頻就像假的一樣,幾乎沒有形態(tài)和質感可言。
Xe6得益于全新的“Kinetic Bass觸動式低音炮”,將低頻以導管傳輸和觸感傳輸兩種方式相結合,在我們的耳中形成了一個幾乎完全有別于其它耳塞的低頻內容,以最為生動、真實、最具形態(tài)化和動態(tài)化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可以說,Xe6的低頻完全脫離了耳塞的概念范疇,而大踏步地向大耳機以及音箱的低頻質量邁進。
我們不必以《鼓詩》那樣的極端低頻來考量Xe6,就以《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協(xié)》前奏中的鋼琴低音部為例,我們可以非常直觀地感受到鋼琴的低頻和中低頻部分,帶有了整個琴箱的共鳴和音色,這一點就是其它耳塞所無法企及的。在Xe6的演繹中,鋼琴低音部的聲音甚至可以勾勒出一個完整的鋼琴琴箱的形態(tài)和質感,在整個交響樂體系中更加生動地躍然紙上,成為最亮麗的一道風景,也契合了“鋼協(xié)”的主題立意。這個聲音是此前的入耳式耳塞所從未觸碰、甚至從未設想過的低頻表現(xiàn)。
所以,我們可以說在低頻的處理上,Xe6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

2、聲場的自然感
如前文所述,Xe6的聲場根本無須以“大小”這樣的標準來衡量。
Xe6結合了入耳式耳塞的精準定位與開放結構的連續(xù)性,讓它的聲場以類似于開放式大耳機的形態(tài)和規(guī)模,整齊、有序地排列開來,而絕非一些耳塞強行“拉空”的偽聲場。
同樣在《拉二鋼協(xié)》中,我們所聽到的聲場空間,甚至不是傳統(tǒng)的高端耳塞那樣“次第展開”的排布方式,而是各個聲音部分井然有序排列后,又極其自然地形成一個完整的演奏空間體系。也就是說,Xe6的聲場方式已經脫離了傳統(tǒng)耳塞以“分離度”為基礎的設計思路,而是讓聲音形成一個互相具有聯(lián)動性的整體空間體系,而更加接近于真實的音樂環(huán)境。
3、音色的真實感
我覺得,相對M5而言,Xe6的音色和質感都略微地松弛了一點,同時在中頻上稍微收斂了一點。
因而使得Xe6相比M5,在聲音的真實感和耐聽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在中頻及中高頻的器樂表現(xiàn)上,Xe6比M5的聲音更加真實、耐聽。
當然,這樣可能會讓人覺得在人聲方面不夠亮麗、抓耳,但我覺得能夠在調音上做出這樣的取舍,其實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

所以說,Xe6這條耳機,他并非像之前的一些耳機那樣,通過頻段的挪移來相對改善自身的聲音取向,而是在原有的框架下,增添了很多新的技術、新的思路、新的內容,并且將這些融入到耳塞的聲音之中,使之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改變和創(chuàng)造。
06?突破
Xe6具有了這么多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的“因”,就一定會有取得突破和進展的“果”。
我們都知道,此前FiR Audio的M5旗艦耳塞已經讓很多燒友嘆為觀止,包括我也一直認為M5已經讓絕大多數(shù)耳塞“高山仰止”了。如果想要突破它,我們甚至都很難想象還有哪些突破空間,畢竟在我們的經驗中,M5已經幾乎把耳塞能做到的都已經做到了。
而Xe6的出現(xiàn)給了我們答案,Xe6所突破和超越的甚至并不是M5,而是傳統(tǒng)耳塞的固有模式。
我們當然可以認為Xe6具有了更優(yōu)秀的低頻、更真實的音色質感,也可以認為Xe6比M5在聲音上更加寬松、舒展,擁有更加完整的聲場空間,但我還是覺得,Xe6以不同于M5的另一種方式,將耳塞可能達到的聲音上限和維度都進行了刷新。甚至可以說是整個耳塞領域的一個質變。
如果我們假設M5是傳統(tǒng)耳塞的一個高峰,那么Xe6已經超越了傳統(tǒng)耳塞的范疇,而引領了全新的領域和概念。

07?價值
價值往往是一個變量。
兩萬多塊錢,可以是一線城市里的兩個腳印,也可以是邊陲小城一個遮風擋雨的家;可以是大學生四年的學費,也可以是飯桌上隨便的一瓶酒;可以是很多燒友可望不可及的完整Hi-End系統(tǒng),也可以是高燒玩家一條普通的電線或一套腳釘。
當然,它也可以是一條超越了耳塞概念范疇的耳塞。
所以,我們大可不必以價格來衡量價值。既不必迷信高價、也不必因高價而反目。Xe6僅僅是Xe6本身,我們對它的理解還是應該更多地放在它的聲音上。
或許,Xe6并不會普及到人手一條,但這條耳塞卻能夠讓很多聽過它的燒友對耳塞的聲音有重新的認識,能夠給這個耳塞領域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內容和發(fā)展方向,才是其真正的價值所在。
所以,對于很多燒友而言,不必介懷于是否去購買這條耳塞,而應該在聆聽它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能夠有所收獲。當然,如果條件允許,能夠把這條“耳塞”收入囊中,則一定是HiFi旅途中,最靚麗的風景之一。
對于我們來講,在耳塞越來越多、而改變越來越少的時代,Xe6來得正是時候,正在這個改變與創(chuàng)造之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