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形象豈可游戲
近日,有出版社將英雄劉胡蘭打扮成了洋娃娃的形象,乍一聽該出版社負責人的說法,好像也有道理:這是一本少兒拼音讀物,主要針對學齡前兒童和一二年級學生,目的是希望吸引他們。其實,對孩子的教育不要模式化……我們沒有丑化劉胡蘭,只是換了種表現(xiàn)形式。可是,仔細琢磨這番話卻又覺得漏洞百出。的確,兒童讀物是應該淺顯易懂,形象生動,這樣他們才好接受。但是,淺顯易懂,決不等于胡編亂造,生動形象更不是說對英雄就能夠肆意改造。而且,一個簡單的道理是,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是為一定的目的服務的。
眾所周知,劉胡蘭是特定歷史時代的特定人物,她的美德和人格魅力以及高尚情操早已成為我們民族的一種精神追求,早已固化為我們民族精神的結晶并且被廣大民眾所廣泛認同和推崇。因此,這個出版社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版這種難以為人所接受的“新潮圖書”,就不僅顯得淺薄,而且更表現(xiàn)出了一種急功近利的物質上的訴求,這樣的出版社遭到人們的質疑和譴責也就毫不奇怪了。
誠然,文化藝術需要緊跟時代步伐,求新求變,也需要多樣化,也不應該排斥與西方文化藝術的交流和融合。只有這樣,我們的民族文化藝術才會吸收更多的養(yǎng)分,也才能顯現(xiàn)出強大的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但是,這應該是有選擇的,而不能一概而論,隨心所欲??赡腿藢の兜氖牵姓撜哒f,在國外,如克林頓、布什等人都可以被丑化,被搞笑,可這位論者恰恰忘了,在國外,對于一些公眾人物尤其是政治人物,是可以被漫畫甚至丑化的,這也正是他作為公眾人物所需要付出的代價。然而,對于一個國家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如美國的林肯、法國的貞德等等,你看他們什么時候被丑化過?又有誰膽敢丑化他們?這樣做的話,不要說法律會找你的麻煩,社會大眾也不會放過你。
由劉胡蘭被洋化,很自然使人想起近段時間來,我們的影視劇對于紅色經典進行隨意改編和丑化的怪現(xiàn)象,如阿慶嫂跟胡傳魁鬼混,楊子榮與土匪情人生下私生子等等,不能不說,一股丑化英雄的潛流已經形成。對于這種不良風潮,我們必須提高警惕,有關部門更應該加大管理力度,遏止此類歪風的盛行。
人是要點精神的。如果我們承認一個人是需要精神支撐的話,那么,不能想象一個民族就只需要物質財富而不需要精神財富。我以為,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個沒有精神支撐的民族更是一個沒有力量的,讓人鄙視,更難以受人尊重的民族。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試圖對一個民族推崇的英雄發(fā)起挑戰(zhàn)的人,最終也必將被強大和正義的力量所唾棄。
(文章原載于2004-06-05的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