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壇群星閃耀時】歐美推理作家兩百人榜單
本文為《【推壇群星閃耀時】日本推理作家二百五十人榜單》的姐妹篇。形式和內容都與其相似,在此省略前言433字,把下文 “日本”改為“歐美”即可,大差不差。
本榜單為日本推理作家的歷史地位排名。此處“推理”廣泛涵蓋“偵探、懸疑、驚悚、犯罪、斗智”等領域,“科幻、冒險、律政”亦一定程度算在內?!芭琶睒藴视兴模鹤髌返脑幱嬞|量(核心詭計的邏輯性和意外性),藝術水平(講述故事和描寫人物的技巧),作家的貢獻度(開創(chuàng)新的流派或推動行業(yè)發(fā)展)及影響力(于推理迷和非推理迷中的知名度),其中后兩者尤為重要?!按碜鳌焙汀爸饕獋商健钡倪x取和排名標準同上。
需要說明的是,因有小部分作家非專職推理作家,其在推理方面外的文學成就(如寫實、歷史、愛情、武俠、奇幻)不會納入考慮。同理,“代表作”只選取推理類作品。“獲獎經(jīng)歷”則包括所有推理方面的專業(yè)獎項,也有部分權威性較強,推理作家時常競逐的大眾文學獎項(如直木獎)。本段“推理”定義同首段。
本次排名大量借鑒了日本國內,我國以及歐美有關領域的評論,包括作家、書評家、媒體人、讀者等,并參考來自各大網(wǎng)站的一些客觀數(shù)據(jù),同時也會結合筆者自身的閱讀體驗和對寫作的認知水平,盡可能做到多元,專業(yè),有趣。
*“代表作”前十名每位選四篇,前三十名每位三篇,前六十名兩篇,其余一篇。又,篇數(shù)應不少于“主要偵探”人數(shù)。
至于為何歐美篇的人數(shù)只有日本篇的八折?主要因為,推理文學發(fā)展到今時今日,日本在作家作品的數(shù)量和質量上已經(jīng)穩(wěn)穩(wěn)壓歐美一頭。關于這點既敬佩又可怕,一個不足40萬平方公里的小島國,竟然能以一己之力抗衡歐美這么多國家——雖然,只是在單個領域。第二就是,UP的孩子們要準備上場DES了,老大賞賜的特殊假期結束了。
歷史Best100排名
一、 【英國】阿瑟·柯南·道爾爵士(Sir Arthur Conan Doyle)“世界偵探小說之父”
生卒年:1859年5月22日—1930年7月7日
代表作:《血字的研究》(A Study in Scarlet),《四簽名》(The Sign of the Four),《巴斯克維爾的獵犬》(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恐怖谷》(The Valley of Fear)
主要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
獲獎經(jīng)歷:2008年國際犯罪小說名人堂
歷史意義:塑造出史上最成功的偵探形象,樹立起偵探小說的范本,標志著該類型文學正式誕生。
二、 【英國】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世界偵探小說女王”
生卒年:1890年9月15日—1976年1月12日
代表作:《無人生還》(And Then There Were None),《羅杰疑案》(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尼羅河上的慘案》(Death on the Nile)
主要偵探:赫爾克里·波洛(Hercule Poirot),簡·馬普爾(Jane Marple),湯米&塔彭絲(Tommy & Tuppence),巴特爾警監(jiān)(Superintendent Battle)
獲獎經(jīng)歷:1955年愛倫·坡獎·大師獎,1955年愛倫·坡獎·最佳話劇,2000年安東尼獎·世紀最佳系列,2000年安東尼獎·世紀最佳作家,2008年國際犯罪小說名人堂
歷史意義:拉開偵探小說“黃金時代”的序幕,并將偵探作品的水平推向巔峰,開始為全世界歡迎。
三、 【美國】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古典解謎的王者”
生卒年:1905年10月20日—1982年9月3日& 1905年1月11日—1971年4月3日
代表作:《X的悲劇》(The Tragedy of X),《希臘棺材之謎》(The Greek Coffin Mystery),《Y的悲劇》(The Tragedy of Y),《羅馬帽子之謎》(The Roman Hat Mystery)
主要偵探: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哲瑞·雷恩(Drury Lane)
獲獎經(jīng)歷:1961年愛倫·坡獎·大師獎,1978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
歷史意義:引領偵探小說 “黃金時代”達到巔峰,代表邏輯推理的最高水平;培育多位新生代作家。
四、 【美國】約翰·迪克森·卡爾(John Dickson Carr)“密室犯罪之王”
生卒年:1906年11月30日—1977年2月27日
代表作:《三口棺材》(The Three Coffins),《猶大之窗》(The Judas Window),《燃燒的法庭》(The Burning Court),《扭曲的鉸鏈》(The Crooked Hinge)
主要偵探:基甸·菲爾博士(Dr Gideon Fell),亨利·梅利維爾爵士(Sir Henry Merrivale),亨利·班克林(Henri Bencolin),馬奇上校(Colonel March)
獲獎經(jīng)歷:1963年愛倫·坡獎·大師獎,1969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
歷史意義:引領偵探小說 “黃金時代”達到巔峰,代表密室等不可能犯罪謎題的最高水平。
五、 【美國】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偵探文學的祖師爺”
生卒年:1809年1月19日—1849年10月7日
代表作:《莫格街謀殺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黑貓》(The Black Cat),《瑪麗·羅杰疑案》(The Mystery of Marie Rogêt),《失竊的信》(The Purloined Letter)
主要偵探:奧古斯特·杜賓(C·Auguste Dupin)
歷史意義:創(chuàng)作出史上第一部偵探小說、第一位偵探形象和眾多模式雛形,為后世留下寶貴參考。
六、 【美國】達希爾·哈米特(Dashiell Hammett)“硬漢派小說的締造者”
生卒年:1894年5月27日—1961年1月10日
代表作:《馬耳他之鷹》(The Maltese Falcon),《血腥的收獲》(Red Harvest),《玻璃鑰匙》(The Glass Key),《瘦子》(The Thin Man)
主要偵探:山姆·史培德(Sam Spade),大陸調查員奧普(The Continental Op),尼克&諾拉·查爾斯(Nick & Nora Charles),奈德·波蒙特(Ned Beaumont)
歷史意義:領導偵探小說史的“黑色革命”,與錢德勒開創(chuàng)“硬漢派”——占據(jù)歐美主流市場至今。
七、 【美國】雷蒙德·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犯罪小說之桂冠”
生卒年:1888年7月23日—1959年3月26日
代表作:《漫長的告別》(The Long Goodbye),《長眠不醒》(The Big Sleep),《再見,吾愛》(Farewell, My Lovely),《湖底女人》(The Lady in the Lake)
主要偵探:菲利普·馬洛(Philip Marlowe)
獲獎經(jīng)歷:1955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2008年“這本推理小說我想讀”·海外第一名
歷史意義:領導偵探小說史的“黑色革命”,開創(chuàng)“硬漢派”并大大拔高偵探作品的文學地位。
八、 【英國】G·K·切斯特頓(Gilbert Keith Chesterton)“犯罪心理學的鼻祖”
生卒年:1874年5月29日—1936年6月14日
代表作:《藍色十字架》(The Blue Cross),《秘密花園》(The Secret Garden),《天譴/上帝的榔頭》(The Hammer of God),《奇職怪業(yè)俱樂部》(The Club of Queer Trades)
主要偵探:布朗神父(Father Brown)
歷史意義:首開不同于“物證推理”的“心證推理”之先河,間接引發(fā)“黃金時代”的來臨。
九、 【美國】S·S·范達因(S·S·Van Dine)“美國偵探小說之父”
生卒年:1888年10月15日—1939年4月11日
代表作:《主教殺人事件》(The Bishop Murder Case),《格林家殺人事件》(The Greene Murder Case),《班森殺人事件》(The Benson Murder Case),《金絲雀殺人事件》(The Canary Murder Case)
主要偵探:菲洛·萬斯(Philo Vance)
歷史意義:制定“二十條”進一步規(guī)范偵探小說的創(chuàng)作;開啟美國偵探小說的長篇時代。
十、 【美國】勞倫斯·布洛克(Lawrence Block)“當代硬漢派死亡詩人”
生卒年:1938年6月24日—
代表作:《八百萬種死法》(8 Million Ways to Die),《酒店關門之后》(When the Sacred Ginmill Closes),《到墳場的車票》(A Walk Among the Tombstones),《父之罪》(The Sins of the Fathers)
主要偵探:馬修·史卡德(Matthew Scudder),伯尼·羅登巴爾(Bernie Rhodenbarr),伊凡·譚納(Evan Tanner),凱勒(Keller)
獲獎經(jīng)歷:1979年尼祿獎,1983、1994年夏姆斯獎·最佳小說,1985、1994、1998、2017年愛倫·坡獎·最佳短篇,1987、1992年馬其他之鷹獎,1992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1994年愛倫·坡獎·大師獎,2001年安東尼獎·最佳短篇集,2002年夏姆斯獎·終身成就獎,2004年鉆石匕首獎,2005年警察獎·終身成就獎,2009年夏姆斯獎·最佳系列
歷史意義:改革和深化硬漢派偵探小說,令該流派在現(xiàn)代社會繼續(xù)占據(jù)主導地位。
十一、 【比利時】喬治·西默農(nóng)(Georges Simenon)“犯罪文學的神父”
生卒年:1903年2月13日—1989年9月4日
代表作:《梅格雷的陷阱》(Maigret Sets a Trap),《梅格雷和黃狗》(Maigret and the Yellow Dog),《梅格雷的十字路口之夜》(Maigret at the Crossroads)
主要偵探:儒勒·梅格雷(Jules Maigret)
獲獎經(jīng)歷:1966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歷史意義:成功將偵探小說引入經(jīng)典文學的領域。
十二、 【英國】多蘿西·L·塞耶斯(Dorothy Leigh Sayers)“英國偵探小說女王”
生卒年:1893年6月13日—1957年12月17日
代表作:《九曲喪鐘》(The Nine Tailors),《俗麗之夜》(Gaudy Night),《殺人廣告》(Murder Must Advertise)
主要偵探:彼得·溫西爵士(Lord Peter Wimsey),哈略特·凡(Harriet Vane),蒙太格·艾格(Montague Egg)
歷史意義:推動各國偵探作家團體的建立和發(fā)展。
十三、 【法國】莫里斯·勒布朗(Maurice Leblanc)“冒險文學一代宗師”
生卒年:1864年12月11日—1941年11月6日
代表作:《亞森·羅賓被捕》(The Arrest of Arsène Lupin),《水晶瓶塞》(The Crystal Stopper),《三十口棺材島》(The Island of Thirty Coffins)
主要偵探:亞森·羅賓(Arsène Lupin)
歷史意義:塑造歷史上第一位怪盜偵探形象。
十四、 【英國】羅納德·諾克斯(Ronald Knox)“偵探小說理論奠基人”
生卒年:1888年2月17日—1957年8月24日
代表作:《陸橋謀殺案》(The Viaduct Murder),《閘邊足印》(The Footsteps at the Lock),《筒倉陳尸》(The Body in the Silo)
主要偵探:麥爾斯·布萊頓(Miles Bredon)
歷史意義:首次明確規(guī)范偵探小說的創(chuàng)作規(guī)條。
十五、 【美國】愛德華·D·霍克(Edward Dentinger Hoch)“當代短篇推理之王”
生卒年:1930年2月22日-2008年1月17日
代表作:《不可能犯罪診斷書》(Diagnosis:Impossible),《妙賊尼克》(The Thefts of Nick Velvet),《斯托維爾開膛手》(The Ripper of Storyville)
主要偵探:山姆·霍桑(Dr·Sam Hawthorne),尼克·費爾威(Nick Velvet),西蒙·亞克(Simon Ark)
獲獎經(jīng)歷:1968年愛倫·坡獎·最佳短篇,2000年夏姆斯獎·終身成就獎,2001年愛倫·坡獎·大師獎,2001年安東尼獎·終身成就獎,2001年安東尼獎·最佳短篇,2005年巴瑞獎·最佳短篇,2008年CWC大師獎
歷史意義:和霍爾特一起在現(xiàn)代社會堅守古典推理小說的陣地。
十六、 【法國】保羅·霍爾特(Paul Halter)“古典主義的捍衛(wèi)者”
生卒年:1956年6月6日—
代表作:《第七重解答》(The Seventh Hypothesis),《第四扇門》(The Fourth Door),《幻影小巷》(The Phantom Passage)
主要偵探:阿蘭·圖威斯特博士(Dr·Alan Twist),歐文·伯恩斯(Owen Burns)
獲獎經(jīng)歷:2003、2004、2005、2008年“本格推理BEST10”·海外第一名
十七、 【法國】加斯頓·勒魯(Gaston Leroux)“法國的柯南·道爾”
生卒年:1868年5月6日—1927年4月15日
代表作:《黃色房間之謎》(The Mystery of the Yellow Room),《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黑衣女子的香氣》(The Perfume of the Lady in Black)
主要偵探:約瑟夫·魯爾達庇(Joseph Rouletabille),親愛比比(Chéri Bibi)
十八、 【美國】奧希茲女男爵(Baroness Orczy)“安樂椅神探的先驅”
生卒年:1865年9月23日—1947年11月12日
代表作:《角落里的老人》(The Old Man in the Corner),《埃利奧特小姐事件》(The Case of Miss Elliott),《解結》(Unravelled Knots)
主要偵探:角落里的老人(The Old Man in the Corner)
十九、 【英國】約瑟芬·鐵伊(Josephine Tey)“歷史偵探小說女杰”
生卒年:1896年7月25日—1952年2月13
代表作:《時間的女兒》(The Daughter of Time),《法蘭柴思事件》(The Franchise Affair),《一先令蠟燭》(A Shilling for Candles)
主要偵探:阿蘭·格蘭特(Alan Grant)
獲獎經(jīng)歷:1969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
二十、 【美國】杰克·福翠爾(Jacques Futrelle)“美國的柯南·道爾”
生卒年:1875年4月9日—1912年4月15日
代表作:《逃出十三號牢房》(The Problem of Cell 13),《鉆石大師》(The Diamond Master),《微笑的上帝》(The Grinning God)
主要偵探:奧古斯都·S·F·X·凡·杜森(Augustus S·F·X·Van Dusen)
二十一、 【英國】R·奧斯汀·弗里曼(Dr. Richard Austin Freeman)“科學探案之祖”
生卒年:1862年4月11日—1943年9月28日
代表作:《歌唱的白骨》(The Singing Bone),《紅拇指印/上帝的指紋》(The Red Thumb Mark),《地獄之眼/木乃伊的詛咒》(The Eye of Osiris)
主要偵探:約翰·桑代克(Dr. John Thorndyke)
二十二、 【英國】安東尼·伯克萊(Anthony Berkeley Cox)“多重解答的第一人”
生卒年:1893年7月5日-1971年3月9日
代表作:《毒巧克力命案》(The Poisoned Chocolates Case),《裁判有誤》(Trial and Error),《殺意》(Malice Aforethought)
主要偵探:羅杰·謝林漢姆(Roger Sheringham),安布羅斯·區(qū)特威克(Ambrose Chitterwick)
獲獎經(jīng)歷:2002年“本格推理BEST10”·海外第一名
二十三、 【愛爾蘭】F·W·克勞夫茲(Freeman Wills Crofts)“寫實推理的高峰”
生卒年:1879年6月1日—1957年4月11日
代表作:《桶子》(The Cask),《偉大的弗倫奇探長》(Inspector French's Greatest Case),《十二點半從克羅伊登起飛》(The 12·30 from Croydon)
主要偵探:約瑟夫·弗倫奇(Joseph French)
二十四、 【英國】威爾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英國偵探小說之父”
生卒年:1824年1月8日—1889年9月23日
代表作:《月亮寶石》(The Moonstone),《白衣女人》(The Woman in White),《法律與夫人》(The Law and the Lady)
主要偵探:克夫探長(Sergeant Cuff)
二十五、 【英國】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現(xiàn)代恐怖小說之王”
生卒年:1886年6月7日—1921年3月22日
代表作:《閃靈》(The Shining),《寵物公墓》(Pet Sematary)
獲獎經(jīng)歷:2007年愛倫·坡獎·大師獎,2011年洛杉磯時報圖書獎·最佳犯罪小說,2014年哈米特獎,2015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2016年愛倫·坡獎·最佳短篇;2013年“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海外第一名,2014年“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海外第一名
二十六、 【英國】P·D·詹姆斯(Phyllis Dorothy James)“推理小說第一夫人”
生卒年:1920年8月3日—2014年11月27日
代表作:《教堂謀殺案》(A Taste for Death),《一份不適合女人的工作》(An Unsuitable Job for a Woman),《夜鶯的尸體/護士學院殺人事件》(Shroud for a Nightingale)
主要偵探:亞當·達格利什(Adam Dalgliesh),科迪莉亞·格雷(Cordelia Gray)
獲獎經(jīng)歷:1971、1975、1986年銀匕首獎,1987年鉆石匕首獎,1987年麥卡維提獎·最佳小說,1988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1999年愛倫·坡獎·大師獎,2008年國際犯罪小說名人堂,2010年安東尼獎·最佳非小說,2010年麥卡維提獎·最佳非小說;1992年“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海外第一名
二十七、 【美國】杰夫里·迪弗(Jeffery Deaver)“國際驚悚小說大師”
生卒年:1950年5月6日—
代表作:《人骨拼圖》(The Bone Collector),《棺材舞者》(The Coffin Dancer),《空椅子》(The Empty Chair)
主要偵探:林肯·萊姆(Lincoln Rhyme),凱瑟琳·丹斯(Kathryn Dance),約翰·佩勒姆(John Pellam)
獲獎經(jīng)歷:1999年尼祿獎,2004年伊恩·弗萊明鋼匕首獎,2007、2011年日本冒險小說協(xié)會大獎·海外,2021年愛倫·坡獎·大師獎;1999、2007年“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海外第一名,2008、2016年“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海外第一名
二十八、 【美國】蘇·葛拉芙頓(Sue Grafton)“當代硬漢派字母天后”
生卒年:1940年4月24日-2017年12月28日
代表作:《A:不在現(xiàn)場》("A" Is for Alibi),《B:竊賊》("B" Is for Burglar),《C:尸體》("C" Is for Corpse)
主要偵探:金西?米爾虹(Kinsey Millhone)
獲獎經(jīng)歷:1986、1987、1991年安東尼獎·最佳小說,1986、1991、1995年夏姆斯獎·最佳小說,1987年安東尼獎·最佳短篇,1987年麥卡維提獎·最佳短篇,1991年馬其他之鷹獎,2003年夏姆斯獎·終身成就獎,2008年鉆石匕首獎,2009年愛倫·坡獎·大師獎,2011年阿加莎獎·終身成就獎,2014年夏姆斯獎·最佳系列,2018年安東尼獎·最佳系列
二十九、 【美國】雷克斯·斯托特(Rex Stout)“推理界的莎士比亞”
生卒年:1886年12月1日—1975年10月27日
代表作:《嚇破膽聯(lián)盟》(The League of Frightened Men),《矛頭蛇》(Fer-de-Lance),《門鈴響了》(The Doorbell Rang)
主要偵探:尼祿·沃爾夫(Nero Wolfe),多爾·伯納(Dol Bonner)
獲獎經(jīng)歷:1959年愛倫·坡獎·大師獎,1969年匕首獎·最佳外國小說
三十、 【英國】柯林·德克斯特(Colin Dexter)“古典推理巨匠的傳人”
生卒年:1930年9月29日—2017年3月21日
代表作:《開往伍德斯托克的末班車》(Last Bus to Woodstock),《昆恩的靜默世界》(The Silent World of Nicholas Quinn),《耶利哥的亡靈》(The Dead of Jericho)
主要偵探:摩斯探長(Inspector Morse)
獲獎經(jīng)歷:1979、1981年銀匕首獎,1989、1992年金匕首獎,1996年麥卡維提獎·最佳短篇,1997年鉆石匕首獎,2008年犯罪驚悚片獎·最佳經(jīng)典電影,2009年國際犯罪小說名人堂
三十一、 【美國】厄爾·斯坦利·加德納(Erle Stanley Gardner)“法庭派推理之師”
生卒年:1889年7月17日-1970年3月11日
代表作:《移花接木/非常蜜月》(The Case of the Velvet Claws),《吠犬疑案》(The Case of the Howling Dog)
主要偵探:佩里·梅森(Perry Mason),道格拉斯·賽爾比(Doug Selby)
獲獎經(jīng)歷:1962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三十二、 【法國】埃米爾·加博里奧(émile Gaboriau)“法國偵探小說之父”
生卒年:1832年11月9日—1873年9月28日
代表作:《勒魯菊案件》(The Lerouge Affair),《奧西沃爾的犯罪》(The Mystery of Orcival)
主要偵探:勒考克探長(Monsieur Lecoq)
三十三、 【英國】魯斯·倫德爾(Ruth Rendell)“國際犯罪小說女王”
生卒年:1930年2月17日-2015年5月2日
代表作:《女管家的心事/以石為判》(A Judgement in Stone),《黑暗深處的眼睛》(A Dark-Adapted Eye)
主要偵探:韋克斯福德督察(Inspector Wexford)
獲獎經(jīng)歷:1975、1984年愛倫·坡獎·最佳短篇,1976、1986、1991年金匕首獎,1980年馬丁·貝克獎,1984年銀匕首獎,1987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1988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二名,1991年鉆石匕首獎,1995年安東尼獎·終身成就獎,1997年愛倫·坡獎·大師獎,2004年警察獎·終身成就獎
三十四、 【美國】邁克爾·康奈利(Michael Connelly)“當代警探小說天王”
生卒年:1956年7月21日-
代表作:《詩人》(The Poet),《血型拼圖》(Blood Work)
主要偵探:哈里·博斯(Harry Bosch),米奇·哈勒(Mickey Haller)
獲獎經(jīng)歷:1993年愛倫·坡獎·最佳處女作,1995、2006年馬其他之鷹獎,1996、1997年黛麗絲獎,1997、1999、2003、2009年安東尼獎·最佳小說,1997年尼祿獎,1998、2003年巴瑞獎·最佳小說,1999、2006年麥卡維提獎·最佳小說,1999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2000年《黃色房間之謎》獎·最佳外國小說,2000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三名,2001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二名,2003年警察獎·最佳網(wǎng)站,2006年夏姆斯獎·最佳小說,2006年洛杉磯時報圖書獎·最佳犯罪小說,2012年RBA國際犯罪小說獎,2018年鉆石匕首獎;2005年“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海外第一名
三十五、 【美國】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犯罪流小說的開創(chuàng)者”
生卒年:1921年1月19日-1995年2月4日
代表作:《火車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
主要偵探:湯姆·雷普利(Tom Ripley)
獲獎經(jīng)歷:1957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1964年匕首獎·最佳外國小說
三十六、 【英國】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西方間諜小說之王”
生卒年:1931年10月19日—2020年12月12日
代表作:《冷戰(zhàn)諜魂/柏林諜影》(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鍋匠,裁縫,士兵,間諜》(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主要偵探:喬治·史邁利(George Smiley)
獲獎經(jīng)歷:1963、1977年金匕首獎,1965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1983年日本冒險小說協(xié)會大獎·海外,1984年愛倫·坡獎·大師獎,1986年馬丁·貝克獎,1988年鉆石匕首獎,1994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三名,2005年匕首之匕首獎,2014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二名,2018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一名
三十七、 【美國】丹·布朗(Dan Brown)“知識型懸疑小說暢銷專家”
生卒年:1964年6月22日—
代表作:《達·芬奇密碼》(The Da Vinci Code),《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
主要偵探:羅伯特·蘭登(Robert Langdon)
獲獎經(jīng)歷:2004年“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海外第一名
三十八、 【英國】朱利安·西蒙斯(Julian Symons)“偵探史評論名家”
生卒年:1886年6月7日—1921年3月22日
代表作:《殺死自己》(The Man Who Killed Himself),《謀殺的顏色》(The Colour of Murder),*《血腥的謀殺:西方偵探小說史》(Bloody Murder-From the Detective Story to the Crime Novel:A History)
獲獎經(jīng)歷:1957年交叉的紅鯡魚獎,1961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1971年馬丁·貝克獎,1982年愛倫·坡獎·大師獎,1990年鉆石匕首獎
三十九、 【英國】伊恩·蘭金(Ian Rankin)“蘇格蘭黑色之王”
生卒年:1960年4月28日—
代表作:《墜落之上》(The Falls),《黑與藍》(Black and Blue)
主要偵探:約翰·雷布思(John Rebus),馬爾科姆·??怂梗∕alcolm Fox)
獲獎經(jīng)歷:1997年金匕首獎,2003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二名,2004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2005年鉆石匕首獎,2005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2005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一名,2008年犯罪驚悚片獎·最佳作者,2009年國際犯罪小說名人堂,2016年RBA國際犯罪小說獎
四十、 【美國】艾德·麥克班恩(Ed McBain)“警察小說的里程碑”
生卒年:1926年10月15日-2005年7月6日
代表作:《恨警察的人》(Cop Hater),《莎迪死時》(Sadie When She Died )
主要偵探:史提夫·卡雷拉&八十七分局(Steve Carella & 87th Precinct)
獲獎經(jīng)歷:1986年愛倫·坡獎·大師獎,1998年鉆石匕首獎,2006年警察獎·終身成就獎
四十一、 【美國】羅斯·麥克唐納(Ross Macdonald)“硬漢派大師的繼承者”
生卒年:1915年12月13日-1983年7月11日
代表作:《移動飛靶》(The Moving Target),《地下人》(The Underground Man)
主要偵探:劉·阿契(Lew Archer)
獲獎經(jīng)歷:1964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1965年金匕首獎,1982年夏姆斯獎·終身成就獎,1990年馬丁·貝克獎
四十二、 【美國】詹姆斯·M·凱恩(James Mallahan Cain)“黑色小說教父”
生卒年:1892年7月1日-1977年10月27日
代表作:《郵差總按兩次鈴》(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雙重賠償》(Double Indemnity)
獲獎經(jīng)歷:1970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四十三、 【英國】E·C·本特利(Edmund Clerihew Bentley)“長篇小說的前驅”
生卒年:1875年7月10日-1956年3月30日
代表作:《特倫特最后一案》(Trent's Last Case),《特倫特自身一案》(Trent's Own Case)
主要偵探:菲利普?特倫特(Philip Trent)
四十四、 【美國】安娜·凱瑟琳·格林(Anna Katharine Green)“美國偵探小說教母”
生卒年:1846年11月11日-1935年4月11日
代表作:《利文沃茲案》(The Leavenworth Case),《金色的拖鞋》(The Golden Slipper)
主要偵探:埃比尼澤·格萊斯(Ebenezer Gryce),維奧萊特·斯特蘭奇(Violet Strange)
四十五、 【美國】海倫·麥克洛伊(Helen McCloy)“名偵探的心靈指紋”
生卒年:1904年6月6日-1994年12月1日
代表作:《分足先生》(Mr. Splitfoot),《猶在鏡中/秘密穿鏡而過》(Through a Glass, Darkly)
主要偵探:貝西爾·威林(Dr. Basil Willing)
獲獎經(jīng)歷:1980年尼祿獎,1990年愛倫·坡獎·大師獎;2015、2017年“本格推理BEST10”·海外第一名
四十六、 【新西蘭】奈歐·馬什(Ngaio Marsh)“大洋洲的阿加莎”
生卒年:1895年4月23日—1982年2月18日
代表作:《貴族之死》(Death of a Peer),《犯罪藝術家》(Artists in Crime)
主要偵探:羅德里克·阿萊恩(Roderick Alleyn)
獲獎經(jīng)歷:1978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四十七、 【英國】克里斯蒂安娜·布蘭德(Christianna Brand)“黃金時代最后的女大師”
生卒年:1907年12月17日—1988年3月11日
代表作:《綠色危機》(Green for Danger),《耶洗別之死》(Death of Jezebel)
主要偵探:考克瑞爾探長(Inspector Cockrill),查爾斯沃斯探長(Inspector Charlesworth)
四十八、 【英國】瑪格麗·阿琳漢姆(Margery Allingham)“古典時代謀殺之后”
生卒年:1895年4月23日—1982年2月18日
代表作:《煙中之虎》(The Tiger in the Smoke),《甜蜜的危險》(Sweet Danger)
主要偵探:阿爾伯特·坎皮恩(Albert Campion)
四十九、 【美國】東尼·席勒曼(Tony Hillerman)“印第安推理之神”
生卒年:1925年5月27日—2008年10月26日
代表作:《亡靈舞廳》(Dance Hall of the Dead),《時間之賊》(A Thief of Time)
主要偵探:喬·利普霍恩&吉姆·契(Joe Leaphorn & Jim Chee)
獲獎經(jīng)歷:1974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1987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1988年安東尼獎·最佳小說,1989年麥卡維提獎·最佳小說,1991年愛倫·坡獎·大師獎,1991年尼祿獎,1992年麥卡維提獎·最佳非小說,1994年安東尼獎·終身成就獎,1995年安東尼獎·最佳短篇集,2001年阿加莎獎·最佳非小說,2002年阿加莎獎·終身成就獎,2002年安東尼獎·最佳非小說
五十、 【美國】克萊頓·勞森(Clayton Rawson)“推理界的魔術師”
生卒年:1906年8月15日-1971年3月1日
代表作:《死亡飛出大禮帽》(Death from a Top Hat),《天花板上的足跡》(The Footprints on the Ceiling)
主要偵探:馬里尼大師(The Great Merlini),唐·迪亞弗洛(Don Diavolo)
五十一、 【英國】伊恩·弗萊明(Ian Fleming)
生卒年:1908年5月28日-1964年8月12日
代表作:《俄羅斯之愛》(From Russia, with Love),《金手指》(Goldfinger)
主要偵探: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
五十二、 【英國】米涅·渥特絲(Minette Walters)
生卒年:1949年9月26日-
代表作:《女雕刻家》(The Sculptress),《冰屋》(The Ice House)
獲獎經(jīng)歷:1992年新人匕首獎,1994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1994、2003年金匕首獎,1994年麥卡維提獎·最佳小說;1995年“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海外第一名,1996年“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海外第一名,2014年“這本推理小說我想讀”·海外第一名
五十三、 【英國】雷吉納德·希爾(Reginald Hill)
生卒年:1936年4月3日—2012年1月12日
代表作:《一撮鼻煙》(A Pinch of Snuff),《問月》(One Small Step)
主要偵探:安迪·達爾齊爾&彼得·帕斯科(Andy Dalziel & Peter Pascoe),喬·史密斯(Joe Sixsmith)
獲獎經(jīng)歷:1990年金匕首獎,1995年鉆石匕首獎,1999年巴瑞獎·最佳小說,2011年巴瑞獎·最佳英國小說,2001年麥卡維提獎·最佳短篇;1993年“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海外第一名
五十四、 【美國】比爾·普洛奇尼(Bill Pronzini)
生卒年:1943年4月13日—
代表作:《迷霧》(Hoodwink),《搶奪》(The Snatch),*《一千零一夜:偵探推理小說迷的閱讀指南》(1001 Midnights)
主要偵探:無名偵探(Nameless Detective)
獲獎經(jīng)歷:1982、1999年夏姆斯獎·最佳小說,1987年夏姆斯獎·終身成就獎,1987、1988年麥卡維提獎·最佳非小說,1989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2005年安東尼獎·終身成就獎,2008年愛倫·坡獎·大師獎,2008年夏姆斯獎·最佳系列
五十五、 【美國】艾拉·雷文(Ira Levin)
生卒年:1929年8月27日-2007年11月12日
代表作:《死前之吻》(A Kiss Before Dying),《羅斯瑪麗的嬰兒》(Rosemary's Baby)
獲獎經(jīng)歷:1954年愛倫·坡獎·最佳處女作,1980年愛倫·坡獎·最佳話劇,2003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五十六、 【英國】安東尼·霍洛維茨(Anthony Horowitz)
生卒年:1955年4月5日—
代表作:《喜鵲謀殺案》(Magpie Murders),《關鍵詞是謀殺》(The Word Is Murder)
主要偵探:蘇珊·賴蘭(Susan Ryeland),霍洛維茨&霍桑(Hawthorne & Horowitz)
獲獎經(jīng)歷:2018年麥卡維提獎·最佳小說;2018、2019、2020、2021年“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海外第一名,2019、2020、2021、2022年“本格推理BEST10”·海外第一名,2019、2020年“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海外第一名,2019、2020、2021年“這本推理小說我想讀”·海外第一名
五十七、 【瑞典】斯蒂格·拉森(Stieg Larsson)
生卒年:1954年8月15日—2004年11月9日
代表作:《龍文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直搗蜂窩的女孩》(The Girl Who Kicked the Hornet's Nest)
主要偵探:莉絲·莎蘭德(Lisbeth Salander),米克爾·布隆維斯特(Mikael Blomkvist)
獲獎經(jīng)歷:2006、2008年玻璃鑰匙獎,2006年瑞典最佳犯罪小說獎,2008年犯罪驚悚片獎·最佳國際作者,2009年安東尼獎·最佳處女作,2009年巴瑞獎·最佳英國小說,2009年麥卡維提獎·最佳處女作,2010年巴瑞獎·十年最佳小說;2009年“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海外第一名,2010年“這本推理小說我想讀”·海外第一名
五十八、 【英國】弗雷德里克·福塞斯(Frederick Forsyth)
生卒年:1938年8月25日—
代表作:《豺狼的日子》(The Day of the Jackal),《敖德薩檔案》(The Odessa File)
獲獎經(jīng)歷:1972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1972年馬丁·貝克獎,1983年愛倫·坡獎·最佳短篇,1983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2012年鉆石匕首獎
五十九、 【美國】康奈爾·伍爾里奇(Cornell Woolrich)
生卒年:1903年12月4日-1968年9月25日
代表作:《幻影女子》(Phantom Lady),《我嫁給了一個影子》(I Married a Dead Man)
獲獎經(jīng)歷:1950年愛倫·坡獎·最佳電影,1954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1975年馬丁·貝克獎
六十、 【英國】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生卒年: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
代表作:《荒涼山莊》(Bleak House),《德魯特疑案》(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主要偵探:貝克特探長(Inspector Bucket),格魯吉斯先生(Mr. Grewgious)
六十一、 【美國】安東尼·布徹(Anthony Boucher)
生卒年:1911年8月21日-1968年4月29日
代表作:《九九神咒》(Nine Times Nine)
主要偵探:格雷戈里·胡德(Gregory Hood)
六十二、 【英國】迪克·弗朗西斯(Dick Francis)
生卒年:1920年10月31日—2010年2月14日
代表作:《無由之災》(Come to Grief)
主要偵探:席德·哈利(Sid Halley)
獲獎經(jīng)歷:1970、1981、1996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1979年金匕首獎,1986、1996、2006年日本冒險小說協(xié)會大獎·海外,1989年鉆石匕首獎,1996年愛倫·坡獎·大師獎,2000年阿加莎獎·終身成就獎,2003年警察獎·終身成就獎
六十三、 【美國】薇兒·麥克德米(Val McDermid)
生卒年:1955年6月4日—
代表作:《刑場》(A Place of Execution)
主要偵探:東尼·希爾&卡羅爾·喬丹(Tony Hill & Carol Jordan)
獲獎經(jīng)歷:1995年金匕首獎,2000、2004年巴瑞獎·最佳英國小說,2000年洛杉磯時報圖書獎·最佳犯罪小說,2001年安東尼獎·最佳小說,2001年麥卡維提獎·最佳小說,2001年黛麗絲獎,2006年柴克斯頓老牌詭異犯罪小說獎,2009年國際犯罪小說名人堂,2010年鉆石匕首獎,2011年巴瑞獎·最佳平裝初版,2016年安東尼獎·最佳非小說
六十四、 【美國】莎拉·派瑞斯基(Sara Paretsky)
生卒年:1947年6月8日—
代表作:《索命賠償》(Indemnity Only)
主要偵探:V·I·華沙斯基(V. I. Warshawski)
獲獎經(jīng)歷:1992年安東尼獎·最佳短篇集,2002年鉆石匕首獎,2004年金匕首獎,2005年夏姆斯獎·終身成就獎,2011年愛倫·坡獎·大師獎,2011年安東尼獎·終身成就獎,2015年阿加莎獎·終身成就獎,2011年夏姆斯獎·最佳系列
六十五、 【美國】埃爾莫·倫納德(Elmore Leonard)
生卒年:1925年10月11日—2013年8月20日
代表作:《決斗猶馬鎮(zhèn)》(Three-Ten to Yuma)
獲獎經(jīng)歷:1984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1985年馬丁·貝克獎,1986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1991年哈米特獎,1992年愛倫·坡獎·大師獎,1999年愛倫·坡獎·最佳電影,1999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三名,2006年鉆石匕首獎;1986年“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海外第一名
六十六、 【美國】米基·斯皮蘭(Mickey Spillane)
生卒年:1918年3月9日—2006年7月17日
代表作:《審判者》(I, the Jury)
主要偵探:邁克·漢默(Mike Hammer)
獲獎經(jīng)歷:1983年夏姆斯獎·終身成就獎,1995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六十七、 【英國】瑪西婭·繆勒(Marcia Muller)
生卒年:1944年9月28日—
代表作:《陰影中的狼》(Wolf in the Shadows)
主要偵探:莎倫·麥科恩(Sharon McCone)
獲獎經(jīng)歷:1987年麥卡維提獎·最佳非小說,1993年夏姆斯獎·終身成就獎,1994年安東尼獎·最佳小說,1996年安東尼獎·最佳短篇集,2005年愛倫·坡獎·大師獎,2005年安東尼獎·終身成就獎,2010年夏姆斯獎·最佳小說,2010年夏姆斯獎·最佳系列
六十八、 【美國】瑪麗·希金斯·克拉克(Mary Higgins Clark)
生卒年:1927年12月24日—2020年1月31日
代表作:《幸福家庭的秘密/孩子們到哪里去了》(Where Are the Children?)
主要偵探:阿爾薇拉&威利(Alvirah & Willy)
獲獎經(jīng)歷:1980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2000年愛倫·坡獎·大師獎,2010年阿加莎獎·終身成就獎
六十九、 【美國】派翠西亞·康薇爾(Patricia Cornwell)
生卒年:1956年6月9日—
代表作:《尸體會說話/首席女法醫(yī)》(Postmortem)
主要偵探:凱·斯卡佩塔(Kay Scarpetta)
獲獎經(jīng)歷:1975年馬丁·貝克獎,1990年新人匕首獎,1991年愛倫·坡獎·最佳處女作,1991年安東尼獎·最佳處女作,1991年麥卡維提獎·最佳處女作,1993年金匕首獎,2011年RBA國際犯罪小說獎;1992年“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海外第一名
七十、 【英國】E·W·赫爾南(Ernest William Hornung)
生卒年:1886年6月7日—1921年3月22日
代表作:《業(yè)余神偷拉菲茲》(The Amateur Cracksman)
主要偵探:亞瑟·J·拉菲茲(Arthur J. Raffles)
七十一、 【瑞典】馬伊·舍瓦爾&佩爾·瓦勒(Maj Sj?wall & Per Wahl??)
生卒年:1935年9月25日— & 2020年4月29日1926年8月5日—1975年6月22日
代表作:《大笑的警察》(The Laughing Policeman)
主要偵探:馬丁·貝克(Martin Beck)
獲獎經(jīng)歷:1971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
七十二、 【美國】斯坦利·艾林(Stanley Ellin)
生卒年:1916年10月6日—1986年7月31日
代表作:《本店招牌菜》(The Specialty of the House)
主要偵探:約翰·米蘭(John Milano)
獲獎經(jīng)歷:1955、1957年愛倫·坡獎·最佳短篇,1959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1974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1981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七十三、 【美國】羅伯特·B·帕克(Robert Brown Parker)
生卒年:1932年9月17日—2010年1月18日
代表作:《迷途羔羊》(God Save the Child)
主要偵探:斯賓塞(Spenser)
獲獎經(jīng)歷:1982年日本冒險小說協(xié)會大獎·海外,1983年馬其他之鷹獎,1995年夏姆斯獎·終身成就獎,2002年愛倫·坡獎·大師獎,2006年安東尼獎·終身成就獎,2007年警察獎·終身成就獎
七十四、 【英國】李·恰爾德(Lee Child)
生卒年:1954年10月29日—
代表作:《殺戮之地》(Killing Floor)
主要偵探:杰克·雷切爾(Jack Reacher)
獲獎經(jīng)歷:1998年安東尼獎·最佳處女作,1998年巴瑞獎·最佳處女作,2000年日本冒險小說協(xié)會大獎·海外,2002年警察獎·最佳網(wǎng)站,2005年巴瑞獎·最佳小說,2005年尼祿獎,2011年柴克斯頓老牌詭異犯罪小說獎,2013年鉆石匕首獎,2014年RBA國際犯罪小說獎
七十五、 【冰島】阿諾德·英德里達松(Arnaldur Indrieason)
生卒年:1961年1月28日—
代表作:《沉默的墓地》(Silence of the Grave)
主要偵探:埃倫迪爾·斯文森(Erlendur Sveinsson)
獲獎經(jīng)歷:2002、2003年玻璃鑰匙獎,2005年金匕首獎,2005年馬丁·貝克獎,2006年《黃色房間之謎》獎·最佳外國小說,2007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2007年法國ELLE雜志讀者大獎·最佳犯罪小說,2008年歐洲犯罪小說獎,2008、2017年冰島最佳犯罪小說獎,2012年RBA國際犯罪小說獎;2013年“這本推理小說我想讀”·海外第一名
七十六、 【美國】亨寧·曼凱爾(Henning Mankell)
生卒年:1948年2月3日-2015年10月5日
代表作:《無面殺手》(Faceless Killers)
主要偵探:庫爾特·維蘭德(Kurt Wallander)
獲獎經(jīng)歷:1991、1995年瑞典最佳犯罪小說獎,1992年玻璃鑰匙獎,1999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二名,2001年金匕首獎,2001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三名,2003年《黃色房間之謎》獎·最佳外國小說,2005年警察獎·最佳歐洲小說,2018年國際匕首獎
七十七、 【美國】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
生卒年:1965年8月4日—
代表作:《禁閉島》(Shutter Island)
主要偵探:帕特里克·肯奇&安琪·詹納羅(Patrick Kenzie & Angela Gennaro)
獲獎經(jīng)歷:1995年夏姆斯獎·最佳處女作,1999、2002年黛麗絲獎,2001、2002、2003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三名,2002年安東尼獎·最佳小說,2003年《黃色房間之謎》獎·最佳外國小說,2004年法國ELLE雜志讀者大獎·最佳犯罪小說,2013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2009年“這本推理小說我想讀”·海外第一名
七十八、 【美國】哈蘭·科本(Harlan Coben)
生卒年:1962年1月4日—
代表作:《天使的隱私/血色交易》(Deal Breaker)
主要偵探:米隆·波利塔(Myron Bolitar)
獲獎經(jīng)歷:1996年安東尼獎·最佳平裝初版,1997年愛倫·坡獎·最佳平裝初版,1997年夏姆斯獎·最佳平裝初版,1998年巴瑞獎·最佳平裝初版,2003年法國ELLE雜志讀者大獎·最佳犯罪小說,2009年犯罪驚悚片獎·最受歡迎電影,2010年RBA國際犯罪小說獎
七十九、 【愛爾蘭】約翰·康奈利(John Connolly)
生卒年:1968年5月31日—
代表作:《失物之書》(The Book of Lost Things)
主要偵探: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
獲獎經(jīng)歷:2000年夏姆斯獎·最佳處女作,2003年巴瑞獎·最佳英國小說,2012年阿加莎獎·最佳非小說,2013年安東尼獎·最佳非小說,2013年麥卡維提獎·最佳非小說,2014年愛倫·坡獎·最佳短篇,2014年安東尼獎·最佳短篇,2017年愛爾蘭圖書獎·讀者獎
八十、 【英國】歐內斯特·布拉瑪(Ernest Bramah)
生卒年:1868年3月20日—1942年6月27日
代表作:《盲偵探卡拉多斯》(Max Carrados)
主要偵探:馬克斯·卡拉多斯(Max Carrados)
八十一、 【美國】查爾斯·戴利·金(Charles Daly King)
生卒年:1895年—1963年
代表作:《遠走高飛》(Obelists Fly High)
主要偵探:麥可·羅德(Michael Lord)
八十二、 【美國】詹姆斯·李·伯克(James Lee Burke)
生卒年:1936年12月5日—
代表作:《憂傷的黑櫻桃》(Black Cherry Blues)
主要偵探:戴夫·羅比喬克斯(Dave Robicheaux)
獲獎經(jīng)歷:1990、1998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1992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1992年《黃色房間之謎》獎·最佳外國小說,1994年哈米特獎,1995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三名,1998年金匕首獎,2008年警察獎·最佳小說,2009年愛倫·坡獎·大師獎,2009年《黃色房間之謎》獎·最佳外國小說,2015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三名
八十三、 【美國】唐納德·E·維斯雷克(Donald Edwin Westlake)
生卒年:1933年7月12日—2008年12月31日
代表作:《盜寶群英》(The Hot Rock)
主要偵探:約翰·多特蒙德(John Dortmunder)
獲獎經(jīng)歷:1968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1972、2001年《黃色房間之謎》獎·最佳外國小說,1990年愛倫·坡獎·最佳短篇,1991年愛倫·坡獎·最佳電影,1993年愛倫·坡獎·大師獎,1997年安東尼獎·終身成就獎,2008年警察獎·終身成就獎
八十四、 【英國】彼得·拉佛西(Peter Lovesey)
生卒年:1921年10月2日—1978年9月15日
代表作:《冒牌警探狄友》(The False Inspector Dew)
主要偵探:克立伯警官(Sergeant Cribb)
獲獎經(jīng)歷:1978年銀匕首獎,1985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1992年安東尼獎·最佳小說,1997年巴瑞獎·最佳小說,1997、2004年麥卡維提獎·最佳小說,2000年鉆石匕首獎,2008年阿加莎獎·終身成就獎,2018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八十五、 【美國】瑪格麗特·馬龍(Margaret Maron)
生卒年:1938年8月25日—2021年2月23日
代表作:《酒販的女兒》(Bootlegger's Daughter)
主要偵探:德博拉·諾特(Deborah Knott)
獲獎經(jīng)歷:1991、2002年阿加莎獎·最佳短篇,1992、1996、2000、2011年阿加莎獎·最佳小說,1992年麥卡維提獎·最佳短篇,1993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1993年安東尼獎·最佳小說,1993年麥卡維提獎·最佳小說,2013年愛倫·坡獎·大師獎,2014年阿加莎獎·終身成就獎,2015年阿加莎獎·最佳長篇
八十六、 【美國】卡洛琳·哈特(Carolyn Hart)
生卒年:1936年8月25日—
代表作:《死亡召喚》(Death on Demand)
主要偵探:亨利·O(Henrie O)
獲獎經(jīng)歷:1988、1993、2003年阿加莎獎·最佳小說,1989、1990年安東尼獎·最佳平裝初版,1990年麥卡維提獎·最佳小說,1993年麥卡維提獎·最佳短篇,2007年阿加莎獎·終身成就獎,2014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八十七、 【美國】曼儂·G·愛波哈特(Mignon Good Eberhart)
生卒年:1899年7月6日—1996年10月8日
代表作:《十八號病房》(The Patient in Room 18)
主要偵探:莎拉·基特(Sarah Keate)
獲獎經(jīng)歷:1971年愛倫·坡獎·大師獎,1994年阿加莎獎·終身成就獎
八十八、 【美國】菲莉絲·惠特尼(Phyllis Ayame Whitney)
生卒年:1903年9月9日—2008年2月8日
代表作:《鬧鬼池塘之謎》(Mystery of the Haunted Pool)
獲獎經(jīng)歷:1961、1964年愛倫·坡獎·最佳少兒小說,1988年愛倫·坡獎·大師獎,1990年阿加莎獎·終身成就獎
八十九、 【英國】伊麗莎白·彼得斯(Elizabeth Peters)
生卒年:1927年9月29日—2013年8月8日
代表作:《沙洲之鱷》(Crocodile on the Sandbank)
主要偵探:阿梅利亞·皮博迪(Amelia Peabody)
獲獎經(jīng)歷:1986年安東尼獎·大師獎,1989年阿加莎獎·最佳小說,1998年愛倫·坡獎·大師獎,2003年阿加莎獎·終身成就獎,2003年阿加莎獎·最佳非小說
九十、 【美國】羅伯特·克瑞斯(Robert Crais)
生卒年:1953年6月20日—
代表作:《猴子的雨衣》(The Monkey's Raincoat)
主要偵探:埃爾維斯·科爾(Elvis Cole)
獲獎經(jīng)歷:1997、2013年夏姆斯獎·最佳小說,1988年安東尼獎·最佳平裝初版,1988年麥卡維提獎·最佳處女作,2000年黛麗絲獎,2008年巴瑞獎·最佳驚悚小說,2008年警察獎·最佳驚悚小說,2014年愛倫·坡獎·大師獎,2010年夏姆斯獎·終身成就獎,2018年馬其他之鷹獎,2020年巴瑞獎·十年最佳小說
九十一、 【英國】亨利·雷蒙德·菲茨沃特·基廷(Henry Reymond Fitzwalter Keating)
生卒年:1926年10月31日—2011年3月27日
代表作:《完美謀殺案》(The Perfect Murder)
主要偵探:溝帖探長(Inspector Ghote)
獲獎經(jīng)歷:1964、1980年金匕首獎,1990年麥卡維提獎·最佳非小說,1996年鉆石匕首獎,2005年阿加莎獎·終身成就獎
九十二、 【英國】邁克爾·吉爾伯特(Michael Gilbert)
生卒年:1912年7月17日—2006年2月8日?
代表作:《尸體變小了》(Smallbone Deceased)
主要偵探:黑茲爾里格警長(Chief Inspector Hazlerigg)
獲獎經(jīng)歷:1955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1987年愛倫·坡獎·大師獎,1990年安東尼獎·終身成就獎,1994年鉆石匕首獎
九十三、 【英國】西蒙·布雷特(Simon Brett)
生卒年:1945年10月28日—
代表作:《演員表,按照消失次序排列》(Cast, In Order of DisAppearance)
主要偵探:查爾斯·帕里斯(Charles Paris)
獲獎經(jīng)歷:2012年阿加莎獎·終身成就獎,2014年鉆石匕首獎
九十四、 【英國】羅伯特·巴納德(Robert Barnard)
生卒年:1936年11月23日—2013年9月19日
代表作:《貝爾塔萊維亞區(qū)的丑聞》(A Scandal in Belgravia)
主要偵探:佩里·特倫斯萬(Perry Trethowan)
獲獎經(jīng)歷:1988年阿加莎獎·最佳短篇,1988年麥卡維提獎·最佳短篇,1992年尼祿獎,1994年圖書館匕首獎,2003年鉆石匕首獎,2004年巴瑞獎·最佳短篇,2006年阿加莎獎·終身成就獎
九十五、 【英國】肯·福萊特(Ken Follett)
生卒年:1949年6月5日—
代表作:《針眼》(Eye of the Needle)
主要偵探:卡斯泰爾斯(Apples Carstairs)
獲獎經(jīng)歷:1979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2013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九十六、 【英國】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
生卒年:1904年10月2日—1991年4月3日
代表作:《第三人》(The Third Man)
獲獎經(jīng)歷:1976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九十七、 【美國】W·R·伯內特(William Riley Burnett)
生卒年:1899年11月25日—1982年4月25日
代表作:《小凱撒》(Little Caesar)
獲獎經(jīng)歷:1980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九十八、 【美國】邁克爾·莫斯里(Walter Mosley)
生卒年:1952年1月12日—
代表作:《藍衣魔鬼》(Devil in a Blue Dress)
主要偵探:伊瑟·羅林斯(Easy Rawlins)
獲獎經(jīng)歷:1991年夏姆斯獎·最佳處女作,2004、2019年尼祿獎,2016年愛倫·坡獎·大師獎,2018年夏姆斯獎·終身成就獎,2018年RBA國際犯罪小說獎,2019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2020年馬其他之鷹獎
九十九、 【英國】達夫妮·杜穆里埃(Daphne du Maurier)
生卒年:1907年5月13日—1989年4月19日
代表作:《呂貝卡/蝴蝶夢》(Rebecca)
獲獎經(jīng)歷:1978年愛倫·坡獎·大師獎,2000年安東尼獎·世紀最佳小說
一百、 【荷蘭】高羅佩(Robert van Gulik)
生卒年:1910年8月9日—1967年9月24日
代表作:《狄公案》(Celebrated Cases of Judge Dee)
主要偵探:狄仁杰(Dee)
候補名單(按年齡排序)
一百零一、 【英國】伊斯瑞爾·冉威爾(Israel Zangwill)
生卒年:1864年1月21日—1926年8月1日
代表作:《弓區(qū)之謎》(The Big Bow Mystery)
一百零二、 【英國】A·E·W·梅森(Alfred Edward Woodley Mason)
生卒年:1865年5月7日—1948年11月22日
代表作:《箭屋》(The House of the Arrow)
主要偵探:加布里埃爾·哈納得(Gabriel Hanaud)
一百零三、 【英國】約翰·巴肯(John Buchan)
生卒年:1875年8月26日—1940年2月11日
代表作:《三十九級臺階》(The Thirty-Nine Steps)
主要偵探:理查德·漢內(Richard Hannay)
一百零四、 【美國】瑪麗·羅伯茨·萊茵哈特(Mary Roberts Rinehart)
生卒年:1876年8月12日—1958年9月22日
代表作:《螺旋樓梯》(The Circular Staircase)
一百零五、 【英國】A·A·米爾恩(Alan Alexander Milne)
生卒年:1882年1月18日—1956年1月31日
代表作:《紅屋之謎》(The Red House Mystery)
一百零六、 【美國】厄爾·德爾·比格斯(Earl Derr Biggers)
生卒年:1884年8月26日—1933年4月5日
代表作:《沒有鑰匙的房間》(The House Without a Key)
主要偵探:陳查理(Charlie Chan)
一百零七、 【美國】溫森特·斯塔瑞特(Vincent Starrett)
生卒年:1886年10月26日—1974年1月5日
代表作:《福爾摩斯秘史》(The Private Life of Sherlock Holmes)
獲獎經(jīng)歷:1958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一百零八、 【美國】貝納德·肯德里克(Baynard Kendrick)
生卒年:1894年4月8日—1977年3月22日
代表作:《黑夜之眼》(Eyes in the Night)
主要偵探:鄧肯·麥克萊恩(Duncan Maclain)
獲獎經(jīng)歷:1967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一百零九、 【美國】黑克·塔伯特(Hake Talbot)
生卒年:1900年11月30日—1986年5月23日
代表作:《地獄之緣》(Rim of the Pit)
一百一十、 【美國】喬治·哈蒙·柯克西(George Harmon Coxe)
生卒年:1901年4月23日—1984年1月31日
代表作:《犯罪攝影師》(Casey, Crime Photographer)
主要偵探:杰克·凱西(Jack Casey)
獲獎經(jīng)歷:1964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一百一十一、 【美國】利奧·布魯斯(Leo Bruce)
生卒年:1903年6月20日—1979年6月10日
代表作:《三個偵探》(Case for Three Detectives)
主要偵探:威廉·比夫(William Beef)
獲獎經(jīng)歷:2006年“本格推理BEST10”·海外第一名
一百一十二、 【美國】賈德森·菲利普斯(Judson Philips)
生卒年:1903年8月10日—1989年3月7日
代表作:《過去、現(xiàn)在和謀殺》(Past, Present and Murder)
主要偵探:朱利安·奎斯特(Julian Quist)
獲獎經(jīng)歷:1971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一百一十三、 【英國】尼古拉斯·布萊克(Nicholas Blake)
生卒年:1904年4月27日—1972年5月22日
代表作:《畜牲必死》(The Beast Must Die)
主要偵探:耐吉爾·史翠吉威(Nigel Strangeways)
一百一十四、 【美國】多蘿西·B·修斯(Dorothy Belle Hughes)
生卒年:1904年8月10日—1993年5月6日
代表作:《孤獨地方》(In a Lonely Place)
獲獎經(jīng)歷:1978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一百一十五、 【美國】亞倫·馬克·斯坦恩(Aaron Marc Stein)
生卒年:1906年11月15日—1985年8月29日
代表作:《鋼琴邊的謀殺》(Murder at the Piano)
主要偵探:施密特督察(Inspector Schmidt)
獲獎經(jīng)歷:1979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一百一十六、 【英國】萊斯利·查特里斯(Leslie Charteris)
生卒年:1907年5月12日—1993年4月15日
代表作:《圣徒》(The Saint)
主要偵探:西蒙·譚波拉(Simon Templar)
獲獎經(jīng)歷:1992年鉆石匕首獎
一百一十七、 【美國】克蕾格·萊斯(Craig Rice)
生卒年:1908年6月5日—1957年8月28日
代表作:《家庭甜蜜謀殺案》(Home Sweet Homicide)
主要偵探:約翰·約瑟夫·馬龍(John Joseph Malone)
一百一十八、 【英國】約翰·克雷西(John Creasey)
生卒年:1908年9月17日—1973年6月9日
代表作:《基甸的一天》(Gideon's Day)
主要偵探:喬治·基甸(George Gideon)
獲獎經(jīng)歷:1962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1969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一百一十九、 【英國】埃里克·安布勒(Eric Ambler)
生卒年:1909年6月28日—1998年10月22日
代表作:《迪米特里奧斯之棺/混世魔王》(The Mask of Dimitrios)
獲獎經(jīng)歷:1959年交叉的紅鯡魚獎,1964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1967年匕首獎·最佳英國小說,1972年金匕首獎,1975年愛倫·坡獎·大師獎,1976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1979年《黃色房間之謎》獎·最佳外國小說
一百二十、 【美國】約翰·鮑爾(John Ball)
生卒年:1911年7月8日—1988年10月15日
代表作:《惡夜追緝令》(In the Heat of the Night)
主要偵探:維吉爾·提比斯(Virgil Tibbs)
一百二十一、 【英國】埃利斯·彼得斯(Ellis Peters)
生卒年:1913年9月28日—1995年10月14日
代表作:《變味的遺骨》(A Morbid Taste for Bones)
主要偵探:卡德法爾兄弟(Brother Cadfael)
獲獎經(jīng)歷:1963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1980年銀匕首獎,1993年鉆石匕首獎
一百二十二、 【加拿大】瑪格麗特·米勒(Margaret Millar)
生卒年:1915年2月5日—1994年3月26日
代表作:《眼中的獵物》(Beast in View)
主要偵探:山德斯探長(Inspector Sands)
獲獎經(jīng)歷:1956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1983年愛倫·坡獎·大師獎,1986年CWC大師獎
一百二十三、 【美國】約翰·D. 麥克唐納(John Dann MacDonald)
生卒年:1916年7月24日—1986年12月28日
代表作:《再見深藍》(The Deep Blue Good-by)
主要偵探:特拉維斯·麥吉(Travis McGee)
獲獎經(jīng)歷:1972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一百二十四、 【英國】瑪麗·斯圖爾特(Mary Stewart)
生卒年:1916年9月17日—2014年5月9日
代表作:《我的哥哥邁克爾》(My Brother Michael)
獲獎經(jīng)歷:1996年阿加莎獎·終身成就獎
一百二十五、 【美國】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生卒年: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
代表作:《鋼穴》(The Caves of Steel)
主要偵探:黑鰥夫俱樂部(Black Widowers)
一百二十六、 【瑞士】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Friedrich Dürrenmatt)
生卒年:1921年1月5日—1990年12月14日
代表作:《法官和劊子手》(The Judge and His Hangman)
主要偵探:漢斯·巴拉赫(Hans Barlach)
一百二十七、 【英國】萊昂內爾·戴維森(Lionel Davidson)
生卒年:1922年3月31日—2009年10月21日
代表作:《西藏玫瑰》(The Rose of Tibet)
獲獎經(jīng)歷:1960、1966、1978年金匕首獎,2001年鉆石匕首獎
一百二十八、 【美國】多蘿西·吉爾曼(Dorothy Gilman)
生卒年:1923年6月25日—2012年2月2日
代表作:《出人意表的波利費克斯夫人》(The Unexpected Mrs. Pollifax)
主要偵探:艾米麗·波利費克斯(Emily Pollifax)
獲獎經(jīng)歷:2010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一百二十九、 【美國】瑪格麗特·杜魯門(Margaret Truman)
生卒年:1924年2月17日—2008年1月29日
代表作:《白宮謀殺案》(Murder in the White House)
一百三十、 【美國】阿曼達·克羅斯(Amanda Cross)
生卒年:1926年1月13日—2003年10月9日
代表作:《終身職位之死》(Death in a Tenured Position)
主要偵探:凱特·凡斯勒(Kate Fansler)
獲獎經(jīng)歷:1981年尼祿獎
一百三十一、 【美國】羅斯·托馬斯(Ross Thomas)
生卒年:1926年2月19日—1995年12月18日
代表作:《華人血淚/中國佬的機會》(Chinaman's Chance)
主要偵探:西里爾·麥克柯勒&邁克爾·帕迪略(Cyril McCorkle & Michael Padillo)
獲獎經(jīng)歷:1967年愛倫·坡獎·最佳處女作,1985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1986、1987、1990、1996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一名,1990年馬丁·貝克獎,2002年警察獎·終身成就獎
一百三十二、 【美國】羅伯特·陸德倫(Robert Ludlum)
生卒年:1927年5月27日—2001年3月12日
代表作:《神鬼認證》(The Bourne Trilogy)
主要偵探:杰森·包恩(Jason Bourne)
一百三十三、 【英國】連·戴頓(Len Deighton)
生卒年:1929年2月18日—
代表作:《伊普克雷斯檔案/倫敦間諜戰(zhàn)》(The IPCRESS File)
主要偵探:無名英雄(Unnamed hero)
獲獎經(jīng)歷:1984年馬丁·貝克獎,1986、1987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二名
一百三十四、 【美國】瑪莎·格蘭姆斯(Martha Grimes)
生卒年:1931年5月2日—
代表作:《無憂項鏈》(The Anodyne Necklace)
主要偵探:理查德·杰瑞(Richard Jury)
獲獎經(jīng)歷:1983年尼祿獎,2012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一百三十五、 【意大利】翁貝托·艾柯(Umberto Eco)
生卒年:1932年1月5日—2016年2月19日
代表作:《玫瑰之名》(The Name of the Rose)
主要偵探:威廉修士(William of Baskerville)
獲獎經(jīng)歷:1990年“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海外第一名,1991年“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海外第一
一百三十六、 【美國】路易絲·鄧肯(Lois Duncan)
生卒年:1934年4月28日—2016年6月15日
代表作:《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盛夏謊言》(I Know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
獲獎經(jīng)歷:2015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一百三十七、 【美國】斯圖亞特·M·卡明斯基(Stuart M.? Kaminsky)
生卒年:1934年9月29日—2009年10月9日
代表作:《明星的子彈》(Bullet for a Star)
主要偵探:托比·彼得斯(Toby Peters)
獲獎經(jīng)歷:1989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2006年愛倫·坡獎·大師獎,2007年夏姆斯獎·終身成就獎
一百三十八、 【美國】約瑟夫·瓦姆博(Joseph Wambaugh)
生卒年:1937年1月22日—
代表作:《唱詩班男孩》(The Choirboys)
獲獎經(jīng)歷:1981年愛倫·坡獎·最佳電影,1988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一名,2004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一百三十九、 【西班牙】曼努埃爾·巴斯克斯·蒙塔爾萬(Manuel Vázquez Montalbán)
生卒年:1939年6月14日—2003年10月18日
代表作:《浴場謀殺案》(El balneario)
主要偵探:佩佩·卡瓦略(Pepe Carvalho)
獲獎經(jīng)歷:1981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1992年馬丁·貝克獎
一百四十、 【美國】馬丁·克魯茲·史密斯(Martin Cruz Smith)
生卒年:1942年11月3日—
代表作:《高爾基公園》(Gorky Park)
主要偵探:卡迪·蘭科(Arkady Renko)
獲獎經(jīng)歷:1981年金匕首獎,1996、1999年哈米特獎,2008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二名,2019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一百四十一、 【美國】詹姆斯·帕特森(James Patterson)
生卒年:1947年3月22日—
代表作:《蜘蛛來了》(Along Came a Spider)
主要偵探:亞歷克斯·克洛斯(Alex Cross)
獲獎經(jīng)歷:1977年愛倫·坡獎·最佳處女作
一百四十二、 【美國】馬克斯·阿倫·柯林斯(Max Allan Collins)
生卒年:1948年3月3日—
代表作:《毀滅之路》(Road to Perdition)
主要偵探:內森·黑勒(Nathan Heller)
獲獎經(jīng)歷:1984、1992年夏姆斯獎·最佳小說,2005年安東尼獎·最佳非小說,2017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一百四十三、 【美國】詹姆斯·艾爾羅伊(James Ellroy)
生卒年:1948年3月4日—
代表作:《黑色大麗花》(The Black Dahlia)
主要偵探:洛依·霍普金斯(Lloyd Hopkins)
獲獎經(jīng)歷:1989、1992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一名,1990年《黃色房間之謎》獎·最佳外國小說,1990、1997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二名,1997年馬其他之鷹獎,1998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三名,2015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一百四十四、 【美國】凱西·萊克斯(Dr. Kathy Reichs)
生卒年:1948年7月7日—
代表作:《聽,骨頭在說話》(Déjà Dead)
主要偵探:唐普蘭希·布蘭納(Temperance Brennan)
一百四十五、 【美國】斯科特·杜羅(Scott Turow)
生卒年:1949年4月12日—
代表作:《無罪的罪人》(Presumed Innocent)
獲獎經(jīng)歷:1987年銀匕首獎,1988年馬丁·貝克獎;1988、1993年“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海外第一名
一百四十六、 【英國】安德魯·泰勒(Andrew Taylor)
生卒年:1951年10月14日—
代表作:《卡洛琳字體》(Caroline Minuscule)
主要偵探:威廉·杜戈爾(William Dougal)
獲獎經(jīng)歷:2001、2003、2013年歷史匕首獎,2009年鉆石匕首獎,2009年馬丁·貝克獎
一百四十七、 【美國】羅伯特·麥卡蒙(Robert R. McCammon)
生卒年:1952年7月17日—
代表作:《奇風歲月》(Boy's Life)
一百四十八、 【法國】弗雷德·瓦爾加斯(Fred Vargas)
生卒年:1957年6月7日—
代表作:《畫藍色怪圈的人》(The Chalk Circle Man)
主要偵探:亞當斯柏格探長(Commissaire Adamsberg)
獲獎經(jīng)歷:1996、2000年《黃色房間之謎》獎·最佳法國小說,2002年法國ELLE雜志讀者大獎·最佳犯罪小說,2004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一名,2006、2007、2009年國際匕首獎,2016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二名
一百四十九、 【美國】約翰·哈特(John Hart)
生卒年:1965年—
代表作:《最后之子》(The Last Child)
獲獎經(jīng)歷:2007年警察獎·最佳處女作,2008、2010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2009年伊恩·弗萊明鋼匕首獎,2010年巴瑞獎·最佳小說;2010年“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海外第一名,2011年“這本推理小說我想讀”·海外第一名
一百五十、 【美國】莎拉·沃特斯(Sarah Waters)
生卒年:1966年7月21日—
代表作:《指匠情挑》(Fingersmith)
獲獎經(jīng)歷:2002年歷史匕首獎;2003年“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海外第一名,2004、2005年“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海外第一名
其他提名(按年齡排序)
一百五十一、 【英國】威廉·葛德文(William Godwin)
生卒年:1756年3月3日—1836年4月7日
代表作:《事實如此:凱萊布·威廉斯的傳奇》(Things as They Are; or, The Adventures of Caleb Williams)
一百五十二、 【美國】薩莉·伍德(Sally Wood)
生卒年:1759年10月1日—1854年1月6日
代表作:《朱麗亞和受啟迪的男爵》(Julia and the Illuminated Baron)
一百五十三、 【美國】伊薩克·米契爾(Isaac Mitchell)
生卒年:1759年—1812年11月26日
代表作:《庇護所;或,阿朗索和梅莉莎》(The Asylum, or Alonzo and Melissa)
一百五十四、 【美國】查爾斯·布朗(Charles Brockden Brown)
生卒年:1771年1月17日—1810年2月22日
代表作:《威蘭》(Wieland)
一百五十五、 【愛爾蘭】布萊姆·斯托克(Bram Stoker)
生卒年:1847年11月8日—1912年4月20日
代表作:《德古拉》(Dracula)
一百五十六、 【英國】約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
生卒年:1857年12月3日—1924年8月3日
代表作:《間諜》(The Secret Agent)
一百五十七、 【英國】弗格斯·休姆(Fergus Hume)
生卒年:1859年7月8日—1932年7月12日
代表作:《雙輪馬車的秘密》(The Mystery of a Hansom Cab)
一百五十八、 【英國】瑪麗·貝洛克·朗蒂絲(Marie Belloc Lowndes)
生卒年:1868年8月5日—1947年11月14日
代表作:《神秘房客》(The Lodger)
一百五十九、 【愛爾蘭】厄斯金·柴德斯(Erskine Childers)
生卒年:1870年6月25日—1922年11月24日
代表作:《沙岸之謎》(The Riddle of the Sands)
一百六十、 【美國】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 Somerset Maugham)
生卒年: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
代表作:《英國間諜阿興登》(Ashenden: Or the British Agent)
一百六十一、 【英國】埃德加·華萊士(Edgar Wallace)
生卒年:1875年4月1日—1932年2月10日
代表作:《十三號房》(Room 13)
主要偵探:J G里德(J. G. Reeder)
一百六十二、 【英國】H·C·貝利(Henry Christopher Bailey)
生卒年:1878年2月1日—1961年3月24日
代表作:《鮮花與兇手》(The Thistle Down)
主要偵探:雷吉·福瓊(Reggie Fortune)
一百六十三、 【英國】理查·霍爾(Richard Hull)
生卒年:1896年9月6日—1973年4月19日
代表作:《謀殺我姑媽》(The Murder Of My Aunt)
一百六十四、 【美國】喬爾·湯斯利·羅杰斯(Joel Townsley Rogers)
生卒年:1896年11月22日—1984年10月1日
代表作:《紅色右手》(The Red Right Hand)
獲獎經(jīng)歷:1951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
一百六十五、 【美國】維拉·卡斯帕(Vera Caspary)
生卒年:1899年11月13日—1987年6月13日
代表作:《羅娜秘記》(Laura)
一百六十六、 【英國】西里爾·黑爾(Cyril Hare)
生卒年:1900年9月4日—1958年8月25日
代表作:《法律的悲劇》(Tragedy at Law)
主要偵探:弗朗西斯·佩蒂格魯夫(Francis Pettigrew)
一百六十七、 【美國】羅伯特·特雷弗(Robert Traver)
生卒年:1903年6月29日—1991年3月18日
代表作:《解析謀殺案/桃色血案》(Anatomy of a Murder)
一百六十八、 【美國】勞倫斯·崔特(Lawrence Treat)
生卒年:1903年12月21日—1998年1月7日
代表作:《V代表受害人》(V As in Victims)
主要偵探:密契·泰勒(Mitch Taylor)
一百六十九、 【美國】布雷特·哈里迪(Brett Halliday)
生卒年:1904年7月31日—1977年2月4日
代表作:《死亡紅利》(Dividend on Death)
主要偵探:邁克爾·肖恩(Michael Shayne)
一百七十、 【英國】邁克爾·英尼斯(Michael Innes)
生卒年:1906年9月30日—1994年11月12日
代表作:《艾伯比的終點站》(Appleby's End)
主要偵探:約翰·艾伯比爵士(Sir John Appleby)
一百七十一、 【美國】喬納森·拉蒂默(Jonathan Latimer)
生卒年:1906年10月23日—1983年6月23日
代表作:《陳尸所里的女尸》(The Lady in the Morgue)
主要偵探:威廉·克蘭(William Crane)
一百七十二、 【法國】波瓦羅·納爾瑟加克(Boileau-Narcejac)
生卒年:1908年7月3日—1998年6月7日
代表作:《惡魔之女》(She Who Was No More)
一百七十三、 【美國】切斯特·海姆斯(Chester Himes)
生卒年:1909年7月29日—1984年11月12日
代表作:《持槍的盲人》(Blind Man With a Pistol)
獲獎經(jīng)歷:1958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
一百七十四、 【美國】杰克·芬尼(Jack Finney)
生卒年:1911年10月2日—1995年11月14日
代表作:《一次又一次》(Time and Again)
一百七十五、 【美國】杰伊·貝尼特(Jay Bennett)
生卒年:1912年12月24日—2009年6月27日
代表作:《神秘的木刻人》(The Skeleton Man)
獲獎經(jīng)歷:1974、1975年愛倫·坡獎·最佳少兒小說
一百七十六、 【美國】西德尼·謝爾頓(Sidney Sheldon)
生卒年:1917年2月11日—2007年1月30日
代表作:《假如明天來臨》(If Tomorrow Comes)
一百七十七、 【英國】亞當·霍爾(Adam Hall)
生卒年:1920年2月17日—1995年7月21日
代表作:《奎勒的備忘錄》(The Quiller Memorandum)
主要偵探:奎勒(Quiller)
獲獎經(jīng)歷:1966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1966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
一百七十八、 【英國】勞倫斯·山德斯(Lawrence Sanders)
生卒年:1920年3月15日—1998年2月7日
代表作:《第一死罪》(The First Deadly Sin)
主要偵探:愛德華·狄雷尼(Edward X. Delaney)
獲獎經(jīng)歷:1971年愛倫·坡獎·最佳處女作
一百七十九、 【美國】赫拉利·瓦渥(Hillary Waugh)
生卒年:1920年6月22日—2008年12月8日
代表作:《最后的衣著》(Last Seen Wearing . . .)
主要偵探:弗雷德(Fred Fellows)
獲獎經(jīng)歷:1989年愛倫·坡獎·大師獎
一百八十、 【美國】馬里奧·普佐(Mario Puzo)
生卒年:1920年10月15日—1999年7月2日
代表作:《教父》(The Godfather)
一百八十一、 【英國】埃德蒙·克里斯賓(Edmund Crispin)
生卒年:1921年10月2日—1978年9月15日
代表作:《玩具店不見了》(The Moving Toyshop)
主要偵探:喬維斯·費恩(Gervase Fen)
獲獎經(jīng)歷:2014年“本格推理BEST10”·海外第一名
一百八十二、 【英國】A·麥克萊恩(Alistair MacLean)
生卒年:1922年4月21日—1987年2月2日
代表作:《納瓦隆大炮》(The Guns of Navarone)
一百八十三、 【英國】約翰·莫蒂默(John Mortimer)
生卒年:1923年4月21日—2009年1月16日
代表作:《法庭上的魯波爾》(Rumpole of the Bailey)
主要偵探:賀拉斯·魯波爾(Horace Rumpole)
一百八十四、 【英國】約翰·福爾斯(John Fowles)
生卒年:1926年3月31日—2005年11月5日
代表作:《收藏者》(The Collector)
一百八十五、 【美國】哈珀·李(Harper Lee)
生卒年:1926年4月28日—2016年2月19日
代表作:《殺死一只知更鳥》(After To Kill a Mockingbird)
一百八十六、 【美國】安東尼·佩爾斯(Anthony Price)
生卒年:1928年8月16日—2019年5月30日
代表作:《迷宮莊家》(The Labyrinth Makers)
獲獎經(jīng)歷:1970年銀匕首獎,1974年金匕首獎,1978年馬丁·貝克獎,1985年德國犯罪小說獎·國際獎第二名
一百八十七、 【英國】杰克·希金斯(Jack Higgins)
生卒年:1929年7月27日—
代表作:《鷹從天降/猛鷹突擊兵團》(The Eagle Has Landed)
主要偵探:利亞姆·德夫林(Liam Devlin)
一百八十八、 【英國】卡羅琳·格雷厄姆(Caroline Graham)
生卒年:1931年7月17日—
代表作:《殺人獾也會漂移》(The Killings at Badger's Drift)
主要偵探:巴納比檢察官(Chief Inspector Barnaby)
獲獎經(jīng)歷:1989年麥卡維提獎·最佳處女作
一百八十九、 【英國】加文. 萊爾(Gavin Lyall)
生卒年:1932年5月9日—2003年1月18日?
代表作:《射擊腳本》(Shooting Script)
獲獎經(jīng)歷:1965年匕首獎·最佳英國小說
一百九十、 【美國】格雷戈里·麥克唐納(Gregory Mcdonald)
生卒年:1937年2月15日—2008年9月7日
代表作:《古靈偵探》(Fletch)
主要偵探:埃爾文·莫里斯(Irwin Maurice)
獲獎經(jīng)歷:1975年愛倫·坡獎·最佳處女作,1977年愛倫·坡獎·最佳平裝初版
一百九十一、 【英國】莎拉·寇威爾(Sarah Caudwell)
生卒年:1939年5月27日—2000年1月28日
代表作:《通向地獄的肖迪斯特大街》(The Shortest Way to Hades)
主要偵探:希拉里·塔瑪(Hilary Tamar)
獲獎經(jīng)歷:1990年安東尼獎·最佳小說
一百九十二、 【美國】保拉·戈琳(Paula Gosling)
生卒年:1939年10月12日—
代表作:《小鴨快跑》(A Running Duck)
主要偵探:杰克·斯塔瑞特(Jack Stryker)
獲獎經(jīng)歷:1985年金匕首獎
一百九十三、 【美國】托馬斯·哈里斯(Thomas Harris)
生卒年:1940年9月22日—
代表作:《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主要偵探:漢尼拔·萊克特(Dr. Hannibal Lecter)
獲獎經(jīng)歷:1989年安東尼獎·最佳小說,1991年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國際獎,1991年《黃色房間之謎》獎·最佳外國小說;1989年“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海外第一名,2000年“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海外第一名
一百九十四、 【美國】尼古拉斯·邁耶(Nicholas Meyer)
生卒年:1945年12月24日—
代表作:《百分之七溶液》(The Seven-Per-Cent Solution)
主要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仿作
獲獎經(jīng)歷:1975年金匕首獎
一百九十五、 【美國】湯姆·克蘭西(Tom Clancy)
生卒年:1947年4月12日—2013年10月1日
代表作:《獵殺“紅十月”號》(The Hunt for Red October)
主要偵探:杰克·瑞恩(Jack Ryan)
一百九十六、 【美國】卡羅爾·奧康奈爾(Carol O'Connell)
生卒年:1947年5月26日—
代表作:《麥勞里的神諭》(Mallory's Oracle)
主要偵探:凱瑟琳·麥勞里(Kathleen Mallory)
獲獎經(jīng)歷:2011年“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海外第一名
一百九十七、 【美國】約翰·萊斯科瓦(John Lescroart)
生卒年:1948年1月14日—
代表作:《枕邊嫌疑人》(The Suspect)
主要偵探:迪斯馬斯·哈迪(Dismas Hardy)
一百九十八、 【美國】約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
生卒年:1955年2月8日—
代表作:《陷阱/法律事務所》(The Firm)
一百九十九、 【美國】戴維·鮑爾達奇(David Baldacci)
生卒年:1960年8月5日—
代表作:《絕對權力》(Absolute Power)
主要偵探:西恩·金&米歇爾·麥克斯韋(Sean King & Michelle Maxwell)
二百、 【英國】湯姆·羅伯·史密斯(Tom Rob Smith)
生卒年:1979年—
代表作:《44號孩子》(Child 44)
獲獎經(jīng)歷:2008年伊恩·弗萊明鋼匕首獎,2008年日本冒險小說協(xié)會大獎·海外,2009年巴瑞獎·最佳英國小說;2009年“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海外第一名
二百零一、 * 【英國】阿爾弗萊德·希區(qū)柯克(Alfred Hitchcock)
生卒年: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