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寫作開始考四選一了?
在獨立寫作部分,大家對于“Agree or disagree, A / B”這一類二選一題型想必應(yīng)該非常熟悉了,
于是ETS不甘寂寞,開始考“三選一”: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A/B/C
(以下哪個選項是最佳的:A / B / C)
“三選一”的題呢,幾乎每年都有,但是題量都不會特別多,一年考個1-2題的樣子。而在今年家考制度的大背景下,因為有舊題重復(fù)的加成,“三選一”題也成了常規(guī)題,平均一到量周就能有一道三選一的題。
當(dāng)大家開始逐漸熟練三選一的破題思路和文章結(jié)構(gòu)的時候 ,年末,ETS憋了個大招,想給各位一個驚喜,于是,在2020年的最后一周的家考考場,出現(xiàn)了“四選一”的題:
You are thinking of making a major purchase (for example, buying a car or a computer).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most influence your decision?
-Recommendations from friends or colleagues
-Information from the media (for example, TV, newspapers, or magazines)
-Recommendations from a salesperson in a store
-Your own judgement, with little or no influence from other sources
你正在考慮買個大件兒(舉例來說,買輛車或者買臺電腦),以下哪個對于你決定的影響最大?
1- 來自朋友或者同事的推薦;
2- 來自媒體的信息(舉例來說,電視,報紙,雜志);
3- 來自商店銷售人員的推薦;
4- 你自己的判斷,很少或者不受其他條件的影響;
在處理四選一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先回顧一下“三選一”題的特殊性:
1- “三選一”需要涉及對于所有選項的回應(yīng);
2- “三選一”需要構(gòu)建選項之間的對比/比較邏輯(通常題干會有最高級most / best / ONE等條件限定);
常見的“三選一”展開結(jié)構(gòu)是(假設(shè)三個選項分別是A\B\C,立場支持A選項):
主體段一:A選項與B選項比較,A的優(yōu)勢;
主體段二:A選項與C選項比較,A的優(yōu)勢;
綜上,A>B且A>C,選A合理。
這一道“四選一”的題,同樣可以這么處理。
首先在題干當(dāng)中,我們看到了“most influence”,有最高級most的限定,意味著只能選擇“一”個選項,不能多選;其次,既然涉及最高級,那必然需要比較選項之間的區(qū)別,構(gòu)建比較對比的邏輯關(guān)系。
在明確方向之后,需要考慮的就是具體的理由內(nèi)容了,即:理由關(guān)鍵詞。
我一直跟學(xué)生強調(diào)這么樣一件事情,ETS的獨立寫作導(dǎo)引中有這么一部分內(nèi)容:based on your own experience,即“基于個人的經(jīng)歷/經(jīng)驗”,所以,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可以在想不到理由的時候作為有效的突破口。
換句話說,通過“設(shè)定情境”來完成思路確定:假設(shè)你要買臺100萬的車,聽朋友(同事)的 / 聽電視的 / 聽4S店銷售的 / 聽自己的,選哪個?
這樣是不是稍微能有點啟發(fā)?
肯定不會聽自己的呀,自己又不懂車,100萬也不便宜,肯定得問問別人。
問誰呢?
肯定不能問朋友和同事,人家也不是專業(yè)的,搞不好還沒自己懂得多;(專業(yè)性)
懂得多的是銷售,但是銷售不夠客觀,萬一為了自己的業(yè)績忽悠我怎么辦?(客觀性)
想來想去還是媒體靠譜,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大量的信息可以提供充分的依據(jù),進(jìn)行對比和選擇,從而做出合適的決策。(全面性)
主體段的思路就搞定了,保證三個關(guān)鍵詞之間有差異,同時能夠呼應(yīng)和支持立場即可。
言歸正傳,在遇到“四選一”題的時候,破題方式有如下幾種(假設(shè)選項A\B\C\D,選擇立場A):
1- A>B 且A>C 且A>D
即三個主體段,分別將立場與其余三個選項比較。優(yōu)點在于邏輯清晰,論證全面;缺點在于要找到3個有差異的比較方向不太容易;
2- A>B、C 且 A>D (或A>B 且A>C、D)
即兩個主體段,一段將剩余選項中的兩點合并,找一個共同的缺陷,與立場對比;二段將立場和剩下的最后一點比較。優(yōu)點在于將三個主體段縮減為兩個主體段,理由確定的難度更小;幾乎沒什么缺點。
這是兩種比較常用的破題思路。還有兩種不太常用的,一并說一下(還是假設(shè)選項A\B\C\D,選擇立場A):
3- 去除其中某一選項,將4選1變成3選1;
比如這一題,就可以將4個選項分成兩組:“參考其他信息”一組,“依靠自己,不參考信息”一組;
先將第二組排除,這個選項本身有問題,不考慮;剩下3個選項——“3個不同的信息參考”——再按照“三選一”的方式去完成論證(A>B且A>C),這也會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案;
例如:首先排除不參考信息,信息的參考很重要;在可參考的信息中,媒體較之朋友有更完整的信息;同時,媒體較之銷售有更客觀的信息,因此,選擇媒體。
4- 最后一種方案僅做參考,比較隨意,當(dāng)然,同樣具備邏輯上的合理性。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逐項對比”,即:
A>B,B>C,C>D
逆推一下,C優(yōu)于D,選C;B優(yōu)于C,選B(至于B優(yōu)于C是否一定等同于B優(yōu)于D,未必;但是在托福寫作的邏輯中,這樣的邏輯比較是不需要考慮的);由因為A優(yōu)于B,選A。
回到這道題上,給同學(xué)們一個參考的思路(思路3的方向):
立場選擇支持從媒體方面獲得信息。
理由一:來自媒體的信息更加專業(yè)。專業(yè)的信息和參考對于購買大件物品來說是重要的(補充細(xì)節(jié))??紤]到這種重要性,選擇媒體。個人自己的判斷或者朋友同事的意見因為缺乏專業(yè)知識的支持,有效性和合理性上都是不夠充分的;
理由二:來自媒體的信息更加客觀??陀^的商品介紹和評價在購買決策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補充細(xì)節(jié))。因此,媒體較之銷售人員會是更好的選擇。銷售人員可能會因為業(yè)績的壓力、銷售的政策等隱瞞或者虛假宣傳一些信息,媒體的信息更加全面,可以幫助購買者通過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更加客觀地做出判斷和選擇。
考試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