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動漫】越劇《紅樓夢》:《黛玉進府》+《黛玉葬花》+《黛玉焚稿》
一、【戲曲動漫】越劇《黛玉進府》: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輕云剛出岫
https://mp.weixin.qq.com/s/R0KJImW8CDVsmTc6OEDGTQ
國家公共文化云??

紅樓夢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輕云剛出岫”,相信每一個人看到這段詞,都會不由自主的唱出來,這可謂是越劇《紅樓夢》中最為人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唱段。
《紅樓夢》
▼
《紅樓夢》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古今中外一部偉大的小說,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無論從思想主題、藝術(shù)內(nèi)涵、框架結(jié)構(gòu)、人物刻畫、情節(jié)設計、場面鋪陳、民情風俗等各方面來看,都是一部優(yōu)秀的巨著,可謂是冠譽群書。
雖然它的故事純屬虛幻,但是,我們從中卻看盡世間百態(tài),演繹了多少兒女情長。其中,林黛玉作為故事中的女主角,她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早已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而自此書問世以來,故事早就改編成戲曲登上舞臺,并被多個劇種改編,后又陸續(xù)出現(xiàn)電影和電視劇版本的《紅樓夢》。

越劇《紅樓夢》
自1958年徐進改編的越劇《紅樓夢》登上舞臺后,令其他戲曲劇種的《紅樓夢》相形見絀。這得益于越劇藝術(shù)本體具有演繹這部小說的天然優(yōu)勢。
先于越劇改編《紅樓夢》的昆曲和京劇,出現(xiàn)了小說與戲劇的協(xié)調(diào)性不夠、匹配度不足的現(xiàn)象,未能流傳。越劇于上世紀40年代開始就對《紅樓夢》的改編,同樣出現(xiàn)這一問題,經(jīng)反復多次的嘗試,終在1958年出現(xiàn)了徐進改編的《紅樓夢》,使兩者達成了較好的平衡。劇本的成功,為越劇音樂、唱腔、身段的創(chuàng)演的成功確立了基礎。

越劇《紅樓夢》主要寫的是林黛玉幼失雙親,寄居外祖母家,心情憂郁,體弱多病。表兄賈寶玉與她兩小無猜、情投意合、心心相印。
但寶玉祖母不許他倆聯(lián)姻,而要寶玉與薛寶釵成婚。于是王熙鳳用調(diào)包計撮合寶、釵。黛玉得悉,舊病加劇,燒毀生平詩稿,含恨而死。寶玉在洞房之夜明白騙婚真相,驚憤交加,急奔黛玉靈前哭悼后憤然出走。

徐進在劇本創(chuàng)作的時候,完成了對小說取、舍、增的工作,以劇種最擅表現(xiàn)、受眾最愛欣賞的寶黛愛情為主線,以“黛玉進府”為起始,以“識金鎖”“讀西廂”“笞寶玉”“閉門羹”“葬花”“王熙鳳獻策”“傻丫頭泄密”等為主干,以借鑒其他曲種的“黛玉焚稿”為高潮,以原創(chuàng)的“金玉良緣”“哭靈”作結(jié),在結(jié)構(gòu)上打造了一個完美的愛情悲劇。
也再度夯實了越劇的美學質(zhì)地——古裝唯美、兒女情長、家長里短、悲劇結(jié)局,從而實現(xiàn)了與小說文學性的契合。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其中最經(jīng)典的唱段當屬于“天下掉下個林妹妹”了。這一段出自《黛玉進府》,林黛玉剛來到賈府,處處小心,時時觀察,以免犯錯,讓人恥笑了去。幸運的是,外祖母賈母對她痛愛有加。舅母、嫂子也都關(guān)愛照顧。還在這里遇到了一見傾心誤終生的賈寶玉。

▲ 點擊視頻查看戲曲動漫越劇《黛玉進府》



賈母:
可憐你年幼失親娘,孤苦伶仃實堪傷。
又無兄弟共姐妹,似一枝寒梅獨自放。
今日里接來嬌花倚松栽,從今后自有你的外婆來照應。


王熙鳳:
昨日樓頭喜鵲噪,今朝庭前貴客到。
哪像個老祖宗膝前的外孫女,
分明是玉天仙離了蓬萊島。
休當作粉蝶兒寄居在花叢,
這家中就是你家中。
要吃要用把嘴唇動,
你受委屈告訴我王熙鳳。




賈寶玉: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輕云剛出岫。
林黛玉:只道他腹內(nèi)草莽人輕浮,卻原來骨格清奇非俗流。
賈寶玉:閑靜猶似花照水,行動好比風拂柳。
林黛玉:眉梢眼角藏秀氣,聲音笑貌露溫柔。
賈寶玉:眼前分明外來客,心底卻似舊時友。
這幾句唱詞直接越過所有的“佛偈道符”和“假語村言”,極精極簡地挑明了小說的精髓,將寶黛的“一見鐘情”定性為一種超于愛情、歸于愛情的知音關(guān)系,直至“知音已絕,詩稿怎存”的悲劇最終發(fā)生。
二、【戲曲動漫】越劇《黛玉葬花》,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https://mp.weixin.qq.com/s/LeA3J9Rps8NjCjIG0GpMjw
國家公共文化云 ?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紅樓夢》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家喻戶曉的一部小說,而黛玉葬花詞,可以說是《紅樓夢》中最美麗的詩歌之一。
“黛玉葬花”,是《紅樓夢》中的經(jīng)典橋段,這一橋段,把黛玉的孤苦無依的處境,敏感多憂的性格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所以,每一部以《紅樓夢》為題材的影視作品,都把這一橋段作為演繹的重中之重,演員們也大都能把這段故事演繹的凄惻婉轉(zhuǎn)。

越劇《黛玉葬花》
越劇《黛玉葬花》敘述寄人籬下的黛玉為落花筑香冢葬殘花,聊以自慰。她自比為純潔無助的落花,而賈府乃至整個社會相當于污淖,她身世飄零凄苦,不甘墮落,卻又無能為力,只能傷心悲痛,責怪東風惡、世情薄。唱腔極為幽怨哀婉、催人淚下。

▲ 點擊觀看越劇《黛玉葬花》
劇情介紹

賈寶玉:今日祭餞花神,姐姐妹妹都來了,唯獨林妹妹沒來,都怨我,前些日子說了些渾話,惹她不高興了。這幾天她都躲著我,想必是真生我的氣了??墒俏以郊痹秸也坏剿?。

林黛玉:花落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天,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賈寶玉:沒想到林妹妹以花自比,是我以前沒照顧好妹妹,才讓妹妹這番傷心。

林黛玉:誰在說話,人說我癡,難道還有個癡的不成嗎?

賈寶玉:林妹妹,前幾天我說了些渾話,你躲著我,我?guī)滋於疾栾埐贿M,你就原諒我吧。
王文娟老師《黛玉葬花》
越劇《黛玉葬花》經(jīng)典之一為王派創(chuàng)立人王文娟老師所唱,“葬花”是林黛玉的重頭戲之一,也是唱做并重的一折戲。只有在全面且深刻地把握住人物的心理特征及性格特征之后,才能兼顧唱和做之優(yōu)長,演出黛玉葬花的真正意味。

林黛玉是個復雜又極具個性的人物,她聰慧美麗又孤高自許;她含蓄優(yōu)雅又任性敏感,對感情和理想有追求;她個性壓抑憂郁,內(nèi)心卻又蘊藏著反抗的情緒。黛玉因吃了怡紅院閉門羹,眼見失去親密知己,內(nèi)心痛苦萬分,借葬花以抒發(fā)對自己命運的哀嘆。
王文娟老師演繹這段戲時,一連串的身段表演及表情,把黛玉的純真、任性與細膩聰慧刻畫得淋漓盡致、形神合一,把葬花的黛玉演得飽滿真實,絲絲入扣。
除了身段與唱腔之外,王文娟的音色也是成功演繹林黛玉的制勝法寶。她的音色溫潤含蓄,無論是小腔過門還是快板走韻,皆字字著力聲聲含韻。在葬花選段中,她也特別用沙啞的音色來烘托角色的傷愁情緒,是別人所難以模仿的。王文娟不止一次表示林黛玉是個難演的角色,而在后輩們看來,王文娟版的林黛玉就是經(jīng)典。

三、【戲曲動漫】越劇《黛玉焚稿》:知音已絕,詩稿怎存?
https://mp.weixin.qq.com/s/630aQLggNQx9mdcq8E6jcA
國家公共文化云 ?
越劇,中國第二大劇種,
又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
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
發(fā)源于浙江嵊州,發(fā)祥于上海,
繁榮于全國,流傳于世界,
在發(fā)展中汲取了昆曲、話劇、
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
經(jīng)歷了由男子越劇到
女子越劇為主的歷史性演變。

越劇長于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yōu)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藝術(shù)流派紛呈,公認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越劇的唱腔所具有的獨創(chuàng)性最強,特點最突出,影響也最大,因此人們稱之為流派唱腔。然而,唱腔雖然重要,流派卻并非僅指唱腔,更包含舞臺表演藝術(shù)等多重內(nèi)容。通常同一劇目不同流派演繹會有不同風采。

越劇《黛玉焚稿》
越劇《黛玉焚稿》取材于《紅樓夢》第97回(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的情節(jié)。
寫的是林黛玉得知賈寶玉和薛寶釵定婚的消息后,一病不起,日重一日。這時黛玉睜開眼,只有紫鵑一人在旁,自料命不久矣,陷入了徹底的絕望之中。
臨死前,掙扎著在臥榻邊,狠命撕那寶玉送的舊帕和曾經(jīng)寫的詩稿,又叫雪雁點燈籠上火盆,將詩稿和寶玉所送帕子燒得所余無幾,之后黛玉便含淚而逝。
黛玉一生以詩為侶,她用整個身心寫成的那些詩篇,是她的生命、青春和愛情的象征。
因此,在她生命終止的前夕,她自然首先想到她的詩稿。“焚稿”的情節(jié),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了此時此刻黛玉的心境,并使其思想性格又一次得到了升華。

▲?點擊查看越劇《黛玉焚稿》精彩視頻
《黛玉焚稿》唱段節(jié)選

紫鵑:可憐我們小姐命苦,恐怕是熬不過去了。姑娘,起來吃藥吧!姑娘,你就吃一點吧!

林黛玉:你們的好心好意我全知,怎奈是一身病骨已難支,滿腔怨怒非藥治,只落得路遠山高家難歸,地老天荒人待死。
不要哭了,難為你了,終日為了我眼皮兒未曾合,你把我骨肉親人一樣待,把我的詩本子拿來,火盆拿來。

林黛玉:我一生與詩書做了閨中伴,與筆墨結(jié)成骨肉親。曾記得菊花賦詩奪魁首,海棠起社斗清新;怡紅院中行新令,瀟湘館內(nèi)論舊文。

林黛玉:一生心血結(jié)成字,如今是記憶未死,墨跡猶新。這詩稿不想玉堂金馬登高地,只望他高山流水遇知音。如今是知音已絕,詩稿怎存?把斷腸文章付火焚!這詩帕原是他隨身帶,曾為我揩過多少舊淚痕,誰知道詩帕未變?nèi)诵淖儯蓢@我真心人換了個假心人。早知人情比紙薄,我懊悔留存詩帕到如今。萬般恩情從此絕,只落得一彎冷月照詩魂!

越劇唱段《黛玉焚稿》,是越劇王派(王文娟)的傳世經(jīng)典。其扮演的黛玉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本唱段運用“弦下腔”,這種唱腔適于表演悲憤激越的情緒,隨著人物情感的變化,旋律跌宕起伏、節(jié)奏抑揚頓挫、唱腔回旋轉(zhuǎn)折,賦予了角色鮮活的生命。
前半段黛玉細數(shù)與詩書結(jié)伴筆墨結(jié)親的往事,如泣如訴,令人心酸。至“如今是知音已絕”的“絕”字,音調(diào)嘎然而止,情感急劇轉(zhuǎn)變。
從接著的“詩稿怎存”轉(zhuǎn)入“正調(diào)流水”,如行云流水、音調(diào)高亢奔放、節(jié)奏鮮明有力,使唱腔顯得悲愴、凄麗,將林黛玉內(nèi)心的孤苦無依、萬念俱灰、心痛欲裂、悲憤交加、悔恨懊惱的情感演繹得淋漓盡致、催人淚下。
“萬般恩情從此絕”中的絕則為全曲最高音,表現(xiàn)黛玉的孤絕、激憤、以及無盡的失望、力斬情絲的決心。
最后一句“一彎冷月照詩魂”則體現(xiàn)了王派甩腔委婉曲折、情深意長的特點,凄婉動聽,刻畫了黛玉“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的意境及竹梢風動,月影移墻的凄清場景,令人不禁對黛玉產(chǎn)生痛惜憐愛悲憫之情,為其掬一捧珠淚祭香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