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攝概念論
? ? 作為一個名義上的暫退特攝圈者,迄今,我依舊是無法釋懷它的;每臨對特攝展開思索,便作些無甚意義的文字。我想我對這所謂特攝圈的貢獻,大略便止于此了。
? ? 不過鄙人混跡特攝圈,也有些年頭了;直至今日,也不甚清楚“特攝”究竟是個怎樣的概念。溯源特攝詞源,也是幾無所獲,也罷是“特撮”的演變體。歸根結(jié)底,特攝是日本的概念,而這概念卻又十分模糊——在日本,這類作品數(shù)量相當龐大,因此無需嚴格分揀便可以篩選出大批冠名為“特攝”的作品;但在世界各地,此類的作品屈指可數(shù),實難分辨。大概分門別類皆是如此,分得開便是了——便是在其他領(lǐng)域,也常見些定位模糊的影視。我想,特攝也無非是如此。
? ? 但有所迥異的是 ,“特攝”概念的追隨者已然致力于超越傳統(tǒng)定位,轉(zhuǎn)而追求領(lǐng)域獨立了。但在國內(nèi)追求特攝領(lǐng)域獨立,幾近于異想天開;這就仿佛在外國搞一個“武俠”領(lǐng)域,縱然會有些許的追隨者,但這“武俠”畢竟是對標某些作品而生的,終究無法結(jié)合當?shù)靥厣奶財z角度來看,任憑國內(nèi)創(chuàng)作者嘔心瀝血地去探索經(jīng)營,終究不過是“中國奧特曼”、“中國假面”、“中國戰(zhàn)隊”——如此論道似乎荒謬,但倘若我說“中國特攝”,諸位或許不陌生了——只要冠名為“特攝”,便是永遠避不開日本的;所謂“中國特攝”,無非是“中國化的日本英雄主義藝術(shù)”罷了。
? ? 話雖如此,筆者并非是反對此等英雄主義的。歐美圈、韓圈、日漫圈,在國內(nèi)也算相當有影響力的圈子,他們也不會去論“中式歐美”“中式日韓”,而是論“特效大片”“偶像劇”“二次元”;“特攝”也無非是如此,說“中式日本英雄主義”未免太直白,所以必須來些掩蓋之辭,便有了“中國特攝”這般名號。但中國畢竟沒有石森章太郎,也沒有圓谷英二;縱然群眾滿腔熱血地去高唱論調(diào)“中國特攝崛起”,外眾也不會承認這一虛無的概念?;蛟S在他們眼里,這與叫囂“美國武俠”“俄羅斯仙俠”是同等行為。
? ? 既然特攝本非屬于中國的東西,我們又為何執(zhí)著于追求國產(chǎn)“特攝”崛起呢?特攝的現(xiàn)有概念完全可以推廣,或成為動畫的分區(qū),或成為動漫的轄屬,或成為科幻的門類,或成為奇幻、玄幻、神話,總有可行之道;特攝的現(xiàn)有概念也完全可以壓減,喜歡日本特攝的便稱特攝圈,喜歡鎧甲的便稱鎧甲圈,沒必要對“特攝”這個詞有所執(zhí)念,各行其道便是了。
? ? 不過以上也并非筆者希望看到的結(jié)局。特攝到頭來還是英雄主義,特攝圈的人到頭來還是帶著英雄主義的特質(zhì)。從《焦耳刑天》《甘塔》《皇龍》中,我看到他們對“特攝”熾烈忠貞的深刻熱愛,對中國數(shù)百萬堅守“特攝”的不屈靈魂的真摯感愛,對中國必將發(fā)展起這所謂“特攝”文化的堅決信愛,對這“特攝”文化必將發(fā)揮其歷史意義的寬宏博愛。他們未必有足夠長遠的眼光,未必有足夠?qū)拸V的格局,未必有足夠充分的資產(chǎn),但他們有一顆足夠熱烈的心,支撐他們把這件事情做下去。這般本土化的英雄主義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大抵也是相通的。這大概就是所謂特攝精神罷。
2021年10月24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