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夔牛
東海夔牛
? ? ?《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夔》
【原文】
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
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
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今譯】
(東海,所指因時而異,先秦時代多指今之黃海)東海里有一座流波山(山名,一說指散布在渤海之中的冀東山嶺),這個山位于入東海距海岸線七千里的地方。
流波山上有一種獸,這獸的形狀像牛,它的樣子有些像牛,長著青蒼色的身子,它的頭上沒有長犄角,只有一只足(僅有一條腿)。
每當它進海、出海的時候,必定會有大風大雨出現(xiàn),它出入水中時總有急風暴雨相伴,隨之而來。
這種獸身上散發(fā)出光輝,發(fā)著亮光,發(fā)出像太陽和月亮那樣的光芒。
它吼叫的聲音是打雷聲,發(fā)出的聲音如雷般響亮。它的名字叫夔。
(黃帝,傳說中原各族的祖先,姬姓,為少典之子,號軒轅氏、有熊氏。)黃帝得到它之后,便拿它的皮來蒙鼓,作鼓面。
夔皮鼓做成以后,又摘取雷獸身上的骨頭做鼓槌,來敲打這面鼓,那發(fā)出來的聲音,響徹天地,五百里以內的人都能聽見,聲聞數(shù)百里。
黃帝以此震懾八方,威服四海天下,
【賞析】
夔,也做夔牛,雷獸,即雷神。
夔,夔牛,傳說中的一種長的與牛有點相似的怪獸,一說形狀像龍而只有一條腿, a one-legged monster in fable,鼓腹,聲音如雷。
據(jù)說黃帝依照的九天玄女的指示將夔殺死,用其皮制成鼓。
夔紋:古代銅器上所鑄刻的夔形花紋。夔龍紋是主要紋飾之一,形象多為張口、卷尾的長條形,外形與青銅器飾面的結構線相適合,以直線為主,弧線為輔,具有古拙的美感。青銅器上的龍紋常被稱為夔紋和夔龍紋。
夔,夔州Kuizhou,古地名,舊府名,府治在今四川重慶奉節(jié)一帶。ancient name of Fengjie county in Sichuan province.
夔:姓。a sur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