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材 大制作——評海南省萬寧市《保定村志》
小題材? 大制作
——評海南省萬寧市《保定村志》
?王照倫
??? 又有幸拜讀海南的新志,欣喜之情難以言表。1999年9月29日,蒙蒙秋雨耽擱了我去農村駐點的行程,于是就到縣府收發(fā)室拿報紙和信件,見有萬寧市史志研究室朱保和先生惠寄的書1部,心情就有些激動,因自年初到東陽鄉(xiāng)店子村搞“五位一體”工作后,和志界的聯(lián)系就少了許多,每當看到來自方志界的信息總是十分高興,見朱先生寄來的是《保定村志》時,更是驚喜。由于海南志界朋友的厚愛,海南的省志、縣志我讀了一些,而村志,只是在媒體上看到過有關報道,《保定村志》是我讀的第一部新編村志,這就使我覺得更加意義非凡了。結合這半年多來在店子村蹲點對農村情況的進一步了解,讀《保定村志》更覺村莊志編修的意義非同小可。 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大慶放假之際,我放下手頭正在做的其他事情,推卻了一切應酬,用3天的時間通讀了朱先生的這部22萬字的新著,感觸頗深,受益匪淺。村莊,在我國是最小的行政單位了,所以我稱之為小題材。同時,感到能在這種志中出新意、出特色相當難,而編者硬是寫出了新意、寫出了特色,只有大手筆才能在如此小的天地里顯現(xiàn)出方志的博大來,主編并沒有因村莊小而將《保定村志》視為小品,采取了全景式的處理方式,故稱之為大制作。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村莊歷史資料積累向來很少,編寫村莊志資料匱乏就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而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這部《保定村志》資料的詳實程度又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總起來說,我認為《保定村志》有3個鮮明的特點:立村之本突出、細節(jié)記述到位、真實客觀。下面,我將在研讀《保定村志》時看到的長與短變成文字,權當村志編修的鼓與呼罷。
?? 一、突現(xiàn)立村之本——教育
?????? 我在讀《保定村志》的過程中總感到這個村的文化底蘊相當深厚,這不僅體現(xiàn)在該村歷代人才輩出上,還反映在經(jīng)濟、政治等各個方面。這也許就是這部村志得以面世的基本原因。而這一切的根基就是這個村有重視教育的傳統(tǒng)。將教育作為保定村的立村之本,反射出保定人的遠見卓識。
?????? 1.文廟之設。文廟,又稱夫子廟,它幾乎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國古代學校的標志。保定村早在宋代就于永寧堂內建設了文廟(見《保定村志》第100頁),可見其對教育的重視。在一個村里建文廟,就是在號稱孔孟之鄉(xiāng)的山東也不多見。透過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保定村的先民對教育的看重。在沒有接觸海南的新志之前,我印象中的古代海南島是一個滿目荒涼的地方,絕不會想象得到在沿海的一個村莊里有文廟。是海南的新志書改變了我對海南島的印象。
??? ?自保定村有了文廟,就為之后村內的文教建設提供了一個基地,成為該村走向文明的新起點。以后的私塾、小學、初中的建立,為一代又一代保定人走出保定、走向世界提供了堅實的鋪墊。更是今日保定繁榮昌盛的必然之源。主編抓住這個村最顯著的特色,多角度地不惜筆墨大書特書,使《保定村志》的靈性一下子就把讀者吸引住了。這也許因編過《萬寧縣志》的朱先生熟知志書編纂的真諦,編《保定村志》能舉重若輕的結果吧。
??? 2.私塾之建。由于保定村民重視教育,在文廟內開辦學校教授村民文化,使之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為較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奠定了基礎。到了明清時期,私塾在保定村就已達到相當?shù)囊?guī)模,并有了驕人的業(yè)績。以致清代萬州(今萬寧市古稱)每3年12名進學,保定村的蔡氏弟兄就占6名(見《保定村志》第151頁),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保定村民教育的卓有成效。該村不僅在文廟內設私塾,而且在各姓氏及其閑置的民宅中開辦私塾,使更多的村民接受教育。這些注重教育的事跡有的記入族譜,有的被當?shù)厥分居涊d,成為保定村歷史上的閃光點之一。
??? 3.小學之高。在這里,我所說的高,是指保定村在民國時期所創(chuàng)辦的“四維學?!钡脑O施及其師資素質的高水平。由于近代西方科技和文化通過不同途徑傳入國內,使得在外地謀生的保定人更加感到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于是慷慨解囊,為保定村小學催生。我們不僅從該校建校時就有13名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而且首任校長具有大學學歷;不僅開設了國文、算術、音樂、美術、體育、手工等當今小學的必修課,而且還開設了英語課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這是一所現(xiàn)代化的小學(見《保定村志》第153頁)。就是在將要進入21世紀的今天(拙文面世時可能已經(jīng)是21世紀了),別說村莊小學了,就是內地一些城鎮(zhèn)小學也未必有保定村30年代“四維學校”的水平。高水平的學校必然會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學生,村志所記1952年保定村小學的畢業(yè)生全部升入初級中學就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
??? 4.初中之立。解放后,保定村曾兩度辦初級中學,為村內適齡兒童就近接受初中教育創(chuàng)造了條件。盡管“文革”時期的村辦初中和全國的所有中學一樣,受到了“左傾”思潮的影響,但多讀2年書總比沒有上過中學的人要多學一些文化知識。
??? 5.教育基金會之創(chuàng)。在一個村里成立“朱氏教育基金會”,在全國也可能是個創(chuàng)舉。這是歷代保定村人重視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當今必然的表現(xiàn)形式。富裕起來的保定人不忘教育給予自己的恩澤,反哺教育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利用這種方式強化保定村民的重教意識,必將把村民重視教育的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在村志斷限的時候,保定村已有121人受到高等教育,占全體村民的2.1%。據(jù)《海南省志·人口志》記載,海南省1990年具有大學文化的人數(shù)占人口比重是1.24%,比1996年的保定村低8.6個百分點。由于缺乏資料,不知道1996年《保定村志》斷限時海南省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和全國1996年的比重。據(jù)我估計,2.1%可能是一個較高的數(shù)字。
??? 我們透過村志中的文廟、私塾、小學、初中和教育基金會的建立,可以清楚地看到保定村將教育放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上去認識。我們國家制定了“科教興國”的戰(zhàn)略方針,是有深厚的民眾基礎的。這是我研讀該志感觸最深的一點,也是我為什么將這個問題作為這篇評論文章的第一個問題來談的唯一原因。一部村志,能向讀者傳遞這么一種信息,足以說明編者對保定村村情的把握是準確的。每個村都有它可以被稱之為靈魂的東西——村魂,保定村的村魂是什么,編者在考慮這個問題時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歷史上的保定、現(xiàn)實中的保定、將來的保定生存和發(fā)展靠什么?只能靠教育!基于這么一種認識,村志編者在志書中的概述、公共建筑、教育、人物等部類全方位地展示村民重視教育的傳統(tǒng),賦予了這部志書相當高的學術品位。
?? 二、細節(jié)記述到位
??? 我在讀海南的新志書時,感到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具體資料的運用得當,在讀《保定村志》的過程中這種感覺更進了一步。我認為,志書就應該在詳記上多下功夫,原因就在于人們查看志書主要是看當時當?shù)氐哪骋痪唧w的事物是個什么樣子,這是方志的資料性對志書的基本要求。方志的繁簡之爭一直伴隨著志書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整個歷史進程,我在這里所說的繁,并非繁瑣,而是要求對入志事物的記述要完整,有起因、過程、細節(jié)和結果(志書斷限時還在發(fā)展著的事物記斷限時的狀態(tài))。之所以有這樣的認識,完全基于我在讀志用志時的親身體會。不論新舊志書,讀者說它價值大或小,基本上是說它能給讀者多少有價值的地情信息。當我在查志書想看看具體情況而看到的只是事物的梗概時,往往有一種失望的情緒產(chǎn)生。為了不使后人在讀新志時失望,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呼吁將入志事物記得完整一點、詳細一點,把事物的本來面目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這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志書編者能夠也必須做到的事情。我曾經(jīng)在有關文章中說過詳細記述是海南新志書的鮮明風格之一,這種風格在《保定村志》中又一次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
??? 1.宏大寓于細。人們一說大,往往和高、粗等字眼聯(lián)系起來,很少和細之類的詞相聯(lián)系。我認為,大,是有基礎的,不是憑空而來的。特別是在志書編纂中所說的反映入志事物的整體性,以及宏觀記述等等,是要靠詳細的資料來反映的。在這里,細,是指微觀的、詳細的、具體的資料。因為宏觀是由無數(shù)的微觀組成的,就像一條大河是由一個又一個水分子構成的一樣。所以,志書失卻了具體資料只能變成一具干癟的僵尸,其價值也就變得十分有限了。《保定村志》的編者顯然已經(jīng)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在處理具體的入志事物時大量使用了微觀資料,使得記入村志的事物豐滿而鮮活,極大地提高了該志的可讀性和使用價值。
??? 《保定村志》中的許多詳細記述,不僅是當時當?shù)厝藗兩畹挠∮洠菤v史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沒有這些環(huán)節(jié),歷史過程的鏈條就發(fā)生了斷裂,出現(xiàn)的讀者面前的就不是一個完整的歷史事實,會對志書的質量產(chǎn)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因為殘缺不全的空大架子,志書讀者不會感興趣。 如《保定村志》第117頁中所說的村民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煮飯以及取、存火種的情況,就相當具體,真實記錄了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狀況,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并且反映出了勤勞的保定人在極其艱苦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建新保定的艱難歷程,折射出中華民族不屈的偉岸形象。這些生活細節(jié)如果村志不去記述,下去幾十年,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故去之后,年青一代人很難想象得到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就像如今給兒童講紅軍過草地沒有飯吃只好吃草根時,他們反而問沒有飯吃為什么不吃巧克力一樣。一個民族在走過一段路程之后,需要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所處的位置??词裁??我認為主要是看史志對歷史進程的記述。如果我們的史志著作不能如實地記述我們所走過的路程,以致使后人產(chǎn)生了錯覺,那將是我們這一代史志工作者的最大悲哀。《保定村志》的編著者出于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在這部村志中采用大量的微觀資料記述保定的方方面面,是成功的,也為續(xù)志的編修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
??? 2.生動出于細。毋庸諱言,人們對新志書的批評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它的可讀性上。志書的可讀性差,是方志界內外公認的一大頑癥。當讀者拿到一部志書后,很少有愛不釋手、不一口氣讀完不罷休的。我們方志工作者也不得不承認,入志事物記述干巴巴的,讀新志書如同嚼蠟索然無味。我在其他文章中已經(jīng)說過,這一方志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其根源就在于志書編者放棄了對入志事物細節(jié)的記述。我認為,志書的可讀性和志書語言的生動概出自對入志事物細節(jié)的記述。《保定村志》采用大量細節(jié)對入志事物的生動記述,更加深了我的這種認識。
??? 可能有些志書編者擔心大量的細節(jié)記述會使新志書越來越臃腫。這種擔心不是沒有一點道理的。但我認為,只要掌握好度,在使用微觀資料時并不會使志書的字數(shù)產(chǎn)生過度膨脹?!侗6ù逯尽返木幷咻^好地把握住了二者之間的關系,在利用細節(jié)記述使入志事物生動活潑的同時注意了志書語言的簡潔,沒有給志書讀者臃腫感。我們從下面的一段細節(jié)記述中可以看到這一點:“農閑時節(jié),村民帶上三角形捕魚網(wǎng)簍,結伙于水邊圍捕,魚躍人歡,竟也忘卻手指粗的水蛭咬吮。村童也帶上鋤頭、糞箕、戽斗、魚簍等工具,鋤草皮,圍魚堰,戽水捕魚,也弄得滿面滿身盡是污泥濁水而毫無在乎。”分別用一句話將成人和兒童捕魚的場面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的志書讀者的面前,其中有時間、地點、人、工具、方式,等等,簡單明了生動可人,叫人過目難忘。
?? 三、真實客觀
??? 求真,是志書編者的最高追求。原因就在于如果被志事物失真,便會導致志書喪失它存在的價值。對此,我在拙文《方志的真實性和傾向性》(《黑龍江史志》1995年第3期)作了論述,在這里不準備展開談。但要說明的一點是:不論何種志書都有傾向性,就是我們常說的“寓觀點于記事之中”的觀點,而傾向性寓于真實性之中,因為失去了真實性的傾向性是蒼白無力的??梢?,方志的真實性是它生存和發(fā)展的唯一基礎。如果這個基礎沒有了,方志的其他便都不復存在。因此,歷代志人孜孜以求的志魂只有一個字——“真”!我們在這里說“真”,又不能不說客觀。方志的客觀性又是其真實性的一個方面。新方志一個較大個偏頗,就是記優(yōu)避劣。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從許多新志書中可以看到這么一種方志現(xiàn)象——記成績、記優(yōu)勢不惜筆墨大書特書,記缺陷、記劣勢惜墨如金甚至一字不書。使得新方志的價值大打折扣。讀完《保定村志》后,我感到該志的編者有著巨大理論的勇氣,在客觀記述保定古今的同時,優(yōu)劣并書,給今人和后人許多有益的啟迪,使這部志書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層次。
??? 《保定村志》的優(yōu)劣并書,是全方位的,在概述和專章都有很好的表現(xiàn)。我認為,實事求是地記所志區(qū)域中的劣勢,往往比夸夸其談地說優(yōu)勢更有資政作用。這一點,《保定村志》在記述村民的營林意識和民居建設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1.對人類的朋友——森林給予極大的關注。隨著人們環(huán)境意識的逐步強化,人類越來越認識到森林和樹木對自己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意義。正像有些學者所說的那樣:當最后1棵樹被砍倒之際,就是人類走向滅亡之時。當我們在電視畫面上看到長江大水中搶險部隊從1棵樹上抱下那個小女孩時,心靈大都被震撼了:森林和樹木不僅僅是人類的朋友,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還是人類的救命恩人!可見,強化人們的營林意識是多么重要。保定村民的造林意識有待加強,村志作了實事求是的記述:“保定人的林業(yè)意識淡薄,歷來都不注重植樹造林,直到1958年,才在海灘上種上500畝防風林。70年代也曾在保定嶺上種過樹,但因管理不周,成活甚微。80年代末采鈦狂潮,使海灘防風林受損不少。1992年,進行土地詳查時,全村僅有林地面積296.9畝,占土地總面積的3%。保定村尚有較大面積的宜林地,這是應該引起村政領導的重視,做好造林規(guī)劃,盡快予以實施?!保ā侗6ù逯尽返?頁)記優(yōu)勢洋洋灑灑,記劣勢一針見血,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編者志德修養(yǎng)之高。
??? 編者不僅在概述中對此事詳記并闡明了自己的觀點,而且在第四章漁牧林第三節(jié)林木中作了記述,意義重大。因為保定村是個沿海村莊,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使得防護林建設和植被保護就更加重要。據(jù)有關資料介紹,當一個地區(qū)的森林覆蓋率達到30%以上且分布比較均勻時才能為人類創(chuàng)造較好生存環(huán)境。保定村僅有3%的林地面積,這就給當今和以后和村黨政領導提出了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保護植被,植樹造林,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藍天碧海。一部村志能給讀者這樣的啟迪,就足夠了。
??? 2.對人類的母親——土地給予滿腔的關愛。節(jié)約每一寸土地,已經(jīng)成為我們的國策。但亂占濫用耕地的現(xiàn)象屢禁不止,特別是近幾年“開發(fā)區(qū)熱”的圈地,以及農村建房用地的無計劃,使我們的耕地像一片桑葉一樣被蠶食,實在是叫人痛心。而我們的新志書很少對此進行記述,確實令人難以理解?!侗6ù逯尽返木幷呔哂袕娏沂姑?,寫下了如下兩句肺腑之言:“歷屆村行政領導機構對新建民居用地,沒有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也難于進行協(xié)調,于是你建你的,我建我的,墻角相抵,屋檐交錯,顯得很紊亂無序,排水困難,妨礙交通,影響市容。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至1996年,全村建房占用耕地52畝?!本庍^志書的人都有切身的體會,當將這兩句話寫在稿紙上或敲擊鍵盤使之顯現(xiàn)的顯示器上存入硬盤時,要有多么大的勇氣才行!
?? 四、微瑕
??? 盡管《保定村志》是一部高水平的志書,但仍有些不夠完善的地方。下面我將在學習該志時看到的自認為有待進一步改進的個別問題記錄下來,希望能對今后《保定村志》的修訂者有所幫助。
??? 1.表格問題。該志的表格不是很多,有的表格不夠規(guī)范。主要表現(xiàn)在制表、數(shù)據(jù)、單位、位置、設置等幾個方面。
??? 第一,表格的設計不夠規(guī)范。根據(jù)統(tǒng)計部門的有關規(guī)定,統(tǒng)計表不設外側線?!侗6ù逯尽返乃腥胫颈砀窬嬌狭送鈧染€,是欠妥的。如第26頁上的《1957~1995年若干年度人口統(tǒng)計表》,第63頁上的《1987~1996年保定村耕牛農具統(tǒng)計表》《1987~1996年施肥統(tǒng)計表》等,都存在此類問題。
??? 第二,表格數(shù)據(jù)排列不規(guī)范。在這方面,有3點不妥。一是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位數(shù)沒對齊,如第26頁上的《1957~1995年若干年度人口統(tǒng)計表》、第63頁上的《1987~1996年保定村耕牛農具統(tǒng)計表》和《1987~1996年施肥統(tǒng)計表》、第86頁上的《1996年保定村選鈦廠一覽表》、第94頁上的《1996年保定村各經(jīng)濟社交通運輸工具統(tǒng)計表》、第99頁上的《1996年保定村各經(jīng)濟社售貨店和小販一覽表》、第110頁上的《保定村各經(jīng)濟社民房統(tǒng)計表》、第116頁上的《70年代各生產(chǎn)小隊人月均口糧統(tǒng)計表》。發(fā)生以上問題,是因為用微機排版時對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執(zhí)行了居中對齊的命令。
??? 二是表格中數(shù)據(jù)的保留小數(shù)不一致,有的保留到整數(shù),有的保留1位小數(shù)。如:第63頁上的《1987~1996年施肥統(tǒng)計表》、第116頁上的《70年代各生產(chǎn)小隊人月均口糧統(tǒng)計表》。
??? 三是表格中數(shù)據(jù)相同時用“同上”代替。如第139頁上的《黨組織歷屆領導人更迭表》中有兩個“同上”。根據(jù)制表規(guī)則,當數(shù)據(jù)相同時應如實填寫,不能用“同上”或“同左”之類的文字代替。另外,編者將這個表視為“附”是不妥的,因為表格是志書正文的組成部分,不是附屬性的東西。
??? 第三,個別表格標注單位欠妥。根據(jù)規(guī)定,只有當表格中各欄目的數(shù)據(jù)單位相同時才能在表格的右上方統(tǒng)一標注,否則要將單位標注在相應的欄目中。各欄目數(shù)據(jù)的單位不同而又在表格的右上方統(tǒng)一標注的有:第99頁上的《1996年保定村各經(jīng)濟社售貨店和小販一覽表》。
??? 第四,個別表格排放位置欠妥。如第九章村組織和重大政治運動后的《革命先烈英名錄》,放到第十二章人物中更好一些。
??? 第五,該設表的沒設表?!侗6ù逯尽分械挠行┪淖秩绻帽砀竦男问礁啙嵜髁恕W蠲黠@的是第55頁上的第三段,羅列了1987~1996年的花生種植面積、平均畝產(chǎn)、總產(chǎn),應當用表格。
??? 2.單位問題。這里所說的單位,包括計量單位和記數(shù)單位兩個方面。單位問題主要有兩類:不規(guī)范和不統(tǒng)一。
??? 第一,不規(guī)范。單位的不規(guī)范主要表現(xiàn)在沒有全部使用法定計量單位和編排兩個方面。一是沒有在全志中統(tǒng)一使用法定計量單位。盡管該志在凡例中說明“度量衡及貨幣單位,一般按照歷史計量單位”,但我認為,在日益強調圖書編輯規(guī)范化的今天,還是使用法定計量單位為好。該志的質量大多用市斤,土地面積多數(shù)按畝計算。如果統(tǒng)一改為公斤和平方米,更能強化志書的時代特色。
??? 二是編排不規(guī)范。如第2頁倒數(shù)第7~8行:“鋯英石3KG/m3?!贝嬖趦蓚€缺陷。(1)編者將“3KG/”和“m3”分別排在倒數(shù)第8行的行末和倒數(shù)第7行的行首,違反了排版禁則,“3KG/”和“m3”不能斷開。(2)千克的單位符號是“kg”,不是“KG”。
??? 第二,不統(tǒng)一。該志在單位使用不統(tǒng)一方面也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非法定計量單位不統(tǒng)一。如第88頁第一段土地面積用“畝”,第二段用“公頃”。二是法定計量單位不統(tǒng)一。如第101頁第二段前面用“平方米”,后面用“M2”。并且應當將“M2”改為“m2”。
??? 3.科技術語問題。該志個別科技術語使用不當,主要表現(xiàn)在不規(guī)范和濫用簡稱兩個方面。
??? 第一,不規(guī)范。 如在第28頁第8行寫道:“保定村全年平均氣溫約24℃”。規(guī)范的說法是“多年平均”。并且這個數(shù)據(jù)是個精確數(shù),而不應是約數(shù)。
??? 第二,濫用簡稱。如第29頁記述日照、雨量、風災等時,多次使用了“年均”??赡苁恰岸嗄昶骄钡暮喎Q,在水利、氣象等文獻中,“多年平均”可簡稱為“多均”,而不能簡稱為“年均”。還有第100頁上的第一節(jié)的題目“公建”,“公共建筑”不能簡稱為“公建”。
??? 4、“駐軍”問題。在第144頁,編者將侵華日軍、國民革命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通稱為駐軍,是不妥的。我們絕不能將侵華日軍視為駐軍,這是一個原則性問題。在當代中日外交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兩次“教科書風波”,起因都是日本文部省在歷史教科書中將侵華日軍記為駐軍。對此,中國政府提出了嚴正抗議。原因就在于只有主權國家在自己的國土上駐扎軍隊才能稱之為“駐軍”。如果我們在自己編的志書中稱侵華日軍為“駐軍”,會授人以柄,造成外交被動。
??? 5.語言文字問題。《保定村志》的語言文字水平是相當高的,但有個別字、詞、標點仍可進一步推敲。
??? 第一,遣詞用字不當。主要有同音字混用、書面語和口語混用、普通話和方言混用3種情況。一是同音字混用。如第114頁第7行上的“種籽”,應改“籽”為“子”。再如第119頁第8行中的“象水果糖仔和餅干之類的小食”,“象”應改為“像”,因為當“如”講時用像(見《現(xiàn)代漢語詞典》1996年修訂本第1378頁)。另外,“糖仔”可能是當?shù)胤窖?,應改為“糖果”?/p>
??? 二是書面語口語混用。如第2頁第6行和第28頁上的“干季”,應改為“旱季”。再如第46頁上的“財主”和“富裕農民”,應當改為“地主”和“富農”。
??? 三是普通話和方言混用。該志在無意之中使用了一些方言,使外地的讀者在理解上有些困難。如第1頁倒數(shù)第3行上的“田洋”等,我查遍了手頭所有的工具書,沒有找到“田洋”是什么意思。還有“單造”(見第50頁第8行),以及“早造、晚造、下造”,等等,很難理解。根據(jù)上下文,我猜測,“單造”可能是“單季”的意思。
??? 第二,標點使用不當。有用錯和重復兩種情況。一是用錯。如第55頁中的第二段和第三段,有4處將分號(;)寫成逗號(,)。具體在第9行的最后一個標點符號,第13、19、21行的第一個標點符號。
??? 二是重復。如第43頁第10行第二字后面一連用了兩個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