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vius Claudius Iovianus
364年2月17日,在前往君士坦丁堡的途中,約維安被發(fā)現死在尼西亞附近的帳篷里。
約維安是衛(wèi)隊長官瓦尼亞努斯的兒子,在父親辭職后,約維安成為朱利安軍隊的指揮官(primicerius)。363年6月,朱利安皇帝在與薩珊王朝的戰(zhàn)斗中受傷身亡。約維安“因其父親的功績而享有適度的聲譽”,他被推選舉為皇帝,此前選擇最初落在了東方的禁衛(wèi)軍長官薩盧斯烏斯身上,他經驗豐富,但他以健康和年老為由拒絕了就職。
掌權后,約維安意識到自己的軍事經驗不足,與波斯帝國為羅馬締結了不利的和平協(xié)議,放棄了加萊里烏斯于297年在美索不達米亞征服的領土,包括辛加拉和尼西比斯要塞(以及其他15座城堡),并有效地離開了亞美尼亞。 在波斯帝國的控制下,波斯帝國能夠建立附庸統(tǒng)治。這一選擇受到當時歷史學家阿米安努斯·馬塞利努斯的嚴厲批評,他稱該協(xié)議“最可恥”的,為此以后將至少面對十場戰(zhàn)斗。
約維安是個基督徒,與他前任尤利安的多神異教信仰不同。他恢復了前朝受到壓抑的基督教活動,并重新將君士坦丁大帝的拉布蘭旗(帶有耶穌基督名字縮寫的希臘字母Χ(Chi)和Ρ(Rho)兩字)訂為羅馬的軍旗。他重新起用阿塔那西烏斯為總主教,讓正統(tǒng)教義成為基督教官方支持的教義,阿里烏教派從此在羅馬帝國境內失去影響力。在敘利亞地區(qū),約維安成為基督教傳奇中的英雄人物。
他可能被他的繼任者瓦倫蒂尼安一世皇帝埋葬在君士坦丁堡圣使徒教堂的地下,從君士坦丁開始的所有皇帝都被埋葬在那里,直到1204年十字軍占領這座城市,當時教堂被洗劫一空,皇帝的墓葬都被打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