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的面多加水——獅2主戰(zhàn)坦克
參數(shù)
長12米
寬3.8米
高1.9米(加裝炮塔后高2.5米)
全重40噸(加裝炮塔后全重55噸)
動力:2臺MTU-2000柴油機,動力1500HP
速度:公路速度每小時70公里,越野速度每小時48公里
單次加油后行駛里程:500公里
武備:基礎武備為一門183毫米60倍徑滑膛炮(后換為一門150毫米60倍徑電熱化學炮)
? ? ? ? ? ? 車體頂部可加裝遙控炮塔,炮塔可選擇:30毫米機炮+7.92毫米同軸轉膛機槍、128毫米55倍徑電熱化學炮+15毫米同軸無殼彈機槍、8連裝紅外制導防空導彈。
? ? ? ? ? ? 車體側面也可加裝遙控炮塔,炮塔可選擇:40毫米自動榴彈發(fā)射器、15毫米無殼彈機槍、火焰噴射器、反坦克導彈發(fā)射架(只能固定方向)
研發(fā)歷史
隨著挑戰(zhàn)者3的出世,馬萊也坐不住了。在2037年時馬萊軍方開始向本國的各大汽車廠商提出了下一代重型戰(zhàn)斗車輛的要求:車體正面抵抗155毫米60倍徑尾翼穩(wěn)定脫殼穿甲彈、全重不超過60噸、要有額外安裝武器站的接口、主炮能有效穿透挑戰(zhàn)者3的車體正面裝甲。在一系列極高的設計要求下競標各公司都給出了自身方案:如雷諾的140毫米電熱化學炮運載車、MAN的突擊炮方案、亨舍爾的傳統(tǒng)布局、保時捷的核動力電磁炮坦克等,然而最終勝出的卻是陸軍戰(zhàn)略研究所獅式突擊炮中標。最后在2040年獅式突擊炮開始生產并裝有何貴干:部隊。
設計特點
獅式“坦克”為了容納巨大的183毫米60倍徑滑膛炮,不得不設計成突擊炮樣式,從而導致其無法對抗側后方的威脅。而且因為183毫米炮彈的巨大體積導致整車長度達到了12米,這影響了其轉向能力。
而在2046年二戰(zhàn)時期,因為缺乏對抗側后敵人的能力,在羅茲會戰(zhàn)后馬萊軍隊開始為其加裝頂部和側面的遙控炮塔以提高對敵能力并將183毫米60倍徑滑膛炮換成了150毫米60倍徑電熱化學炮以減小炮彈體積增加乘員舒適性。
該車在增加了頂部遙控炮塔和側面遙控炮塔后巷戰(zhàn)能力大幅提升,野戰(zhàn)時也可以有效應對L1128的側面突襲。然而由于改裝成本等原因直到馬萊第二共和國滅國時共計只改造了1500輛。
服役動態(tài)
2046年9月1日馬萊第二共和國東進東歐自治領并南進撒丁王國,二戰(zhàn)爆發(fā)。
羅茲會戰(zhàn)后,側后火力不足問題暴露,獅式突擊炮進行改裝,改裝后成為獅2坦克
截止二戰(zhàn)結束時該車生產了3000輛、其中戰(zhàn)時被擊毀總產量的六分之一。
戰(zhàn)后在馬萊非武裝化的進程中被轉入艾爾迪亞軍服役,幸存的獅式突擊炮都升級為獅2主戰(zhàn)坦克作為地中海戰(zhàn)區(qū)駐軍的制式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