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不住摳頭皮、撕嘴皮、撕手皮,你可能得了強迫性皮膚剝離癥!
生活中部分人會有這樣一種沖動,比如:摳頭皮、撕嘴皮或者撕手皮,而且這種沖動來得莫名其妙又無法控制,不動手就渾身難受,如果你有上述癥狀,那可能是患上了強迫性皮膚剝離癥。
強迫性皮膚剝離癥是什么?
強迫皮膚脫離癥,又叫皮膚行為癥,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異常導致的疾病,屬于強迫癥的一個小類,也屬于精神類疾病的分支,多見于青少年兒童,是一種不正常的自虐行為。
患者多采用剝離自己身上的皮膚的手段,通過傷害自己的方式釋放緊張情緒以獲得快感,這種不良行為如果經(jīng)過長時期的不斷重復,就很可能成為一種強迫性的、不易控制的頑習。
毫無疑問,強迫性皮膚剝離癥是一種病,與昏暗恐懼癥、強迫癥、恐高等心理病類似,它也是因為某種自我暗示而導致的、一種急切想要剝離人體部分皮膚的沖動,無意識地摳手、擠痘、摳身上的小疙瘩、摳頭皮這些都屬于強迫性皮膚脫離癥的表現(xiàn)。

強迫性皮膚剝離癥的主要表現(xiàn):
1. 不斷地用力蹂躪頭發(fā)、摳弄頭皮,常常導致頭皮出血,引起頭部創(chuàng)傷。
2. 撕嘴唇部位的死皮、撕手上的倒刺、摳傷口部位的疤,直接導致口唇潮紅、腫脹、肥厚,甚至造成炎癥,甚至再次破壞結痂不久的傷口,還會引起手指水腫、淤斑或甲下出血。
3. 擠臉部或者身體其它部位的小痘痘、小疙瘩,即使流血疼痛,但只要擠破就會有著莫名的暢快感。
4. 咬手指、啃指甲,多見于兒童,成年人偶爾也會發(fā)生無意識咬手指的行為,長此以往容易造成手指腫脹、濕疹;啃指甲則可能引起指甲缺損或甲周炎。

強迫性皮膚剝離癥的誘因有哪些?
1. 壓力、焦慮:當處于焦慮不安的環(huán)境中時,比如:考試、面試、職場壓力等等,很多人就會通過不自覺地咬手指、啃指甲等方式釋放壓力,用傷害皮膚的痛感和快感轉移注意力,舒緩壓力。
2. 人格特質:科學研究表明,約2/3的強迫癥患者在發(fā)病前就已經(jīng)是強迫性人格,常常表現(xiàn)為:做事要求完美無缺,固執(zhí)且靈活性差;經(jīng)常感到不安,為人處事唯恐發(fā)生疏忽或差錯;拘泥細節(jié),甚至就連生活瑣事也都要程序化,哪怕一步做得和往常不同都會感到心慌和強烈不安。
3. 遺傳:強迫癥呈現(xiàn)出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強迫癥患者的親屬,患病率大概是普通人的4倍,存在一定的遺傳幾率。
4. 營養(yǎng)不良:缺乏鋅、銅等微量元素也會引起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紊亂,然后就可能誘發(fā)一系列疾病,比如:強迫性皮膚剝離癥。

如何緩解強迫性皮膚剝離癥?
1. 自我暗示:
剝離皮膚會讓患者感到快樂,久而久之就容易養(yǎng)成習慣,同時也就變成了一種自我暗示。所以強迫性皮膚剝離癥患者必須要有意識地暗示自己,比如:擠痘不衛(wèi)生易留疤、摳頭皮損傷毛囊、撕嘴皮很痛等等,以此督促自身舍棄這些病態(tài)行為,更要長期堅持養(yǎng)成習慣,用好習慣覆蓋原來的壞習慣。
2. 轉移注意力:
皮膚剝離癥常常發(fā)生在緊張焦慮、想要轉移注意力的情況下,所以這時我們就要學著把注意力轉移到不傷害身體的事情上,比如:和朋友傾訴,只要注意力不再無處安放,剝離皮膚的動作自然就會不自覺地慢下來。
3. 藥物:
如果癥狀嚴重,應該及時咨詢專業(yè)醫(yī)生,必要的話可以進行心理疏導,并且配合服用適量鎮(zhèn)靜藥物,生活中也應該多多關注鋅、銅等微量元素的補充,對于受傷部位需用藥物對癥治療,以免引起炎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