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辯證法大綱》1.1.2.3 唯物論與科學聯(lián)盟
【本文轉載自人民出版社1978年 僅供學習參考】
3、唯物論與科學聯(lián)盟
? 唯物論在自己的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中,總是與科學結成聯(lián)盟的。唯物論不能離開科學,科學也不能離開唯物論。
? 首先,既然唯物論的實質就在于按照世界的本來面貌來認識世界,而不給以任何虛構的附加,那么,它就必須依賴于各門具體科學的發(fā)現(xiàn),從這些發(fā)現(xiàn)中汲取材料。唯物論本身就是各門具體科學研究成果的概括和總結。如果說,科學發(fā)展道路上的暫時的困難和空白點是唯心論和宗教謬說的藏身之所的話,那么科學上的每一個新的發(fā)現(xiàn)就總是使唯物論的真理性得到新的證實,使唯物論獲得更豐富的內容。唯物論的發(fā)展,總是同科學的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正如恩格斯所說,“甚至隨著自然科學領域中每一個劃時代的發(fā)現(xiàn),唯物主義也必然要改變自己的形式?!?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1]古代的素樸唯物論之所以只能基本上建立在對自然界的直觀的基礎上,并且常常以幻想的聯(lián)系來代替自然界的真實聯(lián)系,是因為當時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只有天文學、數(shù)學和力學比較發(fā)達,而當時的唯物論者在建立自己的學說時是依靠了這些科學成就的)。十八世紀的唯物論之所以具有機械的、形而上學的特點,是因為在當時所有的自然科學中發(fā)展到比較完善地步的只有固體力學。而唯物論的最高形式? ? ? ??辯證唯物論之所以只有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才能產(chǎn)生出來,則是由于只有在這個時期以研究自然界的種種過程為任務的各門科學(如地質學、動植物生理學、胚胎學、有機化學等等)才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為科學地描繪整個世界的總聯(lián)系提供了客觀的可能。
? 其次,科學的發(fā)展也離不開唯物論的指導??茖W的任務是揭示客觀現(xiàn)象的固有的必然聯(lián)系,揭示種種客觀過程的內在規(guī)律性。它必須嚴格地承認自己的研究對象的客觀實在性,然后才能去研究它們。在研究過程中,它必須堅決排斥任何虛構,按照研究對象的本來面貌去認識它們,否則科學研究就無法進行,科學也就不成其為科學了。而承認外間對象的客觀實在性,按照對象的本來面貌去認識對象,正是唯物論哲學的基本要求。因此,只有在唯物論的指導下,科學研究才可能取得成績,而一切離開唯物論原則的科學研究是注定要走入死胡同的。科學上的任何一個真正的成就,事實上總是在唯物論思想的指導下取得的,不管研究者本人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有些在哲學上反對唯物論、甚至信奉宗教的自然科學家,如果要在科學研究中做出真正的成績,也不得不在自己的專門領域中違背自己的唯心論或宗教的世界觀,不自覺地采取唯物論的立場。這就是為什么多數(shù)的自然科學家在自己的專門領域中都是自發(fā)的唯物論者的緣故。當然,自發(fā)的唯物論是不鞏固的,不可靠的,采取這種立場的科學工作者有可能陷入唯心論的泥坑,從而使科學研究走入歧途,得不到正確的結論;即令得出了正確的結論,也可能在對這些正確結論作哲學解釋的時候得出唯心論的胡說。因此,科學要沿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就要求科學工作者不停留在自發(fā)的唯物論者的水平,而要做自覺的唯物論者,并且是自覺的辯證唯物論者。
? 由此可見,唯物論同科學本質上是完全一致的。科學只有在唯物論的指導下才能健康地發(fā)展,唯物論也只有在不斷地概括和總結各門科學的最新成就的基礎上才能獲得日益豐富的內容和日益堅固的基礎。
注:
[1] 恩格斯:《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