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車泣罪
2022-05-24 02:48 作者:天羅地網(wǎng) | 我要投稿
夏史紀(jì):大禹巡狩,見罪人,下車而泣之。左右曰:“罪人不順道,君王何為痛之?”王曰:“堯舜之人皆以堯舜之為心;我為君,百姓各以其心為心,是以痛之?!?/p>
【解】夏史上紀(jì):大禹巡行諸侯之國,路上遇見一起犯罪的人,心中不忍,便下車來問其犯罪之由,因而傷心垂泣。左右的人問道:“這犯罪之人,所為不順 君道,正當(dāng)加以刑罰,君王何故痛惜他?”禹說:“我想堯舜為君之時,能以德化人,天下的人都依著堯舜的心為心,守體安分,自不犯刑法。今我為君,不能以德 化人,這百姓們各以其心為心,不順道理,所以犯罪。是犯罪者雖是百姓,其實由我之不德以致之,故我所以傷痛者,不是痛那犯罪之人,蓋痛我德衰于堯舜也?!?大禹不以罪人可惡,而以不德自傷如此,則所以增修其德,而期于無刑者,無所不至矣。
【注】本則出自劉向《說苑·君道》。巡狩:帝王巡行各地。順道:遵循法律。
【評】后人常用這個故事,說明大禹勇于自責(zé),看到有百姓觸犯了刑律,就如同自己德行有了缺失一樣難過。實際上,大禹真正痛惜的,是此時的百姓已不再 像堯舜時期那樣,惟君主的意志是從,不再和統(tǒng)治者保持思想上的高度統(tǒng)一,而是各有各的私心,各有各的欲念,甚至為了自己的一點私心欲念,不惜鋌而走險,以 身試法。大禹為這種現(xiàn)象感到憂慮,又不知怎么辦才好,只好慨嘆自己的德行不如堯舜,人心也不如以前淳樸了。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