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值得》讀書筆記


【關于自我】
別人有別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軌跡。人到底需要什么?在追求的過程中,一定要分清自己是自己,他人在實踐他人的人生,我們不需要追尋別人的腳步。
人生的滿足感并非由別人決定,也絕不應該追求和別人同樣的生活。因此,請務必意識到“這是你自己的人生”。只有這樣,人才會活出自己。如果你覺得自己的人生一直被他人影響而疲憊不已,那么就想想這句話。為了面子,或者想比別人掙更多錢,讓自己做出各種犧牲又有什么意義?沒有健康,一切都等于零。
保持良好的睡眠、均衡飲食以及調整身心,這才是一切的源泉。
無論你做什么,只要自己喜歡就可以,如果以“別人做什么,我也必須那樣做”,一定會變得辛苦。如果自己沒有喜歡且向往的人生,而以別人的人生作為標準,身上背負的行囊就會越來越沉,只會感覺壓力越來越大。原本不想那樣做,卻硬逼著自己行動,背負太多就會越來越沒有動力。了解自己,接納自己,把重要的事情作為中心,然后一步一步積極行動。
總想著得失,那么就會覺得勉強自己,甚至產生心結。與其如此,還不如率性而為,跟隨心的決定。
對于擅長的事情努力去做,對于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也不要勉強。對于一些必須要做的事情,你也許不擅長,那掌握到最低程度就可以。
所謂自信,是原本做不好的事一點點取得進步。比如,考試順利、工作出色等,這些都是在日積月累中一點點逐漸獲得的。也就是說,自信不是稍微“改變一下思維方式”就能獲得的東西。因此,如果想盲目建立自信,結果往往費盡心思,事與愿違。要想辦法,一點一點地淡化大腦中的負面記憶。
試著擴大交際圈,探索未知的世界,都會給你帶來別樣的體驗,這樣就不容易記起那些煩心的事情??偠灾槐回撁媲榫w影響的最大秘訣就是好好生活。這種“藥”不會立即生效,它需要日積月累才會發(fā)揮作用。人生中精神飽滿的時光非常有限,不要過多地停留在過去的陰影中。

【關于困境】
如果總也不順利,那么你就要意識到,“人生本來就是這樣”?!安豁槨辈恢粫忸櫮愕娜松?,我接觸過各種各樣的人,不管什么樣的人都會經歷不順。當你感到“不順”的時候,你要意識到“這只是我人生中第一個或第二個不順”,不順的事在人生中經常會遇到。
人一旦閑下來就容易想很多負面的事情。如果你常常思慮過多,不如回到當下,做你最應該做的事情。過多的“空閑”,有時會帶來負面影響,“適當忙碌”的狀態(tài)反而更好。
人畢竟是偉大的,無論遇到什么樣的環(huán)境,都有可能堅定地認為“這就是自己的人生”,然后順其自然地走下去。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痛苦的經歷可以擴展人的本性,就像肌肉可以鍛煉、拉伸一樣。
即使遇到困難,只要該吃就吃,該睡就睡,保持身體健康,堅持努力,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在逆境中,比起大干一場的努力,慢慢調整更切合實際。如果用盡全力相當于100分,那么這時候只要用60分的力量就可以了。按部就班地好好工作和生活,就能把握轉機。一旦過于糾結“為什么這么不順利”,思想就會變得偏激。因此不要太在意,只要對別人的話和眼前的事說:“好的?!?/p>
嘗試學習一些新東西,最好是不會讓你感到吃力的事情。如此一來,你無須改變自己的節(jié)奏,按照正常的步伐認認真真地去做,就會逐漸步入正軌,在不知不覺間走出低谷。
當你發(fā)覺“啊,這樣下去心情可能出問題”時,就會豁然開朗。心情開朗之后,你就會想通“雖說如此,但做與不做又能如何”,從而更容易轉變自己的視角和注意力。在這個過程中,你最終會找到適合自己走出困境的方法。
人的大多數煩惱,很多時候是把像“1”一樣的簡單事物,想到了“10”或“20”。
痛苦與傷心,其實也是與生俱來的東西。人活著,肯定會經歷苦難。
如果沒有認識到“某些問題原本就是與生俱來的,是沒有辦法解決的”,那么你的煩惱會接連不斷;如果能客觀地處理好“眼前的問題”,那么花在煩惱上的精力就會向其他方面轉移。
不得不努力的時刻,一定會到來。所以,如果不是這樣的時候,就無須太過努力。
不要事事都想咬緊牙關挺過去,只要抱著“今天這樣做基本就可以了”的態(tài)度,日復一日地堅持積累。
只有這樣,你才能在事情“有點麻煩,不知該怎么辦”的時候,依靠健康的狀態(tài),在關鍵時候做出正確判斷。
人在身體健康、精神飽滿的狀態(tài)下,接受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工作,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反之亦然。所以,在身心疲憊時,盡量不要給自己增加額外的負擔。
有多種選擇的時候我們往往左右瞻顧,當“只有一個選擇”的時候,反而會意外地突破現(xiàn)狀。如果你意識到人的強大,你的心情也許會輕松一點。
遇到困難時要想“沒關系,一定會有辦法的“。總之,只要活著,人生總會有辦法的。
能吃飽,能睡好,有一份維持最低限度生活的工作,一定沒問題。即使有什么不順心,也不要太在意。
沒有藥物能100%解決心里的煩惱,別人的建議也是一樣,不能徹底解決你的煩惱。只有自己在困境中不斷掙扎著尋找答案,才是最終的解決之道。

【關于人與人】
不要強求改變別人,把心力放在“自己如何才能快樂生活”。不要試圖通過改變他人來獲得快樂,而是想“自己如何做才會快樂”或“怎么努力讓自己在這里心情愉快地度過”。
用盡千方百計,耗費幾年或幾十年想要改變他人,只會讓自己陷入麻煩之中。要是有這些精力或想法,倒不如做一些切合實際的事情。
如果感到不舒服或受傷,意識到“這個人原來是這樣”,那就改變與之相處的距離。如果覺得“這個人竟然如此做事,那我們交往也不會太深入吧”,這時不妨試著拉開心理距離,具體做法就是“不要過多投入”。
在很多時候,不要處處在意別人的臉色。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適度糊涂也是人生的一種智慧。
但人和人之間就是互相幫助的關系。如果你是一個容易接受拜托的人,那你在人際關系中的摩擦就會很少。你給對方帶去快樂,你們的關系也會更好。這樣一來,當你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別人也會很樂意地伸出援手。我認為這就是人際關系。不要吝嗇你小小的熱情,而是盡可能地去做。
和周圍的人交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這是維系和諧關系的關鍵。我們也是有感情的人,在不知不覺中平衡就會被打破?;蛟S是對別人期待太多,或許是對自己太過嚴苛,總之與他人交往總會有感覺不舒服的時候。
與人交往并不容易,沒有人能做到絕對公允、完美?!?strong>能照亮某個角落就足夠”,無須功成名就,只要在自己所在的環(huán)境中釋放自己的力量就可以了。
?

【關于工作】
決定“想要這么做”,那就為之努力,這是既重要且必要的。只不過,努力并不意味著“必須如此”,更不意味著因此變得頑固、偏執(zhí)而喪失柔軟性。一旦喪失了柔軟性,自己的痛苦就會增加。當你想到“自己這么努力,為什么沒有得到回報”,也許對待別人就會變得苛刻。如此一來,本來意想不到的人和事就不可能遇到,可能的好機緣也會失去。歸根結底,人還是不能欺騙內心。如果不斷地迷失自己,又不斷地給自己增加多余的負擔,順利的事情也會變得不順利。
沒必要把工作當作非常嚴肅的事情對待,這樣你就能享受工作。過去,人們常被教導要“胸懷大志”,但是愿望過于高遠,大腦就會陷入對未來的焦慮中,只盯著未來想要達到的目標。這樣就無法專注于眼前,經常感到迷茫。
不需要夸張幸福的價值,歡喜來臨時就滿心歡喜,如果頭腦中出現(xiàn)一些所謂“必須”要做的事,不妨毫不猶豫地說:“不要做”。
如果工作讓你一直做出巨大的犧牲,那一定要果斷離開,毫不猶豫。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有些人即便身心俱疲,仍然苦惱著而“不愿逃離”。這未免也太難為自己了。萬事都應以身心健康為前提。公司不過是“別人賺錢的工具”,如果這個工具緊緊地束縛住了自己的寶貴生命或家人的幸福,那么逃離也無妨。一旦決定“逃離”,你應該自信地離開。
工作質量不完美沒關系,調整思路也可以,關鍵是不要中途放棄。
很多事情,往往達不到自己的預期。
但為什么非要達到理想的狀態(tài)呢?這么做又是為了誰?其實,不完美也是可以的。世間不存在完美的事情??此仆昝赖娜嘶蚴拢斈闵钊肓私夂罂赡軙械皆尞?。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無論外表多么光鮮,打開盒子,誰也不知道會冒出什么東西。每個人都有不能對別人訴說的事情。因此,請放棄“希望萬事都朝理想方向發(fā)展”的想法,轉換思維,思考如何做才能推進事情順利進行。
煩惱、痛苦,即使在人生最糟糕的時候,也必須持續(xù)工作。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最糟糕的時候,只要避免不及格就可以。

【關于當下和未來】
很多人在遇到不順心或不如意的時候,總想著立即得出結論。急于詢問“怎么辦”的情況實在太多了。如果是考試的話,可能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而對于幾十年的生活的煩惱,哪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呢?哪會當下就有答案呢?
事情不會馬上有結果,焦慮的時候心里不要七上八下,也不要思考過去和未來,而是珍惜當下。在工作的時候,總能聽到諸如“要努力”“要成長”之類的話,讓自己覺得“不比別人干得好是不可以的”。對于公司來說,員工有許許多多,但是對于自己而言,自己只有一個。
對未來擔心也沒用,你有忽略眼前的事嗎?人為什么會感到不安?大多數情況下,這種不安是因為對未來考慮太多。對于不可預見的未來,一想到“該怎么辦”“發(fā)生不好的事該怎么處理”“失敗了該如何應對”時,就會感到不安,甚至失眠。
總是在意未來的事情,殊不知未來可能不會讓你如愿以償。
只要你活著,各種偶然的情況都有可能發(fā)生,如果想著“到了晚上先睡覺,第二天早上再思考”,很快就能入睡。第二天早上,心情就會發(fā)生變化,想法也可能與之前不同。
晚上好好睡覺,確有急事時快速處理,其他一概不管。保持心平氣和的另一個有效方法,就是“工作時間以外,不考慮工作上的事”。
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好好對待生活,這樣大多數讓我煩惱的事情都會消失。無論如何,不要忽視你面前的事情,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

【關于孤獨】
人總是想找到能分擔其痛苦和悲傷的人。從根本上講,人的一生其實是一個人獨自生活。沒有人100%為你提供幫助,也不會有人整天都關注你。對此,自己下定決心的事,首先要充分重視,務必努力使其順利實現(xiàn)。無論如何,你都要主動思考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但是,很多人會覺得“這樣太寂寞了“。無論是誰,都是從感受孤獨、不安、痛苦中走完一生的。
人從出生的時候就是一個人,死亡的時候也是。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個人生活。如果過于害怕孤獨,就會迎合別人,或者對別人妥協(xié),從而使自己痛苦不已。如果意識到自己始終是一個人,就不會對別人心存太多的期待。
孤獨地死去非常好,擔心死亡的方式毫無意義。如果有人孤獨地死去,周圍的人可能會覺得可憐、悲慘,但死亡即生命的終結,至于死后的評價、虛榮以及其他情況,大可不必在意。死亡后,無論你是被稱贊,還是被評論,都與死人無關,因為聽不見他們在說什么。
在健康的時候,擔心孤獨地離開人世實在是白白浪費精力。我唯一擔心的是,不想在死之前身上插滿針管、人工呼吸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