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三有”父母,與孩子一同修行
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
我在天上挑媽媽。
看見了你,覺得你特別好。
想做你的孩子,
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
沒想到,第二天一早,我已經(jīng)在你肚子里。
——《挑媽媽》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是家人,是老師,是朋友……在這個永不下崗的“職位”上,每位家長時刻描繪勾勒著孩子們的未來版圖。父母是孩子的“天花板”,為人父母,更是我們一輩子的修行。
有教養(yǎng),取決于父母的修養(yǎng)

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一個小偷被抓住后獲判死刑,在臨刑前要求與母親話別??稍谀赣H貼近時卻一口咬住了母親的耳朵,仿佛要將它咬下來一樣。面對眾人的不解,他卻憤憤地說這是對母親的懲罰。如果在他第一次偷東西回家的時候,她能打他一頓,而不是說“別讓人看見”,他不至于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投射到孩子身上,進而對孩子的人生產(chǎn)生影響。如果父母表現(xiàn)出的都是缺乏修養(yǎng)的行為,那么孩子通過模仿這種行為,也會變得缺乏教養(yǎng)。
盧梭曾說: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jīng)受到教育了?!度纸?jīng)》也言:養(yǎng)不教,父之過。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父母,責任之重大。
有自律,取決于父母的原則

寒假里,許多父母最頭疼的就是孩子和手機“牢牢鎖死”了。許多孩子除了玩電腦耍手機可以全神貫注,目不轉(zhuǎn)睛,其余像讀書、寫作業(yè)、吃飯、上學等事情都需要人督促,否則,別指望他們可以自己做好。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律,也成了家長的頭等難題。
《顏氏家訓》中說“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备改傅膼劭梢詿o條件,但要想孩子自律,就一定要有原則。
數(shù)月前,《中國詩詞大會》冠軍武亦姝父親下午4點之后手機關機的新聞一度刷屏,在埋怨孩子沉迷網(wǎng)絡的同時,許多家長其實也是手機的重度上癮者?;蛘?,也并沒有良好的、自律的生活方式作為孩子的指南。
同時,當孩子因為懶惰出現(xiàn)做事拖延時,家長不能因為愛去縱容,去破壞現(xiàn)有的規(guī)矩,而是要激發(fā)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正確引導孩子養(yǎng)成有效管理時間、高效利用時間的好習慣。比如給孩子制定時間表,教會孩子遵循時間計劃去做事。讓他們先給出一個自己能夠完成的時間,并告訴他在這個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做完后,剩下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
有格局,取決于父母的格局

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弊鳛橐粋€人精神上的基本架構,格局昭示著一個人的胸襟氣度,也是一個人內(nèi)在精神的直接反映。父母有大格局,孩子才能走得長遠。而圍棋學習,就是學習大局觀的最好方式之一。
莫言曾在諾貝爾文學頒獎臺上回憶了自己母親的故事:一年中秋節(jié),家中難得包了一頓餃子,且每人只有一碗。一個乞討的老人來到家門口,莫言端起半碗紅薯給乞丐吃,乞者有些不滿,莫言氣憤的說:“我們家一年也吃不了幾次餃子,一人只有一小碗,給你紅薯不錯了!”聽到莫言的話,母親立刻制止并訓斥了他,然后端起自己的半碗餃子倒進老人的碗里。
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看世界的視野和態(tài)度。擁有大格局的父母能創(chuàng)造各種可能,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從而內(nèi)心變得強大起來,慢慢搭建起屬于他們自己的格局,遇事從容不迫。
父母的選擇同樣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一弈學苑里,許多的孩子都因為圍棋而發(fā)生變化,從大處著眼,從細節(jié)著手;勝不驕敗不餒,從容對待勝負;懂禮節(jié)知進退……都是讓父母欣喜的改變。
教養(yǎng)、自律、格局,貫穿著孩子們的一生。如果把原生家庭當成一塊土壤,那么父母的修行就是養(yǎng)料,而孩子的未來則是培育在土壤里的果實。果實長成什么樣,與土地有關,但更多的是與提供的養(yǎng)料有關。
在孩子的人生棋盤里,做一個“三有”父母,就是整個“家長”職業(yè)生涯的最高成就。
? 一弈圍棋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