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矛與盾的是非題
希望和恐懼是不可分割的。不存在沒有希望的恐懼,也不存在沒有恐懼的希望。——拉羅什福科《道德箴言錄》
今日的上海春風和煦、陽光燦爛,為了迎接新的一周到來,我和小趙一大早就驅(qū)車至超市進行物資采購。
在超市內(nèi)部挑選物品的過程中,小趙看著超市輸送鏈系統(tǒng)上井然有序運輸?shù)纳唐罚唤袊@:“現(xiàn)在還是方便,不想到實體店買東西,只需要手機操作,網(wǎng)上下個單,就能夠送貨到家?!?/b>
我打趣道:“這可真是人在家中坐,貨從天上來?!?/b>
小趙:“其實這些還是歸功于科技的發(fā)展,大大提高了生產(chǎn)、運輸?shù)哪芰?,要是沒有這些機器、設(shè)備,靠過去人力生產(chǎn)、勞作的方式,費時又費力,效率還不高?!?/b>
我馬上接上:“這就是科技改變生活?!?/b>
但有好就有壞,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
最近網(wǎng)上就有媒體報道,因AI繪畫能力強,已有原畫外包團隊裁掉一半原畫師,科技已經(jīng)實際開始影響到很多人的工作崗位。
此前,網(wǎng)上更有傳出“科技可能完全取代人類,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人類就會滅亡”的言論。
對此,我認為不必太過焦慮。
首先,人不是冷冰冰的機器,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動物,無論科技再怎么發(fā)展,仍有一些職業(yè),如:幫人走出陰霾的心理師、問診不同個體的醫(yī)生、因材施教的教師,我認為都是無法被取代的。
科技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收集足夠多的樣本、處理千篇一律的工作,用于取代機械、重復(fù)而不用動腦的勞動。
而且,有失必有得,如今爆火的自媒體,也是科技發(fā)展下催生的新興行業(yè)??萍家材軒椭祟悇?chuàng)造崗位。
其次,任何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有喜歡科技的受眾,就存在對其恐慌的群體,科技的好壞在于人類對它的使用。
科技中立,善良的是人。我曾暢想:未來能夠有不懼高溫、滅火救人的消防機器人;不懼體力不支、感知溺水的救生機器人,等等。
這些暢想如今已有部分實現(xiàn),它們不但將減少犧牲者的人數(shù),還能在第一時間拯救出更多的幸存者。誰還會說科技是會帶來不幸的產(chǎn)物?
第三點我想說的是,現(xiàn)在就是有太多人呆在了自己的舒適圈里不愿跳脫出來。
科技固然取代了不少職業(yè),但樹挪死,人挪活?;钊诉€能被尿憋死?關(guān)鍵還是在于愿不愿意。
你永遠無法估量他人的潛力,我相信在科技進步的壓力下,人類會更加有動力進行未知的探索。
當蘇軾先生還在感慨“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钡臅r候,他何曾想到,千百年后的人們已經(jīng)走出了地球,開始外太空的探索。
科技未必會導(dǎo)致人類滅亡,但必定會促進人類消亡。后世若真當走到了存亡的十字路口,掌握決定權(quán)的還是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