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多,一味的燥濕化濕,大錯特錯,醫(yī)生告訴你濕氣哪里來 怎么消
大家好,我是劉醫(yī)生。
劉醫(yī)生告訴你,如果你身上濕氣比較多,臉上容易出油,有口氣,打嗝反酸犯惡心,但是調(diào)理的時候,注意力只放在燥濕化濕上面,一味的用一些溫燥的藥物,可能就會損傷我們的陰液,造成火熱,這就大錯特錯了。
今天劉醫(yī)生就告訴你,你身上的濕氣,是從哪里來的,我們要怎么正確的把它趕出我們的身體外面。

第一種情況,脾胃轉(zhuǎn)不動了。
脾胃是運化我們身上水濕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如果是脾胃的問題,我們就很容易出現(xiàn)水濕過多的情況。
不過脾胃轉(zhuǎn)不動,也分好幾種情況。

比如吃的太多了,吃的東西又很難消化,那脾胃就會超負荷的工作,即使在超負荷的情況下,我們身上的濕氣也很難被完全運出去,那除了濕氣多,同時還會吃不下東西,吐酸水,打飽嗝,口氣也發(fā)酸發(fā)臭,這個時候我們的舌苔也會比較厚膩,那我們就需要消食導滯了,給脾胃減少負荷,可以參考一個保和丸。

再比如,脾胃自身的功能下降了,就算我們吃的不多,它也轉(zhuǎn)不動,這個時候,我們還會很容易疲憊,干什么都沒力氣,能坐著就不站著,能躺著就不坐著,大便也比較稀,不成形,容易粘在馬桶上,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通過健脾補胃的方法,來加快我們身上水濕的運行了,可以參考一個參苓白術散。如果有怕冷的情況,可以把參苓白術散換成附子理中丸,溫中補脾。

那第二種情況,就是腎氣不足了。
我們身上的水濕運化,不僅僅依靠脾胃,也需要腎,當我們腎氣不足的時候,就像身上的小太陽沒有了,水坑里面的水,沒辦法及時的蒸發(fā),我們除了會濕氣重,還會水腫,怕冷,腰酸腿軟,小便也會增多,尤其是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更想上廁所,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參考一個桂附地黃丸,來溫腎助氣,加快水濕的運行。

最后一種情況,也是一定不要使用溫燥藥物來燥濕的一種情況,就是濕氣和熱氣同時存在,我們再使用溫燥的藥物,只會助長火氣。
那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舌苔不僅很厚,而且發(fā)黃,舌頭也很紅,容易口渴,臉紅,這個時候就可能是濕熱了,需要我們在化濕的同時,清熱。
如果你愛發(fā)脾氣,偏頭疼,脅肋疼,嘴里發(fā)苦,可能是肝膽濕熱比較明顯,可以參考龍膽瀉肝丸。

如果是大便容易干結(jié),胃里面總是隱隱發(fā)熱,口氣還很重,有時候還會牙疼,長口腔潰瘍,這個時候,可能就是脾胃濕熱了,可以參考藿香清胃膠囊。

以上就是劉醫(yī)生分享發(fā)的健康知識,你學會了嗎?
有不清楚的,也可以留言討論,我會盡量回復大家。
我是劉醫(yī)生,我們下次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