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端午,艾葉飄香,祝所有的朋友端午安康
一詩一文 每一天的原創(chuàng)詩歌和夢想,不要再和我 擦肩而過

一線一棕一份家味
一生一次一份守護
祝所有的朋友端午安康
平安喜樂!
《端午吟》
文/天涯覓夢
汩水含情淘萬古,紅蓮帶露映朝陽。
堂懸艾草驅邪瘴,粽裹甜心悼楚郎。
競渡龍舟追浪遠,翱翔銀箭探星忙。
屈原如若今生在,應是離騷話國昌。
2020.6.25
《七律 端午節(jié)感懷》
文/南山一花奴
洲頭誰立唱騷歌,千葉龍舟競汨羅。端午重來添雅興,忠魂已去付蹉跎。嘆思往日吟詩少,感念今生對酒多。飛鳥白云皆逝遠,人間猶是舊時波。

《彩線輕纏》
文/空谷幽蘭
我的心中有一份濃得化不開的情———端午情;有一團永不褪色的線———五彩線
小時候盼端午不亞于盼春節(jié)。媽說,我那時一聽大人們說快過五月節(jié)了(端午節(jié))就往雞窩鴨架跑得更勤了。撿蛋是我最喜歡的事。
那時生活清苦,平日里是舍不得吃雞蛋鴨蛋的,因為我們姐弟幾個的學雜費基本是媽用攢下的雞蛋鴨蛋換來的。只有端午節(jié)那天才能吃上煮蛋或蒸蛋羹。
過節(jié)的前一天,奶奶就開始忙了,最先做的是給她的寶貝孫女孫子準備五彩線。她先拿出兩大團做活用的線,一團白一團黑,再用藍紅墨水給剪好的白線染色,沒一會兒就備齊了四種顏色:藍,紅,白,黑。就差黃色的了,奶奶就從一塊黃色布頭上折線,五種顏色的線終于都齊了,再把五色線搓成彩色線繩。
端午節(jié)早上,天剛一放亮奶奶就挨個把五彩繩系在我們姐弟的手腕,腳腕和脖頸上。我們每人手脖上的彩繩都拴著一枚用小刀刻好的桃核小筐。奶奶總是一邊給我們系五彩繩一邊說“來,咱們系上這避邪的彩線就五毒不侵啰!”系完后還囑咐我們帶上的彩蠅是不許隨便亂丟的,一定要等下第一場雨后摘下扔到大江中。
帶好五彩繩,我們就跟著爸爸去江邊折柳枝去山邊采艾蒿,用露水洗臉。走時奶奶會給我們每人發(fā)一個雞蛋。小弟總是第一個先吃完,然后就盯著哥姐手中的蛋一個勁說“我不要了”結果是又可以多得一個蛋黃或半個蛋清。

采艾踏青回來,我們將奶奶用紅紙折好的最大的葫蘆綁在柳枝上插在大門兩邊,小葫蘆綁在艾蒿上插在正面房檐上,屋門兩邊是帶著小掃帚的把門猴,窗子上則直接掛上稍大一些的葫蘆。
那個被節(jié)日氣氛喚醒的小院,那微風中愈發(fā)精神,靈氣十足的紅葫蘆,那吐著幽香的艾草,那永不褪色的五彩線都成了我生命中最美的風景。
吃過早飯,要上學了。書包里一定得帶上幾個雞蛋或鴨蛋,家里條件稍好的孩子還能帶上個大鵝蛋。下課時把鵝蛋往書桌上一放會引來好多羨慕的目光。那神情別提多得意啦!
一個端午,小弟中午放學回來,一臉不高興。一問是他被同學們笑話了,因為他只有一枚鴨蛋。奶奶聽了心疼,忙把小弟摟在懷里說:“咱不生氣啦,奶奶有辦法讓你的同學都羨慕你。”說完,拿出了小弟書包中的鴨蛋,用藍紅兩色筆在鴨蛋上認真畫了起來,不一會兒一枚畫著簡易虎頭的鴨蛋就擺在了我們面前。果然那個端午小弟的鴨蛋得了頭彩。

有奶奶的端午總會擁有新的容顏。奶奶的匠心讓我們在兒時就感受到了來自節(jié)日的誘惑。那有畫的端午的鴨蛋,如今已成了化不開的濃濃的思念。
多年過去了,我家仍然保留著傳統(tǒng)的端午習俗。只不過現(xiàn)在是我們給老爸老媽拴五彩線,買香包,掛葫蘆,畫鴨蛋畫……然后牽著手領著他們去踏青。
真?zhèn)€是“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p>
世界上有一個很可愛的人,這個人正在看著這篇文章,真羨慕這些文字,千山萬水,代我見你。 轉發(fā)一下有糖吃更多原創(chuàng)詩:
作者 |原創(chuàng)詩文|天涯覓夢/南山一花奴/空谷幽蘭:楊玉鳳,筆名空谷幽蘭。教育工作者,愛好文學,尤愛詩詞歌賦。常用文字記錄生活,抒發(fā)情懷。愿用筆耕犁心田,墨香洇染芳滿園。(感謝美文佳作)圖|布衣(一詩一文原創(chuàng)手繪)(攝影圖源花瓣侵刪感恩佳作)編輯 |本文為原創(chuàng)未經(jīng)允許請勿抄襲╭?~謝謝你的閱讀,愛你們。比心╭?~你每點下一個贊,我的心上就多開出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