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箐組之王——昆明關山蝦(Guanshancaris kunmingensis)
? ? ? ? Hello,大家好。這里是新人科普up主熾魂Fire。今天介紹的是上個星期剛剛定屬的昆明關山蝦(Guanshancaris kunmingensis)。
? ? ? ? 早在2013年,昆明“奇蝦”(‘Anomalocaris’ kunmingensis)就已經被命名,但是直到十年后的2023年,這個“無家可歸”的類群終于迎來了屬于自己的屬——關山蝦屬(Guanshancaris)。其屬名來自發(fā)現(xiàn)它的關山生物群,種加詞則來自于云南省會昆明。(誒?這命名怎么這么眼熟?維多利亞赫德蝦默默點了個贊)。
? ? ? ? 昆明關山蝦發(fā)掘于烏龍箐組(原滄浪鋪組烏龍箐段)的關山生物群。目前發(fā)現(xiàn)的化石僅有前附肢與部分頭甲,但是根據(jù)化石豐度推測,關山蝦可能是該生物群最優(yōu)勢的射齒類,或許能達到玉案山組(原筇竹寺組玉案山段)澄江生物群中雙肢抱怪蟲的優(yōu)勢程度。同樣的,關山蝦作為烏龍箐組的頂級掠食者,被認為是一種巨食性掠食者。究其原因,是因為在幾塊關山蝦的前附肢標本附近,發(fā)現(xiàn)有破碎的三葉蟲殼或者腕足動物的殼。等等,前附肢?這有可能可以表明,關山蝦僅僅依靠前附肢的力量,就能夠將三葉蟲或腕足動物撕開,然后送到后方堅硬的口錐(可能會有gls)中食用。從這項研究中,我們也可以徹底否認有些人提出“奇蝦吃不動三葉蟲”的論斷了。

? ? ? ? 關山蝦的化石目前僅發(fā)現(xiàn)了前附肢,部分頭甲以及口錐。相比于其他的射齒類動物,關山蝦與薄刃蝦(Laminacaris)二者形態(tài)非常相似。它們的前附肢都是屬于2柄節(jié)+1螯節(jié)類型。關山蝦第一柄節(jié)(靠前的那一節(jié),p1)與第一螯節(jié)(po1)均有成對的基部大刺,但是與抱怪蟲(Amplectobelua)不同的是,其pe1相對要長一些,且不同個體間與en1的長度比例有區(qū)別:有些標本pe1較長,有些則是en1較長。有可能是不同個體之間的個體差異,也有可能是關山蝦生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異速生長現(xiàn)象。


? ? ? ? 關山蝦P1的內葉有前后各1的輔助刺,而en1則含有一根后輔助刺與2~4根前輔助刺。與薄刃蝦不同,關山蝦輔助刺與內葉之間的夾角為銳角。關山蝦的附肢內葉還存在于po2~po11,po11~po13還具有背刺,最頂部一節(jié)(po13)還有一根粗壯的端刺,能夠做到有效殺傷獵物(手撕三葉蟲啥的肯定有它一份功勞)。
? ? ? ? 關山蝦前附肢的螯節(jié)高-長比大約為2:1,雖然比不上蘭氏蝦的5:1,但是也算是較大的高長比了。與大多數(shù)射齒類相同,關山蝦奇數(shù)節(jié)附肢內葉比偶數(shù)節(jié)要稍長一些。

? ? ? ? 關山蝦的口錐可能是典型的四放射型口錐四塊大齒板向內側突出,緊靠大齒板的是幾枚中齒板,小齒板則在大齒板形成的空隙之間,大約是45°角的位置。

? ? ? ? 在標本WLQ GLF 04中,我們可以看到關山蝦殘存的部分頭甲,包含了H-e與P-e兩部分,其中H-e接近方形,可能是不完整的原因;而P-e呈現(xiàn)較好的近橢圓形,長軸長約為13.4mm,短軸長約為4mm。

? ? ? ? 在新發(fā)布的文獻中,關山蝦被歸類到抱怪蟲科(Amblectobeluidae)中,原因是因為它含有基部大刺,以及具有en5>en3的特點。不過,單單憑借這種性狀,并不能去判斷它是否屬于抱怪蟲科,因為篩蝦科(Tamisiocarididae)的似形蘭氏蝦(Ramskoeldia consimilis)也有這一特征,而抱怪蟲科的里拉蟲(Lyrarapax)卻并沒有這樣的內葉分布。并且從現(xiàn)在的研究成果來看,射齒類的分類是非常難以建立的。不過為了敘述的需要,也為了方便了解關山蝦,這邊采用了2022年曾晗的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將關山蝦,薄刃蝦與開拓蝦(Innovatiocaris)一同放在奇蝦亞目的基干位置。不過,由于奇蝦類之間的關系在這幾年不斷變化,關山蝦的位置或許也會在后續(xù)的研究中一點點的改變。或許,當它更完整的化石被發(fā)現(xiàn)時,會有更加震撼人心的發(fā)現(xiàn)吧。


? ? ? ? 最后,感謝各位大佬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