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水之情,家鄉(xiāng)難忘。一味炸魚是味可戀的真情
以前我不明白爸媽為什么老喜歡吃魚,特別是用鹽先漬過一遍的魚。曬干之后再用滾油炸過一遍又一遍。記憶中炸魚總會出現(xiàn)在過年的飯桌上,有臘腸、有臘肉還有裹上一層厚厚面粉的炸魚,吃起來咸鮮口味,偶爾一次還算新鮮,多吃兩次就不覺得好吃了。但是每每看到爸媽吃這些炸魚、臘腸、臘肉滋滋稱道就倍感疑惑,有新鮮牛羊肉還有鮮肉,鮮蝦,難道不比這些美味嗎?直到一次家庭聚會飯后談話,聽著父親的故事明白一道平平無奇魚味背后的故事。

那個年代都不富裕,家家戶戶都是種田地,沒有現(xiàn)在這么好的條件。想吃葷腥是沒有的,小孩子都盼望過年,只有那時候才有新衣穿、有肉吃,平時沒有吃的就去河邊撈點鮮貨。都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這一方池水就養(yǎng)育他們的成長。記得那時候池塘的水質清澈,洗衣做飯都是用這里的水,下塘摸魚就是難得的好時機。網(wǎng)魚父子上陣忙活一下午終于收獲滿滿有一筐魚。池塘是大家,相鄰的多多少少要贈與一些,最后留下一部份帶回家。

雖說有一筐魚,可是家家按人頭算都是四五個、七八個,可不少。所以要想每個家人都能吃上這頓難得美味,而且不僅有吃,還能分夠要花點心思。首先用鹽鋪上可以去腥,增加保存時間,裹上面粉之后魚肉緊實還可以增加分量?,F(xiàn)在想起來小小一份炸魚蘊含著土地人的智慧和對家人的愛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