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斯(Alfredo Kraus)大師班講學紀錄(一)

一、有關聲音更深一層的闡述和聲音位置的安放
謝謝你們?nèi)绱藷崃业臍g迎,我感到非常榮幸能看到如此多的學員參于這次的座談會。首先,我要說的是聲樂這門藝術(shù)是非常神秘且深奧的。它是一種“不可說”的藝術(shù)門類。它是一種完全自發(fā),完全不靠外在媒介幫助產(chǎn)生的的聲音。我們有時候甚至聽不到它確切的音響效果,因為我們的耳朵同時要兼顧所發(fā)出的聲音和發(fā)出后的聲音效果(譯者注:主要是共鳴腔體打開的時候,耳朵的后反神經(jīng)會完全受影響,所以歌者主觀的聲音和客觀的聲音經(jīng)常是不一致的。)所以我們是不知道我們的聲音產(chǎn)生效果是怎樣的。我要重申一次:我們是摸不著它也看不著它的。
我們可以看到鋼琴上的黑白鍵,卻看不見我們的聲音。雖然如此,它卻可以聽得見,這就是聲樂藝術(shù)神秘的地方。這就是為什么它會比其他器樂更令人著迷原因。因為我們就是樂器本身,而且必須要運用我們的內(nèi)在的感覺來控制它。

為什么人們常在談論聲音位置安放的時候,總是沒有給于任何的闡述?我們總是說“把聲音放在面罩上”,其實就是把聲音放在我們臉頰后的顴骨上(原注: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稱之為“面罩”的原因),就像天然的擴音器似的。反而在我們的喉嚨里,我們什么也找不著。
但話又說回來,我們的聲帶周圍是由一些細微的粘膜組織和小肌肉群所組成的,它們都有幫助產(chǎn)生聲音的特點。而對我們來說,要想發(fā)出好的聲音,就須通過使用“氣柱”(譯者注:它是在聲音完全暢通之時所形成的氣息支柱,氣柱使用越強而有力,所發(fā)出的聲音越堅實洪亮。)通過聲帶,聲音越往前送,坐在大劇院的聽眾越會聽的清楚??壳暗穆曇?,更多是來自面罩共鳴的運用。如果我們一直保持在面罩共鳴,才能更好的運用“面頰擴音器”。(原注:就是我們之前所提到的臉頰后的顴骨位置,如果我們按放的位置越高越靠前,我們的鼻竇也會跟著震動起來……)為什么我們說聲音要安放在“面罩”上呢?我們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我們的聲樂前輩發(fā)現(xiàn)了有一個拉丁元音能使聲音安放在非常自然的“面頰擴音器”的位置上,那就是“i”(如:igloo),但這對于聲樂初學者來說卻是一個非常難唱的元音之一。

試找一個聲樂初學者來作一項試驗。當他們發(fā)出“i”的時候,他的位置就已經(jīng)到位于靠前的,明亮的,且正確的安放在“面罩”上。當他發(fā)出“e”元音時(如:excellent),聲音的位置與元音“i”相比,已明顯往后了,如果我們再讓他發(fā)出元音“a”(如:arrive),他的聲音早就告別了我們所謂的正確聲音位置,而聲音已完全落在喉嚨上了。經(jīng)常很多人因為說話非常糟糕,而跑到咽喉科那兒糾正嗓音位置。其實我們是完全可以脫離這一些問題的。如果我們能夠在說話的時候,注意把每一個咬字都放在元音“i”的位置上,就不用費勁跑去見嗓音專家了!
(轉(zhuǎn)載于微信公眾號溫度古典音樂,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