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怎樣進行高質(zhì)量的對話?
歷史戰(zhàn)爭電視劇里面,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兩個國家之間,如果談判談不和,只能用刀槍火炮等暴力解決問題。
電視劇用直觀、形象的方式告訴我們,用暴力解決問題,往往沒有真正的贏家,通常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也會存在溝通不暢的問題,遇到這種情況,只有掀桌子這一條路嗎?肯定不是的。
我們今天要聊的,就是怎樣進行非暴力溝通,怎樣進行高質(zhì)量的對話。
非暴力溝通四個技巧
其實,暴力溝通的定義不僅僅是武力掀桌子,它還有更多隱性的表達。
除了說臟話,還有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拒不回應、隨意打斷、出口傷人等等,不要否認,這些暴力的言語你肯定用過,也肯定遭受過。
而非暴力溝通,指的是溝通雙方專注于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請求,認真傾聽,互相尊重,用友好的語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技巧一:觀察
觀察強調(diào)的是:把我的觀察和我的評論分開。
比如說:孩子考試沒考好,家長很生氣。此時最差的說法是:“你是不是智商有問題?”
這句話是家長的評論,是帶有主觀傾向的表達,也是生氣時不理性的表達。
如果按照非暴力溝通的模式,可以先表達觀察,再說自己的評論:“你這次又沒考好,已經(jīng)連著三次考不好了”。
我們過去的表達方式,習慣于用評價來表達意見,但評價并不是事實。正如上面這個例子,評價是非??陀^的,也有可能是非常不理性的。
而非暴力溝通,強調(diào)把觀察和評論分開,強調(diào)客觀描述事實,而不是用評價代替事實。
技巧二:感受
感受說的是,要表達我們的情緒和感覺,而不是想法。
還是孩子考試這個例子,通常家長可能會這樣說:“連著三次都考不好,不是學習的料咱們就退學”。
這句話,家長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帶著指責、威脅的意思。
如果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家長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覺時會怎么說呢,他會說:“你考試沒考好,爸爸覺得很失望”。
這種非暴力溝通的表達方式,使溝通雙方都站在對等的溝通水平上,而不是指責和威脅。
技巧三:需要
這點說的是,我們要直接表達自己的需要。
從上面兩點,我們可以看出來,在生活中我們習慣用評論來表達自己,而我們表達的根本目的,或者說我們溝通的根本目的,是表達需要的需要。
沒有人生來就是為了口吐芬芳惡心別人的,沒有人生來是為了語言暴力別人的,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有各自的使命和任務,為了更好完成任務,我們就要學會好好說話。
提需要的重點,是把自己的需要和對方的期待分開,比如說“能不能幫我聯(lián)系一下張老師”,而不是“都怪你沒有及時聯(lián)系張老師,害我錯失了機會”。
這樣指責性的語氣,通常換不來想象中的配合,很有可能換來對方情緒上的反抗。
技巧四:請求
提出請求,即是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們做什么,而不是命令他。
比如在親密關系中的溝通,如果我們長期用命令的語氣要求對方做一件事,很有可能會得到對方的反問:“憑什么?”
因為在平等的關系中,我們可以提出請求,但我們不能強制別人答應請求,用俗話來說就是“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
而命令的語氣,很容易讓對方感覺到自己被道德綁架,從而引發(fā)對方情緒上的反彈。
以上是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技巧,總結來說,我們不必以關系、道德來綁架他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因為這樣是不可持續(xù)、不可能長久的。
高質(zhì)量的溝通,是我們能分清各自的職責,能分清自己的需求,展開平等對話,而不是指責、嘲諷、否定。
非暴力溝通就是擺出這樣的姿態(tài):如果你愿意靠近我、理解我、和我一起走向更美好,我認賬并感激不盡,愿意與你一起共創(chuàng)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