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道德經(jīng)》:表現(xiàn)失道失德的人,結果都會怎么樣?
【原文】
希言自然。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今譯】
少發(fā)教令是合于自然的。
所以狂風刮不到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誰使它這樣的?是天地。天地的狂暴都不能持久,何況人呢?
所以從事于道的人,就合于道;從事于德的人,就合于德;表現(xiàn)失道失德的人,就會喪失所有。同于德的行為,道會得到他;行為失德的,道也會拋棄他。
統(tǒng)治者的誠信不足,人民自然不相信他。
【我讀經(jīng)典】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天地的狂暴都不能持久,何況是領導者的高壓政策呢?以法戒禁令捆縛人民,只會使人民“畏之,侮之”,畏懼你,輕侮你,拋棄你!

《論語》中有言:“德不孤,必有鄰”,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正如有句話叫:“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領導者如果行“清靜無為”之政去輔助百姓,則百姓當有安寧平和的風氣以相應;如果恣肆橫行,表現(xiàn)失道失德,則當有背戾抗拒的行為以相應;如果誠信不足,朝令夕改,則當有不誠信的態(tài)度以相應。
所以說“希言自然?!鄙侔l(fā)教令是合于自然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