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法方藥,理是中醫(yī)的理論,法是治法、治則,方是藥物配伍組合的形式。古方的應用不能
2023-10-04 19:54 作者:中醫(yī)師張先生 | 我要投稿
理法方藥,理是中醫(yī)的理論,法是治法、治則,方是藥物配伍組合的形式。古方的應用不能脫離中醫(yī)理論和治法的指導。吳鞠通師法葉天士立銀翹散一方,此方“純然清肅上焦,不犯中下,無開門揖盜之弊,有輕以去實之能”,銀翹散劑型采用煮散劑,亦是遵循薄味理上、輕劑療肺的理法。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劉獻琳教授指出,今人多以銀翹散入湯劑用,雖然也能取效,但有浪費藥品之弊,甚者有以此方為丸,殊失吳鞠通立方之旨,若做沖劑,則甚為合適。配伍、劑型、用量等都是方劑起效的關鍵,而這些都不能脫離理論及治法的指導。 古方加減化裁,乃至方子劑量的加減化裁,并非單純的見一癥則增,少一癥則減,而是要在理法指導的基礎上,把握病機,有所依據地加減化裁。針對臨證加減,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周鳳梧教授指出,“如果遇有復雜證候,更是東加一味,西添一味,壘床架屋,藥味重復,成了無制之師。這樣就很可能導致‘粗工不解讀,妄意施用,本以活人,反以害人’之咎”。 雙重標準判定療效 古方的應用及其療效評價,也應符合中西醫(yī)雙重標準,既要改善臨床中醫(yī)的臨床癥狀,又要使西醫(yī)檢驗指標恢復正常。如酸甘化陰治法是治療肝病常用的治法,其代表古方如芍藥甘草湯、滑氏補肝散等,國內外大量研究發(fā)現肝細胞酸堿環(huán)境影響肝細胞對酶的釋放,PH值越高,酶釋放多且快,PH值越低,酶釋放少且慢,中藥的酸味藥可能對肝細胞的酸堿環(huán)境有調節(jié)作用,并有減輕肝細胞內酶的滲出作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