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陰符經(jīng)》下篇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宇宙萬物,為什么會有生命,并且生命存
在生死現(xiàn)象呢? 這個問題,我們現(xiàn)在所能接觸
的知識,沒人能給出來回答,要么就是錯誤荒
誕的解釋。實際上,這個問題非常簡單。
天地陰陽二氣相合,而生萬物,這是生命
起源的原因。天地陰陽二氣相推,而演萬物,
這是生命存在生死繁衍現(xiàn)象的原因。
陰陽相推,表現(xiàn)為時變命移。地球上的生
命,都是天地的造物,日地運動,陰陽互生互
合互成,產(chǎn)生時節(jié)變化,時節(jié)變化,推動生命
造化。到了應(yīng)該生的時候,萬物便會生。到了
應(yīng)該死的時候,萬物便會死。這便是天生天殺
之理。
時為何會變? 因為天體的運動。天體為什
么會運動? 我們現(xiàn)在比較主流的解答是,因為
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所以天體必須
得運動。但是這個答案是錯誤的,以現(xiàn)象解釋
現(xiàn)象本身,等于什么也沒說。
靜止真的是相對的嗎? 并不是。道便是絕
對靜止的,道不錨定任何他者,它只錨定自
己,所謂道法自然。這里的自然,并非自然界
的意思,而是自己本來的樣子的意思。道為什
么是絕對靜止的,后面我們會詳細說。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
萬物得天地造化得以生,所以天地為萬物
所盜。人得萬物養(yǎng)育得以生,所以萬物為人
所盜。人盜萬物的同時,對萬物具有再造化之
功,所以人反過來又為萬物所盜。
在陰符經(jīng)里,賊和盜相呼應(yīng)。天有五賊,
盜天以化萬物。人掌握天道,盜萬物并也為萬
物所盜。賊為道之機,盜為道之用。
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如果天地經(jīng)常出現(xiàn)災(zāi)變天氣,風(fēng)不調(diào)雨不
順,萬物就無法正常盜天地之機,就無法正常
地生存繁衍,災(zāi)異的天氣,所生出來的萬物,
就會是妖異之物。
萬物妖異化,人吃了這些妖異之物,也就
無法正常的盜萬物之機。無法盜萬物之機,就
無法正常的生存繁衍。
通常情況下,天地除非出現(xiàn)崩壞,否則不
會出現(xiàn)長周期的災(zāi)異。所以,如果天氣出現(xiàn)了
災(zāi)異,環(huán)境出現(xiàn)了災(zāi)變,萬物出現(xiàn)了妖異化演
變,那一定是人不按照天道來改造萬物所造成
的后果。
萬物妖異化,人盜妖異之機,也會隨之妖
異化。人妖異化之后,以不符合天道的妖異之
術(shù)來改變?nèi)f物,又會加速和加重萬物的妖異
化。這樣下去,最終會造成萬物和人的雙重滅
絕。而妖異化的萬物和人,又會損害到天地。
這是三盜相害的情形。而三盜相宜的情形
又是怎么樣的呢?
首先,天地不會出現(xiàn)長時期的災(zāi)異天氣和
環(huán)境,萬物得以造化而生。人不會違背天道,
來改造萬物,這樣萬物就不會妖異化。人盜
天然之物,而生天然之人類。反過來,天然之
人,以天道之理統(tǒng)御萬物,又能更好的改造萬
物,輔萬物以自然。這樣便是三才既宜,萬化
既安。三才,為天地人三者。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
在上古時期,三才相盜,主要體現(xiàn)在農(nóng)業(yè)
生產(chǎn)上。百姓得天時而作,到了農(nóng)時再進行
相應(yīng)的農(nóng)事。這樣的話,莊稼就會豐收。萬物
盜天地之機,到了春天得以生長。人盜天地之
機,得以種莊稼來養(yǎng)活自己的家庭。莊稼盜人
之機,得以生長興旺。
人和萬物俱興旺,關(guān)鍵在于天時。所以
說,食其時,百骸理。這里的百骸,并不是單
純狹義地指人的身體,而是泛指天下之身。圣
王以天下為身,所以他治理的是天下。
賊,盜,食,三個字用的都很妙,十分的
生動形象,具有很強的畫面感。賊為道之機,
盜為道之用,食為道之能。
動其機,萬化安。
得天道,才能治理天下。時機已到,時至
必動,動則必成。圣人大業(yè)成,則天下萬化俱
安。
不僅治國如此,對于普通人,治身治家更
是如此。道理都是相通的,只是運用的對象不
同。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人們通常只知道用人之道去改變世界,而
不知道用天之道去改變世界。而要用天地造化
之能,來為自己服務(wù),改變世界,就需要絕棄
人的主觀意志,而遵循天地之理。
神這個字,在中國文化里,本意指的是造
化之良能。并非指像妖怪一樣的那種神神鬼鬼
的奇怪東西。這個極其崇高的字,受蒙昧不開
化的夷狄文化污染,以至于現(xiàn)在的人,一提到
神這個字,就聯(lián)想起各種荒誕的妖怪形象。
把妖抬高稱為神,這就存在一個很嚴重的
問題,天地創(chuàng)造萬物,被歪曲成是一個妖怪
創(chuàng)造萬物,這個荒誕絕倫的思想,還被人稱
為有神論。有人反對妖怪創(chuàng)世說,則自稱為無
神論。于是就出現(xiàn)了有神論和無神論之辨。實
際上,有神論和無神論的說法,都是完全錯誤
的,應(yīng)該說是有妖論和無妖論才對。
關(guān)于有妖論和無妖論的說法,我們要一直
反復(fù)的說,不停的說。只有這樣,中國人才會
珍視自己的文化,才會有意識地拒絕被劣等文
化污染,已經(jīng)被污染的部分,則要進行徹底的
文化清污。
華夏既不是有妖論文明,也不是無妖論文
明,我們是神族文明。沒有神,天地怎么創(chuàng)造
萬物呢? 沒有神,為什么華夏又自稱神州呢?
顯然,神作為天地造化之良能,是永恒存在
的,不然生命就不會出現(xiàn)。
華夏文明和夷狄文明,最顯著的一個區(qū)別
就在于,中國人認為,是天地造化萬物,這個
造化之良能,便是神,中國人是神州,中國人
是神族。而夷狄們則認為,是妖怪造化萬物,
它們妄稱這些妖怪為神,他們生存的地方是妖
州,他們的人民則是妖奴。中國的每一個神族
之人,都凌駕于他們的創(chuàng)世妖之上,都比他們
的創(chuàng)世妖,更加的高貴和偉大。因為這是文明
上,人對妖的壓倒性優(yōu)越。
人知其神之神,是說人對外物的改造之
能。人對自然的改造,效能最大的是利用天地
的造化之能,而不是用人之能。其不神,指絕
棄妄為。不神之所以神指的是,人絕棄妄為,
循天理而作為,才能成大業(yè),平天下。對于個
人的治身來說,也是如此。
推而廣之,萬事萬物都有其時機。做任何
事,都得考慮歷史的進程,這個歷史的進程就
可以理解為天時,天機,造化之神。
如果順應(yīng)了時代,隨便做一點微小的努
力,就會獲得巨大的成功。如果悖逆了時代,
則越努力越失敗。功業(yè)從何而來? 在于把握機
會。機會從何而來? 在于觀察時變。時變從何
而來? 在于理解時代。
日月有數(shù),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人如何才能絕棄自己的妄為,而遵循天道
化育萬物呢? 在于觀測日月運行的恒常規(guī)律,
通過天文觀測和計算,建立人容易理解和運用
的象數(shù)模型,再根據(jù)象數(shù)模型建立歷法。
大小有定,是指日月運行的天文之數(shù),是
恒定的。具體的來說,是指歷法中的年月日時
分秒,以終為始,從一開始算,過完一個周期
之后,又復(fù)歸于開始,然后周而復(fù)始。
圣人掌握天文歷法,就可以指導(dǎo)百姓進行
農(nóng)事勞動,就可以化成天下,此為圣功生焉之
意。天地造化之功,不僅可以運用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上,而且可以運用在一切事物上,因為天下萬
物都是天地所生。
圣人循天道治理天下,天地造化之能,才
能被運用到百姓的生產(chǎn)生活中。以天地之理,
造化天下萬物,是謂神明出焉。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盜,盜天地造化之能化萬物為我所用。
機,指天機。盜機,指盜天地造化之能的時
機和原理。
天下沒有人能看到天道,也沒有人知道天
道。在上古時代,主要是指運用天文和歷法,
觀象授時,來指導(dǎo)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君子得之固躬,躬這里是指生命的意思。
固躬和后面一句里的輕命相對應(yīng)。君子得天
道,施天時運萬物,則能德布天下,定萬物,
化萬物,安萬物,萬物得以定化安則能命固,
此謂固躬。
小人得之輕命,小人雖得天道,但不能德
布天下,則萬物無以定,無以化,無以安。萬
物不得以定、化、安,是以小人輕天下萬物之
命。
陰符經(jīng)認為,最好的統(tǒng)治者,是以天道統(tǒng)
治天下,并能以天道化萬物,這樣才能天下萬
物之命皆有所安。
其次,比較差的統(tǒng)治者,是雖然繼承了天
道機密,但是卻背離天道,不能以道來統(tǒng)治天
下,妄施妄為,則必定會禍殃天下,使得萬物
無以定,無以化,無以安。
最差的統(tǒng)治者,是那種既不得天道,又以
妄為常的妖妄之人獲有天下。這種人統(tǒng)治天
下,沐猴而冠,師心自用,愚不可及,自以為
是,貽害無窮。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
統(tǒng)治者如何才能不背離天道呢? 此句接上
一句,給出了對這個問題的解答。
瞽者善聽。瞽者,指盲人。眼睛瞎的人,
聽力會特別好。聾者善視,耳朵聾的人,視力
會特別好。絕利一源,指目耳口,塞閉其中之
一。用師十倍,不是狹義地指用兵,而是指統(tǒng)
天化物。天子以何為兵? 天子以天地為兵。
三返晝夜,指眼耳口塞閉終日。引申為天
子至虛至靜之守,方能須臾不離于大道。用師
萬倍,君王不失于道乃統(tǒng)天,故能用道之極,
用道之全。
很多人讀到這里又要困惑了,說陰符經(jīng)的
讀者對象是天子,那對于我們普通人有什么
用呢? 天子統(tǒng)天化物,普通人以一己之身為
天下,自然也可以統(tǒng)天以化身。道理都是相通
的。
人身既天下,天下既人身。多數(shù)的人,其
實連自己一己之身都統(tǒng)治不好。問題出在哪里
呢? 在于不知道,在于妄為,在于以妄為常。
心生于物,死于物,機在目。
人為什么會失道并變得妖妄邪僻呢? 關(guān)鍵
在于人有機心。機心從何而來,在于為萬物所
污染。心既然可以生,那么也可以死;同樣,
心既然可以受污染,那么也重新洗滌干凈,重
歸于純白素樸,重歸于赤子之心。只有圣人,
才能用心若鏡,觀物而無所染。
莊子說:
”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
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
不載也?!比吮闶沁@么失道的。反其道而行之,
即可以復(fù)歸于道。
眼睛就如同一個開關(guān)一樣,自己的心是接
受污染,還是洗滌干凈,關(guān)鍵在于眼睛。睜開
眼睛,則精神外馳,閉目則精神內(nèi)守。
陰符經(jīng)在本句,闡述了心與物的關(guān)系,也
闡述了心、神、物、道四者的關(guān)系。通過這句
經(jīng)文,我們就可以把唯心論和唯物論,全部推
翻。
和那個無聊透頂?shù)挠醒摕o妖論之辨一
樣,另一個無聊透頂?shù)恼摖?,是唯物論和唯?/p>
論之辨。所謂的唯物論和唯心論,都是極其荒
謬的。它們本質(zhì)上是有妖論和無妖論之辨的派
生物。
唯物論認為,人的精神現(xiàn)象,來自于物
質(zhì)。唯心論認為,世界的物質(zhì)現(xiàn)象來自于人的
精神活動。都是多么的愚蠢透頂啊。
既不是物質(zhì)生精神,也不是精神生物質(zhì)。
正確的答案是,無論物質(zhì)現(xiàn)象,還是人的精神
現(xiàn)象,都來自于天地造化。所謂萬物,不過形
神而已,形主地之陰柔載質(zhì)之用,神主天之強
陽造化之能。
決裂形神,便如同決裂天地。唯心論者,
認為神能生形,無異于是認為天能生地。唯
物論者認為,形能生神,無異于認為,地能生
天。這都是極端愚蠢的思想。因為事實是,天
地是并生的,來自于同一片鴻蒙之氣,清陽者
為天,沉濁者為地。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fēng)莫不蠢然。
天生萬物,聽任萬物自然而然的自生自
長。并沒有任何施恩于萬物之意。而萬物莫不
尊道而貴德,共仰一天而得以生存繁衍,這又
是天之大恩的體現(xiàn)。
迅雷,指春雷。烈風(fēng),指春天的東風(fēng)。天
地陽氣生發(fā),溫暖的春天到了,春雷和春風(fēng),
激蕩迅烈,并無加恩于萬物之意。而萬物莫不
蠢然而動,新一輪的生命開始萌發(fā)生長,如受
天之大恩方得以生。
蠢然,有驚蟄之意。春雷出,萬物驚蟄復(fù)
蘇而生機盎然,所以在中國文化里認為,萬物
出乎震。震為雷之象。
至樂性余,至靜性廉。
天地生物,物皆有天命。天命,謂之性。
與天地萬物相和,則有至樂。有至樂者,則天
命全,命全則性余。至樂性余,講的是不與天
地萬物違其和。
至靜性廉,至靜者,則性自正。自正之
人,則不會刻意勉強,亦不妄為,不施人為智
巧之道于天下。并能靜篤而勤守,不離天之
道。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氣。
天之私,是為了造化萬物,并讓萬物和諧
共生,井然有序。但實則是,萬物各取其所
需,各成其所是,各為其所自然。這是用之至
公。正因為其用之至公所以才能就天之私,造
化萬物,并使萬物和諧有序,自通天倫。
天是如何統(tǒng)御萬物,實現(xiàn)造化之功的呢?
其奧妙在于,天以一氣統(tǒng)御萬物,以時節(jié)地理
分一氣,故能因氣之分,而成物之性。并以氣
之變化,而演萬物之變化。擒在先秦,通作禽
字。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萬物變化之本,莫過于生死。天生則生,
天殺則死。生死現(xiàn)象,根本的原因在于天地的
運行。如果天地不運行,陰陽不交合,不可能
發(fā)生和存在生命現(xiàn)象。
既然生命為天地運化之產(chǎn)物。那么,天運
有數(shù),萬物也有命數(shù)。天運之終,則下一輪生
命開始,當生命開始后,便隨著天運,奔赴死
亡,也就是一個運數(shù)周期的終點。這是生者死
之根。
在終點,上一個周期結(jié)束,下一個周期開
始,舊的生命結(jié)束了,新的生命又開始了。這
是死者生之根。
天地之運,每一個周期過后,還是同樣的
天地。所以,萬物通過一世又一世的繁衍,來
應(yīng)對天運周期變化。天地不死,所以萬物之
精神也不死,因為萬物精神只是天地精神的
造物,或者形象地說,萬物都是天地的子孫后
代。
對于人來說,一世之生死,不過就如同草
木的一個春秋。而人只要子孫后代繁衍不息,
他的生命就可以一直延續(xù)下去,天地有多久,
他的生命就可以延續(xù)多久。所謂壽敝天地,并
不是指一世生命可以和天地同樣長久,而是
指人可以通過萬世傳承,使自己的生命延續(xù)到
壽敝天地。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人只要不絕
戶,他本身就是永生的。
在中國文化里,一個人的上一世,是自己
的父母,下一世,是自己的子女。子子孫孫無
窮匱也,子孫以祭祀不輟,這便是萬世傳承。
那些愚昧不開化的野蠻民族,他們是難以理解
這個道理的。而這些愚昧不化的獸人民族,他
們卻認為人的下一世,是死后的世界,這是極
端愚蠢的思想。因為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死后
世界。一世生命的終結(jié),不過就是陰陽二氣的
彌散罷了。氣聚為生,氣散為死。氣散了,哪
里還存在什么死后世界。剩下的,只有自己的
子孫后代,在延續(xù)著自己的生命。
要弄明白生命的來源,生命的演化和繁衍
的推動力,就自然能看穿并唾棄那些蠻愚獸人
們的精神病狂想,和他們所臆想出來的病態(tài)幻
景。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根據(jù)上一句生死互根,生死相徒之理,我
們可以得知,生生者不生,殺生者不死。
殺生者為害,但其結(jié)果卻是不死,導(dǎo)向了
恩,是以恩生于害。生生者為恩,但是結(jié)果卻
是不生,導(dǎo)向了害,是以害生于恩。
治人事天,治身御物,莫不如此。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時物文理哲。
古人所說的文理,和我們現(xiàn)在所理解的文
理是大不相同的。古人首先是觀察天象,然后
總結(jié)出來天象里面所呈示的結(jié)構(gòu),這叫天文。
得出結(jié)構(gòu)之后,再用象數(shù)模型來簡化這些結(jié)
構(gòu),便有了數(shù)學(xué)。有了數(shù)學(xué)之后,觸類旁通,
再用數(shù)來推算萬物,這便有了理。文是象的產(chǎn)
物,數(shù)是文的產(chǎn)物,理是數(shù)的產(chǎn)物。
愚人觀察天地,得出天地萬象的結(jié)構(gòu),以
結(jié)構(gòu)再推算出來數(shù)理模型,認為這便得天道成
圣。其實這并非至道。
因為天地不停運行,萬物就會不停的生死
演化,不理解變易之道,就無法理解宇宙未來
會怎么樣,就無法對人的命運,給出前瞻性選
擇,做出吉兇判斷。
所以,我認為,應(yīng)該掌握天地運化的動態(tài)
數(shù)理模型,察時變來化成萬物,才是真正的至
道,才算是真正的至圣。哲和圣相對應(yīng),都是
指圣的意思。所謂,時也,命也。
天有命,而時有窮通。只知天命,而不察
時變,就不得窮通之道。不得窮通之道,就無
法避兇化吉避禍趨福,通達于天地間。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虞是指預(yù)料之意。愚虞和后面的奇期相對
應(yīng),指缺乏根據(jù)的預(yù)測和不合實際的期望。當
人們無法理解變易之道,那么就對未來缺乏進
行判斷的依據(jù),只能依靠占卜和一些巫術(shù),來
臆測未來的變化。
算卦,跳大神,算命,占星術(shù),讖緯之術(shù),
奇門遁甲,紫微斗數(shù),還有那個愚蠢無比的星
座,也就是西方占星術(shù),都是愚虞和奇期,也
就是愚蠢的缺乏依據(jù)的,對未來變化的判斷方
法。
數(shù)本是天文的產(chǎn)物。反過來以人隨機生成
之數(shù),來倒推現(xiàn)實中天象之變,這無異于是拉
車的馬死了,用后面的馬車放前面帶著死馬
奔跑。顯然,這是因果倒置了。對于未來的迷
茫,驅(qū)迫著人們用結(jié)果來倒推原因,這是所有
愚虞和奇期產(chǎn)生的根源。
他們以這些愚蠢的預(yù)測和不切實際的期望
為圣人之道,預(yù)測錯了,怪自己心不誠,預(yù)測
對了,認為自己靈驗了。我認為,這樣是很預(yù)
測的事,我不以這樣的愚蠢做法為圣人之道。
而是以變易窮通之機,為圣人之道。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水,天之道?;?,人之道。沉水入火,指
喪天道舉人道。
君王雖察天文地理,不察時物變易之道,
雖知天命,但不知變易之道,窮通之機。這樣
的君王,雖略知天道,但是會刻舟求劍一般,
以人道施行于天下,其結(jié)果,就會造成天下失
道,萬物失宜。最終,天下大亂,自取滅亡。
陰符經(jīng)講了兩次火,前一次是火生于木,
禍發(fā)必克;這次講的是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這兩句講的道理都是,如果喪天之道而舉人之
道,來治理國家,都會造成天下崩壞亡亂的后
果。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
我們在前面開篇說了,天地萬物是絕對的
動,而道則是絕對的靜。為什么道是至靜至虛
者,我們來推理一下就知道了。
宇宙天地萬物生于一,天地萬物都是一體
的,那么在宇宙萬物未生之前,未有物,未有
形,什么也沒有。動,是物才有的現(xiàn)象。在未
有物之前,所以沒有任何的動,只有靜。有物
之后,才有形質(zhì),在未有形質(zhì)之前,道便是至
虛者。
至靜至虛的一,是如何分化并演化出來天
地萬物的呢? 我們來看下《列子·天瑞》篇里
的宇宙創(chuàng)生論。
子列子曰:
“昔者圣人因陰陽以統(tǒng)天地。
夫有形者生于無形,則天地安從生? 故曰:有
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
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
也;太素者,質(zhì)之始也。氣形質(zhì)具而未相離,
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
也。”
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
天地生,則陰陽二分。天地陰陽二氣,互
根互生互化互成,為互浸。陰陽二氣之間的此
消彼長,陰極而生陽,陽極而生陰,為陰陽互
勝。
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陽氣長一份,陰氣便退一分,同樣,陽氣
退一分,則陰氣進一分。這便是陰陽二氣相
推。陰陽二氣相推,則有四時生,四時生則演
化萬物。是謂萬物變化順矣。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
在陰符經(jīng)里面,自然之道,有三重。第一
重,是格物致知,體察天地文理。第二重,是
體察天地萬物變易之道,觀象授時,通達時
變,以時物文理制作天文歷法。第三重,也是
最高的道,是體察自然至靜之道。
圣人知道,自然之道不可違,所以制自然
無為之道統(tǒng)治天下,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
道至靜至虛,無名無狀,無物無象,所以
無法用律呂吹氣和圭表測影的方法來測知觀察
道。既然無法觀察,所以也更不能給出關(guān)于道
的數(shù)理模型。是謂律歷所不能契。
我們的祖先,最開始發(fā)明樂器,不是為了
娛樂,而是為了測地氣。這是中國文化里音
樂的源頭。用律管飛灰的方法,定音律,定節(jié)
氣。而且所定節(jié)氣,跟圭表測影所觀察的節(jié)
氣,完全一致,是不是太神奇了? 所以后來,
中國禮樂中的音樂,是為了教化以定人的,也
不是為了娛樂的。
僅僅通過樂器,就可以定天地節(jié)氣,定人
心,定人倫,定禮儀,不得不說,我們的祖先
太偉大了太聰明了。
契,古同鍥,用刀子刻的意思。古人占天
象,占地氣,所占之數(shù),都會刻在骨頭、龜甲
和青銅器上,
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shù),昭昭乎近乎象矣。
至靜之道,雖為律歷所不能契,但道生天
地萬物所呈示出來的萬象,則是律歷可以契
的。觀天象,得天文,察天文,而得天數(shù),因
天數(shù)而制歷法。因歷法而制天理,八卦甲子便
是歷法。天地造化萬物之神機,便秘藏在這些
歷法和天理之中。
我們懂得了陰陽五行八卦,年月日等歷法
等易理,循天地變易之理,知陰陽相勝之術(shù),
觀察萬事萬物,就如同有天象可循一樣,那樣
的昭然可鑒。
人們最關(guān)心的是什么? 那就是未來的變
化。在這點上,古人和我們一樣。在殷商的甲
骨文卜辭里面,絕大多數(shù)都是在占問未來某時
某事會怎樣這種事。萬事萬物莫不托于陰陽,
所以我們只要掌握了天地變易之理,那么我們
就能夠深刻理解現(xiàn)在所發(fā)生的一切事,和未卜
而知未來的事。就如同親眼看見一樣,所謂洞
若觀火。
理解了我們所寓于的這個天地,便能理解
了天下所有事。君王用道,可以平天下。百姓
用道,可以理身理家理業(yè)。對于每一個人來
說,機遇在哪里? 在于理解自己所處的時代,
以及即將到來的新時代。如何才能理解所處時
代,理解未來的時代呢? 答案是,需要先理解
天地和歷史。
天地是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一切的起
源,也是一切的歸宿,同時也是一切的推動
力。我們理解了這一切,就可以做到用天之
道而定萬化,定萬化而成大業(yè)。這便是天人合
發(fā),用師萬倍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