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至民國高平碑刻中民間信仰組織研究
清代至民國高平碑刻中民間信仰組織研究——以關帝會為中心的考察
《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年01期 閆愛萍1,楊 波2
(1.山西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2.河北大學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071002)
【摘要】 民間信仰組織是了解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重要維度,也是歷來學術界關注的重點問題。山西省高平市保存數(shù)量眾多的關帝廟,其中的碑刻資料也印證了各歷史時期地方民間信仰組織的興盛。梳理現(xiàn)存清代至民國高平地區(qū)關帝廟碑刻中涉及關帝會的記載,可以清晰地了解關帝會具有普遍性和延續(xù)性的組織結構、活動方式、特定功能和性質(zhì)。關帝會所具有的這些特征,與村社有鮮明的不同之處。在系統(tǒng)的探究之下,將會對傳統(tǒng)社會民間信仰組織問題和民間信仰宗教屬性的認知方面有進一步提升和拓展.
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宗教組織歷來是學術界研究的重點問題。國外學者Steven Sangren較早關注這一問題①,之后的諸多成果則主要集中在晚清和民國時期。日本學者在二戰(zhàn)之前對于中國華北地區(qū)的農(nóng)村做了大量田野調(diào)查,代表性行動主要是滿鐵調(diào)查,其中涉及了很多地方宗教組織的情況收集。日本學者Tanigawa Mi-chio(谷川道雄)是最早關注中國傳統(tǒng)社會“地方組織”的學者,杜贊奇將這種共同體稱作“文化網(wǎng)絡”2,認為這種組織和地方社會、經(jīng)濟和政治具有廣泛聯(lián)系。此后,西方學者從更新穎的角度,帶著明確的問題意識研究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地方組織。在二戰(zhàn)之前影響較大的就是社會人類學家MauriceFreedman和其他學者在香港地區(qū)進行了大量田野調(diào)查工作。Helen Siu 在廣州潮連調(diào)查,運用歷史和人類學的視野,集中考察這個地方社會的建構,認為親屬組織和信仰組織都是重要的因素,雖然她已經(jīng)提到了“文化組織”在塑造地方權力網(wǎng)絡中的重要性,但顯然她的研究沒有像杜贊奇的研究那樣受到的關注多①。通過臺灣地區(qū)宗教組織的考察,Kristofer Schipper提出宗教組織在臺灣地區(qū)的重要性。②相較之下,國內(nèi)學者也做了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李景漢和顧頡剛對于妙峰山香會組織的調(diào)查。③對于宗教組織是否具有獨立性,楊慶堃認為中國民間信仰屬于“彌散性宗教”,其特質(zhì)就是其教義、儀式與組織與其他世俗的社會生活與制度混為一體。④因此楊氏似乎認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缺乏完全獨立的民間信仰組織。烏丙安也認為中國民間信仰沒有像宗教教會、教團那樣固定的組織機構。⑤近年來,有的學者在地方調(diào)查中也發(fā)現(xiàn)了香社、香會等民間信仰組織,并以此來反駁楊氏的說法。@
本文以山西高平地區(qū)關帝廟現(xiàn)存碑刻為田野對象,對圍繞關帝廟活動的關帝會組織予以考察。關公信仰的組織研究國內(nèi)也有不同學科的學者有所涉及。① 但綜觀關公文化研究成果,對關公民間信仰組織的考察遠遠不夠。筆者近年來多次前往高平進行田野調(diào)查,收集到幾百通關帝廟中保存的碑刻資料,其中有不少關帝會的資料。本文在這些資料的基礎上,解讀關帝會的各類問題,對明清時期民間信仰組織予以進一步思考。
一、關帝會的普遍性和存續(xù)時間(一)關帝會的普遍性
乾隆《高平縣志》載∶高平地近太行,四山環(huán)繞,袤延百里,古作戰(zhàn)場。然而城郭則完,丘陵殊秀。疆隅廟署,儼有規(guī)模⑧。根據(jù)我們"地毯式”的田野調(diào)查,高平463個行政村中現(xiàn)存1685座廟宇,關帝廟、關帝閣、春秋閣等與關公信仰有關廟宇達209座,占到12.4%,而且這還不包括其他廟宇中關帝殿的數(shù)量。眾多廟宇中以炎帝廟的歷史淵源為最早,以關帝廟數(shù)量為最多??梢哉f炎帝廟是高平地區(qū)社廟傳統(tǒng)的淵源,而關帝廟是高平地區(qū)社廟傳統(tǒng)在明清時期最集中的體現(xiàn)。圍繞著關帝廟的信仰活動,一些村落還有關帝會的組織,詳見表1(依據(jù)高平地區(qū)現(xiàn)存關帝廟碑刻資料整理而成,碑刻出處從略)。
為了便于統(tǒng)計和研究,我們把關帝廟碑文中所有出現(xiàn)的以“會”來命名的組織都統(tǒng)稱為關帝會。實際上在碑刻中有多種稱呼,如春秋會、尚義會、結義會、關圣會、神圣會、圣賢會、千秋會、忠義會等受關公“義”方面影響較大,且名稱中“義”內(nèi)涵較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圣賢會名稱一般出現(xiàn)于明末清初,時間較早。另有與搖會功能類似的積成會、立成會、復成會這類名稱。如果沒有具體名稱,則只是簡單用會、搖會、拔會來稱呼。表中還有三個關帝社,它們與關帝會沒有實質(zhì)性區(qū)別。若同一關帝廟中前后存在兩個會,其名稱是不會沿用的。高平現(xiàn)存有記載關帝會碑刻資料的關帝廟35座,其中鳳和、西南莊和西沙院分別有兩塊碑刻,而康營東西兩座關帝廟都存有關帝會碑刻。
從關帝會分布圖(見圖1)可以看出,關帝會組織分布在高平各地,大多數(shù)鄉(xiāng)鎮(zhèn)都有。而且有的地區(qū)由于廟宇和碑刻被破壞、損毀,因此可以推測歷史上的廟宇及碑刻要遠遠大于現(xiàn)存的規(guī)模和數(shù)量。
(二)關帝會存續(xù)時間
常樂關帝廟順治十七年(1660)碑文記載∶“奉獻神圣會眾善人等積銀貳拾貳兩□錢捌分,湊買木石磚瓦,不足使用外施銀。”這是目前高平地區(qū)出現(xiàn)關帝會最早的記載,因明代之前還沒有收集到。關帝會的持續(xù)時間是指從其成立到其費用全部用完的整個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完整的賬目周期,持續(xù)時間長短不一,一般最少在十年左右。如東南莊碑刻刊立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其搖會成立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之間經(jīng)過6年時間,而且刊立碑文時搖會尚未結束。有些持續(xù)時間卻非常長,如南莊關帝會存在了36年,鳳和結義會從道光三十年(1850)到光緒二十九年(1903),至少53年;西沙院關帝會從乾隆五十四年(1789)到道光三十年(1850),共計61年;寺莊的圣賢會從咸豐四年(1854)到民國二十六年(1937),共計83 年,不過寺莊圣賢會中間中斷過,在宣統(tǒng)元年重新成立。
一些關帝會成立在廟宇興建前的若干年,“社首崔福盛等議,欲創(chuàng)建舞樓,但恐經(jīng)費浩大,獨力難支,乃預請圣賢會一局十數(shù)年間,得余貲叁佰余千文”①,以便于為修建廟宇積累足夠的經(jīng)費,這也稱為搖會的“預請”。也有在廟宇修建過程中發(fā)現(xiàn)資金短缺而立會的情況,如鳳和的結義會“戊申冬季,工成告竣,儼然神像整肅,廟貌維新。但缺費百金,不能勒石。復約樂善者聯(lián)請結義會一局,藉眾人之余榮,補前工之不足”。①戊申年是道光二十八年(1848),也就是說工程最終完工因此被推后了兩年。之后,結義會沒有終止,而是持續(xù)到光緒重修的時候還在運作。
從碑文記載中可以看出,關帝會出現(xiàn)中斷的原因有幾種∶一是因會友去世而中止。西沙院就存在這種情況“時有庠生□常杜公者,首倡請會之舉,以備修葺之費。奈大功未成而公□與前之□公皆相繼作古矣”②。另一個原因則是災荒。如伯方村西關帝廟“首事公議,終日流連,立會忠義,以待來年。會事未完,大役忽至,人心星散。半途而廢,此則前人之有志而未逮者”③。
有些會在部分會友去世或經(jīng)災荒之后仍然延續(xù)下去,如段莊的會最初16個會友,后有5 人去世,但其他11人經(jīng)過努力使其得以延續(xù)?!皭奂臼耍垞u會一局,本擬共襄厥事,即始見終,詎意李稟、申永泰、李恒、申三帝、李振斗等相繼辭世,迄今雖懷不齊之感而當日玉成盛心不可不表著于今。茲也,嗣經(jīng)申三成、陳法、申興旺、李發(fā)旺、李裕興、李貴榮、陳新年、陳子國、陳玉順、陳米貴、陳錫儉等十一人互相經(jīng)營□終乃事?!雹苡秩绫敝烨f“于光緒元年(1875)間,村中好善諸公□起關帝會一局,意欲積少成多,以為興工之計,不料會未完而年遭大祠,延至今十有余年。光緒十三年(1887)春戮力同心,率作興事,乘風雨之調(diào)順興土木之功程”⑤。
鳳和關帝廟前后曾有兩會,最初成立時,“里人有志修葺,慮役鉅費廣,未能猝辦,相約同志攜請尚義會一局。未曾動工,其人風流云散,大半缺如,究其積項微乎其微,繼起者心切傷之”⑥。尚義會失敗之后,村民改為去外省向商人募捐解決經(jīng)費問題“于是又請村中善士在四方相勸捐輸。丙午仲春,庇材糾工,重修正殿三楹,角屋二楹,門樓三楹,鐘鼓樓四楹,補修南北廂房六楹?!驗槭銎涫寄?,會首勤勞使費具刻于碑,暨諸捐輸姓名亦并載之,蓋皆作善者也,不可泯也”⑦。外出募捐不足的部分,再次請了結義會一局。這次重修的余錢繼續(xù)出放生息,可以說是結義會的延續(xù),但是又不幸遇到了丁戊奇荒和庚子之變“功成之后,余錢若干,出放生息,為每年祭祀之需。不料至光緒三年(1877)時,遭荒歉將錢項廢棄,及大祠以后,時和年豐,重為積聚,而錢項無多。前光緒二十六年(1900)義和團起事,地方不靖,眾會首在神前許愿,祈神保佑,至今平安,公議動土補修裝飾廟宇,懸掛匾額以答神庥,以酹圣德云爾”⑧。鳳和結義會歷經(jīng)53年之久,至光緒二十九年(1903)立碑時仍然存在,其終結時間尚不知曉。
二、關帝會的組織與活動(一)關帝會組織結構1.會友人數(shù)(分數(shù))
關帝會的參加者一般稱作會友,人數(shù)不固定,有十幾到幾十人不等,最多不過百人。每個會友視作“一分”⑨,分的數(shù)量對應會友的數(shù)量。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段莊搖會人數(shù)是最少的“愛集同志十六人,公請搖會一局”①,實際上最后完成的時候這個會的人數(shù)只有11個人。南莊的人數(shù)比較多,達到了52人。朱家莊之會有42人,“又央請會事四十二分,每分施燈油銀壹兩”②。東南莊有35人“三十五年間,李星聚等在廟公請搖會一局,共會三十分有奇”③。據(jù)現(xiàn)有資料,會友人數(shù)一般維持在三四十人的規(guī)模。
2.出資比例
一般而言,對會友的出資數(shù)量要求是一樣的,實際上在廟會修建過程中卻存在變化。如朱家莊搖會人數(shù)42人,但其中有一人出資五錢,其余人都是一兩,因此共得銀四十一兩五錢。南莊的關帝會情況則比較平均,52個會友出資六十二兩五錢,基本上每人一兩左右。這種平均傾向不是常態(tài),大部分都是不同的,如東南莊“三十五年間,李星聚等在廟公請搖會一局,共會三十分有奇,得會者樂輸布施不一,共施錢拾伍千陸百文”④,廟宇修建中的搖會與捐款類似,出資比例可以不同。
3.會友身份
嘉慶二十一年(1816)朱家莊關帝廟的重修中請了拔會,碑文中列出了所有42個會友的名單∶“會友∶杜友□、祁旭、杜友□、焦步瀛、寶國堂、張舉、二合堂、焦張夥、杜七毛、雙和堂、日增號、袁亨、焦騰海、劉文科、趙朱夥、劉朱夥、焦天枝、牛朱夥、銘盛堂、司永聚、□(金)翼堂、裕合堂、桂斌堂、俸祿堂、安煥堂、佩德堂、□實堂、煥光堂、和裕堂、王坦、朱銓、朱俸、朱銘、朱錫、王培、朱鳳祥、朱化南、朱景魁、朱□(珍)、朱騰云、朱緩,以上各施銀壹兩,朱君純施銀五錢。”⑤四十二個會友中個人有23個,堂號有13個,夥名@4個,商號僅1個。
石橋口有22個會友“郭景儀捐錢七百五,趙公臺、侯成金、康懋杰、郭萬有、益咸堂、忠義會、致遠堂、光裕堂、雙和堂、程□(久)、宋棟各錢五百,二夥齋捐錢五百,張百順、錢七百五,協(xié)盛堂、明□堂、李允平、兩合齋、同聚堂、同心會、郭建和、張子信,以上各錢五百”⑦,其中個人11個、堂號有7個。另外有兩個商號都叫做齋,應該都是小商號,性質(zhì)上和夥其實差不多。還有兩個會“忠義會”和“同心會”,這是以會來作為會友又成立會的情況。東南莊搖會共計35個會友,其中個人13個,堂號2個,夥名5 個,商號5個。
總的來看,會友身份基本上都是村里有一定經(jīng)濟基礎的個人、家庭和坐賈性質(zhì)的小商號,成員范圍一般不超出一個村。
4.會首與管理
關帝會的領導者一般用總理會事或者會首來稱呼,在廟宇修建過程中有臨時性的維首來管理主要事務,會首的名稱更多見,總理會事的稱呼多見于晚清和民國時期。關帝會領導者的身份較復雜,除個人外有的是字號、商號做會首,如擁萬關帝廟之會“會首∶廣昌永、沂源涌各施錢壹仟五佰文;榮盛和、永義東各捐錢壹仟文”⑧。會首在眾會友中出資不一定是最多的,但會首不僅承擔組織管理工作,在修廟進程中如果出現(xiàn)資金短缺的情況,會首也會追加一部分捐款。湯王頭關帝廟碑文記載“共入會(錢)、捐錢叁拾壹千七百二十五文,總共使錢肆拾壹千九百八十一文。下缺錢會首分攤。”②
關帝會的日常管理方式采用主持負責制,沒有主持的情況下交由會首來管。如東崛山關帝廟之會在廟內(nèi)僧人離開后,原來廟田收入交給維首之一的李永成,由其來負責日常管理事務,正如碑文中所說∶“本利共計錢肆拾伍仟玖佰叁拾文,此錢存到維首李永成名下,諸維首者于咸豐九年(1859)正月十五日同在廟中與李永成表算明白”①。同時,從眾多碑文中可以得知關帝會的內(nèi)部管理是按照平等協(xié)商討論的,遇到重大事項決策時召集會眾一起商量。董莊在維修關帝廟過程中出現(xiàn)資金不足的情況,“計算錢項不贍其費,募捐布施僅足其半,豈可畏縮而廢于是公同酌議,在會皆曰愿效勞力,往前辦理,是時,維首等眾各執(zhí)其事,竭盡誠心,任勞無怨,酸辛勤苦,不辭其力,蓄儲數(shù)年,志愿酬還?!雹趶闹锌梢粤私獾?,會眾商議決定后由維首等去具體執(zhí)行,采用平等的方式,會眾參與度和話語權較高。
(二)關帝會的信仰活動
關帝會的信仰活動主要是圍繞關帝廟的修建和祭祀,同時還有為信仰活動服務的事項,如日常廟宇管理、資金籌措等方面。
1.廟宇興建、重修和管理
關帝會信仰活動最主要的就是廟宇興建、重修,如董莊關帝廟的重修就是典型例子?!按逯嘘壤蠑?shù)人靳和美、(靳)潤發(fā)、畢新牛、(畢)長保、靳滿堂、(靳)庚辛倡首募捐布施錢項,嗣后在會維首等眾同心協(xié)力”③,耆老作為發(fā)起者,而關帝會負責組織實施。關帝會成立很多源于廟宇的修建,但所得的資金并不是完全用于修廟,搖會的資金和修廟經(jīng)費相對獨立,分別記賬,尤其是當搖會組織和修廟組織分立時,這時搖會是以一個組織的身份捐款并出現(xiàn)在修廟這件事情中的。同時修廟經(jīng)費出現(xiàn)短缺,搖會將以捐款方式補上,如寺莊“除布施外凈缺錢一百三十二千文,此錢圣賢會補訖”④。再如常樂“奉獻神圣會眾善人等積銀貳拾貳兩□錢捌分,湊買木石磚瓦,不足使用外施銀”⑤,從文中可以看出,神圣會成立的目的主要是解決修廟的資金。廟宇興建的組織管理中財務管理最為重要,東崛山關帝會碑文主要記載了廟中僧人離去之后日常會錢移交到會中管理的情況“下余之錢皆系關帝會花費公項所積,仍充公用”⑥。凡是關帝會組織修建的關帝廟,碑文落款通常使用會首及關帝廟維首,而不是社首和社維首。有的關帝會有幾座廟宇,如“永祿村坤隅舊有關帝廟三楹,及左旁北平房三間,右村邊佛爺堂、白衣堂各一所,圈門一座。距西南里許,領(嶺)上有山神廟一所,詳其創(chuàng)始無可稽考。惟清同治十二年重修關帝廟及創(chuàng)造北平房碑記昭然,據(jù)此可知,廟雖不一,其社無二”⑦。從碑刻的題名《補修關帝社所屬各廟宇暨重修佛堂廟碑記》可以看出,這里關帝社不僅有關帝廟,還有佛爺堂、白衣堂、閣門和山神廟等幾處廟宇,并均由其管理。
2.日常運作與祭祀活動
關帝會的資金還可以置辦廟田,如段莊之會“歷年既久,積少成多,于是先置廟田、神龕等項,下余錢文,意欲增修”⑧。雖然置辦廟田不是修廟,但它也解決了廟宇日常經(jīng)費問題?!捌澊宓劬龔R歷有年所而明之禮兼欲求備,奈貲財不裕,終貽臨渴掘井之議,信士皇甫加寶等倡義捐資儲為祭享之費目?!雹谶@個會成立就是為了解決關帝廟祭祀的日常費用。擁萬關帝文昌閣的春秋會是從搖會發(fā)展而來的,修廟余錢用于日常祭祀活動“因立一會曰春秋會,以供春秋之祭也。又奉水、火、財神位于左,移奎星像于右,持簿募資,共襄盛舉,共得金貳百余貫,始得庇材鳩工,易舊為新,除費余錢四十貫,出息以為永久之祭計”。南莊關帝會也是這樣的性質(zhì)。
關帝會也把資金借貸給村民生息,從而保證信仰活動有持續(xù)的資金來源。如“余錢肆拾千文,給村人吳松聲等八家分使,按壹分伍厘出息”①,這里借貸對象和利率都很清楚,由于是貸給個人使用的,利率不算很高。朱家山村,“朱三則故父在世揭使魯班社銀一兩一錢,□年有馀,□□未交,自知理曲,將原分到石沙上埭根下空地基一所,兌等給魯班社,永遠為死業(yè)。四至開明∶東至道,西至界石,南至水中心,北至綾根。四至以里聽憑社內(nèi)修理,朱姓不得混賴,指碑石永遠為證”②。文中魯班社就是魯班關帝大王閣的組織管理者,后來廟宇更名為關帝閣,魯班社更名為合會,也就是關帝會組織。村民從會中借到資金,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最終無法歸還,只得用地抵債,交給會中使用。
朱家莊搖會廟宇建成的碑刻出入賬中出現(xiàn)“會友布施共銀肆拾壹兩伍錢”和“會事收拔共銀肆百陸拾壹兩伍錢”③兩筆入賬。東南莊關帝廟碑文中有“三十五年間,李星聚等在廟公請搖會一局,共會三十分有奇,得會者樂輸布施不一,共施錢拾伍千陸百文”④。這些情況在其他關帝廟碑刻中也出現(xiàn)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搖會的資金運作方式應該是眾會友以捐款方式把錢捐給廟里,然后把捐款再放貸生息獲取收益,最后會事收拔后本金(即最初會友們的捐款)就不再收回了,正如上面碑文中提到的“兩筆入賬”和“樂輸布施”,都表明了搖會的資金運作方式和一般的合會是不一樣的,它實際上就是捐款,并且用捐款的錢放貸再獲取利息收益,這些收益也都用來支付信仰活動的費用。
3.其他信仰活動
關帝會和其他組織之間常見相互捐款。首先是各個關帝廟之間相互捐款,如“魯村鎮(zhèn)關帝會”給朵則的關帝廟捐款。⑤1922年郭莊重修關王廟時,建寧關圣會給其捐款。另一種捐款就是不同神靈廟宇之間會相互捐款,這既是村莊之間的交往,也是不同神靈信仰組織之間的交流。如“南朵百子會”給朵則關帝廟捐款,姬家莊白衣閣給關帝閣修建時的捐款。除此之外,還有關帝會給村社捐款,如前文提到乾隆時期南莊關帝會給村社捐款的情況。東崛山關帝會的賬目中出現(xiàn)了“撥付燈棚會糧食錢叁拾千文”@,這里的燈棚會顧名思義應該是在節(jié)慶廟會期間搭設燈棚的組織,那么這筆撥付的錢應該是給燈棚會服務支付的報酬。
除此之外,關帝會還有修墻、鋪路這類的活動,如“茲村帝君廟歷有年所而明湮之禮兼欲求備,奈貲財不裕,終貽臨渴掘井之議。信士皇甫加寶等倡義捐資儲為祭享之費目,乾隆元年捐銀陸拾貳兩五錢,積至乾隆叁拾陸年,約計千有余金,除補修建墻,買地鋪路,盤罩桌椅之外,尚有貳百金焉,以是金而修明袒祀廟貌且永垂不朽矣”⑦。而且從碑文最后所列的花費情況來看,“辛卯年建墻鋪路功完勒石,……以上總使過錢一百四十六千五百三十一文”⑧,這類活動花費是總費用的十分之一多。修墻鋪路看似和信仰沒有直接關系,但其目的是維護廟宇及便利信眾到廟中上香,保證關公信仰活動的傳承和延續(xù)。
三、關帝會的性質(zhì)(一)關帝會與村社的關系
從現(xiàn)存收集到的碑刻資料可以看出,按照管理主體及其歸屬權來劃分,關帝廟實際上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村社來管理的,這實際上是社廟,相應的所有權也歸村社。另一種是關帝會管理的關帝廟,這種關帝廟和村社沒有直接關系,關帝廟也歸關帝會。如南莊關帝廟在乾隆十七年(1752)重修時是由村社組織的維那來進行的,成立于乾隆元年(1736)的關帝會在這次重修中“施銀叁拾兩九錢”①。關帝會對這次重修只是捐款,具體事務由村社來安排,廟宇重修碑刻的落款寫著“合社全立”。同一時期另一通關帝廟碑刻與其不同,碑刻落款是“大清乾隆叁拾陸年孟秋谷旦合會立”,廟宇興建的組織管理者是關帝會。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村社與關帝會的關系很清楚,也就是關帝廟歸誰所有,誰就是組織管理者,而另一方則是以捐款者的身份出現(xiàn)。
歷史上,村社與關帝會的關系一般是好的。1928年康營東關帝廟中有一個特別的記載∶“村之東邊有一人焉,曰∶裕山姓張氏,因行為,毛廁狡扯,被人報告至社,按村禁約處罰,伊無力交納罰金,抵來毛廁一個以作罰款,是毛廁歸東關帝會所管轄矣。是為記?!雹趶挠涊d中可以清楚看到行使處罰權的是村社,處罰受益者則是關帝會。關帝會這類會的組織是沒有權力去處罰村民的,村民違背了村中禁約,要由村社組織來作出處罰。抵償罰款的茅廁按理說應該是給村社而成為社產(chǎn)的,村社將茅廁交給關帝會實際上是將社產(chǎn)捐給了關帝會,表明了村社和關帝會之間的良好關系。
(二)關帝會與村社性質(zhì)的不同
關帝會和村社有根本性的不同,主要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一是關帝會的會友是自愿參加的,而村社的社民是非自愿的。杜贊奇將中國華北民間組織分為四類,其中一個區(qū)分標準即是自愿還是非自愿③。二是身份獲得方式不同。村社社民身份的獲得是天生的,它們自出生時就獲得了社民的身份,只是需要以交納社費等方式來確認身份,直到他們?nèi)ナ阑蛘唠x開這個村莊才會取消社民身份。關帝會身份卻是在會友成年之后才形成的,關帝會結束的時候會友身份也就自動消失。三是從組織人數(shù)和機構大小來看,村社人數(shù)更多一些,小的村莊有幾十戶,大的村莊有幾百戶。關帝會人數(shù)較少,最多也就幾十個人,少的有十幾個人。四是村社的范圍基本上是地緣式的,只會接納本村范圍的人。關帝會一般也是本村范圍的人,但這并不是必然的,原則上關帝會的范圍是沒有地域限制的。五是從參與程度上來說,關帝會所做的事情,會友的參與度更高,大家更平等;村社所做的事情未必真的就能得到所有社民的廣泛認同,更多地取決于少數(shù)社首的決定。六是從目的或功能來說兩者不同,村社為村莊集體的事務即社事來服務,關帝會則主要為會友的信仰活動服務。從各方面來看,關帝會都是一種性質(zhì)上與村社有所不同的組織機構。西方宗教社會學對于宗教組織的認定中,馬克斯·韋伯和特洛爾奇開創(chuàng)“教會一教派”這一理論架構,和我們這里討論的關帝會基本類似。筆者認為,關帝會是一種獨立的民間信仰組織。
結 語
高平地區(qū)關帝廟是關公信仰的設置,關公信仰凝聚為關公文化,而其實質(zhì)則是關公精神。關公精神在社會政治方面表現(xiàn)為村民“結社成會”的強大的自組織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在經(jīng)濟方面成為澤潞商人創(chuàng)立會館和行商天下的精神動力,在文化方面表現(xiàn)為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近年來對于民間組織和鄉(xiāng)土社會的研究很多①,本文在碑刻資料的基礎上,從民間信仰組織問題入手,從社會經(jīng)濟史角度來解析關公文化,進而拓展了以往關公文化研究的視野。
從現(xiàn)存碑刻資料可以看出,在廣闊的鄉(xiāng)土社會中,關帝會是除村社之外和關帝廟最密切的一種民間信仰組織,在信眾的信仰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以往我們對于中國傳統(tǒng)社會是否存在獨立的民間信仰組織一直處于爭論狀態(tài),高平關帝會的個案研究讓我們對于民間信仰的宗教屬性有了新的認識,也說明這樣的組織在一定時期一定地域內(nèi)還是存在的。我們習慣上對于神靈信仰中國家對于地方的影響關注較多,反過來對于神靈信仰過程中地方認同對于國家層面的影響卻缺乏關注。關帝廟背后所隱含的關公信仰表明,通過發(fā)生在關帝廟里的地方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層面的問題的出現(xiàn)和解決,可以清晰地看到地方在神靈信仰過程中的認同作用,其對于國家層面的影響也是可以了解的,這也是我們關注歷史上地方組織的意義所在。
溫馨說明:本平臺目的在于集中傳遞全國各縣、市考古成果,不作為任何商業(yè)目的,轉載請注明出處。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chuàng)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圖文編輯校對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錯誤,敬請讀者批評指正,我們將及時糾正修改。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