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翻碩MTI中國歷史文化 | 元朝重要歷史事件

2021-10-23 19:45 作者:初心聯(lián)盟  | 我要投稿

翻碩MTI中國歷史文化 | 元朝重要歷史事件

原創(chuàng) 初歆百科 初心百科?


元朝

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個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大一統(tǒng)王朝,共歷十一帝,享國九十七年。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

之后,蒙古先后攻滅西遼、花剌子模(第一次西征)、西夏、金等政權,并發(fā)動二、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國家,被歐洲稱為蒙古帝國。至公元1259年,蒙古帝國的第四代大汗蒙哥(拖雷長子)于征伐南宋的戰(zhàn)爭中去世,領有漢地、主張漢化、陪同主持對南宋戰(zhàn)爭的忽必烈(拖雷第四子)與受漠北蒙古貴族擁護的阿里不哥(拖雷第七子)為爭奪汗位而發(fā)生戰(zhàn)爭。最后,忽必烈獲勝,蒙古帝國也由此分裂出四大汗國,時而完全獨立自理,時而承認宗主自治。

公元1271年,忽必烈聽從儒士劉秉忠建議,取《易經(jīng)》“大哉乾元”之意,定漢文國號為“大元”,改蒙古語國號“大蒙古國”為“大元大蒙古國”,定都于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公元1279年元軍攻滅南宋殘余勢力,統(tǒng)一整個中國。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承襲了蒙古帝國在中國北方、蒙古高原以及西伯利亞的領土,并持續(xù)對外擴張,進攻日本、緬甸、越南、爪哇等,但均遭失敗。至公元1294年,忽必烈去世。元成宗打敗真金的長子甘麻剌與次子答剌麻八剌等即位。后成宗去世,海山之弟愛育黎拔力八達與右丞相哈剌哈孫發(fā)動大都政變,斬殺左丞相阿忽臺,控制大都局勢,擁護率軍南下的海山稱帝,即元武宗。這一系列的政變,使得元朝政治始終未能走上正軌。

至元仁宗時期,為改變元朝此時財政枯竭、政治混亂的局面,他提倡漢化,推行“以儒治國”政策,又恢復科舉制度,倚重漢人文臣,并且減裁冗員、加強中央集權以整頓朝政,使得政局逐漸穩(wěn)定。

公元1320年,仁宗去世,英宗即位。他繼承了其父以儒治國政策,加強中央集權和官僚體制,并采用“助役法”以減輕人民的差役負擔,頒布《大元通制》完善法律,使得元朝國勢大有起色,史稱“至治新政”。

但是,由于英宗曾下令清除朝廷中鐵木迭兒的勢力。隨著漢化、清理的擴大,元朝中部分蒙古保守勢力心生不滿,南坡之變發(fā)生。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等人刺殺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隨后迎晉王也孫鐵木兒即位,是為元泰定帝。

公元1328年,泰定帝崩于上都。元武宗的舊部重臣燕鐵木兒隨即控制大都,擁立元武宗次子圖帖睦爾為帝,是為元文宗。同時,泰定帝幼子阿剌吉八又在上都即皇帝位,是為元天順帝,于是“兩都之戰(zhàn)”爆發(fā)。

由于上都方面缺乏統(tǒng)一指揮,未能配合,而燕鐵木兒則集中精兵由自己直接統(tǒng)率,又富于謀略,勇決善戰(zhàn),最終獲得了勝利,元文宗的政權由此得到了鞏固。但是,文宗在即位時曾承諾,等長兄和世?來到后立即讓位。

于是公元1329年,元明宗和世?在前往上都的途中于和寧之北即位。隨后,與文宗會面。然而,沒過幾天,明宗即“暴崩”,文宗于是再即帝位。明宗之死,事有蹊蹺,多認為遭到元文宗謀害而亡,史稱天歷之變。

元文宗正式即位后頗有建樹。

公元1329年他設立了奎章閣學士院,掌進講經(jīng)史之書,考察歷代治亂,又于奎章閣下設藝文監(jiān),專門負責將儒家典籍譯成蒙古文字。同時下令編纂《經(jīng)世大典》,成為了元代一部重要的記述典章制度的巨著。然而,由于丞相燕帖木兒自恃有功,奢靡無度,最終使得朝政更加腐敗。

公元1333年,元文宗去世,遺詔立年僅七歲的明宗次子懿璘質(zhì)班為帝,是為元寧宗。但元寧宗僅在位不到兩個月即去世,不久后燕鐵木兒也去世。元明宗的長子妥懽貼睦爾被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從靜江(廣西桂林)召回并立為帝,是為元惠宗,又稱元順帝。


元惠宗在位初期,右丞相伯顏把持著朝政,他禁止?jié)h人參政并取消科舉,與元惠宗發(fā)生沖突。后惠宗在伯顏之侄脫脫的幫助下廢黜伯顏,并共同頒布了《至正條格》法規(guī),使得政治革新,社會矛盾緩和,史稱至正新政。然而元惠宗后期怠于政事,元廷財政體系崩潰,通貨膨脹嚴重,不斷收取各種賦稅,百姓生活困苦,民怨沸騰。同時,惠宗時期民間干旱、瘟疫與水災時常發(fā)生,最終引起了民變。

公元1351年,紅巾軍起義爆發(fā)。后朱元璋稱帝,于公元1368年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元朝滅亡。


元朝進一步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其疆域超越歷代。

政治上,元朝廢除尚書省和門下省,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jiān)察三權,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

經(jīng)濟上,以農(nóng)業(yè)為主,整體生產(chǎn)力向前發(fā)展,尤其是邊陲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最為顯著,在生產(chǎn)技術、墾田面積、糧食產(chǎn)量、水利興修以及棉花廣泛種植等方面取得一定進步。

外交上,元朝商品經(jīng)濟和海外貿(mào)易繁榮,與各國外交往來頻繁,各地派遣的使節(jié)、傳教士、商旅等絡繹不絕。

文化上,主要發(fā)展以庶民為對象的戲劇與藝能,出現(xiàn)了元曲等文化形式,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深遠。


重要歷史事件(一)??

元日戰(zhàn)爭

元日戰(zhàn)爭是元世祖忽必烈與其屬國高麗在公元1274年和1281年發(fā)起的兩次侵略日本的戰(zhàn)爭。日本合稱為“蒙古襲來”
為征服日本,公元1274年10月,忽必烈發(fā)動第一次侵日戰(zhàn)爭。任命征東元帥忻都、右左副帥洪茶丘和劉復亨率領三萬余人乘船前往日本進行戰(zhàn)爭。19日,元軍兵船駛進博多灣,翌日登陸,大敗日軍。然而,由于日軍戰(zhàn)斗意志頑強,給元軍也造成了不小損失,且元軍不擅長山地作戰(zhàn),難以深入九州腹地。于是撤退至船上,當夜卻意外遭遇臺風,近半數(shù)元軍死亡,因而撤退回國,第一次戰(zhàn)爭最終以失敗告終。
公元1281年,忽必烈發(fā)起了第二次侵日戰(zhàn)爭。由忻都、洪茶丘、金方慶、范文虎等人率領近15萬大軍分多路乘船前往日本,并在不同地點登陸。在經(jīng)歷一些獨立的小戰(zhàn)斗之后,元軍撤回船上。恰巧此時一場臺風襲擊,大部分的船只均被摧毀。之后元軍又遭遇第二次臺風襲擊,最終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軍士生還,第二次戰(zhàn)爭最終也以失敗告終。
這兩次入侵以北九州為主要戰(zhàn)場。由于臺風阻止了蒙古帝國和元朝擴張,后世多有小說記載提及,“神風”一詞也應運而生

南坡之變

南坡之變是發(fā)生于公元1323年的一場政變。
公元1320年,元仁宗去世,元英宗即位。即位后,英宗一面與后黨周旋,一面提拔木華黎的后裔、太常禮儀院使拜住,并迅速清除朝中鐵木迭兒的勢力。同時銳意改革,頒發(fā)新政,但種種新政都限制了蒙古保守貴族的特權,引起了他們的不滿,于是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和部分蒙古保守貴族聯(lián)合起來,準備政變。
公元1323年9月4日,英宗從上都避暑結束,南返大都,駐駕在上都以南15公里的南坡。鐵失等人趁元英宗熟睡時,闖入皇帝行幄,以阿速衛(wèi)兵為外應,先殺宰相拜住,后又將英宗弒于臥床之上。隨后,迎立晉王也孫鐵木兒即位,是為元泰定帝。


南坡之變,使得剛剛啟動的“至治新政”戛然而止,對元朝之后的歷史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天歷之變

天歷之變是指公元1329年,元明宗即位后暴卒,元文宗再次掌權的一次歷史事件。因此時年號為天歷,故而得名。
公元1328年,元泰定帝死后,元武宗之子圖帖睦爾在大都被擁立為帝,是為元文宗。同時,泰定帝幼子阿剌吉八又在上都即皇帝位,是為元天順帝。上都與大都之間爆發(fā)戰(zhàn)爭,史稱兩都之戰(zhàn)。之后,大都軍擊敗上都軍,元文宗的政權得到鞏固。但是,文宗在即皇帝位時曾承諾要讓位于其兄長和世?。于是,公元1329年,和世?在和林之北即皇帝位,是為元明宗。隨后,明宗與文宗會面,但是沒過幾天,明宗卻突然暴斃,文宗于是再即帝位。
明宗之死,事有蹊蹺,世人多認為其遭到元文宗謀害而亡??傊嘧罱K又再次回到了元文宗的手中。

至正新政

至正新政,是公元1340-1349年(元朝末年元順帝至正年間),元順帝所施行的一次改革。
元順帝在位初期,伯顏當政,倒行逆施,使得元朝民心盡失。公元1340年,元順帝聯(lián)合伯顏的侄子脫脫,發(fā)動政變,驅逐權相伯顏,并以脫脫為中書右丞相。次年,改年號為至正,隨后進行了政治改革。史稱“至正新政”,前后共歷9年。
前四年由脫脫主持實施,主要措施有恢復被伯顏廢除的科舉,撰修遼、金、宋三史,并恢復太廟四時祭及其他禮儀制度,平反冤獄等。后五年則由元順帝親政,頒行了《至正條格》以完善法制,頒布舉薦守令法,以加強廉政;下令舉薦逸隱之士,以選拔人才;派遣使臣在各地巡行,考察地方發(fā)展狀況,查辦地方官員違法犯罪行為。
至正新政雖然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矛盾,但并未觸及社會矛盾的核心土地兼并問題,也沒有解決財政困難。因此沒有能拯救元朝。

紅巾軍起義

紅巾軍起義是爆發(fā)于公元1351年的一場由韓山童、劉福通、徐壽輝等領導的農(nóng)民大起義。因起義軍頭裹紅巾,故稱“紅巾軍”,又因其燒香聚眾,亦稱“香軍”。

元朝后期,以蒙古族貴族為主的統(tǒng)治階級,對各族特別是漢族人民的掠奪和奴役十分殘酷,加上稅賦沉重,天災不斷,最終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公元1351年,元順帝命工部尚書賈魯治黃河,動用大量民夫,造成不滿。白蓮教主韓山童與地主劉福通等人決定在潁上(今屬安徽)發(fā)動起義。事敗,韓山童被殺。劉福通帶韓山童之子韓林兒殺出重圍。之后,勢力逐漸擴大,各地其他起事的人們也打著紅巾軍的旗號。其后,紅巾軍數(shù)戰(zhàn)獲勝,戰(zhàn)線直逼元大都(今北京)。然后,至公元1357年前后,紅巾軍內(nèi)部也發(fā)生爭執(zhí)并分裂,勢力漸弱。北方紅巾軍敗于元軍之手,南方紅巾軍則被其將領陳友諒奪權。此后群雄稱王,各路諸侯相戰(zhàn),已逐漸失去原本紅巾軍的性質(zhì)。
紅巾軍沉重打擊了元朝在全國各地的統(tǒng)治,為朱元璋最后推翻元朝創(chuàng)造了條件。


更多百科知識相關內(nèi)容請關注【初心百科】微博~
文章來源 | 初心百科
整理搬運|初心阿卓
百科咨詢|初心C老師


翻碩MTI中國歷史文化 | 元朝重要歷史事件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卓尼县| 麻阳| 微山县| 洮南市| 澳门| 贵定县| 定南县| 聊城市| 依兰县| 东至县| 龙川县| 桐梓县| 吉木萨尔县| 内乡县| 沿河| 渝中区| 富锦市| 高要市| 牟定县| 牙克石市| 郎溪县| 通州区| 永和县| 永安市| 吉林省| 宾阳县| 邵武市| 福泉市| 东港市| 喀什市| 安岳县| 平武县| 南通市| 佛学| 贵州省| 双峰县| 临清市| 年辖:市辖区| 岑溪市| 满洲里市| 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