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可夢卡牌開箱】【瑪俐的決心】專屬禮盒售前開箱!

想了一下,要從本質來看待問題,首先產能不足的問題,PTCG的發(fā)展歷史來看,兩種模式,但是以代表地區(qū)不同所以滿足的人群也不同,首先寶可夢集換式卡牌的版權是由一家叫做寶可夢公司(日文︰株式會社ポケモン,英文︰The Pokémon Company),這家公司由任天堂,GF和Creatures合資創(chuàng)立,主要負責寶可夢的衍生產品IP售賣以及管理,PTCG就在其中,之后在歐美地區(qū)01年為了統(tǒng)一管理子公司,把歐美業(yè)務全部合并成一家名為The Pokémon Company International的公司,接下來就是關鍵了,寶上海拿到的版權以及集換式卡牌的代理,也不代表寶上海有資格決定卡牌的印刷數量,當然,沒有資本家會跟錢過不去,問題出在哪呢?如果你買到過寶可夢集換式卡牌的產品,你可以拿盒子看一下,只要有關于卡牌的東西,產地都出自于一個地方:日本
上面說到的兩種運營模式,就是說明了一個問題,在歐美,由于直營代理業(yè)務都在The Pokémon Company International的公司,制造卡牌的工廠是可以就近原則,不選在日本,而是在歐美的某些地方,接下來就是關鍵了,歐美的營銷策略和亞太的營銷策略完全不同,在歐美,有一種店叫做寶可夢中心,也就是說,不管是寶可夢卡牌還是寶可夢周邊IP的產品,都會在寶可夢中心統(tǒng)一售出,而這種公司都是直營的,卡牌的量可以說是,只要店面申請,就會印刷,產出,而量不會限制的太死,但是會有產品時效性,一個產品只能在某些時間段生產銷售。
而亞太地區(qū)就不同了,亞太地區(qū)沿用的都是日本的銷售方式,卡牌店甚至可以回收卡牌,從PTCG出現至今,在日本,牌店的作用甚至就是卡牌倒買倒賣的源頭之一,但是官方覺得這種形式非常不錯,因為卡牌價值取決于出貨量,所以嚴格控制卡牌出貨就變成了日本卡牌的慣例,這也算是一種營銷手段,保持玩家期待,保護玩家手里卡的價值又或者是營造一種PTCG很火爆的現象,這種策略都是在商業(yè)上是常態(tài),也是官方的選擇。
說回簡中,簡中其實對卡牌是完全沒有管理或者是決策手段的,寶上海這個公司,也只是最大的統(tǒng)銷代理而已,產品產量不足他不知道嗎?賣得多掙的多他也不知道嗎?他知道,但是他不能打破這種規(guī)則,日本現在最新的寶可夢151盒子,你看多少日本人能搶到,說白了,這就是寶可夢公司最大的原罪,玩了這么多TCG卡牌,寶可夢卡牌的傲慢是最大的問題,效率不行,產能過低,光日本自己的卡都生產產能不足,何況國內的情況呢,如果國內允許代理商尋找代工廠補充產能,或許歐美的方式更適合在中國普及PTCG卡牌,歐美卡雖然便宜,但是產能充足的前提下,基本上沒有買不到的貨,還能往海外出口,這就是代工廠多的好處,但是要記住一點,代工廠多了,卡的質量會下降,美版卡片質量搜一下就知道,什么大小邊,甚至切割得卡面都掉的,很正常。
我只能說兩種方式有利有弊,既要控制質量又要控制產能,方法很多,別的卡牌也有做的好的,我的意見是,在寶上海沒有取得更大話語權的時候,不要期待他能給你擴大產能,要掙錢的代理才會受到重視
話說回來,為什么不去體驗一下萬代的OPCG或者數碼寶貝的TCG卡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