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車庫集水坑設置原則與優(yōu)化設計

編輯整理?小麥同學
常見集水坑按類型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消防電梯集水坑
GB50016-2014《建筑防火設計規(guī)范》(2018版)第7.3.7條 規(guī)定消防電梯井底部應設置排水井。對容量和排水量做出了規(guī)定。

電梯井坑底直接設置集水坑,排水管以及閥門會影響電梯日常使用;客梯與消防電梯并排設置,客梯不下到地下室時,可以在客梯井周圍做消防電梯集水坑,并兼顧客梯排水;電梯井坑底與排水坑分開布置,需通過排水管排水,埋深較大,橫管未埋在底板內時,地下水可能滲入集水坑;電梯井坑底與集水坑緊靠布置時,中間開300x300孔洞連通,集水坑設爬梯,方便檢修。
集水坑內潛水泵數量設2臺,設備交替運行,互為備用, 要求電氣提供消防電源。
#2機動車坡道雨水集水坑
地下車庫出入口坡道底部一般設置排水溝和集水坑,用來防止下雨時雨水沿車庫坡道流入地下室。
GB50015-2019《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第 5.2.40 條,集水坑有效容積按排水泵5min出水量計算。

排水泵的流量根據集水池匯集雨水量確定,雨水量根據當地的暴雨強度、匯水面積來計算?!督ㄋ畼恕繁?.3.12規(guī)定地下車庫坡道出入口設計重現期為10~50年。

匯水面積由兩部分組成,平面受雨匯水面積和側壁受雨匯水面積各50%。設計雨水量Q=ψqF(徑流系數ψ,q為暴雨強度)。
集水池內設置2臺排水泵,水泵一運一備自動輪換。集水池設有水位控制器,設定停泵水位、啟泵水位、報警水位,當水位達到達報警水位時候,可雙泵同時運行。
#3生活污水集水坑
地下室設有衛(wèi)生間、廚房或洗衣房時,廚房、潔具排水無法通過重力流排向室外,因此需要設置集水坑。由于污、廢水直接排入集水坑內會對地下室空氣造成嚴重污染。目前一般采用一體化污水提升裝置或一體化隔油提升裝置。

衛(wèi)生間集水池與普通集水坑不同,根據《建水標》第4.8條,需要設于獨立的污水間內,并要求設置通風、排氣。
建筑物內的污水泵流量應按生活排水設計秒流量選定;當有排水量調節(jié)時,可按生活排水最大小時流量選定;水泵揚程應按提升高度、管路系統(tǒng)水頭損失,另附加2~3m流出水頭計算。
集水坑有效容積不宜小于最大一臺污水泵5min的出水量,且污水泵每小時啟動次數不宜超過6次。
#4設備用房集水坑
有用水設備的設備用房如: 空調機房、鍋爐房、水噴霧滅火的發(fā)電機房、水泵房(生活給水泵房、中水泵房、消防泵房等)、報警閥間、換熱站、熱表間等,需設置集水坑排除廢水。
因衛(wèi)生防疫要求,生活給水泵房集水坑不應設在泵房內,不應與生活污水、污水處理站等共用集水坑。
水泵房集水坑最小容積可取3min蓄水池溢流量。有消防泵時,取兩者之中排水流量較大的一種。
游泳池機房集水坑有效容積可取游泳池8h排放的平均流量,或者取過濾設備反沖洗流量,取兩者中較大的3min排水量作為容積計算依據。多數情況下以反沖洗流量為較大排水流量。
冷凍機房等其他地下機房排水主要用于設備管道的檢修,有效容積可取平面面積2~3m2,深度為1.5m。
#5地下車庫停車區(qū)域集水坑
主要用于地面沖洗排水與消防排水。JGJ100-2015《車庫建筑設計規(guī)范》第4.4.3條 機動車庫應在各樓層設置地漏或排水溝等排水設施,地漏或集水坑的中距不宜大于40m。GB50974-2014《消防給水寄消火栓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9.2.1條也規(guī)定設有消防給水系統(tǒng)的地下室應采取排水措施。
非機動車庫也需設置集水坑。當有兩層及以上地下室時,應設置排水地漏降上層排水引至最底層集水坑,上層地漏與下層集水坑對齊,減少橫管對車庫層高影響。位置根據地下室防火分區(qū),結合排水溝的找坡、設備用房的位置、消火栓間距、濕式報警閥的位置等進行布置。
實際工程中,一般在消防水槍兩股水柱范圍內設一集水坑,即每個半徑(25-30)m 范圍內設一個。


《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guī)范》中7.8.1條規(guī)定,一般消防排水量可按消防設計流量的80%計算。采用生活排水泵排放消防水時,可按雙泵同時運行的排水方式設計。

有的單位是將室內消火栓用水量與自動噴水用水量之和作為消防排水量計算,設計出來的集水坑數量多且很大。在一個防火分區(qū)內按室內消火栓用水量的50%加上70%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流量來計算消防排水量比較合適。
#6人防用集水坑
人防用集水坑一般分為兩大類: 染毒水池和清潔區(qū)內廢水池。
染毒水池主要排含毒廢水,如除塵濾毒室、風井擴散室、密閉通道、防毒通道內的洗消用水,一般設置在防毒通道和密閉通道內以及它們各自對外的通道上。
清潔區(qū)廢水池: 主要排生活廢水。設置在清潔區(qū)內,一般為平戰(zhàn)結合使用。
#7集水坑優(yōu)化設計
消防電梯集水坑避免設置在電梯廳、人行通道上,以免對行人感受造成影響;

坡道雨水集水坑設置在坡道周邊隱蔽部位,避免設置在行車道上,以免集水坑蓋板對行車體驗造成影響,蓋板易損壞;
設備機房集水坑鄰近主樓筏板基礎或柱子基礎,應仔細核對結構圖紙,避免與基礎沖突;
停車區(qū)域集水坑設置應盡量設置在邊角位置以及車位尾部,數量合理,減少對停車和設備檢修的影響,避免同時占據多個車位;若無法滿足,可設置在兩柱中間位置,只預留600檢修口;避免集水坑立管與閥門影響停車。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機電人脈編輯版本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