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碧學習實驗Ep15】50天學習挑戰(zhàn)day15:學習打卡+思維導圖原理(下)——調(diào)皮的大腦

Hello,老碧又來學習打卡了,今天花大力氣剪輯的視頻,結(jié)果沒有存好,于是估計得再熬一夜才能搞定了。
進度
《微積分學教程》:110~115頁;
《法理學》:82~86頁;?
《微觀經(jīng)濟學十八講》:復習;?
《普通心理學》:78~80頁。?
遇到的問題
時間有點緊張,當然和自己做事缺乏動力,以及效率降低有關(guān)系,當然,我認為缺乏動力和效率低下是相互促進的。這就是自律性和堅持很難的原因,都拋頭露面到這個地步了,我還能因為懶惰和倦怠而毫不要臉,不可救藥,不可救藥!
反思
人做一件事往往來自于兩個原因,要么是做好一件事能得到什么,要么是不做好一件事會失去什么。人性使然,往往更恐懼損失,而非更期待所得,至于那些一直在路上的,往往是恐懼自己因為懈怠而有所退步吧。
眼下每一秒的堅持,都是為了讓自己彌留之際能夠少一秒的遺憾。我要繼續(xù)細化日程規(guī)劃。下一篇會分享出來。
次日計劃(周五計劃)
四篇讀書筆記+一個視頻
一篇打卡文章。

我們今天依然繼續(xù)之前的話題,聊聊“思維導圖”涉及到的心理學原理,在此之前,先回顧一下,思維導圖的七個步驟:
”把一張白紙由中心斜向?qū)φ邸?;——”從一張白紙?span id="s0sssss00s" class="color-pink-03">中心開始繪制,周圍留出空白“;
”用一副圖像表現(xiàn)你的中心思想“;
”始終都使用色彩“;
”將中心圖像和主要分支連接起來,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級分支連接起來,再把二級分支和三級分支連接起來,依此類推“;
”讓思維導圖的分支自然彎曲而不是像一條直線“;
”在每條線上使用一個關(guān)鍵詞“;
”自始至終使用圖形“。
我們在Ep13聊了解釋了前三個步驟分別用到了“發(fā)散思維”“形象思維”和“色彩激活”的方式刺激大腦的興奮感,以達到“知識精加工”,“思維減負”,“提升學習愉悅感”的目的。
我們在上一期透過第四條,介紹了一種事半功倍,輕松高效進階學霸的妙招——“整體學習法”。

今天我們來聊聊最后三個步驟,對傳統(tǒng)的筆記做出了哪些革新:
5.傳統(tǒng)筆記是一行行字,大多不含線條,除了標注重點的波浪線或者直線;而思維導圖則要求任何聯(lián)系都要用彎曲的線連接,書上的解釋是,大腦厭煩直線,而容易被曲線吸引。
關(guān)鍵詞:取悅大腦——大腦是你學習最重要的器官,無論是專注,記憶,還是聯(lián)想,創(chuàng)造,這些東西的起源都源于你的大腦,而人提高學習效率的過程,就是不斷去建立經(jīng)典條件反射的過程,從學習中獲得正反饋。
比如說,老碧去年寫一篇一兩千字的文章就要歇半個月才能緩過來,后來一天寫一兩千字都很輕松,老碧就會覺得自己“棒棒噠”,然后就會很開心,于是,不斷寫不斷開心,于是漸漸每天就能寫更多了,這就是效率提高的過程。寫作——開心——繼續(xù)寫——繼續(xù)開心——一直寫——一直開心——……這就是所謂的正反饋。
但是假如老碧一開始的想法是,我寫兩千字都累癱了,別人一天輕松寫四五千字質(zhì)量還不錯,“比不過,比不過”,就容易陷入負反饋的中,寫作——不如別人——再寫——還不如別人——棄寫——……,也就達到了從入門到放棄的過程。
(所以這就是老碧為什么不喜歡去跟別人比較,也就是為什么,不建議各位寶寶太關(guān)注自己暫時與他人的差距的原因,大多數(shù)學習工作上面的差距,只要堅持努力心無旁騖,都可以慢慢趕上。
耗費太多時間關(guān)注他人,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老碧曾經(jīng)浪費了很多自己的生命,所以才會在這里這么啰嗦。
當然我們要不斷地向他人學習好的習慣和方法,但是,那個習慣與方法,是可以獨立于那個人本身存在的,所以,多想想自己能得到什么,少考慮他人怎樣怎樣,聽起來很自我,但是確實是提高學習做事效率的不二法門。)
其實,細心的寶寶,早就發(fā)現(xiàn),思維導圖的要點無一不是在教你如何讓大腦開心。
原因在于,如果大腦感到一件事存在危險,比如直線,就會自動陷入壓力模式,而壓力模式下人 處理信息的能力就會變得低下,類似于之前說過的“專注模式”,容易因為思維僵化,而學不進去新的知識。使用曲線會讓大腦愉悅放松,于是也便對新的知識更有包容度?!?/p>
取悅你的大腦,他就像是一個社交恐懼的小孩子,只有讓他放松愉悅,它才會去欣然擁抱新的知識。
6.傳統(tǒng)筆記事無巨細,思維導圖只要關(guān)鍵字,書上的解釋是,關(guān)鍵字會讓思想更加自由,有利于新想法的產(chǎn)生。
關(guān)鍵詞:自由想象——想象力和記憶力看起來是相互矛盾的,前者追求奇幻新意,后者追求寫實保守,但是,大腦就是這么神奇,這一對看似矛盾的思維方式,實際上是相互依存的。
人類所有想象的材料,往往都來自于現(xiàn)實的體驗,而人類的記憶往往結(jié)合奇幻的想象會更加清晰。
現(xiàn)實中最荒誕的事,最美麗的景色,往往超出一個人最大的想象范圍,所以,藝術(shù)家常常要采風或者實際地體驗生活,才能不斷創(chuàng)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
而記憶力,往往來自于許多方面,其中一種就是利用想象,將一個稀疏平常的知識講得荒誕離奇。從而達到記憶的目的。
舉個老碧切身的例子,老碧高一的時候搞生物競賽的時候,我們學過一個知識點,“蛔蟲一天產(chǎn)卵20萬顆”,于是坐在老碧前面的那個男生笑著說了句“百萬大軍只需5天”,老碧到現(xiàn)在都沒有忘記這個數(shù)字。
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被津津樂道的神奇的記憶術(shù),大多數(shù)都是在強調(diào)多多利用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因為越荒誕離奇,你對大腦的沖擊越大,就能記得越久。——
記憶與想象相輔相成,最長久的記憶模式離不開瘋狂偏執(zhí)的想象或者聯(lián)想。
7.原理同2,不多做贅述。
明天會把這個系列做一個總結(jié),方便大家查閱,我們不見不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