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薦書】七本書讀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伯南克的主張

2022-10-28 16:24 作者:哈佛商業(yè)評論  | 我要投稿


圖/視覺中國

2022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202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經濟學家本?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迪布維格三人分享,以表彰他們在銀行與金融危機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

隨后公布的頒獎聲明指出,三位經濟學家的研究工作推進了社會應對金融危機之策略:伯南克、戴蒙德和迪布維格的研究,顯著提升了我們對銀行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的理解,尤其是在發(fā)生經濟危機的時刻。

三位經濟學家中,伯南克最為人熟知。伯南克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便以其對大蕭條的開創(chuàng)性研究而聞名學界。通過探究大蕭條的根源和政府的應對舉措,伯南克指出導致經濟危機影響深遠且綿延不絕的關鍵因素,就是未能及時預防銀行擠兌。銀行倒閉以及相伴而生的儲戶信息流失,會重創(chuàng)一國將社會存款導入生產性投資的能力。

伯南克被譽為“大蕭條迷”,多年沉浸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大蕭條反過來對他影響也極大。伯南克認為,彼時美聯(lián)儲的應對之策頗值得重新審查,在其執(zhí)掌美聯(lián)儲之后,一再提醒自己不可犯同樣的錯誤。這一思想淵源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他處理次貸危機期間的決策取向。

本次諾獎獲獎者戴蒙德和迪布維格,也是經濟學界舉足輕重的人物。20世紀80年代早期,兩人就在現(xiàn)代金融中介理論領域提出了著名的“Diamond-Dybvig”模型。

需要注意的是,伯南克著作等身,除在學界的貢獻,在大眾閱讀領域也發(fā)力甚勤,僅譯為中文的著作已有四五種。而戴蒙德和迪布維格則與伯南克大為不同,兩位學者更多專注于專業(yè)學術論文寫作,在大眾圖書領域則幾乎不施筆墨。因而本期書單主要推薦伯南克的代表性著作。至于戴蒙德和迪布維格的具體學術貢獻,將另刊文予以深入評介。

除伯南克的著作,還選入三種在經濟危機研究領域廣受好評的經典著作,與伯南克作品對照參看,更有助于理解伯氏的學術貢獻,以及為何諾貝爾經濟學獎會頒發(fā)給這一學術領域的學者。

01 |?《伯克南論大蕭條:經濟的衰退與復蘇》?

1929年,美國爆發(fā)經濟危機,后發(fā)展成蔓延全球的大蕭條,不僅導致美國乃至世界的經濟社會大變動,在學術上也使得“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為這次大蕭條尋求一個合理的理論解釋,是經濟學界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也是為之后類似危機尋求可行解決方案的嘗試。

伯南克是研究大蕭條的大師級人物,其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一系列文章,推進了大蕭條的研究,也為政府應對金融危機提供了豐富思想資源。這些學術思想成為伯南克執(zhí)掌美聯(lián)儲,以及應對次貸危機時的重要指南,幫助美國度過了該次危機。伯南克曾表示,大蕭條時代,美國政府的應對舉措多有值得斟酌之處,他將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發(fā)生。

次貸危機事前事后的評價學界多有歧見,而本書則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機會,通過考察伯南克對大蕭條的論述和看法,來對照次貸危機中他所參與做出的決策,以對這場危機及其應對作出更為客觀的評價。伯南克多年來完成過一系列關于大蕭條的研究文章,《伯南克論大蕭條》便是這些文章的結集。


?02 |?《金融的本質:伯克南四講美聯(lián)儲》?

作為對大蕭條起因有過精深研究的學者和官員,伯南克在次貸危機期間,面臨著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但他最終成功地獲得了市場的信任。

本書即伯南克2012年在喬治華盛頓大學多次講座的合集。書中,伯南克以其擅長的通俗、直接的方式,匯集其關于美聯(lián)儲在應對金融危機時采取的諸多政策背后的金融思想,以及他的金融理念。

全書內容貫穿了美聯(lián)儲從成立至次貸危機期間90余年的歷史,既是一本關于美聯(lián)儲的中央銀行金融史,也可以說是應對危機的金融政策演變史。

全書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述美聯(lián)儲的起源與使命,伯南克指出美聯(lián)儲在大蕭條期間并未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也未能履行應有使命,這正是導致金融危機惡化為大蕭條的關鍵因素。第二部分講述了二戰(zhàn)之后直到最近這次金融危機爆發(fā)前的美聯(lián)儲。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主要講述次貸危機以及美聯(lián)儲的應對措施,這兩部分有助于讀者充分了解美聯(lián)儲相關政策如何出臺及其背后的核心理念。


03 |?《行動的勇氣:金融風暴及其余波回憶錄》

2007年,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次貸危機爆發(fā),全球金融系統(tǒng)的內在缺陷暴露無遺,一度瀕臨崩潰。伯南克及其美聯(lián)儲團隊殫精竭慮,使用一切可用工具,遏制金融危機的蔓延態(tài)勢,使得美國乃至世界經濟得以持續(xù)運轉,短期內就走出危機。

美國民眾對華爾街的貪婪義憤填膺。伯南克及其團隊承受了巨大壓力,但他們在總統(tǒng)的積極支持下,終于成功地讓搖搖欲墜的金融體系恢復穩(wěn)定。

他們打造了一系列非傳統(tǒng)的救助工具,幫助美國經濟走向復蘇,開創(chuàng)了令其他國家競相效仿的模式。盡管學界對該次危機期間美國的危機處置政策有諸多不同意見,但也有坊間評論認為,如果不是伯南克及其團隊推出緊急救市舉措,形勢可能變得更壞。

伯南克在本書序言中解釋了書名“行動的勇氣”之用意。在所有危機中,都會有兩類人:敢于行動者和懼怕行動者。而美聯(lián)儲同仁們在美國經濟狀況需要他們采取有力、創(chuàng)新的行動時,頂著外界嚴厲批評和非難,鼓起勇氣,采取了必要的應對舉措。

書中記錄和闡釋了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并以內部人士的視角回顧了華盛頓的處置政策,全面翔實地披露了決策過程的細節(jié),同時也梳理了伯南克在專業(yè)背景下對金融政策和工具的思考。


04 |?《滅火:美國金融危機及其教訓》?

金融危機在歷史上并不鮮見,盡管每一次危機本質上大多具有相同特征,但極少會發(fā)展到失控邊緣。2008年金融危機卻成為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經濟衰退。美國總統(tǒng)、國會、美聯(lián)儲、財政部等政府機構被迫出臺一系列非常政策,以應對幾代人以來最為嚴重的金融危機。

面對這場致命挑戰(zhàn),伯南克、蓋特納和保爾森,攜手推出一系列緊急干預手段。對重要企業(yè)進行大規(guī)模救助,對重要信貸市場提供政府支持。當危機逐漸走向失控時,三位作者又說服美國國會賦予其更強有力的制定政策的權力,獲得授權直接對私營金融機構注資數(shù)百億美元。最終,美國乃至世界經濟被成功從危機邊緣救回。

金融危機發(fā)生10年后,救市計劃最核心的三位設計者,在本書中再次反思2008年金融危機的深刻教訓,同時也為世界各國的金融監(jiān)管者和中央銀行家們提供了對于應對未來危機富有價值的參考。

需要注意的是,過去十余年間,對這場金融風暴及其應對策略,已經逐漸形成了兩套截然對立的敘述。大多數(shù)金融監(jiān)管者和部分經濟學家認為這場“救火”行動迫不得已,政府干預勢在必行。但相當部分美國民眾則對挽救那些危機始作俑者頗為不滿,這一思潮也為美國民粹主義的崛起增添了不少動力。三位作者則認為,“控制因金融危機所導致的經濟損失的唯一方法是把火撲滅,盡管要做到這一點我們不得不幫助一些制造危機的人?!?/strong>

作者們寫作本書,多少有些為當年之決斷作辯護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意圖則是通過回顧危機的全過程,總結有助于減少未來危機損害的經驗教訓。為此,他們在本書序言中表示:“金融危機再次爆發(fā)的部分原因是,我們已經將它遺忘,我們再次把它記錄下來是為了向大家傳遞從過往經歷中總結出來的一些重要的經驗教訓,希望這些經驗教訓可以讓大家保持新鮮的記憶,并在未來幫助危機化解者保護經濟免受金融危機的破壞。”


?05?|?《21世紀貨幣政策》?

2020年以來,全球經濟金融形勢發(fā)生劇烈變化。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全球經濟面臨高通脹、大衰退,甚至存在新一輪全球金融危機的風險。如何以史為鑒,研判形勢,防范系統(tǒng)性風險,是擺在各國面前的重要問題。

美聯(lián)儲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而推出的諸多新政,其中一些舉措“越過了許多未曾被逾越的紅線”。在伯南克看來,這些政策對美聯(lián)儲早期領導者,即便是在格林斯潘看來,也是不可想象的。創(chuàng)新的金融工具緩解危機于一時,卻也讓坊間揣摩經濟政策的未來走向。本書正是伯南克對這些現(xiàn)狀的思考結晶。

他在本書中以全新的視角解釋了美聯(lián)儲的功能、政策等在過去70余年來的演進歷程,并對未來的美聯(lián)儲政策提出自己的見解。在伯南克看來,美聯(lián)儲施政代有創(chuàng)新,這些創(chuàng)新正是現(xiàn)實經濟圖景所催生出的結果。作者還指出美聯(lián)儲之21世紀貨幣政策可能遇到的諸多挑戰(zhàn),如大通脹降臨,數(shù)字貨幣的誕生與崛起,金融動蕩之此起彼伏,以及未來美聯(lián)儲如何維持其獨立性。

伯南克在前言中表示,本書的寫作意圖就是幫助讀者理解美聯(lián)儲如何走到了今天,它如何從過去曾經面對的挑戰(zhàn)中汲取經驗,未來又將發(fā)展成何種樣貌。


06 |?《被遺忘的蕭條:經濟危機與應對之策》?

本書是美國金融記者、歷史學家詹姆斯?格蘭特的名作,考察應如何應對經濟危機。作者通過重審一場久已被遺忘的蕭條,批評了“干涉主義”的觀點,提出不同于傳統(tǒng)的看法,即政府對經濟動蕩的應對上策應是不事干預。

談起經濟危機,人們常以導致大蕭條的1929年經濟危機為例,卻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此之前的1920年~1921年,美國曾陷入為期18個月的經濟衰退。當時,政府沒有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而是實行了財政平衡,還通過幾年前成立的美聯(lián)儲提高利率,使得美國在翌年就走出那場危機,并啟動一段強勁復蘇。

而對比1929年的經濟危機,格蘭特以堅實的經濟學理論和詳實的歷史分析,提出了顛覆性的觀點,即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并未減緩經濟衰退,而是延長了衰退。作者認為,1929年之后的歷次危機,政府都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其結果是導致經濟危機愈加難以擺脫,市場花很長時間才能消化錯誤政策導致的后果。因此,正確的經濟危機應對策略應該是重視“看不見的手”的修復作用。

該書觀點與伯南克等人的看法截然不同,更類似于羅斯巴德在《美國大蕭條》中所主張的“自由放任”意見。以此方略應對經濟危機,顯然無望得到主流經濟學家乃至決策層的認同,但這一類看法仍值得關注,可與伯南克這一派學者的研究與政策實踐加以對照。


07 |?《這次不一樣:八百年金融危機史》?

2007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過后,經濟學家卡門?萊因哈特和肯尼斯?羅格夫出版了本書,從經濟史的角度考察了經濟危機的通病。

作者的本意與書名給人的印象相反,強調的是經濟危機并沒有太多新鮮之處,而是一再重復一些固有元素;無論最近的金融狂熱或金融危機看起來多么與眾不同,都與其他國家或過去所經歷的危機存在極多相似之處。

經過深入研究、嚴謹分析,他們指出歷史上金融危機發(fā)生頻率、持續(xù)時間和影響程度都驚人近似。并在書中分析了近八個世紀以來6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金融危機,旨在揭示800年間金融領域的跌宕起伏規(guī)律,提供一個考察經濟危機的大跨度、系統(tǒng)性、定量化視角。

在全球金融危機史的研究中,本書堪稱時間跨度最長的著作之一,作者用定量的語言講述了以各種面目出現(xiàn)的金融危機的歷史。旨在探討為何經濟危機一再發(fā)生。

作者將根源之一歸結為人的本性:人們總過于樂觀,認為錯誤不容易再犯。但“人的貪婪與破壞性的原動力總會在一個時期后突破理性控制,能量在破壞性地釋放之后,才會回歸相對的寧靜與繁榮”。

書中,作者對各類危機的闡述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過度舉債。無論是政府,還是銀行、企業(yè)或消費者,繁榮時期的過度舉債都會造成系統(tǒng)性風險。

而當前世界很可能就面臨著一場新的經濟危機,如果不對過往危機進行深度分析,便無法弄清楚當前可能面對的風險和潛藏威脅,如萊因哈特和羅格夫所說,過度債務積累所造成的系統(tǒng)性風險,在經濟繁榮期總會顯得并沒有那么嚴重。但如何把債務帶來的風險和機遇平衡好,則是一個挑戰(zhàn),政策制定者、投資者和普通民眾都不可忽視之。


(本文作者臧博:《財經》文化編輯;編輯:何剛)





【薦書】七本書讀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伯南克的主張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手游| 秦皇岛市| 藁城市| 务川| 江西省| 四川省| 富阳市| 嘉荫县| 凌云县| 贺州市| 昭苏县| 海城市| 通河县| 道孚县| 和田县| 乳源| 左权县| 西城区| 集贤县| 鄂伦春自治旗| 江西省| 陈巴尔虎旗| 临朐县| 十堰市| 德惠市| 扎兰屯市| 乌拉特前旗| 威海市| 汶川县| 宁南县| 保山市| 西昌市| 阳东县| 宁陵县| 广丰县| 漠河县| 方正县| 安塞县| 大竹县| 吉安市| 怀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