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沒有了,錢也沒有了?老板們要想一想,為什么會“窮廟富和尚”?
這是一幅畫,你看到了什么?

從近處看,是一個女人背對著觀眾朝窗外看;從遠處看,是一個帶有幻覺色彩的美國第16任總統(tǒng)亞伯拉罕·林肯的頭像。
如果再貼近到畫紙上看呢?那你看到的是各種色塊了。
吳軍老師在《見識》一書中分享了“職業(yè)員工和管理者要注意的兩件事”。比喻一下,就是職場員工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對事物貼得太近了,只看到色塊,而忽略了整幅畫;而有些管理者與缺乏大局觀的員工正相反,在空中俯瞰森林一片綠,而忽略了森林里還有其他很多東西,不了解細節(jié)。
員工為什么看不到整幅畫?
責任未必全在員工身上,這與公司的制度、價值觀,甚至與老板的視野,性格偏好也有關系。
2014年我在某運動品牌總部工作。曾經(jīng)有中層管理人員要求:“如果把店鋪租金、商場扣點、商品成本和促銷費用等等數(shù)據(jù)有選擇地告知一線員工,會對促進店鋪銷售流水有一定幫助?”
當時的老板直接否決掉:“這些都是公司的核心機密,怎么能讓他們知道?現(xiàn)在終端人員流動性這么大,說出去怎么得了?店鋪員工知道自己的銷售任務指標,知道自己的提成比例多少就行,你們多鼓勵,激勵他們做好銷售就可以了?!?/p>
這位老板考慮的是競品風險、財務風險,不能說他就錯了,但員工在他心中僅僅是雇傭關系,這位老板漠視了員工的主觀能動性。
于是當?shù)赇仒I(yè)績不好,員工呼聲最高的公司解決方案就是一個:促銷力度再大一點,就是再折上折。
當時老板在全國分公司總經(jīng)理會議上罵娘:“這季庫存堆在倉庫成本1個億,賣完了成本收不回,我還倒賠進去2000萬?貨沒有了?錢也沒有了?這錢都哪兒去了?我都不如不生產(chǎn),要不就都捐了,我也不會再賠這2000萬?”
為什么人才留不住,員工流失率高?為什么一場場“爆破”下來,臟樣、殘品一大堆?為什么各分公司只考核流水,不考核凈利潤?
是不是公司的機制和經(jīng)營理念出了問題呢?
“窮了廟富了和尚”!
2015年我在某運動品牌大連的一個店鋪做了嘗試。
首先對店鋪員工16人做了分級,該店鋪的運營數(shù)據(jù)和財務數(shù)據(jù)對店長、副店這一級員工全部公開;
其次該店鋪員工薪資和提成比例不再由公司負責,而是由該店員工自己制定,報公司零售部備案即可;
然后圍繞人、貨、店、場四個方面,公司商品部、零售部、財務部、物流部指導、配合,由這16個員工研究制定,包括全年利潤指標、出貨折扣、銷售指標、貨品上架時間、新品上市周期、POP款如何組合陳列、物流到貨頻次等等。
成效如何呢?
8月夏季促銷11天,其中大連下暴雨2天,該店鋪達成125%銷售指標、100%利潤指標,同比前一年銷售提升了124%。
有意思的是,此后2年內(nèi),除一位員工休產(chǎn)假以外,該店鋪員工離職率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