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辭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部分》3.42 漸變
【本文轉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僅供學習參考】
42、漸變
? 指事物逐漸的、不顯著的變化,即量變。事物處于漸變狀態(tài),只有數(shù)量的增加或減少,沒有根本性質的變化,所以顯出好似靜止的面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見的統(tǒng)一、團結、聯(lián)合、調和、均勢、相持、僵局、靜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處在量變狀態(tài)中所顯現(xiàn)的面貌?!?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1]
? 漸變是由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斗爭引起的。在斗爭中,矛盾雙方的力量對比發(fā)生逐漸的變化,在一定限度內,不會引起矛盾雙方地位的轉化。事物的變化發(fā)展總是從漸變開始。漸變到一定程度,就會轉化為突變,也就是漸進過程的中斷,事物就由舊質轉化為新質。事物總是不斷地由漸變到突變,由量變到質變,這是客觀的普遍的規(guī)律。只是不同的事物表現(xiàn)的形式不同而已。例如,從猿到人,由于生活條件和勞動的作用,先使類人猿的手、腳、腦等身體器官發(fā)生漸變,到一定階段才出現(xiàn)突變,飛躍,即使用工具進行勞動,實現(xiàn)向人的轉變。一個社會的變化,也是由于社會內部的矛盾斗爭,使矛盾雙方力量對比發(fā)生漸變,到一定階段矛盾激化了,才引起暴力革命,實現(xiàn)從一個社會到另一個社會的過渡。人們思想的變化,也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由漸變到突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事物經過突變,發(fā)生根本性質的變化,又在新質的基礎上產生新的漸變。
? 漸變是突變的必要準備,沒有漸變,就不可能有突變。漸變是事物發(fā)展的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否認漸變,就會使突變失去依據(jù),理論上就會陷入激變論,政治上就會走上冒險主義;夸大漸變,就會否認突變,理論上就會陷入庸俗進化論,政治上就會陷入改良主義和修正主義泥坑。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者就是以庸俗進化論作為理論基礎的。他們“用‘簡單的’(和平靜的)‘進化論’去代替‘狡猾的’(和革命的)辯證法?!?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2]他們鼓吹“資本主義和平長入社會主義”,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以維護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蘇修叛徒集團也夸大漸變,否認質變,胡說消滅資本主義可以“通過漸進方式來實現(xiàn)”,宣揚所謂社會主義社會是“漸進性”的發(fā)展,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以維護社會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斯大林早就指出:“從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工人階級擺脫資本主義壓迫,不可能通過緩慢的變化,通過改良來實現(xiàn),而只能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質變,通過革命來實現(xiàn)?!?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3]工人階級只有徹底批判修正主義,堅持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才能奪取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并鞏固無產階級專政。
注:
[1] 《矛盾論》。
[2] 《列寧選集》第二卷3頁。
[3] 《列寧主義問題》6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