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花探秘:滿身尸臭,總重超過200斤的尸花,為啥與彼岸花齊名

看過《盜墓筆記》的人,肯定還記得書中提到的彼岸花,彼岸花被譽為冥界的接引之花,其實還有一種花也能與彼岸花齊名,它滿身腐爛的尸臭味,很容易就與死亡聯(lián)系到一起,這種花就是尸花。
尸花也被人稱為腐尸花、巨魔芋、泰坦魔芋、尸臭魔芋,它七年一開花,且花朵巨大,直徑能達到一米多,總重超過200斤。
在整個花期里,尸花能產(chǎn)生近35W的能量。和別的花不一樣,尸花并沒有怡人的花香,在其花期會散發(fā)出難聞的尸臭味,這也是它們名稱的由來。


尸花原產(chǎn)于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上的原始森林中,從其被發(fā)現(xiàn)的一個多世紀以來,尸花以它開出的巨大花朵而被人熟知。
尸花是天南星科魔芋族下的植物,其花序為佛焰花序。在花朵的中央聳立出一個花序軸,軸的末端生有無數(shù)小花,而外部包有巨大的佛焰苞。
尸花的花序軸高度可達三米,佛焰苞的直徑能達到1.6米,如此巨大的花朵實在讓人驚嘆,最奇特的是尸花的生長期長達7年以上,但花期只有短短的兩天,很難被人近距離觀察到。
去年10月,我國國家植物園展覽溫室中的巨魔芋首次結實,實屬難得一見。


目前,許多國家的植物園中都能看到尸花,有記錄的134株尸花均為人工培育。這得益于將其引入各國植物園的意大利植物學家貝卡里。在19世紀70年代末,他來到印尼的熱帶雨林中采集植物標本,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巨大的尸花。
貝卡里與隨行人員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尸花的球莖挖了出來,但沒想到搬運球莖的時候發(fā)生意外,球莖摔到地上導致外皮破損。要知道魔芋族的球莖非常脆弱,當外皮破損后,短時間內會導致整個球莖腐爛。

無奈,他們又四處搜尋,找到了一個體積略小的尸花球莖,將其細致地挖出后送回英國。11年后,經(jīng)過培育的尸花首次開花,但尸花無法在人工環(huán)境中結出果實,在開花半年后就慢慢枯萎了。
其實尸花已經(jīng)瀕臨滅絕了,即使在它的自然生長地,也很難找到尸花。正常情況下,一株幼苗上只長了一片葉子,葉柄非常粗壯,遠看就像是一截樹干,很有迷惑性。只有在葉片張開時,尸花才能被人們注意到。


葉片是尸花制造養(yǎng)分的器官,它會把制造出的養(yǎng)分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地下的球莖中,長度可達6米巨大葉片每年都會枯萎,第二年才會重新長出,直至七八年以后,地面上才會出現(xiàn)巨大的尸花花蕾。
花蕾不會馬上長大,十幾天之后,花蕾會以每天20厘米的速度瘋長,當其長到足夠的高度,花朵便會開放,散發(fā)出難聞的腐尸氣味。
另外科學家至今沒有弄清楚野外的尸花是如何授粉的,研究人員在野外觀察尸花時,并沒有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甲蟲、蝴蝶或蜜蜂等昆蟲為其授粉,這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


在原始森林中,尸花生長分布非常分散,七年的生長期,但花期只有兩天,在這兩天內要完成授粉實在是非常難的,授粉時間如此緊迫,而且需要從很遠的地方將一朵花的花粉帶到另一朵花中,這也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有,植物學家推測,尸花的腐臭氣味可能會招來一些食腐的甲蟲為其傳粉,但這種甲蟲一直沒有被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過,這一切也僅僅只是猜測。

印尼森林中的土著居民在百米外就能夠聞到尸花的氣味,只有他們才能找到野外尸花的生長地點,但卻無法詳細標注尸花的確切位置,這是因為尸花的葉子每年都會枯萎,在地面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所以很少有人在野外觀察到尸花開花結果,能夠一睹尸花的風采,也是眾多花卉植物迷的愿望。

圖片來自網(wǎng)絡,侵聯(lián)必刪。